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党入团 > 研究生转正 > 研究生小论文格式要求范文(18篇)

研究生小论文格式要求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7 12:42:37 作者:纸韵

范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一些写作样本,它们的优秀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研究生论文撰写要求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都陆续开设语言学课程(潘之欣[1])。但是,整体而言,语言学课程开设效果不容乐观,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师课堂讲授太多,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方面(潘之欣2002,鞠玉梅[2],江晓红[3])。因此,切实有效提升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极为关键。全人教育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它重视人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思潮(文旭:12-13)[5]。换句话说,全人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理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本文认为全人教育思想对于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发人们进一步认清英语学科的人文学科性质。采用全人教育的理念,合理调整语言学课程设置,注重语言学的跨学科视野,能有效促进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切实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一、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开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整体而言,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态度比较端正,他们普遍认为语言学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有助于英语学习。但是,在授课的效果方面,学生普遍表现出不太满意的态度。主要认为教学方法差,内容枯燥,理论性太强等等(潘之欣2002)。不少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应该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教师应该适当使用汉语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补充汉语语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学生还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应加强理论联系语言学习、语言使用实际,增加课堂趣味性(江晓红2010)。在教材使用方面,李克、李淑康[6]的调研指出各高校使用的教材普遍比较枯燥乏味、深奥费解、学术性太强,也不乏有术语解释不清、难度过大的情况。他们认为语言学教材应尽量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启发性、自足性和时代性。教师应该有一种宏观的教材观,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教材,并且要及时补充大量教材之外的材料,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综上所述,当前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在教学中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

二、全人教育思想与英语教学。

“全人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是现代意义上“全人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教育思想家ronmiller率先提出的(文旭2014:12-13)。全人教育凸显人的整体发展理念,近年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重视(谢安邦、张东海2007,[7][8];文旭2014;文旭、夏云2014[9]等)。文旭(2014:13-14)总结出全人教育的几个方面理论主张:一是关注个人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整体发展;二是强调联系、关系概念,寻求个体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意义;三是关注人生经验,而不是狭隘的“基本技能”;四是促使学生养成对所处的文化、道德、政治环境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致力于人类文化的创造和改造,而不仅仅是现有文化的复制;五是侧重人文精神培养和融合;六是倡导跨学科互动与知识整合。全人教育的理论主张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启示。首先,在思想的高度上,全人教育要求我們在英语教育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而不是拘囿于语言技能的训练。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应该注重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与共性有较为深刻的掌握,养成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英语专业实质上语言专业,学生应该掌握一些有关语言的一般学科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规律。善于从英语学习和母语的对比中了解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差异。积极学习和吸收英语文学和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汉语文学与文化,提升汉语文学与文化素养。这种理念既要体现在整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也要体现在每一门具体课程中。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应该在确保英语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凸显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地位,重点开设英语文化,英语文学,英语史,英汉语言对比,英汉文化对比,英汉文学对比,中西方思想史(哲学史)等方面的课程。在单科课程来说,应该有跨学科意识,注重知识与文化,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应该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下节我们重点谈一谈如何在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实现全人教育理念。

三、语言学教学的全人教育实现。

全人教育理念的语言学教学可以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两个方面来进行,课程设置解决知识“博”和“专”的张力问题,为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创设基本条件。

(一)“多位一体”的语言学课程设置。

全人教育一方面追求学生知识面的广博性,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个体潜能。这种理念给语言学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语言学课程一方面要保持课程的共性内涵,另一方面也要兼顾课程的个性拓展,构建一种“多位一体”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具体的做法是开设“英语语言学概论”为必修课,开课时间为1个学期,周课时为2学时,系统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开设语言学门类下的专业选修课,如句法学、音系学、语义学、词汇学、语言习得等方面的课程。各门选修课程的开课周数至少是8周,周课时为2学时。有些课程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不拘泥于传统的开课方式。笔者所在的学校在修订英语本科培养方案的时候贯彻了这种课程理念,目前先后开出了句法学、音系学、词汇学、二语习得等专业选修课。开课效果非常理想,很受学生欢迎。

向健极(2014)[10]在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当前学生只有专业选择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选择权。如果赋予学生课程选择权,他们将以一条自我选择的课程路径代替现有的强加于他的专业课程。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多位一体”的语言学课程设置能给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完全符合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

(二)全人教育语言学教学。

1.跨语言性语言学教学。

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语言学课程主要选用英语撰写的教材,教材主要讨论英语语言现象。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语言学理论就是研究英语语言的理论。其实不然,英语语言学课程是一门普通语言学课程,英语只是语言学理论的一种主要载体,不是语言学理论唯一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研究面对的是全人类的语言。因此,在语言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学理论普遍性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语言。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结合汉语的语言事实,采取英汉对比的方式讨论语言的共性与个性。例如,在讲解粘附词缀和自由词素这一组概念后,学生毫不费力就掌握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能指出什么是粘附词素(如-ness),什么是自由词素(如boy)。但是,当问及学生汉语中是否有粘附词素,以及有哪些粘附词素的时候。学生表现出一脸茫然,哑口无言。毋庸置疑,汉语也有比较丰富的粘附词素,如下例中的“老”,“头”,“儿”:

(1)a.老二去哪里了?

b.让他尝尝甜头。

c.给我留点儿吃的。

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三个粘附词素有较为丰富的含义,“老”表示家里孩子的排行;“头”粘附在“甜”之后表示一种抽象的名词意义;“儿”表示量比较少。以上三个粘附词素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作为独立成词的自由词素“老”,“头”,“儿”,如下例所示:

(2)a.父亲老了。

b.他低下了头。

c.养儿防老是一种旧观念。

上例中的“老”作为形容词,表示年龄大的意义,“头”指“脑袋”,“儿”指儿子,都有具体的词汇意义。(1)例中作为粘附词素的“老”,“头”,“儿”所具有的是语法意义。经过分析汉语的语言事实,让学生觉得语言学理论并不“遥远”,而是“近在眼前”,显得格外亲切。语言学不是“舶来品”,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自己的母语中。在语言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引用方言例子,拓宽语言事实的广度,让语言学研究更贴近生活。笔者在教授句法学这一章的时候,讲到语言结构的多样性,给学生介绍了海南话以及海南黎语的例子,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列举一例作为说明。

海南话(特别是万宁闽语)存在一种很普遍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结构,这种结构对形容词修饰的程度进行了强调,类似于副词修饰。例如,在万宁闽语中,若要形容一女子非常漂亮,可以用下面的结构表示:

(3)这个姑娘靓,靓,靓。

很特别的是三个“靓”无论是调值还是节奏都是不一样的,第一、二个“靓”的调值接近普通话中的阳平的调值,第三个“靓”的调值接近普通话中的去声的调值。第一个“靓”的节奏拉得最长,其次是第二个“靓”,第三个“靓”为最短。形容词“靓”的叠加表示修饰的强度,是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当然,无论是汉语普通话还是英语都存在形容词或者副词的叠加表示强调的现象。如普通话中的“好好看”,英语中的“veryverygood”。但是,仔细分析万宁闽语的形容词叠现象加不难发现,它和普通话和英语极为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万宁闽语中类似的结构还比较多产,如“臭,臭,臭”,“坏,坏,坏”等等结构的使用也非常广泛,甚至也存在动词重叠表示强调的情况,如“我想、想去”(我非常想去)等等。

总而言之,这种教学凸显了语言学教学的跨语言性以及语言学理论的普遍性,拓宽学生对语言学的认识视野,这与全人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英语教学中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缺失一直以来都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曾洪伟[11],肖龙福等2010[12],张珊等[13]),笔者认为,忽略母语语言事实的语言学课程教学是一种“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2.跨学科的语言学教学。

全人教育理念视野下的语言学教学实践还应该体现在语言学教学的跨学科性上面。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人类几乎所有的事务都离不开语言的干预。因此,语言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发生紧密联系。例如,研究社会問题的专家离不开语言的讨论,研究心理问题的学者,也一定绕不开语言的理解和产出。钱冠连先生曾说过:“语言学家睡在哲学家编制的摇篮里,还不知道这摇篮是谁编的。”(钱冠连:115)[14],此语道破了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转向,即是语言的转向,哲学家们从原来的认识论转为关注语言问题。语言学研究中很多问题若要追问其源头,就会走向语言哲学那里去。此外,语言学与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因此,在教授语言学的理论时,不能不涉及相关学科的讨论。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学生在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习这么多的学科门类,而是要适当、有选择性地打开学生的学术视野,让他们学会系统地看待问题,对待一门课程。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术兴趣。真正做到“博雅”和“专精”相结合,做到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单科,育全人”(文旭2014:18)。

四、结束语。

本文从全人教育的思想出发,结合英语本科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全人教育理念下如何有效提升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品质。英语教育不应该只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应该要回归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关注人的理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在语言学课程教学上,我们应该吸收全人教育的先进理念,从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改善教学。本文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选择“多位一体”的理念,即以语言学概论课为主,分别开设语言学下面的各门具体子课程,关照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教学理念方法上,教师切勿忽略语言学理论的普遍性和母语语言事实的参与,切勿割裂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授课要有跨学科意识,切实有效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系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切实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

[2]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3]江晓红.“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5]文旭.教单科,育全人-论专业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j].中国外语教育,2014(3).

[6]李克,李淑康.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j].外语界,2008(6).

[7]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8]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2014(5).

[10]向健极.“全人教育”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职探析,2014(6).

[11]曾洪伟.文化“失语”、民族认同缺失与教育偏误[j].教育评论,2006(4).

[12]肖龍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13]张珊.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j].外语教学,2017(2).

[14]钱冠连.眼光与定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大学研究生论文要求

一般入学要求:

申请人必须持有认可大学颁授的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若能获取所需学历资格亦可申请入学。此外,某些学位课程会有更具体的要求,会通过安排笔试或面试进一步测试申请人就读该课程的能力。

英语水平要求:

若申请人本科阶段的教学语言不是英语,则应满足以下最低英语水平要求:

托福80分或以上;

雅思6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5.5分);

其它同等资格(如:剑桥英语水平测试c级或以上);

个别院系或专业可能会设定更高的'英文水平要求。

文学院:托福写作部分25分或以上(申请中文系课程及佛学硕士课程的除外);雅思7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5.5分)(申请佛学硕士课程的除外)。

法学院:托福97分或以上;雅思7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6.5分)。

新闻学硕士课程:托福80分或以上;雅思6.5分或以上(各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

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

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内容要求。

1.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

字,并不设副标题。

1.2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

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

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

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

的排在前面)。

1.3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

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

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

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

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

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

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3.3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

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

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

容一般在xx字以内。

1.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

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我校对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的要求见《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息,即不阅读学位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

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硕士学位论文为500~650字;博士学位论文为900~1200字。摘要页不写论文题目。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及参考文献序号。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从论文中选取的能够反映文献特征内容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应按gb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选取。对于那些反映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关键词一般列5~10个,按词条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二、结论撰写规范。

结论是指学位论文最终的总体结论。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这个问题。它是在对本论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是对绪论和本论论点的呼应,是对全文的画龙点睛的收束,也是对本论中各章小结的再综合。可以作为结论的主要内容有:

1.本课题的理论、方法、设计计算和试验研究结果等的归纳和。

总结;

2.明确回答本研究课题所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解决的程度和取得的进展;

4.对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

5.指出今后在本研究方向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展望和建议,仪器设备的改进,尚待解决的问题。

撰写结论时应注意的事项:

1.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措辞严密,不含糊其词;

2.结论要一分为二,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的成果,切勿言过其实,在无充分的把握时,应该留有余地。

3.结论应反映自己从事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属于前人或他人已有的正确结论,应不提或尽量少提。

结论应分条撰写,字数一般不多于字。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研究生应严肃认真地撰写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学位论文撰写应实事求是,杜绝造假和抄袭等行为;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撰写规范要求基本一致。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学科可在本撰写规范的基础上补充制定专业的学术规范。

1、内容要求。

1.1题目。

题目应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科学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5字),应中英文对照。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不能含有标点符号;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如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目和副题目相结合的方法。题目与副题目字数之和不应超过35字,中文的题目与副题目之间用破折号相连,英文则用冒号相连。副题目起补充、阐明题目的作用。题目和副题目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1.2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通过摘要了解整个论文的必要信息。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和结论。

摘要的内容要完整、客观、准确,应做到不遗漏、不拔高、不添加。摘要应按层次逐段简要写出,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摘要在叙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时,除作者的价值和经验判断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外,一般使用第三人称,采用“分析了……原因”、“认为……”、“对……进行了探讨”等记述方法进行描述。避免主观性的评价意见,避免对背景、目的、意义、概念和一般性(常识性)理论叙述过多。

摘要需采用规范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对个别新术语或无中文译文的术语,可用外文或在中文译文后加括号注明外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化学结构式、图表、非常用的缩写词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与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简洁准确地交代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论文所针对的关键科学问题,使读者把握论文选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部分介绍不宜写得过多,一般不多于400字。

(2)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论文所要解决核心问题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方法或研究手段,使读者可以了解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手段的合理性与先进性。

(3)论文的主要创新成果。简要阐述论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新结论等主要信息,使读者可以了解论文的创新性。

(4)论文成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客观、简要地介绍论文成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使读者可以快速获得论文的学术价值。

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关键词应集中体现论文特色,反映研究成果的内涵,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应列取3~6个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3目录。

论文中各章节的顺序排列表,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

1.4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来源、背景及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归纳出将要开展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内容、研究程序和方法。

绪论部分要注意对论文所引用国内外文献的准确标注。绪论的主要研究内容的撰写宜使用将来时态,切忌将论文目录直接作为研究内容。

1.4.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各章之间应该前后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给出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概念性和科学性错误。对于科学实验、计算机仿真的条件、实验过程、仿真过程等需加以叙述,避免直接给出结果、曲线和结论。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采用他人成说时,应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实验方法或材料等章节可不写“本章小结”。各章小结是对各章研究内容、方法与成果的简洁准确的总结与概括,也是论文最后结论的依据。

1.4.3结论。

结论作为学位论文正文的组成部分,单独排写,不加章标题序号,不标注引用文献。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结论应是作者在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的概要总结,不能与摘要混为一谈。博士学位论文结论应包括论文的主要结果、创新点、展望三部分,在结论中应概括论文的核心观点,明确、客观地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成果(含新见解、新观点、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对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应注意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给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分(1)、(2)、(3)…条列出,宜用“提出了”、“建立了”等词叙述。此外,结论的撰写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结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应是对论文中各章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要与引言相呼应,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论文价值。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评价要适当。

(2)结论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避免使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词语。结论中不应有解释性词语,而应直接给出结果。结论中一般不使用量的'符号,而宜用量的名称。

研究生论文要求

论据、论点和观点应力求准确、完备、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字要简练通顺,图表数据要准确无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硕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学科教学(英语)除外),字数一般在10000字左右。

(一)题目: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二)、摘要(中外文):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字左右),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的最后另起一行,相应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外文摘要另起一页打印。

(1)等数字依次标出。所标页码应与正文一致。

(四)、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

(五)、参考文献: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一般要求20个以上,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文献排序按照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为规范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根据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现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

学位论文原则上应使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撰写(外语专业除外),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3~5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6~10万。

学位论文中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全文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二、学位论文的组成及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学位论文前置部分、学位论文主体部分、学位论文附录部分(论文格式见图1)。

包括封面、题名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摘要、目录、图表清单、注释表。

1.1封面。

封面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

1.2题名页。

包括中文题名页和英文题名页。题名页的内容主要有: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名称、申请学位级别、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分类号、密级、udc、编号(10299+学号)等。其中,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可分为1~2行居中打印;英文题目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3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者等。致谢应实事求是。

2.6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应为已正式发表和已有正式录用函的论文,其他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科研获奖、申请专利、出版专著及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等,应分类后按时间顺序列出。

附录部分作为学位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主要包括:

(1)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

(2)为他人阅读方便所需辅助性数学工具或重复性的图、表;。

(3)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在正文中出现的计算机程序清单。

附录的序号编排按附录a,附录b…编排,附录(例如附录b)内的顺序可按b.1,b.1.1,b.1.1.1的规律编排,其内图表按:图b1,图b2,表b1,表b2的规律编排。

附录可以单独装订,单独编排页码,封面上需注明论文正本的名称、作者等内容。如果附录与论文正本装在一起,则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

三、学位论文的编辑格式及打印、装订要求。

一级标题用三号粗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粗黑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粗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学位论文依次按照中文题名页、英文题名页、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图表清单(必要时)、注释表(必要时)、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附录(必要时)的顺序编排。中文摘要页至注释表页用大写罗马数字连续编排页码;引言(或绪论)页至附录页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页码位于页脚外侧。

学位论文的页眉从中文摘要开始,采用五号宋体字居中书写,奇数页写“江苏大学博(或硕)士学位论文”,偶数页写学位论文的题目。

学位论文以a4(210×297mm)纸页面排版,双面打印。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应分别留边25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以上,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学位论文封面装订成册。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对论文题目的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研究的方向、角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败和质量。

在选题时,要考虑到以下的要素。

1.语言。

研究一个哲学家必须知道该哲学家原著使用的语言,不能依赖翻译。

思想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紧密,翻译往往会曲解原文的概念。

因此,做博士论文,不懂希腊文,不要选希腊哲学方面的题目;不懂拉丁文,不要选中世纪哲学的题目;不懂德文、法文,不要做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方面的题目。

硕士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可以放宽一些,但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

涉及外国资料时,关键的地方不能依赖翻译,再好的中译本也只能作参考,有疑问处要核对原著(至少要核对英文本)。

2.精力。

要考虑到自己的精力,不要在短时间内,选择宽泛的题目,要小题大做,而非大题小做。

诸如“论工作方法”、“论人的素质”、“论全球化的本质”等大题目,应当避免。

3.相关知识。

哲学涉及各种学科,一些题目要求对论文涉及的相关领域有所了解。

如,科学哲学的一些题目涉及对理论物理学的了解,社会哲学方面的题目涉及对社会科学的了解,商业伦理学涉及商业方面的专业知识。

4.时间。

我们往往很容易低估了论文写作的时间。

不要对初始的写作计划太乐观,从思想到语言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认识会有所改变,工作量会大大增加。

比较科学的计算论文的写作时间是:按照最宽裕的打算,然后再加一倍。

5.资料。

在选择论文题目时,我们最好先检查、确认可以利用的图书资料。

北大图书馆的查询系统有主题词检索,可用这一手段查询本校图书馆和可以馆际交流的资料,以确定所选题目是否有足够的资料保障。

同学们在选定一个题目后,应与老师讨论题目的弹性(feasibility)。

如果写作时发现题目大了,或是做下去有困难,可以把题目缩小到什么程度,可以改变到什么程度,事先要心中有数。

一般而言,论文就其选题范围来说可以有三种:(1)科学批评,这是在对当前学术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思想;(2)哲学史研究;(3)做古典文本的注释性的翻译或新编一个批驳版(criticaledition)。

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立足点,也都有自己必须克服的困难。

我们要做到一下几点:(1)要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包括该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关键是提出充分论证的新观点。

(2)如果是对古代哲学的研究,需要保证所用的文献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如果是对近现代哲学的研究,要注意哲学家之间因思想相互影响而构成的日趋复杂的思想关系。

(3)要对所翻译或整理的古代文献做出详细的注释和合适的导言,以及批判性评价。

2

论文的研究。

选题之后,我们要开始论文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一下几个步骤。

1.综述。

一般说来,我们对论文所涉及的题目,需要做一个综述。

在综述中,我们要说明关于论文的题目、前人的研究状况(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论述的观点)。

在综述的最后,作者要提出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说明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

这样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培养我们对背景知识的概括能力,以及有意识地提出新问题的创造能力。

写出一份好的综述,要求我们广泛地阅读。

但在写作中,我们必须用精炼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综合的叙述,概括观点,提出问题。

概括能力和问题意识是做好论文的两个关键,不但要在综述里体现出来,还要贯穿在论文研究的全过程中。

2.文献的综述。

观点的综述是概括出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而文献的综述是要介绍国内外在此问题上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一要求全,二要求新。

3.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对于科学批判性的论文,第一手资料是与论文相关观点的经典性、奠基性的作品;对于历史研究性论文,第一手资料则是论文所要研究的哲学家的原著,而后人关于该哲学家的研究都是第二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虽然不同于第一手资料的原创性,可是第二手资料对于初学者入门却有很大的帮助,在参阅第二手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一手资料。

学驾驶飞机,身边不可以没有教练,第二手资料的作用就相当于“教练”。

现在面临的困难是“知识爆炸”,第二手资料太多,稂莠不齐。

所以我们要选择权威性的有价值的第二手资料。

但是什么是权威,什么是有价值呢?对此要保持开发的心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的观点之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能用先入为主的偏好来选取材料。

4.大纲和笔记。

在动笔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先有一个初步的大纲,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

在搜集和阅读资料的时候,还要做好笔记。

以前,老先生要求至少要做一万张卡片才能动笔写文章;现在敲计算机代替了做卡片,但计算机只是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不能代替做笔记这一研究的基本功。

要充分用数据库的技术搜索资料,做笔记。

5.批判性评价。

论文的导言包括观点综述和文献综述,论文的正文是针对问题所作的论述和论证,在论文结束之时,还需要有一个批判性评价,即对自己的问题的认识。

评价又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

外在评价——对所使用的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评价。

内在评价——比如,对所论述哲学家的时代特征的分析,这往往涉及他的时代局限性。

再比如,可以评价所论述的哲学家的思想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导向是否正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哲学史上,无论是正确的导向还是错误的导向,同样都是有价值的。

还比如,所论述哲学家的论述是否合理,他的前提是否可靠?

3

论文的写作。

1.写作计划。

论文的写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不能重复;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思考线索明确,或以时间为序,或以逻辑为序。

2.写作过程。

在具体的写作之中,我们每写完一章之后,都应该交给导师审查,这样做可以给论文的下一步写作带来保障,一旦出现了问题,返工不会太大;在修改论文时,我们要大胆地修改,不必囿于已有的成见,不能吝惜已经写作的字数;在提交论文之前,必须再进行校对,因为错别字的出现会降低他人对论文的评价。

我们系对学位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每10000字的错别字必须少于1个,包括标点符号。

3.内容。

论文应有一下内容:(1)标题。

注意论文的题目的名称在论文任何地方都必须一致。

(2)前言。

前言要简短,致谢一般可以放在前言之中,而致谢的内容不宜过于冗长,不要廉价。

(3)目录。

目录要详细一些,至少要有章节目录。

(4)导言。

主要是综述,通过综述,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文的结构。

(5)正文。

内容的分段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最好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和小结,这样可以减轻读者的负担。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以放在正文之前,也可以放在正文之后。

如果注释方式采取文中注,则将参考文献放在正文之前比较方便。

(7)后记。

在论文的结尾处,可以再一次简单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点,不要长。

4

引文。

论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对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学术规范的训练,而不是对哲学问题的个人化思考(personalreflection)。

没有引文、注释的文章,那只是你自己的个人化思考,而不是学术论文,更不是学位论文。

同时,论文不是引文的拼接,对引文要有自己的解释,并对引文在论文中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评述。

有引文而无解释和评述,是论文写作的大忌,要避免。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引文和注释。

引文的规则往往是大家最不了解,又最容易弄错的,需要特别小心。

对引文的要求分两部分——内容上的要求和形式上的要求。

1.内容上的要求。

在引用对象上,我们应该引用权威人物的作品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

但是,我们选择的引用对象必须和论文的论述内容有关系。

比如,我们不能因为爱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学上的权威,在写社会学论文的时候也引用的他对社会学方面的阐述。

或许他在社会学方面并没有什么论述,即使有,对于社会学而言,爱因斯坦的话也不重要。

在引用内容上,我们的引文要引用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字句,引文最好不要过长,对于很长的引文,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或者在自己的概括中,插入引文的关键性字句。

在引述之后,应该有自己对引文的解释和评论。

在引用位置上,引文可以在正文之中,也可以把引文放在脚注里或者附录中。

放在正文中的引文是必要的非引不可的证据。

但是另一些枝节性的引文可以放在脚注里。

或者在正文中将引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果引文比较重要,而且特别长,我们就可以将引文作为附录附在正文之后,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经过翻译和整理的古籍,更值得采取这种方式。

2.形式上的要求。

对引文出处一定要有所交代,这是对引文形式上的要求。

一般说来,引文的形式有三种:脚注、尾注和文中注。

尾注由于计算机的功能,现在已经逐步被淘汰。

(1)文中注。

对于中文古典文献,大部分用的是文中注的形式。

比如,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对于同一文本,在论文中大量引用的话,我们可以在第一次引用时用脚注详细说明该书的资料,而后面的则可以用文中注标明页码。

如:“——。

”(34页)。

如果我们将参考文献放在正文之前,并且对参考文献的作者、书目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那么在正文中,我们就可以用文中注。

例如,假设罗素有三本书都是出版于19,可以在参考文献中对罗素和与他相关的书目这样介绍:

russell,b.,1921(1)theanalysisofmind,georgeallenandunwinpress,london.

(2)——————。

(3)——————。

假设我们在正文中引用theanalysisofmind中的内容,就可以在正文中直接用括号表示,即(russell,1921(1),pp.56-58)。

目前这种文中注的形式比较流行。

(2)脚注。

脚注的内容不仅仅介绍引文的出处,也可以包括自己的议论。

如果自己的议论和正文的主题线索有所偏离,可以把这些议论放在脚注,作为正文的补充,这样不会影响行文的连贯。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1、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动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有机结合;。

2、会计电算化应用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弊端。

1、企业缺少复合型人才;。

2、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与其他部门的脱离;。

3、会计软件自身存在不足;。

4、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督体制不健全;。

5、企业会计档案保管不善。

(三)会计电算化弊端的对策建议。

1、完善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2、加速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

3、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管理;。

4、进一步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研究生论文撰写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全球商业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现代传播手段,一直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应用型人才对于英语语言的需求要更偏向于实际应用环节,也就是说,在四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之中,其综合应用要更加重要。同样,以应用为目的的英语语言教学与日常口语英语不同,因为它针对特定的商业活动,这需要更加清晰,合乎逻辑和准确的沟通。故而在此条件下研究高校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策略显示出了特别的价值。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现状。

高等教育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现实,由于国际间经贸交流的繁荣发展,高等英语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应用的过程中,针对性的英语语言学教育不可或缺,但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研究经验来看,目前大学英语语言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先入为主性。盲目性是大学英语语言教育侧重点不明,特别是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虽然明确了应用为主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不可避免的出现书本理论教学的传统方法,对应用型人才的拓展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下降。先入为主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以应用为主题的英语语言教育中没有自我选择的空间,教学体系固化,兴趣程度大打折扣,导致较多的学生厌恶英语,讨厌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是传统英语教学的沉疴和痼疾,而这将会阻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道路。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研究。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未来的教学策略应该从包括教学体系、教材编排、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创新,这也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教学策略。

1.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体系都是侧重于英语语言的知识性教学而对于实践以及任务型的教学安排较少,这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显然是有所欠缺的,由于应用型人才使用英语的频率要远远超过普通的大学生,这就要求其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凡此种种都需要学校的教学体系进行深刻变革,比如加大任务型教学的比重,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与普通英语教育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强调教学阶段与使用过程的结合。它主张学习者参与课堂学习,重点关注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的使用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具体教学的环节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模式:任务前阶段,任务阶段,职前阶段来进行。

2.教材编排改革。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英语知识的媒介,好的教材要兼顾应用与知识体系的结合,而纵观现在的英语教材还没有突出应用这一主题,而普遍表现为基础语言知识和深层次语言技能的罗列,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水平較差。这就要求相应的教材研究机构和学校的教研室能够深谙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学习需要,采取任务型、应用型的教材编排机制,强化知识的实践和强大的语言环境的实现,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

3.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讲授而学生听讲并记录知识要点,并配合习题巩固强化语言知识,这样虽然可以强化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却无法照顾到实际应用的需要。因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比如改为师生互动课堂或者小组式子学习课堂,促进彼此之间应用英语的能力,提升交流表达意识和欲望,为走上专业的英语应用岗位打下基础。

4.师资配备改革。师资力量是困扰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生在英语修养方面的领路人,起到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的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教师团队的素质整体不高,缺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验和实际的教学研究能力,因而积极的改革教师团队,提高教师对应用型英语教学的意识是强化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重点之一。

三、结语。

随着高等英语教育的推进与普及,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素质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看重,大学英语教学是关乎学生现实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和领悟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阶段,本文综合了其教学现状,对于如何系统性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探讨,最终得出了可以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改革教材编排体例、改变教学方法等方式进行对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提升的可行性对策。

参考文献:

[1]高子娟.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7(04):195.

[2]袁晖,郑书燕.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7(08):410.

研究生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树立信心,积极投入。毕业论文不是学习的额外加码,而是训练和考核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肩负重担的一种准备。还要树立求新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力求毕业论文能反映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项目和应用项目。

同时,在思想上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树立积极投入写作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认识到初次写作毕业论文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毕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气馁,坚持把论文写好、改好。

(2)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要根据学校制订的毕业论文工作日程,参加毕业论文的各个训练环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安排好确定主题、调查研究、拟定提纲、查阅资料、起草定稿、评审、答辩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做到环环相扣、密切相联。

要处理好毕业论文写作与其他事情的关系。学生在撰写论文期间可能是在实习、忙于找工作或准备复习考研等,但完成好毕业论文是第一位的,不能轻率和懈怠,以保证毕业论文定稿、审改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3)端正学风,谦虚谨慎。

培养和坚持优良的学风,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术道德规范,要实事求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毕业论文中引用别人资料一定要说明出处。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与学校教师和实习调研单位仍是教学关系,学生应虚心主动地接受学校和实习调研单位的导师的检查指导,和别人讨论问题一定要谦虚。

严禁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更不允许有别人代作,一经发现要受到严肃处理。

2.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应反映出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如果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面比较窄,就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写好毕业论文的一个前提。

(2)应反映出作者具有一定的独立科学技术研究能力。

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独到见解,毕业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的能力指的是多方面的,例如,假设你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别人一样,但是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也是学生独立科研能力的表现。切入点不同,那么在阐述的过程中就会在某些地方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是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人云亦云,拼凑出一篇论文出来就行,这样的毕业论文是不能合格的。

毕业论文要与社会、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的工作实际密切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特别是工科类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应来自实际任务。

在选择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具体性、新颖性。在检索和拥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来开展研究,并能独立查阅文献的正确翻译外文资料,具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毕业论文应具有较高的规范性。

往往有一些同学不重视毕业论文的规范性,这样不利于严谨科学作风的养成,也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要严格参照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来进行写作,做到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要注意实验数据的确切性,图纸、图表、书写的规范性,上交的论文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研究生论文提纲

2、会展旅游的基础理论。

2.1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

2.2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概念界定。

2.3辽宁省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2.3.1培育辽宁本地绿色会展旅游市场的需要。

2.3.2实践举办方绿色发展战略的需要。

2.3.3生产绿色会展旅游产品的需要。

3、辽宁省会展旅游绿色管理存在问题。

3.1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环境有等改善。

3.2市场化程度不高。

3.3与相关旅游行业的联系松散。

4、实施辽宁省会展旅游绿色管理的策略。

4.1会展场馆的绿色管理。

4.2当地旅行社的绿色管理。

4.3接待酒店的绿色管理。

4.4当地旅游景区的绿色管理。

结论。

指导老师意见:

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6、绪论部分撰写时,对国外成果的综述,应该选则不少于3-5个专家学者的观点和主张,对国内成果的综述,应该选择不少于5个专家学者的观点和主张。

注意,观点和主张可以是发表的期刊、书籍、论文集、国际性会议论点、调研报告等等,总之应该是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

全文总字数:1.2万字。

论文的构成: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到5个)。

英文摘要关键词(将中文摘要,关键词翻译过来)。

结论(700字左右)。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附录:是从正文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中选择1(所以不算1.2万字之内)篇选择的外文文献不能太短了。

研究生论文提纲

1.1课题背景。

1.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1.2.1墙体节能技术。

1.2.2门窗节能技术。

1.2.3屋面节能技术。

1.3墙体节能技术国内外研究。

1.4夏热冬冷地区用能。

1.4.1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1.4.2夏热冬冷地区用能特点。

1.5建筑能耗模拟分析。

1.6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录数据验证。

2.1小比例试验。

2.1.1试验器材。

2.1.2试验材料。

2.1.3试验方法及模型。

2.1.4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2.2大比例试验。

2.2.1试验器材。

2.2.2试验材料。

2.2.3试验方法及模型。

2.2.4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2.3误差分析。

2.4本章小结。

3数值计算模型。

3.1空调负荷。

3.2物理模型。

3.3数学模型。

3.4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

3.5边界条件。

4夏季制冷研究。

4.1温度。

4.2空调耗冷量。

4.3内壁面热流及温度。

4.4墙体蓄热及外壁面热流。

4.5本章小结。

5冬季制热研究。

5.1温度。

5.2空调耗热量。

5.3内壁面热流及温度。

5.4墙体蓄热及外壁面热流。

5.5本章小结。

6空调设定温度对能耗的影响及保温层最优厚度分析。

6.1空调设定温度对能耗的影响。

6.1.1夏季制冷。

6.1.2冬季制热。

6.2保温层最优厚度分析。

6.2.1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方法。

6.2.2保温层最优厚度计算方法。

6.2.3保温系统初始费用。

6.2.4保温系统耗能费用。

6.2.5全生命周期成本。

6.3本章小结。

7结论及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本文结论。

本文基于夏热冬冷地区间歇性用能特点,对不同墙体结构下的空调夏季制冷与冬季制热能耗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针对内保温墙体结构还进一步研究了空调能耗与空调设定温度的关系,并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保温层最优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墙体结构下夏季空调制冷能耗和冬季空调制热能耗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墙体本身蓄热变化的不同和通过围护结构对室外环境冷(热)量耗散的不同,这两部分之和正是通过墙体内壁面流过的热量。从前面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墙体外侧保温并不是真正合适的方法,相比之下内保温墙体结构与自保温墙体结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方案:

a.内保温墙体结构夏季可以形成较低的内壁面温度,冬季可以形成较高的内壁面温度,因此其内壁面热流较低,达到比较理想的节能效果。

b.自保温墙体结构其材料热容量很小,热扩散率很大,其墙体温度变化很快,内壁面热流处于内保温墙体结构与外保温墙体结构之间,节能效果也不错。

c.对于外保温墙体结构,夏季制冷时,虽然墙体平均温度相对其他墙体结构要低些,能减少墙体的总散热量,但保温层贴在墙体外侧,阻碍了墙体向室外环境的散热,墙体只能将大部分的热量流向室内;冬季外壁面保温层对室内环境向墙体传递的热流的影响不大。综合来看,其节能效果不够理想。

2.对于内保温墙体结构而言,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应尽量调高空调夏季制冷温度,每调高一摄氏度,可节能大约6%左右;应尽量调低空调冬季制热温度,每调低一摄氏度,可节能大约8%左右3.对于内保温墙体结构而言,当保温层厚度增加时,系统初始成本增加,而系统能耗成本降低。保温层厚度取为0.03m时,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达到最低值,即此厚度为保温层最优厚度。

研究生毕业论文

通过构建绿色建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就可以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对本地的营造活动做出正确的评估并作为决策时的参考,同时让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活动时有一个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1绿色建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它比以往的建筑评价方法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以往的方法只包括那些客观的、科学认可的'和可以被验证的问题。如果要增加一些目前还较难淮确定义的操作领域,则在评价上还需要更多地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同时指标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指标是度量系统属性的参数,可用来描述系统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由于区域生态环境这个大系统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白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结果复杂,层次多变,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选择指标时,要选择那些既灵敏,又便于度的因素或参数作为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指标.本文根据以下原则来选择指标。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状况,以及发展水平、规模、速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概念明确,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内涵,既不能选的过多,使指标之间相互重叠;又不能选的过少,使指标信息遗漏。

(2)针对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要针对绿色建筑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真实地反映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3)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确实反映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变化特征。

(4)可操作性原则,考虑到大多数绿色建筑指标难以进行实验来确定数量。所以,在指标确定时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能反映绿色建筑问题的统计数据,即指标数据易于通过统计资料,抽样调查。以及直接从有关部门获得,并有一定的实施可操作性。

(5)可量化性原则,一是要求定性指标可以间接赋值量化,二是定量指标直接量化,只有能够量化的指标才能用于绿色建筑环境评价。

2指标休系建立的程序。

指标体系是根据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采用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来筛选指标。首先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一个指标库,然后采用有关环境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各指标所反映的环境内涵,把经过理论分析筛选出来的指标作为基本认可的指标,然后咨询有关专家,最后确定绿色建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生论文数字

1.

毕业论文。

字数根据专业及课题不同要求在8000字以上,论文内容应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毕业设计。

说明书。

字数不低于8000字。

3.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制图标准。

4.论文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5.文稿中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微缩。

引用研究生论文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研究生论文提纲

关键词:网络教学asp网络课程。

目录;。

摘要————————————————————(300字)。

引言————————————————————(500字)。

一,网络教学(字)。

1.2.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二,网络课程(2000字)。

2.2.我过网络课程模式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三,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2000字)。

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描述(1000字)。

--技术文章--课件推荐--课件下载--资源站点--管理部分。

五,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现实(2000字)。

5.1.课堂学习-----------------------------。

5.3.概念检索-----------------------------。

六,数据库部分的设计与现实(1000字)----------。

七,用户管理权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八,结论(500字)------------------------------。

九,参考文献(200字)----------------------。

研究生论文提纲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农业发展面临生态困境。

1.1.2研究意义: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机制创新。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产业生态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农业生态化路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主要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线。

1.4论文可能的创新。

第2章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生态与生态化。

2.1.2路径和生态化路径。

2.1.3产业生态化路径相关概念辨析。

2.2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借鉴。

2.2.1农业生态理论及其应用。

2.2.2演化经济理论及其应用。

2.2.3超循环理论及其应用。

2.3本章小结。

第3章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问题、障碍与国际借鉴。

3.1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现状。

3.1.2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3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2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因素。

3.2.1发展主体的意识障碍。

3.2.2发展环境的制度障碍。

3.2.3发展条件的技术障碍。

3.2.4发展方式的成本障碍。

3.3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3.3.1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生态化的实践。

3.3.2国外农业生态化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3.4本章小结。

第4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形成的系统机理。

4.1超循环经济与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关系。

4.1.1超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特征描述。

4.1.2超循环经济与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核心关系。

4.2基于超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化发展系统。

4.2.1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系统构成及关系分析。

4.2.2基于三个循环层面的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4.3农业生态化发展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4.3.1共生(依存)机制。

4.3.2制衡(约束)机制。

4.3.3转化(循环)机制。

4.4本章小结。

相关阅读:

第5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形成的演化阶段。

5.1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演化的动力基础分析。

5.1.1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1.2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需求。

5.1.3结构性污染解决需求。

5.2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的演化过程与突破分析。

5.2.1超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演化的一般过程。

5.2.2基于超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化路径依赖突破分析。

5.3基于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演化阶段的模型分析。

5.3.1基于克拉克定律修正的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及特征。

5.3.2基于钱纳里定律的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及特征。

5.3.3基于库兹涅茨指数修正的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及特征。

5.3.4超循环经济三个循环路径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5.4推动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演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5.4.1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5.4.2推动产业交叉化和生态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5.5本章小结。

第6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形成中利益主体的影响行为。

6.1基于超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化发展中利益主体分析。

6.2单个利益主体是否选择农业“生态化生产行为”的博弈关系。

6.2.1博弈模型假设与行为分析。

6.2.2博弈模型均衡解及结论分析。

6.3两个利益主体作用下农业“产业生态链”形成的博弈关系。

6.3.1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生态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6.3.2农业生态链上下游生产者的博弈模型。

6.3.3博弈模型均衡解及结论分析。

6.4集群利益主体作用下农业“生态化发展体系”形成的博弈关系。

6.4.1超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

6.4.2进化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6.4.3进化博弈模型分析结论。

6.5博弈前提假设与最优博弈均衡条件的实现措施。

6.5.1将地方政府生态政绩依法纳入考核。

6.5.2建立综合性企业合作平台。

6.5.3建立企业合作利益的公平分配机制。

6.5.4构建企业协同创新的技术专利共享与保护机制。

6.5.5夯实农业生态化发展环境。

6.6本章小结。

第7章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目标模式。

7.1模式构建的原则、思路与目标。

7.1.1模式构建的原则。

7.1.2模式构建的思路。

7.1.3模式构建的目标。

7.2微观路径的目标模式:发展超循环农业。

7.2.1超循环农业与农业超循环经济。

7.2.2目标模式:发展超循环农业。

7.2.3生产机制:清洁化生产。

7.2.4经营机制:生态化经营。

7.3中观路径的目标模式:建设超循环农业园区。

7.3.1目标模式:超循环农业园区。

7.3.2农业经济超循环园区建设模式。

7.4宏观路径的目标模式:构建超循环农业园区网。

7.4.1目标模式:超循环农业园区网。

7.4.2农业产业园区网的功能类型。

7.5本章小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