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2 09:26:32 作者:GZ才子

教案作为一种教学计划的表达形式,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三年级教案案例,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参考和运用。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2课时。

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一、唱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

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

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多媒体)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

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

竹龙(山东泰安)。

糖龙(四川成都)。

走龙(云南大理)。

九龙壁(北京)。

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

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

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

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

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7、作品展示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

三、小结。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美术我们的节日教案设计

1、引导学生收集描写节目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店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布置。

2、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富有新意的节日景象。

3、为学生自己的节日,设计制作新颖的头饰。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节目的喜庆。

2、指导学生为自己的节日献计献策,描绘富有特色的节日景象(头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及制作材料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揭示课题:我们的节日

1、看课本

(1)欢乐节日,欢迎的办,瞧瞧,他们的节日是怎样的?

(2)这是什么节日?你从哪里看出的?

(3)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的打扮有什么特征?场面是怎样布置的?

(4)他们在节日里开心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2、这样的节日,如果你是节日总策划,你会怎样来布置节日场景,设置节日里节目?

3、你能用画笔把节日中最精彩的.场景表现出来吗?

(1)场景中环境怎样

(2)场景中应有的人物形象

(3)场景中应有的气氛

1、提出作业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想象大胆。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上本节课之前让学生收集描写节日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厦或是有特色的地方看看怎样布置,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富有新意的节日景象。有条件的一些班级让学生运用卡纸,皱纹纸,彩带和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多种形式的头饰。

三年级美术教案《对印版画》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讲了一节四年级《真情对印》的美术课,回想课堂,我在设想与现实中不停地摸索理想的课堂教学,课上完了,但是因为中间有一环节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耽误了时间,所以后面学生充分探索表现方法的时间没了!课堂中,我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对称美,我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对称美,观察对称图形,认识对称图形;我以几张学生作品欣赏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点,明确对称图形,明确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应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对称图形,让他们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美……可因为考虑的时间关系,这一步用的时间有点少,感觉有点遗憾!学生作品效果很好,可评价这一环节时间过短,很多学生还想对作品多说说自己的看法,我留到了下一节课继续完成完成!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三年级美术教案

1、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的技法。

2、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彩墨画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在彩墨游戏中发现彩墨的技法,激发学生热气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要点:

(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两个关键:学会控制水分,可以用吸水布和吸水纸帮助。学会熟练地操控毛笔。

4、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一边回忆,一边检查绘画用具。凭自己的印象试着画水墨画说说绘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效果能意识到各种效果出现主要是因为水分的多少变化,和用笔的变化说说自己掌控不住的,比较难的地方。一起交流解决的方法。欣赏名家大师的作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欣赏、观察画面,找到答案。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交流想法。欣赏范作尝试创作水墨画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准备上课了解用笔和用墨的方法。了解中国画的技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知识性体验活动,尝试运用简单的技法,初步了解彩墨画。欣赏分析作品。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1、欣赏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2、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学习其色彩、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手法。

1、虎头帽也叫做风帽,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传统手工艺品。

2、思考:为什么要用虎来装饰给孩子带的风帽?

3、通过欣赏发现虎头帽的装饰一般集中在三个部位:前顶部、后披风、周边,这是制作时要装饰的重点。

二、制作要点。

用彩色纸通过折叠、剪贴形象、添画细节的方法制作纸质虎头帽。

适当的示范虎头帽的基本折法。

引导学生遵循设计——折叠——剪贴装饰——细节添加——逐渐完善的步骤进行。

三、大胆创作学生在具体制作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帽子容易做得过小,教师可让学生先试戴调整合适后,在进行装饰。

四、品赏评价。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虎头帽,互相评价一下:谁的帽子最好看?谁的制作最精良?

认识了解这种民间艺术,体会蕴含的是来自长辈深深地祝福和浓浓的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有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三年级美术教案

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1课时。

课时:2课时。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柱体球体。

2、了解线描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习绘画方法。

1)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三年级美术教案

:用构图和色彩来表现辣味的表情特征。

2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以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视频,通过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辣的表情的欲望。

2、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请同学们回忆酸甜苦辣的表情,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引导大家谈谈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征,并进行模仿。在畅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创作欲望。

用课件请同学们观察酸甜苦辣的色彩体现,并让学生了解靓丽的色彩一般用来表现开心、愉悦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来表达难受、郁闷的情绪,通过自由想象,大胆发言,为下一步创作奠定基础。

3、发挥想象,创作作品。

当遇到问题时,如画面的节奏感、线条和色彩等问题时,教师引导大家共同分析、解决,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创作时我会播放音乐及图片,作参考,寻灵感。

五、欣赏交流,感受成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有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860。

3112605。

20xx180。

5511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三年级美术教案《对印版画》教学设计

《对印版画》是三年级美术教材中的第十四课,是版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属于“造型、表现”的范畴。对印版画易于操作、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热情。通过《对印版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版画,了解版画。尽可能地激发的创新和创造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到创造美的快乐。

学生喜欢魔术表演,更喜欢去尝试揭开魔术背后的秘密,以魔术这种形式导入,学生能够很快地从拘谨中解放出来,因此从引出课题开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值得学生探索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进入层层递进,不断探索的探究过程中去。

三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性,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具学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展出图画。

指导一下如何插图与文字。

让学生自己选择故事。

说一说故事情节。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为故事配图,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记住主题,并且要记住它们用不同的手表现。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配图。并且真正理解“配图”的含义。

先了解故事情节,抓好故事中心,用图画来表现故事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故事。让学生自己为其配图写画。

学生继续尝试其它故事。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学生自己找一个故事,为其配图写话。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制作登山游戏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设计并制作出好玩又有趣的登山游戏棋。

教学难点:

登山路线的设计、游戏活动的设置。

教学策略:

棋类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儿童所接触的有各种各样的棋类,它们的游戏规则、画面、游戏线路及角色棋、骰子的设计各不相同。本课以登山作为题材,开展登山游戏棋的设计和制作。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登山这一运动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山的景点、线路、设施等进行观察分析,绘制出相应的登山线路图,并从中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感悟发现—观察分析—尝试探究—欣赏提升—联想创造”的教学策略。从趣味的游戏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游戏棋的交流感受游戏的趣味;通过游戏棋盘等的欣赏,引导学生对几种游戏棋的棋盘设计、游戏规则进行研究,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了解设计的内容;尝试登山路线的设计,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设计制作登山棋的方法;通过对其他学生作品的欣赏启迪创意、拓展思路,并明确设计制作的步骤,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合理分工设计制作登山棋,寓教于乐,把游戏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创造的过程。

教学过程:

2.看来同学们玩的花样可真不少,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款游戏,希望能够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出示游戏棋)。

你认识这种棋吗?

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

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副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副“登山棋”(板书课题)。

从趣味的游戏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游戏棋的交流感受游戏的趣味。观察分析(出示棋谱)小组讨论、汇报。

1.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棋盘、棋子、色子,我们要进行游戏这三部分是缺一不可。

2.那么在整副游戏棋里面,你们认为哪一部分是最主要的呢?(棋盘)。

棋盘里都有什么?

(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

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引导学生对几种游戏棋的棋盘设计、游戏规则进行研究,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了解设计的内容。

尝试探究下面我们来设计一条登山路线。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方法总结:

(1)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2)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创作内容,要安排的景物。

(3)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4)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尝试登山路线的设计,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设计制作登山棋的方法欣赏提升1.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登山棋。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副棋?为什么?

它的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

哪副棋的棋盘最漂亮?

2.如果现在让你来设计一副棋盘,你会从哪一步入手呢?接下来又该设计什么呢?

(1)设计起点、终点(在合适的位置上设计)。

(2)设计路线(路线不要过于复杂、要便于游戏、要为画面留出足够的空间)。

(3)设计画面(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以一个主题贯穿,画面色彩要丰富、装饰性要强,同时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画面)。

(4)设计标题(给游戏棋起名字)。

(5)设计游戏提示(要富有创意性)。

(6)设计游戏说明。

在绘制棋盘的同时,别忘了制作符合自己特点和个性的棋子和色子。

通过对其他学生作品的欣赏启迪创意、拓展思路。

明确设计制作的步骤和要求。

联想创造1.作业要求:

(1)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2)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3)各组合理安排分工与合作。

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色子,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与众不同的创想。

(2)表扬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共同设计制作登山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寓教于乐,把游戏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创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