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数学备课教案范文(19篇)

初一数学备课教案范文(19篇)

时间:2024-02-10 07:34:03 作者:GZ才子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些初一教案的精选范文,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圆参数方程(为参数)。

(2)圆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2.写出椭圆参数方程.

(二)、讲解新课:

如果已知直线l经过两个。

定点q(1,1),p(4,3),

那么又如何描述直线l上任意点的。

位置呢?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

(1)过定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

参数方程。

(为参数)。

【辨析直线的参数方程】:设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指从点p到点m的位移,可以用有向线段数量来表示。带符号.

(2)、经过两个定点q,p(其中)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其中点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这里参数的几何意义与参数方程(1)中的t显然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动点m分有向线段的数量比。当时,m为内分点;当且时,m为外分点;当时,点m与q重合。

(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应用,强化理解。

1、例题:

学生练习,教师准对问题讲评。反思归纳:

1)求直线参数方程的方法;

2)利用直线参数方程求交点。

2、巩固导练:

补充:

1)直线与圆相切,那么直线的倾斜角为(a)。

a.或b.或c.或d.或。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若直线与直线(为参数)垂直,则.。

解:直线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

该直线的斜率为,

则由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得,。

(四)、小结:

(1)直线参数方程求法;

(2)直线参数方程的.特点;

(3)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注意参数的意义。

(五)、作业: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基础题。

解析:由题直线的普通方程为,故它与与的距离为。

五、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教案

2.学习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些常用的相等关系式.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三年总共购买的数量是_________.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

设计(1)是让学生感受列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

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

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

根据关系: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关系式: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得________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探索2〗。

(1)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

(2)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

解:设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

根据第一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

根据第二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

这批书的总数是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不同的式子应该相等.

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列方程.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怎样解这个方程?

归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也是我们列方程经常用到的相等关系.

〖练习〗。

1.(1)同样大的实验田,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漫灌要用水x吨,则改用喷灌只需_________吨.

解:设第二块地(漫灌)用水x吨,。

第一块地(喷灌)用水________吨.

根据关系:两块地共用水300吨,可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p79.练习,p84.1,6。

〖补充作业〗。

1.按要求列出方程:。

(1)x的1.2倍等于36;(2)y的四分之一比y的2倍大24.

2.某厂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倍还多150吨,若去年的产量是950吨,求前年的产量.

根据去年的产量是950吨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数学教案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初一数学教案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一、新课讲授

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l.

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5.7.3―6.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6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四、课后作业

课本p90第1题.

备用题:

一、判断题.

1.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次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3.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顺次接组成的图形,且其中任何一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使整个图形都在这直线的同一侧,叫做四边形.()

4.在同一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二、填空题.

1.连接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多边形的任何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3.各个角,各条边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三、解答题.

1.画出图(1)中的六边形abcdef的所有对角线.

数学备课教案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

【情感目标】。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

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初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二、新课。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

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数学备课教案

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切实加强级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导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测评。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学习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教改方向上,初一年级要做好小学、初中教学的衔接,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

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的提高。在以上基础上写出理论笔记。

2、备课:每周一次集中备课。每节课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单元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

3、课件: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学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接受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我们的上课效率。

总之我们备课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互助的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以尽快提高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

章节课题中心发言人。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徐明昌。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王沛清。

第三章《因式分解》徐光良。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杨仲举。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朱彪。

第六章《数据分析》廖儒。

初一数学教案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

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画“线段图”分析,若直接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x千米。

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

3.如果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

4,等量关系是什么?

如果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千米,则出租车行驶了2x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小时。

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教科书第17页练习1、2。

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单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

教科书习题6.3.2,第1至5题。

初一数学教案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本堂内容的重点是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难点是拼图所要表现的几何图形,对已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语言表达。

引导活动讨论

引导:意在教师讲解七巧板的历史,七巧板制作的方法。

活动:人人参与制作七巧板,拼摆七巧板的图案。

讨论:对自己所拼摆的图形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利用多媒体工具)与老师进行交流。

启发式教学

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已拼摆好的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等然后介绍它是由怎样的一副拼板拼摆而成的(不一定要七巧板)。紧接着就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制作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利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

(1) 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

(2) 在你的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 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作适时的评价,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介绍老师制作的3副游戏板,并用多媒体显示十几种的拼摆图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出你还有材料吗?有信心凭自己的智慧制作一副游戏板吗?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可由附近的同学四人小组制作完成)。

由四人小组制作的游戏板,拼摆二个不同图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同学,用语言表示拼图所表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的联系,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知识。

通过制作七巧板及游戏板进一步学会了画平行线段、垂线段、找线段中点的方法,通过拼摆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空间观念和观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利用20cm20cm的硬纸板做一副游戏板,利用它拼出5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把它画下来,布置教室的环境。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初一数学教案

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 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引例1]小明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呢?

[引例2]规定竖为列,横为排,如果我的朋友在第3列,你能知道他(她)是谁吗?

如果说我的朋友在第3列,第2排,那么你知道他(她)是谁吗?

归纳8排6座、第3列,第2排共同点:用两个数表示位置。

约定:影院座位,排数在前,座数在后;教室座位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上述位置可简记为(8,6),(3,2)。

介绍:像(8,6)、(3,2)这种用括号括起来的一对数我们把它叫做数对。

可以发现,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如果约定了前面的数表示列数,后面的数表示排数,那么a与b组成的数对就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引入课题有序数对

由上述问题直接引出概念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有序数对,有序数对都有哪些用途?

[探究1]请学生结合实际的教室座位 若位置记法为(列数,排数)

(1)请问(5,4)和(4,5)表示的是哪个同学的座位?

(2)游戏:教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学生立即站起来。

(3)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讨论]利用有序数对,能够准确地表示一个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很常见,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等。(展示课件)

小明是朝阳实验学校刚入学的初一新生,他为了尽快熟悉学校,请高年级同学为他画了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果用(2,4)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花坛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的位置分别可以表示成什么?(课件展示地图)

解:花坛(4,6),图书馆(5,0),体育馆(9,6),教学楼(10,3)

知识点: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注意点:(a,b)与(b,a)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

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如根据数对画图形。反之,也可点的位置转化为有序数对,如经纬网的使用。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实现了简单的数形结合。

小王初到某个公司,你有什么办法让他比较容易地找到图上的几处场所。

自由设计 二选一

1、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

2、设计一个游戏,如解密游戏、迷宫游戏等。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学习主动性不够,主要是靠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因此,我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来引导教学的各个环节;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生动清楚的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 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初一数学教案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初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

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

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

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3、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或有理数零。

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初一数学备课组总结

从本学期起每周三下午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教务处也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主要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认真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教学研讨活动,结合有关的数学思想循环上升,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做到定时,定一个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原则下,按学校要求,每次集体备课,做好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余时间经常交流教学经验、体会本学期我们七年级数学组有六位新青年教师加入,我们意识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学期开始之后就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并安排好有备课组内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青蓝结对帮扶”的工作,同时备课组也多次组织人员听他们的课并评课和指导他们备课,并做好课后的小结工作。由于办公室的特点,我们数学备课组的老师经常坐在一起,除了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会及时地在办公室进行交流。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一课一反思,同事之间共同探讨,力求将每一堂课让学生都学有所获。

数学作业是必须的,布置作业并不是完全按照练习题布置,而是有选择性的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达到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及时订正,个别辅导,减少疑惑。而且双休日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周末练习,让学生在玩的同时也不会将学业落下,同时确保让双休日作业的质量,然后学生返校后上交检查。同时每章统一进行单元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各单元测验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各单元的测后的总结分析报告由试卷命题教师负责,报告主要包括:

(1)各班和全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2)哪些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比较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3)提出需要补救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上要注意的事项。

综上所述,是这一学期来我们备课组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取得的成绩尚不理想,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一如既往务实地工作,再接再厉,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真诚地希望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帮助我们提高。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xx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在级部和数学科组的领导下,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的来说,我们是在扎实做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猜想、分析论证;如何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等来开展工作。我们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初一级的数学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简单回顾如下:

每周二下午第三节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辉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教法,探讨交流教学上的问题,每次活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我们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安照我们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本学期除了参加校数学科组的两次公开课研讨外,我们备课组也开展了两次教改试验课,我们的试验课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猜测、学会学习”,这两节试验课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拟定教案,再分别由卢老师和谢老师主讲,课后进行了分析总结,总体情况基本达到目的。除了开展试验课外,平时备课组老师之间也开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听课活动,本学期每人听课都不少于8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新教材新教法,我们积极采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青年老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互帮互学,积极探讨课件的制作,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有吴老师、谢老师、詹老师,潘老师,在实物教具制作方面,大家因地制宜,找来各种边角料,制作了各种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等教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有陈老师、詹老师、潘老师、谢老师。

每章统一进行单元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写出总结分析报告交级部。各单元测验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各单元的测后的总结分析报告由试卷命题教师负责,报告主要包括:

(1)各班和全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2)哪些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比较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3)提出需要补救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上要注意的事项。

本届初一新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使后进生提高数学成绩,我们制订了补救措施,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差生是否过关为标准,二是各班定出20名差生,制定辅导资料,利用每星期五下午第三节由任课老师集中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些后进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都是老师们尽职尽责、不怕辛苦、不计报酬表现。

为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十四周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和初二数学备课组采用互相交换出题、交换监考、交换改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数学竞赛。定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和表扬奖14名,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备课教案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

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

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

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

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3+2+4=。

10+80=8-5-2=。

30+70=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9-4-3=1+3+4=8-2-6=。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三。

第一,构建完善的运算体系。小数除法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现实中需要运用小数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十分丰富。

第三,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提高计算能力,形成灵活选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继续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

一个数除以小数(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商的近似数(1课时)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解决问题(1课时)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循环小数(1课时)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3.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6.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7.经历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8.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

9.在将除数转化为整数的过程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

10.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1.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2.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便计算。

2.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在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一数学备课组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初一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继续推进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学期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开学初组织初一全体数学教师集体备课。对课改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教学在本学期讲继续发扬,对新课改继续贯彻执行并进一步加强:强化“导―――预―――展―――拓―――思―――测”每一环节的有效性。各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改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初一数学教师联动听评课活动,初一数学教师过关课,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课堂改革和数学组“导―――预―――展―――拓―――思―――测”的教学模式。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我们举办了联动听评课活动,初一6位数学教师有6位教师分别讲了课,均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

我们一直采用月考制度,每次分工出题,以组讨论定每次月考的试题。月考完毕后认真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填写成绩分析单,然后组织本年组的数学教师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在月考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的策略,制定出下一步合理的、有效的方法,并在课堂中认真实施。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再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严谨、乐教、求实、创新的良好教风及学生勤学、善问、求真、进取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严谨、乐教、求实、创新”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情境图解读:拿一根线,用手捏住线的两端,用力拉紧,这时这根线就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实物感知线段: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两端有端点的线。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观察图形,总结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板书设计:

线段。

两端有端点的直线叫做线段。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