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国旗下讲话稿 >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模板18篇)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模板18篇)

时间:2024-02-28 04:08:11 作者:琉璃

撰写演讲稿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并将复杂的观点和主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给听众。演讲稿范文是一个演讲者的助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和演讲的灵感。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科技工作要围绕市委、政府转型发展战略部署,坚持“1339”工作思路,即在政策导向上坚持“一个核心”,在创新布局上坚持“三个方向”,在服务主导产业上坚持“三措并举”,在战略抓手上坚持“九点强化”,以建设创新型鄂尔多斯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开创新常态下科技工作新局面。

政策导向上坚持“一个核心”: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鄂党发〔20xx〕12号)(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今后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整合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类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围绕《意见》,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编制《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鄂尔多斯“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下一个五年全市科技工作的目标。

创新布局上坚持“三个方向”:一是加强旗区科技工作。旗区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搞好衔接和配合,主动争取上级部门在科技项目、资金、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针对已经下放旗区的三大类行政审批项目,市局将开展专项调研,了解审批项目实施情况,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序开展。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协调推进鄂尔多斯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建设,力争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争取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蒙西高新区建成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面启动科技专家进园区(企业)计划,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三是推动煤化工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煤炭深加工、清洁高效利用,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企业煤化工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尽快把我市建成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煤化工技术示范基地,同时积极争取建成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

服务主导产业上坚持“三措并举”:主导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创新要突出支撑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技术路线图编制。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争取新启动1-2项技术路线图研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延伸、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启动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围绕高盐水处理、不同煤种气化、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业污水排放和循环利用等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启动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支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力争短期内有重大突破。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获国家、省(自治区)、市科技奖项,且应用前景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共性关键科技成果产业化。

战略抓手上坚持“九点强化”: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遴选我市重点创新型企业,通过政策宣传、培训指导、项目倾斜等措施,使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xx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家。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巩固和提升现有的各类研发机构,新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20xx年,力争新建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2家、国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企业研发中心1-2家。开展创新政策进企业行动,全力协调落实有关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切实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等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的合作,争取相关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论坛,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成效。加快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编制完成“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方案”,组建技术转移联盟,技术转移平台正式运行。深化蒙粤科技合作,重点在医疗保健、生物医药、陶瓷等产业领域寻求技术合作。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在重大研发任务和带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年内力争新建两家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发挥好创业服务中心“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专业化科技创业孵化功能,举办科技创新沙龙、创新创业公开课等活动,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和团队,提升其整体素质,助力其成长。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设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以市场手段配置科技资源,同时积极探索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融资风险补偿等多种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提升金融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科技条件平台,通过整合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建立网络化的动态服务组织系统,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四是强化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资源是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针对我市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学科、学术带头人匮乏的实际,继续坚持培养、引进、使用并重的原则,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才鄂尔多斯战略”为平台,实施科技人才项目,年内争取新建1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列入自治区“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3人以上。重点借助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将技术引进与人才引进有机结合,优化科技合作资源,把人才引进作为科技合作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市旗两级要建立专家库,组建项目技术咨询委员会,为项目引进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五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围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提高我市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市旗(区)联合协作机制,以旗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等领域为重点,开展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认真查处和坚决打击各种假冒专利的违法行为,及时、有效、公正地处理各种专利纠纷;加强对我市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商的调研,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其次,以羊绒制品销售领域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选择试点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帮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扶持、帮助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开展各项专利服务工作,加强对专利代理机构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争取在专利代理机构建设上有所突破。

六是强化农牧业科技工作。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遴选、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保障特派员经费,为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行动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撑条件。加强农村牧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育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年内新培育认定5家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引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为把鄂尔多斯建成面向全国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全市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加强农牧业科技普及与宣传,强化培训、成果推广、信息发布等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农牧民科学知识水平和能力。

七是强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修订《鄂尔多斯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储备,筛选一批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有巨大贡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项目,市旗两级要建成科技计划项目库。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优先发展项目。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制度,以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方式,强化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引领作用。

八是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是科技系统今后一项新的重点工作。全市科技系统要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积极组织面向各类社会群体的公益活动,鼓励社会机构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活动。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和宣扬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九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坚决纠正“四风”,建立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抓好“三到两强”工作,切实解决帮扶点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履职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规范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同志们,新的一年,科技创新工作的任务很重,我们要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调动和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全市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科技局长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这既是一次总结成绩的会,又是一次提神鼓劲的会,同时也是一个承前启后,开创20xx年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动员会。

20xx年,在全市科技系统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对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提升,亮点频出,20xx年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全面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均都有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产业有新发展。大家抢抓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机遇,全面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出台“黄金”政策16条,营造了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确定首批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试点企业,其中20家于20xx年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新增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增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63个。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可达1247亿元,增加值可达34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二)向上争取项目有新突破。围绕宜昌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项目。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202项,经费约1.4亿元。

(三)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有新进展。一是完善区域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市情报所主持编制的《宜昌区域创新体系规划》已经形成初稿。二是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建设,指导兴发集团筹建湖北省精细磷化工工业技术研究院,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三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9项。四是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经市政府批准,与省高投公司签订科技投融资全面合作协议,正在联合筹建宜昌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四)知识产权工作有新成效。积极与国家、省知识产权局联系汇报,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提升了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全市全年专利申请量6432件,授权量29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68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40余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省市州首位。远安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宜都获批湖北省知识产权试点市。

(五)科技宣传有新气象。20xx年,利用报刊、网站、简报广泛宣传报道了科技创新工作,省科技厅、市政府、宜昌科技网站共投发各类信息200余条,编发《宜昌科技工作》简报25期,宜昌信息宣传工作全省排名由20xx年第14名跃居到第2名。并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科技系统科技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六)深入调研有新成果。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人员赴北京、西安、深圳、东莞、武汉、随州等地,有针对性考察学习外地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七)县市区工作有新亮点。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主动作为,亮点纷呈。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宜都、夷陵、西陵、当阳、枝江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伍家岗被评为湖北省科技创新进位先进县市区。点军、猇亭等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超过1000万,创历史之最。秭归首次获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支持和国家火炬计划立项。兴山县地震局被评为20xx年度湖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远安湖北食用菌产业科技园和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五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总之,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宜昌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的奋战在科技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地感谢!

同志们,虽然我们20xx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全市科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_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座谈会上指出:“宜昌拥有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全省都有位次,但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相比,与转变发展方式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城市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还很不够。与市委、市政府“三个领先”,与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宜昌地处中西部内陆地区,科技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有时候干工作目标不高、办法不多、思路不宽,抢抓机遇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精神状态有差距,对待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责任意识不强,作风不够扎实,往往造成效率不高,制约了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创建国字牌有差距。目前,宜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数量仍然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级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与宜昌的地位不相称。同时,襄阳、十堰等兄弟市州已经率先获得了智慧城市(科技部)、国家级农村科技园、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国字牌,这都是我们20xx年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全社会研发投入有差距。近年来,多数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还不高,尚未真正步入依靠科技推进企业发展的轨道上来。年至今,我市进行了两次r&d资源清查,其中我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36%,年为0.98%。9年间提高幅度约为0.62个百分点。年,全国r&d经费支出与gdp比重为1.84%,湖北省为1.65%,宜昌据初步测算为1.16%。与同等主要城市相比,我市r&d经费占gdp比重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除受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存在科技统计基础薄弱、填报单位不够重视、部门协作不强、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统计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

二、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搞好科技创新的紧迫感。

市长马旭明同志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宜昌要在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率先突破,要以宜昌之进、之转、之优服务全省发展大局。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宜昌就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这事关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大局,是宜昌转方式、调结构,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一)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家知道,党的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20xx年7月份以来,先后赴武汉光谷、中科院、辽宁、湖南等地就创新驱动发展开展密集调研和考察。9月30日,中央政治局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的集体学习。这充分说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走创新驱动路子的坚定决心与意志。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在20xx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科技工作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地方建立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并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创新驱动成为党和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家财政将在20xx年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宜昌必须抢抓机遇,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兄弟市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围绕市场、技术、资源、人才等要素争夺为基本形态的区域间竞争趋于白热化,兄弟市州纷纷推出新政策、新举措,竞争态势咄咄逼人。比如:襄阳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家,我们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达到63家,但襄阳依然领先我们,除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外,襄阳还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十堰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签订科技工作会商协议,共建秦巴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并成为全国第11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荆门高新园区已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桃、荆州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我们20xx年获得的国家级项目不仅落后于武汉,同时落后于襄阳和十堰。置身于周边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稍有懈怠就会拉大差距,落于人后。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主两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等战略实施后省内形势的变化,高度重视兄弟市州你追我赶的态势,高度重视我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跳出宜昌看宜昌,真正找到对比的差距,产业发展的差距,政策、服务能力和优化环境的差距,找准症结,奋起直追,赶超目标,确保科技工作实现“三个领先”的目标。

(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关于推进科技创新深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部署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市科技局向市委、市政府报送《规企r&d占主营收入比情况说明》、《沪浙苏汉科技投融资考察报告》、《宜昌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调研和思考》、《宜昌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调研与思考》等五份材料,_书记和马旭明市长等市领导都在相关文件上都做了重要批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xx年要从自主创新、载体建设、资源融合、优化环境四个方面“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竞争优势”,要启动宜昌科教城建设。20xx年10月,市编委批复,同意将市地震局升格为正县级单位。20xx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项目中,科学技术安排增长了28%。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厚望和大力支持,我们必须克难奋进,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科创工作跨越式发展。

面对从中央到地方,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宜昌改革转型大局,牢固树立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思路,以科技创新构筑宜昌科学发展新动力。

三、理清思路,争创一流,全面促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xx年,我们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全面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以下“六个新”,全面促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精神状态要有新风貌。大家知道,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情激昂,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作为科技工作者,应该站得更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要瞄准“四个一流”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多想我们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的水平还有多少距离,要自加压力、奋力争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争创一流的业绩,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目标。

20xx年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年,科技系统在要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为企业提供最贴心服务,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困难,要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专项培训等活动,提供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帮助,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要围绕群众最关注的安全、健康、环保等民生方面的问题,加快推进民生科技项目;要组建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二)r&d经费统计工作要有新举措。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地区科研活动规模和科研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反映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考核内容。因此,进一步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全面、准确地统计我市r&d经费等相关数据,协作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责任重大。

前不久,市科技局和市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按照五个方面的要求抓好工作:一是开展经常性的企业科技活动摸底调查,报送企业科技活动调查资料及高新技术企业名录,二是会同统计部门,加强企业培训;三是协助统计部门,加强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的催报;四是负责科研院所的科技统计;五是协调涉及科技活动的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我认为提的非常好,大家要抓好落实。会后,各单位必须明确科技统计工作责任领导和联系人,对企业一对一的做好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科技统计工作有人督导、有人落实。大家在普查中要加强与统计局的联系沟通,协助做好r&d资源清查的数据采集、审核汇总、质量抽查评估等各项工作,要做到应统尽统,避免数据漏统现象,同时也要经得起检查。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到市科技局,我们来协调解决,要确保此次经济普查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反映全市r&d经费投入状况。

(三)国字号创建要有新突破。国字号创建对于宜昌凝集各方共识,整合创新资源,塑造城市形象,契合中央战略,在更为宽广的领域争取更多国家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要吃透政策,认真谋划,主动汇报,全力争取。一要积极争取国家级层面的资源。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智慧城市(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力争国字牌有新的突破。二要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三要积极争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高耐性酵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市、区两级科技局要尽全力做好配合做好申报工作,力争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

(四)产学研合作要有新作为。产学研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各方共识,20xx年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产学研体制机制和合作方式,积极争创国家区域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宜昌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一要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争取建立横向合作机制,形成市科技局、经信委、财政局、教育局、科协、高校院所等部门参加的产学研合作会商制度,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部门资源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指导,争取财政对产学研工作的专项经费。二要加强产学研工作网络建设。市情报所已经开发了宜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还请大家出谋划策,将此平台打造成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关注的集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高校资源、企业需求的综合信息平台。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以讲求实效为原则,组织好科技洽谈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产业集群特征,组织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分类学科领域的专场对接交流。四要联合高校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保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业研究院6家以上,指导兴发集团组建湖北磷化工工业技术研究院,力争再选择一个基础好、需求紧迫的六大千亿产业,联合一所重点高校,启动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

(五)高新技术产业要有新跨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核心标志。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20xx年要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出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一要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新增50家以上企业纳入试点。出台《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和《宜昌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确保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总数300家以上,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以上。二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申报认定力度。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辅导、培训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体。确保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三要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要组建好宜昌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好宜昌高新区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的作用,加快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六)项目向上争取要有新成绩。20xx年,科技系统向上争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有效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20xx年,各单位都要进一步抓住当前全国上下加大科技投入的大好形势,深入研究吃透政策,重点抓好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精心策划包装,力争在项目争取、项目实施、资金投入上实现更大突破。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是向上争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照市科技局分解的向上争取责任目标,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抓好信息收集、项目策划包装、落地建设、资金监管、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项目顺利实施。

借此机会,为了做好20xx年全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工作,我谈三点要求:

一要吃透方案。新的考评方案在20xx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和改进,主要体现在类别划分、指标总数和表彰分配上,我们要认真吃透最新方案,迅速动员部署,把考核方案研究透,细化责任任务目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

二要加强协调。考评工作不单单是科技部门一家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财政、统计、发改等部门的协调,因此,科技局要尽全力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把各项指标做优做精,力争指标数值有新突破。

三要大力争取。在以往的科技工作会议上,我曾多次强调,要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此次考评,大家要加强与省科技厅、省统计局的汇报争取力度,务必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宜昌科技创新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全省各项指标动态,确保今年的考核能取得好成绩。

同志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宜昌,是事关宜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宜昌的科技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县科技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3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刚才,参观了“科技信息村村通”、“科技示范园”现场,传达了《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各级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今年以来,各级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围绕抓重点、上项目,抓示范、建园区,抓特色、求高效,抓龙头、促产业,抓体系、促服务,抓科普、促推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特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得到强化。工作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高度重视。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均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阶段发展计划和激励、考核、奖惩措施。主要领导能够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人员具体抓,层层落实科技工作责任制,保证了全县科技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各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科技特派员工程进展顺利。到目前,全县已建有县级以上科技示范园19处,占地1.3万亩,总投资近4000余万元,年经济效益达到8750万元;科技信息村村通示范、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科技工作环境日益优化。通过对科技工作的全方位宣传发动,全县上下对科技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学科技、用科技、讲科技蔚然成风,科技富民、科技强企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科技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个别单位对科技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工作进展不平衡;对科技投入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扶持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不能完全兑现,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县科技事业的兴旺发达,制约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各级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特派员工作要以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面向农民、面向广大科技人员,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突出对接抓选聘,形成一批结合基础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要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用开放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地选聘科技特派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资源的需求,使科技特派员队伍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整体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形成一批利益共同体。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切实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奖励,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效能建设,设立效能反馈投诉信箱和热线电话,以便干部群众监督反馈。

(二)突出引导抓示范,建立一批承载科技成果展示和推广的基地。要把引导科技特派员建立示范基地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在每个乡镇建立2-3个不同领域的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在全县培育10个以上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亮点,使之成为展示科技成果、推广实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的平台。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示范基地、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的科技特派员,逐步把区域特色产品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要积极探索建立一批专业技术协会、农产品产销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农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素质抓培训,培养一支整体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要加强科技特派员素质教育,提高科技特派员个人综合素质,整合科技人才资源,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的整体作用。充分发挥专修学院和科技特派员单位的作用,及时举办各类科技特派员培训班,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绝大多数科技特派员锻炼成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精通某一方面专业技术并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

的扩展和质上的提升。

三、注重科学谋划,切实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技信息村村通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有关配套政策,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切实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信息村村通工作,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一)围绕特色产业,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要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入到示范园区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管理体制和机制,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之路,实现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链式发展。科技局要积极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布局、审批、立项等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把关。科技示范园区既要有适度规模,又要有前瞻性,不搞大而全,不搞遍地开花。县级以上示范园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乡镇级以推广普及为主。要广开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以社会投入为主导,金融投入为辅助,财政投入为补充,走自我发展之路。要用自身效益,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自身特色,吸引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来园区合作,带动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各级财政要及时落实科技研发经费,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

(二)组织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开展全方位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要大力宣传信息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和参与这项工程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乡镇和科技、农业等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组织,落实专门人员,同时对项目所需资金进行统筹安排。

(三)加强农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促进农产品增值、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搞好自我创新,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名、优、特、稀产品,创地方名牌,不断推动示范园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要继续开展好“四下乡”活动,整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信息村村通”等网络资源,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全县农业科技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科技工作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指导,为科技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要强化领导,形成合力。“科技特派员工程”、“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是当前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督导协调职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科技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搞好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在资金、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联合互动的局面。

要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要通过会议、培训、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科技特派员”、“科技信息村村通”、“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的目的、意义、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争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为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拓展空间。要积极宣传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典型,用鲜活的事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把一大批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要加大督查,严格考核。要按照“三个体系”的要求,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身科技特派员工程这一惠及农民、造福农村的伟大事业。要积极做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要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确保示范园工作规范有序发展。

同志们,做好农业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而紧迫。全县各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有关配套政策,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切实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信息村村通工作,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一)围绕特色产业,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要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入到示范园区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管理体制和机制,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之路,实现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链式发展。科技局要积极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布局、审批、立项等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把关。科技示范园区既要有适度规模,又要有前瞻性,不搞大而全,不搞遍地开花。县级以上示范园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乡镇级以推广普及为主。要广开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以社会投入为主导,金融投入为辅助,财政投入为补充,走自我发展之路。要用自身效益,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自身特色,吸引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来园区合作,带动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各级财政要及时落实科技研发经费,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

(二)组织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开展全方位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要大力宣传信息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和参与这项工程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乡镇和科技、农业等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组织,落实专门人员,同时对项目所需资金进行统筹安排。

(三)加强农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促进农产品增值、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搞好自我创新,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名、优、特、稀产品,创地方名牌,不断推动示范园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要继续开展好“四下乡”活动,整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信息村村通”等网络资源,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全县农业科技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科技工作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指导,为科技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要强化领导,形成合力。“科技特派员工程”、“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是当前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督导协调职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科技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搞好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在资金、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联合互动的局面。

要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要通过会议、培训、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科技特派员”、“科技信息村村通”、“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的目的、意义、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争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为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拓展空间。要积极宣传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典型,用鲜活的事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把一大批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要加大督查,严格考核。要按照“三个体系”的要求,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身科技特派员工程这一惠及农民、造福农村的伟大事业。要积极做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要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确保示范园工作规范有序发展。

同志们,做好农业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而紧迫。全县各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县科技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秋播工作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当前秋播生产,研究冬春结构调整工作,采取扎实措施,为促进明年全市农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而开好头、起好步。刚才,大家参观了现场;市农林局*局长就如何搞好今年秋播生产谈了一个具体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如何搞好今年全市秋播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搞好今年秋播工作的责任感。

秋播工作至关重要。搞好今年秋播工作,既是完成明年全市粮食生产任务的现实选择,也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尽管秋播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但每年有每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今年秋播面临着市、镇两级党政机构改革,面临着中国“入世”,处于村级行政区域调整磨合期,又处于一些集镇、村创卫工作攻坚阶段。可以说是头绪多、情况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面对实际,对秋播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

改革在深化,形势在发展,要求在提高。秋播工作在农业发展新的阶段,在历史发展新的时期,也赋予新的内容、新的任务。因此,客观上也需要我们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和涉农部门负责人用新的思维、新的标准,去思考、来衡量。为了切实抓好今年的秋播工作,针对当前基层干部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想法。我想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与重视,并正确予以引导。

1、粮食市场放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粮食经营权放开。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秋季开始,我省将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由此,有些干部群众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粮食市场放开,仅是经营权放开,对粮食生产无所谓;有的认为粮食市场放不放都一样。粮食市场放开后,国家是不是还重视粮食生产?答案是不容置疑的。这次粮食购销市场深化改革,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有步骤、有限度地放开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并不是对粮食生产撒手不管;相反,而是要求我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据产品供求关系正确指导粮食生产,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生产劳动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支出,并且不断改善产品质量,适应消费需求。粮食放开了,粮食市场竞争就更激烈了;粮食放开了,农业部门引导和指导农民的责任就更重了;粮食放开了,我们发展农业的手脚也活了。这完全符合我省、我市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粮食市场放开,充分认识粮改带来的机遇,及时应对粮改带来的挑战,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切实抓好今年秋播粮食生产。

2、秋播生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抓粮油生产。“秋播工作很简单,三麦套播、油菜套播,突击几天就可完成任务。”“三麦、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秋播不需要花多大功夫。”这些思想当前在一些基层干部群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如果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那么今年秋播工作就不会有新的起色,全市农业与多种经营部门合并也失去实际意义,农业结构调整必将错失良机。大家要知道,在新一轮农业发展时期,构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新格局是我们的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市农业生产发展永恒的主题,实现农民增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因此,秋播工作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紧紧围绕目标和主题来展开。不仅要高起点、高质量抓好粮油生产,而且要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摆上秋播工作的重要位置,立足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及早考虑,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全面部署,逐项落实。

3、结构调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缩粮扩经。结构调整不仅仅是缩粮扩经,优化粮经作物比例。因为粮经作物比例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结构的优劣,基地规模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成效的好坏,品种数量多少并不能完全代表水平的高低。结构调整是全方位的调整,涉及到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结构调整、经营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缩粮扩经只是目前适应性调整过程中暂时的一种途径与方式。从长远来讲,结构调整还是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等六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我讲这些话,第一层意思是:在结构调整上,大家站的层次要高一些,看的角度要广一些,目光要远一些,定位要准一些。第二层意思是:粮油生产本身也存在品种、布局调整的问题,不能讲结构调整而忽视粮油生产、重视粮油生产而放松结构调整,在今年秋播粮油生产中也要突出结构调整。

抓好今年秋播工作,应该说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组织保证。无论是从纵向比,还是横向比,我市农业关键性工作抓得还是比较主动的、得力的、有成效的。这与各级加强对农业的组织领导是分不开的。二是有群众基础。今年各地立足以秋补夏,各项措施抓得比较扎实。目前,水稻无论是品种纯度,还是长势长相,历年来看也是少见的。预计今年水稻可望再次夺取高产,群众生产有信心。特别是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负担进一步减轻,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三是有经验积累。不管是秋播粮食生产,还是结构调整,从项目论证到规划落实,从技术服务到生产管理,各地都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对指导今年秋播工作无疑是有益的帮助。

但是,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秋播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同样也有三点:一是认识有差异。表现在地区工作的不平衡性。这方面过去存在,现在还存在,将来或许也会存在。二是工作有难度(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主要是基层一些干部的思想和精力一时难以很好地集中。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较多,而且有些都是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作为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在秋播工作上,仅依靠分管农业的领导、农技站站长是有难度的。三是天气有威胁。据**市气象部门预报,今年10月中、下旬以过程性降雨天气为主,平均气温16.5-17.5℃,极端最低气温为6-8℃,这对于各地秋收秋种极为不利。

面对困难,是麻痹大意、无所作为,还是积极进取、克难求进?是埋怨抱怨、空急空等,还是想方设法、与时俱进?是推卸责任、逃避三舍,还是敢作敢为、勇挑重担?这是考验在座每位同志党性、事业性和责任性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在座各位同志政治素质、工作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尺。我们一定要以坚强的党性、强烈的事业性、高度的责任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端正思想,转变作风,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抓好今年秋播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牢牢把握今年全市秋播工作的主动权。

搞好今年秋播工作,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而且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重点。要根据全市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工作思路与要求,指导好当前的秋播工作。

今年全市秋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合理利用资源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三项更新工程实施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新跨越,构筑我市农业发展的新优势。

今年全市秋播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种足30万亩三麦,单产300公斤左右;种足12万亩油菜,单产150公斤;扩大设施栽培,反季节设施冬作农业面积达到5万亩;扩大花木生产规模,新增花木面积2.5万亩,总量突破10万亩;扩大种草养牧示范,牧草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到3万亩;扩大食用菌生产,推广大田种植,提高品位,扩大规模,加速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实施步伐。

首先,在秋播的总体工作思路上,必须体现“三种精神”。一是要以调整的精神,指导好今年的秋播工作。三麦套播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说实话,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政府即使不号召、不发动,农民群众也会自觉行动,不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花过多精力。因此,在指导今年秋播工作时,各地决不能“老和尚念经”、“老三篇复读”,而是要把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如何规划?如何引导?都需要拿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要以创新的精神,落实好今年的秋播工作。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贯穿于今年秋播工作的全过程。各地要围绕农民增收,把增产增效、降本增效、优质增效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作为重点来抓。在布局安排上,要(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突出发展冬季反季节设施农业,扩大花卉苗木面积,加快种草养牧等综合性技术的推广;在粮油生产上,要突出专用小麦品种推广和套播油菜的普及;等等。三是要以抗灾的精神,安排好今年的秋播工作。今年天气状况总体较好,特别是对于水稻生产十分有利。但后段情况难以预料、不容乐观。各地一定要认真筹划,精心准备,未雨绸缪。真正做到:有灾无灾、以有灾作准备,小灾大灾、以大灾打算,即使遇到连续阴雨,也有冒雨收种的各项对策措施。

其次,在秋播的具体工作安排上,必须突出“三大重点”。一是坚持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是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农业局调查,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一般是麦子的5-6倍,甚至于10-20倍以上都有。因此,秋播工作中,在种足种好三麦、油菜面积的同时,要加快调整步伐,积极缩麦扩经,优化粮经作物比例,提高种植效益。各地一定要树立早干早主动、快干快得益、大干大发展的意识,认真总结多年来开展结构调整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带动农户开展调整。要全面了解产销信息,综合分析比较效益,为农户提供种苗、信息、技术全方位服务,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二是坚持良种当家,调整品种结构。按照小麦“专用化”、油菜“双低化”、经济作物“多样化”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树立新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粮油生产上要以扬麦158当家,搭配宁麦8号等红皮小麦,积极引种宁麦9号、建麦1号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要占油菜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经济作物种植要在五个方面求突破。第一,要在发展反季节瓜果蔬菜上求突破。要做到全年都有新鲜蔬菜、瓜果供应,城乡人民能冬吃夏菜、夏吃冬菜。第二,要在发展名特优瓜果上求突破。要以特色和新颖取胜,要发展红宝石葡萄、水蜜桃、果桑、西葫芦、香瓜等名特优瓜果。第三,要在发展特经上求突破。要发展紫糯甜香玉米、红香芋、芥麦、胡萝卜、板栗南瓜、菱藕、茨菇等。第四,要在发展种草养牧上求突破。种草养牧是目前我市最有前途的发展项目,黑牧草、红花草、金花草、墨西哥玉米等牧草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高于一般作物的.2-3倍,出草率高,不仅能提高畜禽的肉质,而且其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同时,种植牧草还能改善环境,综合利用又可肥田,减少后茬作物的化肥用量。因此,今年秋播要在牧草种植上继续有较大进展。第五,要在发展高档花卉苗木上求突破。北京申奥的成功和(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全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为花木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尽快扩大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各类名稀特花木品种,提高档次,以满足多元化、高档次的市场需求。三是坚持间套结合,调整种植方式。实行间作套作、多元化、立体化的种植格局,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重要手段。今年秋播要积极推广四种种植模式等。其一是三麦—稻粮食型模式;其二是油菜—水稻粮油型模式;其三是粮食—经济作物粮经型模式;其四是水稻—牧草粮草型种植模式。“十五”期间,全市要发展5万亩牧草。能否完成任务,明年多点示范、总结推广是关键。各地要以高产优质为前提,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商品率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的种植习惯,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方式和种植品种,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对于调整暂无项目的,要积极提倡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通过发展红花草等冬绿肥来改良土壤,为提高下季作物品质、产量,减少生产成本奠定良好基础。坚决不能抛荒,不能浪费土地资源。

三、切实采取措施,努力确保今年秋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的秋播不同于往年,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而且任务要求较高。各地必须站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认真组织,加强领导,搞好指导。

1、领导思想要更加重视。在秋播这样农业生产的关键阶段,特别是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要积极主动配合主要领导,在研究决策秋播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同时,要多做些具体工作,抓现场示范,抓面上发动,抓组织协调,抓丰产竞赛。特别是对于农业结构调整这一重点、难点问题,要多动脑筋(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多花功夫,并注意发挥农口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的一条,这段时期内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尽心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争取本地区今年秋播工作能再上新的台阶。尤其是在当前市、镇两级党政机构改革全面推开时期,或多或少牵制了领导的精力,我们搞农业的领导更应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克服一切不利因素,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生产,把秋播工作搞得更好。

2、准备工作要更加充分。今年,市政府不再准备召开“三秋”工作动员会议。所以,今天的秋播工作动员会议,实质上也是一次秋收秋种的动员会议。各镇、各部门要针对今年秋收秋种的形势与特点、任务与要求,早作准备,早作打算,认真制订阶段工作计划,逐项、逐部门、逐段落实。如:围绕抗灾搞抢收,农机部门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的作用,确保水稻机械化收割有所突破。围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部门如何发挥粮食经营主渠道作用,在方便农民售粮等多方面多动脑筋。围绕深化化肥流通经营体制改革,农林、农资与化肥生产厂家如何搞好产销衔接,确保农资市场秩序稳定,价格公道合理,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做到不断档、不脱售。市政府将要下发文件,对农资供应市场有序放开,但农林、工商、物价、技监等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农资满足供应,确保市场稳定、农民情绪稳定(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林部门在信息引导、技术培训、种苗供应上,如何再接再厉。围绕秋播粮油生产,水利部门如何组织专业队伍,突击开好外三沟清理,农机部门要全面配套开好仑仑沟。总之,各项准备工作要抢在前面,做细做好。

3、宣传发动要更加深入。只有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把今年秋播工作抓好。面对今年秋播中干部群众存在的种种思想,各镇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和组织发动工作。要通过广播、有线电视、秋播现场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秋播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和一些好的典型、好的做法,宣传依法保护耕地、节约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抓牢秋播基础对于提高单产和效益的重要作用,等等。总之,通过宣传发动,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目标,明确方向,涌跃参与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增收增效的目标。

4、部门服务要更加强化。各涉农部门、单位的工作水平、服务质量如何,对于提高今年秋播工作水平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林、农机、水利、国土、粮食、供销、农资等部门和单位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一切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秋播水平,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并在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上下功夫。在认真做好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等常规服务的同时,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当前要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展开对今年秋播工作的大讨论,中心议题是:今年秋播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上级要求我们重点(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抓些什么?我们应该进一步为农民做些什么?特别是在秋播结构调整中本部门应该担当什么角色,采取那些措施来促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等等。

5、考核办法要更加完善。实践证明,层层落实责任制,是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了搞好今年的秋播,各地要结合秋收秋种,继续推行各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内容、考核的重点、考核的办法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今年考核要体现调整的精神,体现围绕农民增收的组织落实、配套服务、调整成效上突出重点进行考核。

同志们,抓好今年的秋播不但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而且涉及到农民的增收。我们一定要立足全局,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市的秋播任务而努力奋斗。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和2005年房管工作目标,部署下一步科技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大会对荣获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2004年度科学技术奖项目及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管理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听取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经验介绍。在此,我代表市房管局向全体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多年来支持我局工作的市科委、市信息化办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结合全局科技创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科技进步是行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既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形成和生产装备、工艺技术的提高上,又体现在管理、决策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过去的一年也深深地印证了:科技进步是房管行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004年是我市深入实施“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一年。我局科技工作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局”发展战略,紧紧围绕“1266”房管总体工作目标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项重点工作中,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为提升我局科技实力,促进全局整体工作上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技立项和获奖取得了新突破。我局《五大道保护开发技术的研究》等两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奥式商贸区信息化工程》等五项信息工程项目被列入市信息港工程贴息贷款项目,获贴息贷款额度8420万元;《海河两岸重点风貌建筑保护规划、整修方案的研究与应用》等3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市建设系统科技发展计划。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取得实效。市局通过组织召开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组织科研单位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总结和成果应用,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如《天津市房地产产权产籍网络管理系统》成果已在全市21个区县应用,成为房地产市场高效管理的优质工具,该成果是我局“数字房管”的基础,将在房地产市场监管、为群众提供服务、政策研究、领导决策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又如《建筑物“平改坡”改造方案的研究与分析》科研项目,其成果与市政府为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的“平改坡”工作紧密结合,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科技手段替代传统材料和技术,使该项工作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科技的综合效益。

三是科研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突出重点、强调绩效、严格管理、重点资助”的原则,2004年下达《完善天津市住房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研究》等局级科研项目20项,补助经费比上年度增加了14%;按照《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管理,组织完成了19项科技成果的专家鉴定和验收工作。加强了项目的中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7个项目下达整改意见,有效地保证了科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四是“科教兴局”的理念深入人心。2004年我们强化了对基层单位科技工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培训、参观、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了“科教兴局”战略的宣传,科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如河东、南开等区局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河东房管局《高掺量粉煤灰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项目获天津市职工技术协会技术成果优秀奖。同时通过科技项目的研究与推广,调动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为房管事业努力工作和拼搏的科技人员,正在逐渐形成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科技工作肩负着房管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今后几年是我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立昌书记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清醒的头脑审视自己,以前瞻性的思维谋划全局。同时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成主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新、应用和转化科技成果进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能力的竞争,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

纵观国内科技发展形势,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都将科技工作摆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格局。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科技强,则经济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创新是实力强弱的标志,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科技创新,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快速发展的路子。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不断提升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房管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形势下,认清全局科技工作在发展思路、理念、政策法规体系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等方面与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房管科技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主要反映在对科教兴局、人才强局战略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具体科技项目落实不到位;在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上还有空白和盲区,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重视科技还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现象仍然存在;自主开发研究能力薄弱,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研发力量,与国内同行业比还有一定差距;用科学的发展观筹划和指导工作还没有充分体现。

人员知识、层次和结构还不尽合理,而且缺乏科技拔尖人才;人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才的作用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培育人才成长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等。

研究和思考问题还只停留在眼前房管有关的工作层面上,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课题的选项上,缺乏宽阔的思路和超前的思维。

以上这些不适应,势必制约我局科技进步和水平的提升,我们必须举一反三,认真思考,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以改进和提高。

今年全市工作中有多处涉及我局直接和间接承担的工作,这是历年来最多的。我们感到形势喜人,而且更感到形势逼人,这将预示着今后一个时期,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高水平完成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科技应走在前沿,发挥先导和支撑作用。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房地产行政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健康持续发展。下一步房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建立“领先一步、自主开发、诚信合作”的科研创新体制,打造“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个发展平台,把不断为提升房地产行政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和服务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发展、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要求;把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作为科技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型转变。首先是科技工作不能脱离房管系统行政管理职能,要依靠科技手段,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实现行政管理的新效能;二是科技工作要紧密结合房管工作的特点,以“房”为中心,开展四新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围绕房管行业特点,拓宽经营渠道,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多元化发展,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全行业共同发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科技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我市规划建设系统前列,切实发挥数字房管作用,提高应用效能,以科技引领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瞄准更高目标实现科研项目在建设部、市科委、市信息化办立项率达到年科研项目的10%。加强重点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力争60%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并促进房管工作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高。围绕科技创新,整合资源,聚集人才,加大投入,加快利用信息化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速度,抢占科技创新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科技进步对房管事业的贡献率,力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下一步检验科研成果的标准不能只限于研究成果,关键要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否则不能作为完整的成果。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不同专业队伍的技术带头人,建立并完善科技人才的管理机制,使专业技术人才在房地产建设和管理领域形成群体优势。

一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做好贯彻全局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2005~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实际工作,抓好科技发展规划的落实。要紧密结合房管各项业务的实际,做好阶段性计划安排,明确科技工作重点。二是要创新科技管理新机制。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保障,形成全局追求科技进步的整体合力。要从做好科研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入手,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从申报、论证、评审、下达和验收以及成果转化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动并完善科技项目立项招投标制度。加大利用社会科研力量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实现科技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要站在全市大局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房管科技工作。要紧密围绕房地产管理中涉及全市发展大局及社会和市场急需的问题来确立科研项目,做到立项有超前性、研究有针对性、成果有创新性和实效性,形成科技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一是要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上,运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现代化的手段研究房管领域发展与改革中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问题,如:房地产市场未来3至5年发展与需求趋势研究、建立预警预报分析评价体系;建立房地产诚信化建设体系;如何规范和拉动房屋租赁市场对策研究;公有住房(租售比)科学合理的结构与管理;住房社会保障长效管理机制;旧住宅小区实施物业管理;“数字房管”的拓展与利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旧城区住宅改造等等,都是当前和一定时期内工作的热点和重点,需要我们利用科学的手段去开发和研究,为我们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二是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研发为主,借助社会科研力量的合作为辅,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高效率地完成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管理与实施,研究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点项目,确保科研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一是要重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不断破除旧观念,把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结合起来,尊重和运用人才成长规律,以事业留人,用感情聚人。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加快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人才资源,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和管理机制,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认真做好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的工作,建立人才结构与房管工作需要相协调的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证。

三、几点要求。

立昌书记在2004年12月22日市委全会上谈到加快科技创新时强调:“不重视科技进步的领导干部,就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耽误了科技进步,就是误事误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领会这一讲话的深刻内涵,认清形势,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紧迫感,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和“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发展理念,切实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计划,提高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来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房管事业的贡献率。要加强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自觉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不断提升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我局科技工作新局面。

科技工作要始终围绕促进房管事业发展为主线,密切关注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善于做好对科学管理经验的引进与吸收。要立足房管事业发展的实际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突出重点,选题立项,精心组织,超前研究,切实发挥科研在实际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大专院校等社会科研力量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优势,积极探索,潜心钻研一些带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力争研究出一批极具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推动房管事业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实施科教兴局、人才强局的战略,需要我们造就一支具有房管特色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教兴局做出新贡献。

同志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三步走”战略目标,确保房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给我局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希望全局各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乘当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的东风,充分认识到房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临的新压力和新责任。按照“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行业重点工作,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房地产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而努力!

在全县科技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平安建设与每个家庭天天相连,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抓好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省委有部署,市里有安排,群众有渴望,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但是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为扎实,更为有效,更为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在这个现场会学到了经验,摸到了路子,找到了突破之点。刚才五位同志的发言就是闪亮的灯,鼓帆的风,推进我们的力量,带动我们的榜样。刚才曲书记的讲话,特别是他讲的几点启示,不仅是说给大家,对我也是一种教育,谈得很深刻,很符合实际,对大家富有指导意义,他做出的部署我完全赞成。怎样把我们的社区平安建设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我想能不能在这几个方面下点工夫:

第一,落实一个警务站。过去叫警务室,我觉得叫警务室比较小,就一个人叫室长,人们不以为然,要是叫站长别人就不知多大,站长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给人感觉更有力量。我曾经跟曹利伟同志建议过这件事,让同志们感到在受重用,这样干起来才有劲。所以,你们落没落实一个警务站,让一个片警在那工作这是第一点。公安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是先头部队,是决定性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支重要的先头部队。

第二,抓好一批单元长。我对此事极为赞成,上次我到杜山同志那去看,特别受教育,他说得头头是道,讲的例子个个鲜明,让我感到单元长真在起作用,真在为我们谋利益。还有乘风风街道第三社区的发言,包括今天__监狱的老干警介绍经验,也让人感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在为平安建设起作用。至于能不能抓好一批单元长,这是衡量基层平安建设取没取得成绩的一个标志,因为这是最基层,单元长概念都已经深入家庭了,深入人心了。

第三,活跃一支巡逻队。过去说组建,组建只是初级阶段,现在看是不是活跃起来了,起没起作用,如果仅仅有了,那是牌位,活跃起来发挥作用那才能为平安贡献力量。你看老张同志讲,职工每月去领工资被歹徒多次抢劫,他们一上歹徒就不敢出现了,这就是活跃着的起作用的巡逻队,不是那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巡逻队。所以必须活跃一支巡逻队,把广大保安队伍、夕阳红队伍和老干部队伍、老党员队伍调动起来,如果没活跃的让他活跃起来,已经活跃的让他再兴奋起来,这样和老百姓天天有联系,事事有串联,给我们的警察同志就提供了千条万条的线索,帮我们破案创造条件。

第四,增上一批电子眼。就是电子监控设备。刚才我们看了几家单位,都有电子眼监控,它们过去在起作用,现在正在起作用,将来还会起更大的作用。今后,在我们的社区,各关键部位,包括重点道路上都应该有电子眼为我们做工作,今年春天的时候__晚报社一个编缉被杀,为什么破案快,就是电子眼发挥的作用。要想电子眼发挥作用,就得多宣传,在社会上,在街道上搞一些宣传画都可以,看似一张纸,瞅似一幅画,但它起的作用却很大。所以在我们有条件的时候,要增上一批电子眼。

第五,寻找一批好靠山。刚才曲书记说的`这个我很赞成,我们的街道、社区,包括公安部门,经济环境都不算太好,我们的靠山和经济来源,是辖区的广大企业,包括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企业。我认为,凡是能生财的我们都应该跟它搞好关系,动员他们,督促他们,推动他们为我们平安建设多花钱,把钱花在关键处,那么我们的平安建设就会有一个新的局面,也会有一个新的效果。

仅仅五点希望,叫做“五个一”,希望下次再开会的时候,我们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每个警务站都能够有新的起色,今天这五个典型,变成五盏灯,照出五条路,在我们__区为平安建设打造一片光明,让犯罪歹徒们闻风丧胆,让老百姓们感到安居乐业,这是我们的渴望,也是我们的追求。

谢谢大家。

《司法局法宣科科长在平安社区建设乘风现场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司法局法宣科科长在平安社区建设乘风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的全市科技工作会开得很紧凑,很成功。上午,在非常隆重而热烈提气氛中颁发了黄冈市科技进步奖,记段远明作了重要讲话。远明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刚才,市科技局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这种形式很好。通过这个形式,鼓励先进、带动全市,促进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永满同志就今年的工作提了具体要求,我都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 再上认识,掀起全市科技工作争先创优新高潮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很多工作在全国、全省都有地位,如科技致富工程、科技特派员、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任务。黄冈市的科技工作条件很脆弱,科技资源比较不足,科技投入较少,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科技工作的社会地位在很多地方还不够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的障碍。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又很艰巨;黄冈的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高新技术去推动,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现代科技去促进,实施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科学技术支撑,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市的任务我们任重道远。对此,工作在科技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克难奋进的思想,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今年的重点要按照远明同志所要求的,以争先创优统领全市科技工作。

第一、 扎扎实实地打牢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工作基础。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既有一个地方科技工作的荣誉,又是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荣誉,还有相当的政治效应和经济效应。但到目前为止,全市只有武穴市是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市,直到去年,罗田县、黄州区才是达标县市。这种状况与我们黄冈这个大市极不相称,与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期盼极不相称,与黄冈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极不相称。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扎实工作,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除1--2个县区在短时间内有难度外,其他县市都有可能、有条件争取。因此,要以科技部、科技厅提出的"县市科技工作年"和市科技局提出的"科技项目建设加强年"为契机,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为载体,争取政策,落实投入,改善条件,扩充资源,创造业绩,打好基础。这项工作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虚"的,但对我们科技管理部门却是一项既实在的、又实惠的工作,武穴、罗田科技局的同志体会更深刻。所以,各县市区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争创方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二、 认认真真抓好科技创新的亮点工作。科技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抓紧抓好日常工作的同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抓好特色,营造亮点。依托特色工作,亮点工作扩大科技工作的社会影响,带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大幅度的提升科技工作地位。就象武穴市抓高新技术产业,英山县抓科技致富示范村、民营科技实业,罗田县抓科技节地,浠水县抓科技特派员工作那样,集中人力财力,精心打造个性工作品牌,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工作向心力,凝集方方面面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当前,全市一是要在继续合力抓好科技致富工程、农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员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等方面有新的、大的突破,形成城乡互动、工农互动的科技工作新局面。特别是要全力打造黄冈大别山科技致富这个"品牌",在打造这个大品牌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全市经济发展不断作贡献,就能够牢固确立黄冈的科技工作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二是各县市区要极力开创自己的特色工作的新局面。,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条件差的地方,越要创造工作新特点和新经验,以特点增强吸引力和注意力,以经验争得领导和支持。****年的评优评先工作就要突出特色进行考核,各县市区都要吃透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学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的工作方法,确立自己的主攻重点,突破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

二、 再加措施,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年"取得好成效

今年是国家科技部提出的"县市科技工作年",我们一定要紧紧地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得力措施,争取好的效果。

一是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没有好的队伍,打不了硬仗,创造不出成绩。要加强学习,严格管理,创新机制,鼓励先进,想方设法造就一支干实事的、过硬的科技管理队伍,根除华而不实、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破罐破摔的消极观念。以过硬的工作队伍,过硬的工作绩效,赢得方方面面的尊重和支持,争取优良的科技工作环境。

二是要加强政策环境建设。国家、省和市对科技工作都很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政策赋予的职能,行使好自己的责任。同时,要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制发相当的政策和规定,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

三是要加强科技项目建设。去年是全市的科技项目建设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我们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很不够。今年确定为"科技项目建设加强年",目的是在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与"县市科技工作年"紧紧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好"项目"与"工作"的关系。项目是工作的载体和直接体现,工作是项目的集中反映和概括,我们既不能因工作而废项目,也不能只为项目而不搞工作,要充分运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是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科技服务的职能,营造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在抓信息服务、科技特派员等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着力抓好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中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争取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应用效果好的项目到黄冈转化应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培植成果转化应用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积极在我市的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分散化的农民、民营个体小企业面对集团化的其他强势社会群体的利益竞争的现状中,充分运用科技纽带,广泛开展服务,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密集化程度,加速推进科技工作的良性循环。

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科技工作离不开科技人才。培养人才,启用人才,我们责无旁贷。黄冈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但又是一个人才严重缺失的地方。面对这个实际,我们一定要把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样方式扶持一批科技带头人,并切实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他们搭建充分显示聪明才智的平台,通过科技人才的奋力拼搏来实现我们科技发展战略构想,落实各项科技工作任务。

三、再争领导,努力实现今年科技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任何工作,领导是关键。争取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并非易事,也是讲究科学性。作为科技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要切实做好工作。

一是要抓宣传。通过多种途径把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现实科技发展动态与实例,宣传到每个领导,每个重要职能部门和每个层次的人们中去,形成全社会关注科技、重视科技、支持科技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抓示范。重点要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包括科技示范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科技示范企业,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技示范体系。通过示范扩大影响,收到扩大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与科技教育的双重效应。

三是要抓服务。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广泛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深入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主动参与决策咨询,敢于提建议、提思路,从多个层面上提升科技工作深入深度。

四是要抓投入。有关科技投入政策,都很明确,关键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政策规定的投入到不了位,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到位。全市的经济是很紧张,但为了长远发展大计着想,不能放弃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关键是两个方面要努力;部门要争,分管领导要争,不提不争,很难落实。这项工作,要作为本届分管科技县市长的重要任务,想方设法抓落实。否则,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工作也是一句空话。

五是要抓督办。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和行政考核职能,督促科技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今年将要开展的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一定不能弄虚作假,要结合考核和检查,该通报表扬的通报表扬,该通报批评就通报批评。通过这种方式,强化领导责任,增强地方党、政领导科技进步意识,为实现今年科技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起到助推导向作用,为今后全市社会、经济、科技工作的快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落实好各项任务,并结合实际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赢得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行各业、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做出努力和贡献。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科技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_,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精神,总结20_年和“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部署20_年重点任务,为“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会前,省领导就科技创新工作专门作出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省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以更强的使命担当,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作工作报告。

一、20_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回顾。

20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的应急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_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_,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有力支撑。20_年,全省共获得国家新立科技计划项目1016项、资助经费9.09亿元。根据最新统计,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均居全国第9位。一年来,统筹推进了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区域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加快推动福厦泉自创区建设,深化自创区与自贸区、保税区联动发展,向全省推广第三批创新举措8项和第二批联动发展措施5项,截至目前共向全省推广创新举措58项。厦门“互联网+技术转移”新模式、创新集成电路保税研发与检测模式和泉州银行“无间贷”等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园区、平台和项目得到推进,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注册企业540家,注册总资本达470多亿元;厦门软件园(三期)在册企业数达3800家,注册资金280多亿元;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落地半导体项目50多家,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72%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76%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成长。推动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联动发展,设立自创区协同创新专项支持与省内高新区共建9个协同创新平台。20_年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预计93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2%。进一步深化京闽合作,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加速推进,三明中关村科技园顺利开园,首批44家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58.2亿元,31名北京科技特派员深入三明开展科技产业服务。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投入3.5亿元,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等合作园区总投资27亿元。支持武夷山市、东山县等地可持续发展,晋江、福清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加快建设。

二是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出台《关于推进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措施》,安排20_年度省级建设补助经费4.8亿元,加快首批4家创新实验室建设。其中,福州光电信息省创新实验室独创研制出稀土新冠快检试剂盒,引进了电磁屏蔽材料等4个研发团队;厦门能源材料省创新实验室建成世界第四座、亚洲第一座无噪音实验室,攻克了锂离子电池塑膜等关键技术;泉州化学工程省创新实验室多项科研成果在合成氨工业、电子化学品等领域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宁德能源器件省创新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机构开展合作项目9项,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智能制造联合研发中心。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对136家国家和省级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支持补助6117.4万元。对15家示范带动性强的产业技术创新重大平台加挂“福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牌匾,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超过30个。获批建设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2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认定建设省野外观测研究站9家、省应用数学中心3家。加快宁德时代新能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中心等6家重大研发机构建设,安排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资助经费万元支持福州京东方技术中心建设,完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建设,有序推进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等建设。新评估命名5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评估命名数量是20_年的1.68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156家。

三是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延长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执行期限,全年为2543家企业核定20_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11.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2%、24.3%;为31家企业下达20_年度预补助1.54亿元。积极推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全年为7499家企业申报享受20_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同比增长37%;累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28%。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00家,全省入库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700余家。20_年度,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10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2/3,创造了全省近50%的发明专利,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应用的主力军。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已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81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92家。

四是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检查。发挥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平台功能,目前已推动中科院系统32个研究所的186项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20_年,新增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26家,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10943项,成交额18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5%、25.98%;吸纳技术11886项,成交金额513.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3%、22.27%。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举办科技贷产品银企对接论坛,扩大“科技贷”服务范围,全年与省内14家金融机构开展“科技贷”业务合作,发放贷款金额52.5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648家,有效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牵头出台并落实落细《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精心实施“一带一路”创新行动计划,设立11个海外科技工作联络站、14个海外引才联络站,首次布局建设10家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提速发展。

五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建立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启动实施13项疫情防控技术与产品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带动各设区市、高校启动应急攻关项目124项。立项支持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开发出全球首个鼻腔喷雾接种疫苗和双抗原夹心法总抗体检测试剂,构建病毒传播计算与预测模型,与国家疾控中心合作形成的武汉综合防控措施效果评估报告获得国务院领导肯定。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立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22项、重点引才引智项目27项,资助经费1.04亿元。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882项,新上项目年度经费4.4亿元。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规模,在卫生、高校、农业等领域实施联合资助试点,资助医疗卫生项目136个,资助金额5350万元。

六是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持续优化。科学制定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制定实施《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工作暂行办法》《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深入推进科技项目管理和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我省急需紧缺的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批准立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7项,补助引智资金3048万元,全省审批引进外国人才4768人次。举办全省科技活动周、第四届全省科普讲解大赛等系列科普示范活动。全省22人入选国家杰青、优青,64人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3人入选国家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再创历史新高。192项优秀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10名在闽外国专家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友谊奖”。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

七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扩大我省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规模和使用范围。坚持跨界别、跨区域选拔科技特派员,全年选认个人科技特派员3367名、团队科技特派员686个、法人科技特派员51个,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带动万名以上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对原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持续实施人才支持计划,累计服务乡镇292个,服务农户6853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470个。建成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02家,其中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49家。

八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_,持续掀起“大学习”热潮。按照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重点学_等,组织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定走在前作表率”专题党课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个坚定不移”“五抓五看”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20_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安排》,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将意识形态纳入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内容,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落细落地。

一年来,全省科技战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各项任务的胜利收官。过去五年特别是_以来,全省先后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巩固发展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省份相继获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发展试验得到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共同支持,主动融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整体布局。“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十届八次和十次全会先后审议通过《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人才机构评价、扩大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科研诚信建设等,相继出台了50多份政策性文件,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了系统集成的政策体系。截至目前,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03%,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投入为67.11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12件。

二是融合发展更加顺畅。坚持“像扶持企业上市一样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200多家,增加至20_年的三倍多。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分段补助,累计核定补助企业5314家,省市县三级累计下达结算资金28.84亿元(省级8.8亿元)。近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创新机制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创双高”,累计资助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451个、金额1.6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规模不断扩大,立项经费从五年前的2895万元,逐步增加到1.38亿元,增长3.8倍。五年来全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累计金额是“十二五”的2.27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

三是创新支撑更加有力。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建设,以市场化为导向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在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暂停认定以来,我省获国家新认定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目前,全省已引进重大研发机构22个,资助经费1.78亿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高校国际示范学院”1个、“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6家。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总数达178家,各类众创空间达5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全省已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2.5万多人次。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我省4名科技特派员和2个组织实施单位获科技部通报表扬,南平市和1名科技特派员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

四是区域协同更加有效。推动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支持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工程学院共建铝合金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宁德时代新能源建设电池管理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永安市永清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龙岩市等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福州、厦门、泉州、龙岩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福州、厦门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厦门市建立生物医药港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泉州市率先开展数控智能一代工程试点。福州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厦门、泉州推动“双创发展”等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五是科技合作更加开放。完善省部、省院会商共建工作机制,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研究机构在福建落地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交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及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层次和水平,目前已经和近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实验室共建、科学技术研究、人才交流等合作。

同志们,20_年和“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_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技管理人员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奋斗在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我省大院大所少,具备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科技创新资源存在较大短板;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效应不够明显,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偏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地市r&d投入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科技工作思路和20_年工作重点。

同志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到2025年,我省要基本形成国家创新型省份格局,合理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人才活力,加快形成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投入总量和强度明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力投入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锚定“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目标,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今后五年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_为指导,深入贯彻_,聚焦科技创新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无缝衔接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计划),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进一步凝练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动能。

20_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要坚持以_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_,全面贯彻_,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认真实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坚持“四个面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_周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自创区先行优势,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要高质量打造自创区创新高地。发挥自创区先行先试优势,深化自创区和自贸区等联动发展,促进优势互补、政策共享、成果共用。推动福州建设福建科学城、厦门建设未来科技城、泉州建设时空科创基地,沿福厦泉轴线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加大力度支持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引导省内其他高新区主动融入自创区建设,力争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市县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

二要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发展行动,加快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联动发展。鼓励和支持两大协同发展区结合产业集群,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支撑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新机制。加强山海协作,持续推动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发展,建设一批科技合作园区。

三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依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导向,在试点园区打造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我省工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二)高标准建设创新实验室,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

一要加快省创新实验室建设。高标准建设4家省创新实验室,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采取“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到点验收”方式,实行“一季度一报告、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有序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各项工作。新布局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省创新实验室,建设10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创建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下基础。

二要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争取更多“国字号”研发机构落地建设,争取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积极推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及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成果在福建聚集。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带动省级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

三要加快突破基础前沿研究。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基础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面向国家和省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原始创新成果。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争取创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加强新兴产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基础研究,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要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造等领域,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创造更多具有强竞争力的技术。依托重大科研平台,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发展瓶颈,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5g商用、云计算等产业链,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创新项目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三)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要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梯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和服务机制。紧盯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的优质企业,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行动,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和上市扶持力度,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向企业开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扶持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确保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0家。重点打造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二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紧扣_产业新体系,建立健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跨部门、跨行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数字福建产业园、泉州芯谷、厦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发展。加强基础理论、核心算法、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数字孪生等技术研究,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业物联网等基础和特色应用软件开发,支持5g通信和卫星应用等核心技术和芯片产品研发。加快石墨烯上下游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大功率、高能量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培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产业,助力建设智慧海洋。加强与核电大企业合作,突破应急响应、核探测技术及设备研制,助力核电安全发展。

三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采取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方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四)大力发展农业民生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福祉。

一要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落实《关于新时代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持续创新科技特派员选认方式。坚持每年选认2000名以上省级科技特派员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实现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实现“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引导科技特派员“接二连三”,实现全产业链覆盖。支持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和成果为纽带,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激发特派员创业激情。发挥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作用,提升科技成果推介和转化、供需精准对接、工作实绩评估等服务。主动挖掘、总结、弘扬福建科技特派员精神,进一步擦亮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的“金字招牌”。

二要强化疫情科研攻关。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大疫苗、快速检测技术和试剂、治疗药物等研发力度,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长效机制,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更好服务人民健康生活。推动我省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与防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夏宁邵团队做好鼻喷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的临床试验工作和推动新冠肺炎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尽快进入临床试验审批,全面提升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应急应变能力。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冷链物流新冠病毒消杀科研攻关,争取早日开发出高水平、智能化消杀设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三要助力绿色平安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展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社会民生需求,重点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构建精准智慧的公共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主动应对和保障能力。

(五)健全创新保障机制,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一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在科学技术奖中增设科技成果转化奖项。签署新一轮中科院和福建省深化科技合作协议,持续发挥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平台功能,加大sts计划实施力度,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加快“1到100”的技术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完善技术转移人员培训体系。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推动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确保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亿元。

二要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作用,扩大“科技贷”范围,举办科技贷产品银企对接论坛等活动,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大力支持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发展,促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中科技成果项目在我省落地。积极发展科技信用贷款、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科技租赁等金融创新,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要拓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推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加强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我省优势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等“创新飞地”。推进闽台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布局建设一批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引进一批台湾有潜力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落地我省。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泛珠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吸引更多省外高校、科研院所优质项目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

(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要强化创新制度供给。编制并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优势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军令状”攻关机制,征集重大技术需求和难题,推进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试点。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为科研人员放权松绑。改革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突出市场导向和以“用”为目的,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建立产、学、研、用有机融合新体系。加强科技安全、人才安全工作,强化科技保密,坚决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安全风险。

二要完善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复制推广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联合资助等模式,探索对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综合运用项目支持、基金引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覆盖面,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三要优化创新人才机制。创新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放宽急需紧缺高端外国人才、优秀外国青年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人才签证条件,加大对科技人才出国(境)培训支持力度。完善外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组织各类外国专家活动,增强归属感和融入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扩大自主权,支持科研人员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鼓励企业采用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聘任创新人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四要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勤奋钻研,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强化首创意识、突破意识、危机意识,健全创新容错试错机制,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和创新探索的宽容度。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省科技奖励获得者科技故事,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_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_,持续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行动,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好。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持续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二要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认真落实省纪委监委印发的《关于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指导意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严格监督执纪,重点抓紧抓实对“关键少数”特别是各级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修订完善厅党组巡察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巡察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内部巡察工作,充分发挥巡察的政治监督和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岗位的监督,持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三要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政治素质考察,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提倡专业精神,注重实践锤炼,练就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提升干部工作效能,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让马上就办成为一种常态。

四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自身建设,落实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不断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转变作风。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全面检视、靶向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纠治科技扶贫、科技项目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打造担当、服务、创新、实干、廉洁的政府。

同志们!做好20_年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超越,确保“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县科技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创建平安单位现场会,大家现场参观了工商局、教育局、城建局、地税局的综合治理工作。刚才,***副书记对全市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进行了动员和安排,我完全同意。

近年来,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全市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截止9月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23.15亿元,增长15.9%,财政总收入达到39.84亿元,增长48.5%。更为可喜的是,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我市荣获中国魅力城市的称号,是华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政法各部门、各综治成员单位协调配合,积极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搞好市直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创建平安单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创建平安单位是我市打造平安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综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重要性就在于:

(一)创建平安单位是促进长治发展的需要。

发展离不开稳定。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两年前,市委、市政府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打造平安长治,创建全省最安全城市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内部防范,象工商局、城建局、教育局、地税局那样,把本单位建设成一个又一个的平安单位。因为,市是由单位组成的,市是我们所有单位集合体的总称,每个单位都建设成平安单位,那末,全市就是平安长治。如果一些单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不配合、不参与,创建平安单位的活动就不可能落实。个别单位工作跟不上,将会影响全市创建平安工作的.大局。所以,在打造平安长治中,各单位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搞好本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环境,为打造平安长治做好你们本单位的工作。。

(二)创建平安单位是确保单位自身稳定的需要。

单位自身的稳定是第一工作环境。试想一下,单位内部上访不断,连续失盗,出现犯罪行为,这个单位就不会有一个正常的工作秩序。过去,一些单位不断发生信访问题,单位主要领导经常花费了很大精力,本职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就是工作教训。今年以来,市综治委专门对市直综治成员单位的夜间值班情况进行了几次突击检查,发现的问题与市委、市政府创建平安单位的要求极不相符,我们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的差距。

因此,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创建平安单位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稳定与发展、个体与全局的辩证关系,强化基础,抓好稳定,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做到本职工作与治安防范两不误,加快发展与化解矛盾两促进。

二、扎实抓好创建平安单位的三个重点。

创建平安单位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各单位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有重点地解决本单位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矛盾是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对已经出现的矛盾,已经激化的矛盾,主要领导要亲自解决。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形成之前,防止矛盾激化。决不允许推诿扯皮,把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推向社会,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把这项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的苗头,正确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本单位干部、职工不发生大的矛盾纠纷,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2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科技工作会议,这是一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州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会议。下面,我就做好全县科技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谁在知识和科技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占主动,科学技术的竞争,其核心就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上的竞争。今年,赵基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机制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励扶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注重农业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应用推广,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科技引领作用,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我们要营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条件共享和科技投融资服务的政策环境,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整成科技资源。进一步落实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鼓励在矿冶、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进行技术转让、参与管理,实现“双赢”发展。大力扶持科技先导型企业发展,依托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用先进技术装备优势产业,提升科技含量。鼓励骨干企业建立专家流动指导机制,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开发高精尖产品。加强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那么面对竞争和机遇,我们更应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上。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二)要充分认识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是加快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长期以来,我县的工业经济以矿业、建材为主,经济增长以资源消耗型为主,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矛盾,面临着瓶颈制约增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从单纯资源开发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之路。就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要充分认识我县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中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县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很大成绩,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明显增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县经济发展总体上是依靠增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来实现,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导致了资源要素紧缺,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效益、高科技、低消耗的先进生产力,发展物流、绿色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化,把经济增长逐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祥云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工作的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摆在全县科技工作的核心地位,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构建创新型祥云的重要支撑,全县的科技工作必须抓住和用好科技进入重要跃升期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突出重点,明确目标任务,狠抓落实,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下功夫。科技平台是科技人才、信息和成果集聚的载体,也是科技创新活动和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主要通道,要按照“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围绕现代农业、环境资源和健康与安全等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设一批行业创新平台,形成一批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一条龙的产学研联盟。二是围绕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以精深加工、新型建材为重点,建设一批企业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技术诊断等技术服务,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跨越。三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引进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器,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孵化功能。

(二)要在重点项目攻关创新上下功夫。围绕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通过重点领域的突破,推进整个科技创新能力的跃升。一是围绕我县重点发展的以飞龙公司、红蜘蛛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矿业产业和以银龙公司、龙云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拓宽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强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技术研发,力争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二是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加强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降低能源消耗,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工业经济由外延向内涵提升的新跨越。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农业科技研究,加快扶贫开发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完善农业科技引进、试种、示范和推广体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要在完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技术创新是各种创新要素优化组合实现市场价值的一种经济行为,只有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一是要强化政策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好国家与省、州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以及我县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要强化科技投入机制,在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研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资体制。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机制,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重”的原则,根据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培训,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中成长,在创新创业中成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三、形成合力,着力营造科技事业发展的新环境。

科技创新不仅是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就科技论科技、就科技抓科技的思想,从组织领导、指导服务等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各部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关心科技、支持科技、谋划科技、亲自抓科技,真正做到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继续实行乡镇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各乡镇分管科技的领导要抓科技、管科技,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要建立定期研究科技工作的机制,把科技工作摆上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制定规划凸显科技,工作部署突出科技,力量安排加强科技,真正把它融入到我县各项经济社会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推进科技工作。

(二)切实抓好科技依法行政责任制落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下面李德明局长还要将做工作报告,将进一步明确全县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下步工作重点,在下步的工作中关键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工作力度,完善考核体系,突出考核重点,创新考核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在全县形成加快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证。去年已经对各乡镇的科技工作进行了考核,今天还要进行总结表彰。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特别是分管科技的领导,都要围绕本地科技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三)要通力协作,为科技创新提供环境保障。科技创新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各行业、各领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找准位置,明确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充分发挥好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认真履行好全县科技工作的参谋、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以满腔的热情,关心、支持科技工作,为科技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全县各项科技工作再上新阶。

同志们,做好年的科技工作,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责任重大。希望大家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祥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和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委会精神,总结20xx年主要工作,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任务。一会儿,曹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20xx年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和市委转型发展思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创新型鄂尔多斯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市经济稳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科技工作方法创新有效开展。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单位,牵头开展了全市科技需求调研工作,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25项,岗位需求113项,编印了《20xx年鄂尔多斯市科技需求汇编》(中英文版),为推动协同创新奠定了基础。委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完成煤化工技术路线图研究,为今后我市在煤化工领域配置创新资源提供了依据。开展了鄂尔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启动编制了《鄂尔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现场考察验收和部际联席会议评审答辩,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模式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科技局牵头组织起草,市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从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体系构建、创新投入保障、创新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有效指导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推进简政放权,将市局承担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技术贸易机构审批”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审批与管理”三个行政审批项目下放各旗区,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为推进项目规范管理,建立了集科技计划项目储备、指南发布、申报、立项、验收一体化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公开、公平、透明。

(三)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获得科技经费6991万元,其中列入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项目27项。专利申请689件,授权437件,有效发明专利169件。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新建各级各类研发机构9家,总数达到58家。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超过前3年获认定数的总和,总数达到22家。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入孵企业33家,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核心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高新区启迪孵化器加快建设,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东胜区建成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进中小微企业7家;鄂托克旗建成国家“863”微藻多联产关键技术转化基地;准格尔旗建成大路煤化工研究所,这些平台的建成增强了对全市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的科研服务能力。

(四)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武汉理工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营。京蒙、蒙粤、蒙鲁区域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承办了自治区蒙粤科技合作座谈会。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承办了科技部鄂尔多斯“科技之家大使俱乐部活动”,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科技部国际合作信息平台落户我市。新建成自治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康宁爆破和蒙古高原绒山羊),总数达到7家。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9位(其中蒙古国院士2位),研发团队132个,签署合作协议8项,协议金额2370万元,在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育种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0余项。乌审旗与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合作,推动国家“863”计划——“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在全旗实现产业化。

(五)农牧业科技创新取得实效。制定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技园区及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认定管理和扶持暂行办法》,新认定11家市级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通过“项目+特派员+服务对象”的形式,全年下派旗区两级科技特派员588人,实施服务项目55项,新建培训机构2家,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农牧民7.3万人次,推广新技术161项,引进新品种137个。全市技贸机构通过采取优化、调整和重组等措施,总数达到59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2项,成交额920万元。杭锦旗建成黄河南岸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7万亩、汉森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2万亩,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积极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旗区知识产权局进行了专利执法检查,查处涉嫌假冒专利案件20余起,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各旗区也分别深入企业和社区,通过座谈、发放资料、微信微博等不同形式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了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东胜区华容商厦被列入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名单。首次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我市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列入全区首批“贯标”工作10家企业名单。蒙西高新技术集团1项发明专利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年征集第五批专利费用资助项目715项。

(七)科技人才工作扎实开展。编制完成《鄂尔多斯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了政策保障。配合第二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鄂尔多斯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组委会,圆满完成科技成果信息采集、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邀请、科研机构建设等承办任务。推荐5人入选自治区“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累计入选自治区“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15人。评选认定市级产业创新人才团队8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4个。我市1人获20xx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6项科技成果获得20xx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八)机关作风建设明显改善。围绕“四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抓三个环节,扎实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市科技局党组织再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扎实推进“三到两强”工作,全年落实帮扶资金45万元。集中开展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三公”经费等专项整治行动,“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0%,精简各类会议30%、文件40%。结合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市委21项具体规定,重新修订了规章制度15项,机关和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在市纪委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测评中,市科技局在全市88个部门和单位中位列第4名。

20xx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科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科技局,向为我市科技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央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确定为核心战略。自治区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内蒙古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市委、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寄予了更高期望,科技创新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春天,科技创新也必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委会对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在新常态下,以往的依靠资源和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在产能全面过剩的形势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转型发展的路径在哪里?依靠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既面临困难和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创新动力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制约了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二是科技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加快改革步伐;三是科技服务经济能力依然不强,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还不完善;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研发经费缺乏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五是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特别是旗区科技部门职能发挥不够,有边缘化倾向。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从政府到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的愿望异常强烈;二是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中央已完成顶层设计,自治区和我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随着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日益凸显。三是中央科技经费预算大幅增加,各部委所涉及的科技经费将集中管理,统筹运作。市委、政府决定设立转型发展基金3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基金5亿元(包含科技创新基金1亿元)。

总之,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技工作必须有更大的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对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主要目标,找准工作要点,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着力形成推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们接着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的工作。刚才,市科技局肖局长总结了去年全市科技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讲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市科技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科技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新贡献。

20xx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饱含着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同样,我市的科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来,我市共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星火计划、863计划、成果推广、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软科学研究等科技项目342项,争取和投入经费264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热熔胶贴膏剂研究”、市农科所研发的“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选育与推广”、信阳农专研发的“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等项目成果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二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优势产业领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已初步建立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信阳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光山白鲨针布公司、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体。先后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组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认证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等5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维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全省啤酒行业首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成效进一步凸显。通过实施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三年累计推出120项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面向全市推广。市农科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特优2035”、“糯稻2072”、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等在我市部分县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农民增收近2亿元。商城县推广种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y两优一号”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其中百亩示范区亩产达859.4公斤,创百亩核心区单产全国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科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科技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新突破。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启动“”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全力抓好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机械加工、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在制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力争在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将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真正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政府采购、成套设备(仪器)政府首购等手段,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从解决好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入手,推进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要总结、宣传、推广国内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充实研发队伍,大力研发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要用足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子。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从我市实际出发,认定一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

(二)力争在制造业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路子。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整合全市有效科技资源,围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研发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市科技资金要加大对研发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如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亚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纪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这样荣获“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力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重在自主,贵在转化。我们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当前,科技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转化速度太慢,分散了科技资源,弱化了科技实力,20xx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不足4000万元。今年,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特别注重发挥中央、省驻信科研院所的作用,他们实力强、水平高,在长期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大批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力争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千方百计为广大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落实引进博士的政治生活待遇。要抓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培养造就规模较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计划,吸引和集聚产业科技创新急需的人才。

(五)力争在创建全社会研发投入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加大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建立一个增长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区)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二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三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采取贷款贴息、担保、信用体系等有效手段,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四是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的信息管理、推荐、引进和监督等工作,对科技项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要在落实科技为民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一是要加强涉及民生的关键技术攻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领域,重点研究突破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技术、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把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服务。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组织开展经常性地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三、激励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有新举措。

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本地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机构改革后的科技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科技综合管理职能作用。企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企业经营者科技进步责任制,并实行严格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政策、办法和举措,努力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是努力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有关政策,促进我市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抵扣、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体制。通过深化改革,有效整合全市科技资源,逐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促进交流与合作的科研环境。

三是切实发挥好科技对魅力信阳建设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医学医疗、公共卫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减灾防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安全等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实施百万市民科学素养提高工程、农民星火培训计划,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设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加快种养殖技术和新品种、农业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发挥科技专家队伍优势,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产品送到广大农村,进入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志们,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型信阳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繁荣发展全市科技事业,为魅力信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志杰同志就去年全市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如何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进行了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表彰奖励了一批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以超越先进为动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建设创新型郴州作出新的贡献。下面,我就郴州科技进步与创新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以更高的战略眼光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报告和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报告中57处提到创新,并用单独的一段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调到20xx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参加全国“两会”政协分组讨论时,首选科协、科技界的联组,在讲话中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参加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可以说,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更加坚定了我们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决心,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扎扎实实把郴州的科技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二)要清醒认识郴州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科技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破解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本性措施,实现郴州起飞,最重要的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走出资源依赖困境。当前,郴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加速和提质、转型和赶超的双重使命,环境与能源、资源的瓶颈约束将进一步加剧,转型发展的要求愈来愈紧迫。20xx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32.6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其中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421.9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7%。由此可见,当前我市工业增长过分依赖高耗能行业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产业结构迫切需要优化与升级。随着区域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与长株潭等地区相比,我市科技改革发展还存在创新主体不活跃、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载体不够多等问题,尤其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去年研发投入仅占gdp的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7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2.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要正确认识郴州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以更强的信心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郴州已经具备了加快科技创新的三大有利条件。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意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的文件。去年以来,市政府组织多方调研论证,即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郴州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政策》,将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郴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我市是湖南的南大门,位居珠三角和长株潭两大城市群之间,特别是京深高铁通车后,郴州已纳入广州、长沙1小时经济圈和深圳、武汉2小时经济圈。加之已建成的和即将建成的京广、厦蓉、衡武、宜凤、岳汝等高速公路,郴州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为科技型企业进驻郴州和郴州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郴州已经进入了政策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20xx年,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集结号,实施“一化两城三创四大”、“一线一区一点一片”战略布局,特别是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罗霄山脉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对郴州经济的“起飞”、科技创新条件的改善,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

做好20xx年科技工作,加快创新型郴州建设,必须从我市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关键环节,选准主攻方向,把有限的科技资源用在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走出一条具有郴州特色的创新之路。

(一)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要坚持面向全市大局,更加注重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确定科技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凝炼创新课题,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一是以科技推动新型工业化。郴州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4月4日至5日,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杜家毫来我市调研,对郴州的发展提出了新期望,要求郴州在“四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其中之一就是郴州要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我们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突破提升改造的关键技术。如宇腾有色、铸万有等5家企业承担的“稀贵金属高效提取及深加工技术研发与示范”重大专项,攻克了铅阳极泥中铋、碲、锂、铂等稀贵金属直接浸出的关键共性难题,形成了年产值达80亿元的稀贵金属高效提取与深加工产业集群,带动全省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向纵深发展。要积极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大企业,实现产业规模化、高新化、集群化,促进优势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核心技术攻关上,通过实施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壮大一批成长型高新企业,形成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下个星期,市政府将与省科技厅开展“有色金属产业创新驱动”专题厅市会商会,着重支持一批有色金属产业重大项目)。二是以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要坚持科技强农、科技惠农,充分利用科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以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东江鱼”、“临武鸭”、“嘉禾三味辣椒”、“苏仙茶油”、“永兴冰糖橙”等农业科技品牌,认真实施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项目、湖南省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引导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加快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结合“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业科技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将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等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引进、集成、创造和应用的主阵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家庭农场”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来,对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和未来农村地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围绕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资金等问题,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技术力量缺乏是一个比较突出问题。要通过开展“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鼓励基层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指导家庭农场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三是以科技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要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以信息化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要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助推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郴州市作为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城市的优势,大力推广led产业,培育一批led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半导体照明推广示范工程。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城乡节能减排,通过资兴、永兴可持续发展示范(实验)区示范带动,着重抓好“重金属加工区居民健康保障技术应用示范”、“大型矿产基地生态修复示范”、“有色金属资源基地重金属减排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及示范”等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示范实施,将示范区(实验区)打造成改善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样本。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的科技发展水平。

(二)要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精神,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要充分调动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建立研发机构,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推进技术改造,真正实现“技术一流、规模一流”的目标。从我市来看,相当一部分规模企业,都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比如说华磊光电,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实验室,被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湖南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核心技术转让、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36项,授权16项,其中9项为发明专利,成为国内掌握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的主要企业之一。二是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融资难、投入难”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瓶颈,而研发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一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要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借鉴、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通过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银行信贷资金和担保公司进入科技投资领域(最近,市政府准备和华菱津杉集团共同作为发起人,由华菱津杉集团出资1.5亿,市政府出资1500万,成立郴州津杉循环经济产业引导基金,这是我市第一个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科技部门也要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要认真落实好各级政府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进行加计扣除,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的落实力度,要特别用好、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20xx年我市共有52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有20家,共减免企业所得税将近5000万元,相当于政府对每家企业年均投入了250万元的研发经费。三是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结合。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产品、新技术最敏感。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坚持“产”为主导,即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业技术研究也要坚持市场导向,与企业创新需求紧密结合。政府部门要通过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合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攻关能够形成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确保研发成果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国大有色与中南大学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双方通过实施“鼓风炉还原造锍熔炼一步炼铅工业试验”产学研结合项目,共投资710万元,先后获得6项国家专利,成功解决传统炼铅工艺中贵金属回收难、二氧化硫排放污染的关键技术、瓶颈技术。

(三)要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必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和资源共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条,建立健全全流程、全要素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既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凝聚创新人才、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没有创新平台,就没有创新成果;没有创新平台,就没有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关键是要做好两篇文章,即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一方面就是要在我市优势和特色领域,加快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工业园区要加快建立企业孵化器,使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向其集聚,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来郴州创业,更多的创新成果到郴州转化。盘活“存量”,就是要盘活现有平台资源,提高平台利用率,实现共建共享。现在,我们有很多平台,政府和企业花了不少钱,但各自封闭,不对外开放,不愿意拿出来共享,平台的利用率很低。一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仪器设备,一年到头就开几次、用几天,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此,必须下决心整合平台资源,尽快建立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通过开放合作、联合共建、绩效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平台的利用率,提升平台创新服务能力。二是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高新区是促进我市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区的服务功能、人才信息交流、产业链条、聚集效应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创业,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基础。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创新环境,把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升促建”工作作为重点,特别是要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要求,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向园区聚集,增强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力争20xx年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力争资兴经济开发区申报为省级高新区。三是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要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如去年组建的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就是为中南大学与我市企业对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它的建立将加速中南大学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与产业化。

(四)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具能动性的战略要素,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一是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去年12月份召开的科技工作务虚会上,很多企业都反映,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针对这个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做好专题研究,特别要注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逐步解决我市科技人才缺乏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今年我市将实施人才引进“千人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1000名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重点向企业倾斜。同时,要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我市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院、科技专家库等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的作用,在重点领域引进、培养造就一批支撑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拥有先进科技成果、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及创新团队(最近,市第一人民医院拟用年薪50万,并提供100万科研启动金的优厚待遇引进安徽医科大学一名博士生导师,以超常规的举措引进医疗科研带头人)。另一方面,要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好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的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支持市内各级科研院所培养适合本地需要的科技创新青年人才,积极争取市外高校来郴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人才引进和培养创造条件。此外,还可以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各类中高级人才不变身份,来郴州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品开发、提供专业服务,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智力流动、契约式使用人才的新模式。金贵银业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该公司聘请中南大学柴立元教授等6位专家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对公司职工的技术创新进行定期指导和培训,并投资2280万元与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共建“中南大学金贵研究院”,为公司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二是大力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奖励机制,让人才安心踏实工作,无后顾之忧。同时,要大力推动专利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切实做到以环境聚集人才、以感情联系人才、以待遇激励人才、以事业留住人才。要大力弘扬“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郴州精神,加强创新思想宣传,为科技人才发展营造一个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探索、鼓励冒尖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科技人才发展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三、强化保障,努力营造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环境。

科技进步与创新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仅仅是科技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推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推进科技创新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市政府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科技工作统一部署,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县市区科技工作。部分县在机构改革中将科技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合并,要按照去年厅市会商的要求尽快纠正过来。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县市区科技局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科技部门的战斗力。

(二)要强化部门协调。科技工作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科技、发改、财政、教育、经信、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资、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强化服务意识,既要统筹抓好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工作,又要在协调解决跨产业跨部门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做文章。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郴州建设的意见》,要根据这个文件制定一个完整的分工方案,明确哪项工作由哪个部门牵头负责,确保文件中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要强化科技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xx年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及产学研结合专项预算已超过20xx万元,各县市区政府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争取到20x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6%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3%以上。科技、财政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等方面,加强科技项目、科技奖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激励,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那些企业最关心、最能得到实惠的扶持政策,坚决落实到位,不允许打折扣。

同志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创新驱动,构建湖南的两型社会,必须要科技引领,实现郴州的“起飞”,必须要科技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善创新环境,加强科技服务,推进科技创新,为全面建设创新型郴州而努力奋斗!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和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委会精神,总结20xx年主要工作,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任务。一会儿,曹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20xx年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和市委转型发展思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创新型鄂尔多斯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市经济稳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科技工作方法创新有效开展。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单位,牵头开展了全市科技需求调研工作,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25项,岗位需求113项,编印了《20xx年鄂尔多斯市科技需求汇编》(中英文版),为推动协同创新奠定了基础。委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完成煤化工技术路线图研究,为今后我市在煤化工领域配置创新资源提供了依据。开展了鄂尔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启动编制了《鄂尔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现场考察验收和部际联席会议评审答辩,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模式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科技局牵头组织起草,市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从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体系构建、创新投入保障、创新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有效指导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推进简政放权,将市局承担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技术贸易机构审批”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审批与管理”三个行政审批项目下放各旗区,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为推进项目规范管理,建立了集科技计划项目储备、指南发布、申报、立项、验收一体化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公开、公平、透明。

(三)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获得科技经费6991万元,其中列入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项目27项。专利申请689件,授权437件,有效发明专利169件。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新建各级各类研发机构9家,总数达到58家。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超过前3年获认定数的总和,总数达到22家。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入孵企业33家,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核心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高新区启迪孵化器加快建设,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东胜区建成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进中小微企业7家;鄂托克旗建成国家“863”微藻多联产关键技术转化基地;准格尔旗建成大路煤化工研究所,这些平台的建成增强了对全市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的科研服务能力。

(四)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武汉理工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营。京蒙、蒙粤、蒙鲁区域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承办了自治区蒙粤科技合作座谈会。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承办了科技部鄂尔多斯“科技之家大使俱乐部活动”,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科技部国际合作信息平台落户我市。新建成自治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康宁爆破和蒙古高原绒山羊),总数达到7家。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9位(其中蒙古国院士2位),研发团队132个,签署合作协议8项,协议金额2370万元,在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育种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0余项。乌审旗与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合作,推动国家“863”计划——“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在全旗实现产业化。

(五)农牧业科技创新取得实效。制定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技园区及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认定管理和扶持暂行办法》,新认定11家市级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通过“项目+特派员+服务对象”的形式,全年下派旗区两级科技特派员588人,实施服务项目55项,新建培训机构2家,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农牧民7.3万人次,推广新技术161项,引进新品种137个。全市技贸机构通过采取优化、调整和重组等措施,总数达到59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2项,成交额920万元。杭锦旗建成黄河南岸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7万亩、汉森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2万亩,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积极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旗区知识产权局进行了专利执法检查,查处涉嫌假冒专利案件20余起,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各旗区也分别深入企业和社区,通过座谈、发放资料、微信微博等不同形式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了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东胜区华容商厦被列入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名单。首次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我市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列入全区首批“贯标”工作10家企业名单。蒙西高新技术集团1项发明专利荣获第xx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年征集第五批专利费用资助项目715项。

(七)科技人才工作扎实开展。编制完成《鄂尔多斯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了政策保障。配合第二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鄂尔多斯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组委会,圆满完成科技成果信息采集、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邀请、科研机构建设等承办任务。推荐5人入选自治区“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累计入选自治区“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15人。评选认定市级产业创新人才团队8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4个。我市1人获20xx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6项科技成果获得20xx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八)机关作风建设明显改善。围绕“四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抓三个环节,扎实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市科技局党组织再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扎实推进“三到两强”工作,全年落实帮扶资金45万元。集中开展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三公”经费等专项整治行动,“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0%,精简各类会议30%、文件40%。结合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市委21项具体规定,重新修订了规章制度15项,机关和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在市纪委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测评中,市科技局在全市88个部门和单位中位列第4名。

20xx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科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科技局,向为我市科技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央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确定为核心战略。自治区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内蒙古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市委、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寄予了更高期望,科技创新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春天,科技创新也必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委会对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在新常态下,以往的依靠资源和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在产能全面过剩的形势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转型发展的路径在哪里?依靠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既面临困难和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创新动力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制约了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二是科技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加快改革步伐;三是科技服务经济能力依然不强,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还不完善;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研发经费缺乏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五是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特别是旗区科技部门职能发挥不够,有边缘化倾向。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从政府到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的愿望异常强烈;二是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中央已完成顶层设计,自治区和我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随着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日益凸显。三是中央科技经费预算大幅增加,各部委所涉及的科技经费将集中管理,统筹运作。市委、政府决定设立转型发展基金3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基金5亿元(包含科技创新基金1亿元)。

总之,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技工作必须有更大的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对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主要目标,找准工作要点,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着力形成推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三、20xx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科技工作要围绕市委、政府转型发展战略部署,坚持“1339”工作思路,即在政策导向上坚持“一个核心”,在创新布局上坚持“三个方向”,在服务主导产业上坚持“三措并举”,在战略抓手上坚持“九点强化”,以建设创新型鄂尔多斯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开创新常态下科技工作新局面。

政策导向上坚持“一个核心”: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鄂党发〔20xx〕12号)(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今后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整合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类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围绕《意见》,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编制《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鄂尔多斯“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下一个五年全市科技工作的目标。

创新布局上坚持“三个方向”:一是加强旗区科技工作。旗区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搞好衔接和配合,主动争取上级部门在科技项目、资金、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针对已经下放旗区的三大类行政审批项目,市局将开展专项调研,了解审批项目实施情况,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序开展。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协调推进鄂尔多斯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建设,力争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争取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蒙西高新区建成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面启动科技专家进园区(企业)计划,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三是推动煤化工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煤炭深加工、清洁高效利用,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企业煤化工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尽快把我市建成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煤化工技术示范基地,同时积极争取建成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

服务主导产业上坚持“三措并举”:主导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创新要突出支撑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技术路线图编制。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争取新启动1-2项技术路线图研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延伸、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启动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围绕高盐水处理、不同煤种气化、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业污水排放和循环利用等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启动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支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力争短期内有重大突破。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获国家、省(自治区)、市科技奖项,且应用前景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共性关键科技成果产业化。

战略抓手上坚持“九点强化”: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遴选我市重点创新型企业,通过政策宣传、培训指导、项目倾斜等措施,使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xx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家。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巩固和提升现有的各类研发机构,新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20xx年,力争新建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2家、国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企业研发中心1-2家。开展创新政策进企业行动,全力协调落实有关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切实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等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的合作,争取相关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论坛,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成效。加快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编制完成“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方案”,组建技术转移联盟,技术转移平台正式运行。深化蒙粤科技合作,重点在医疗保健、生物医药、陶瓷等产业领域寻求技术合作。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在重大研发任务和带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年内力争新建两家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发挥好创业服务中心“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专业化科技创业孵化功能,举办科技创新沙龙、创新创业公开课等活动,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和团队,提升其整体素质,助力其成长。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设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以市场手段配置科技资源,同时积极探索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融资风险补偿等多种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提升金融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科技条件平台,通过整合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建立网络化的动态服务组织系统,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四是强化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资源是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针对我市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学科、学术带头人匮乏的实际,继续坚持培养、引进、使用并重的原则,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才鄂尔多斯战略”为平台,实施科技人才项目,年内争取新建1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列入自治区“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3人以上。重点借助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将技术引进与人才引进有机结合,优化科技合作资源,把人才引进作为科技合作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市旗两级要建立专家库,组建项目技术咨询委员会,为项目引进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五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围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提高我市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市旗(区)联合协作机制,以旗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等领域为重点,开展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认真查处和坚决打击各种假冒专利的违法行为,及时、有效、公正地处理各种专利纠纷;加强对我市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商的调研,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其次,以羊绒制品销售领域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选择试点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帮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扶持、帮助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开展各项专利服务工作,加强对专利代理机构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争取在专利代理机构建设上有所突破。

六是强化农牧业科技工作。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遴选、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保障特派员经费,为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行动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撑条件。加强农村牧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育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年内新培育认定5家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引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为把鄂尔多斯建成面向全国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全市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加强农牧业科技普及与宣传,强化培训、成果推广、信息发布等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农牧民科学知识水平和能力。

七是强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修订《鄂尔多斯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储备,筛选一批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有巨大贡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项目,市旗两级要建成科技计划项目库。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优先发展项目。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制度,以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方式,强化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引领作用。

八是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是科技系统今后一项新的重点工作。全市科技系统要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积极组织面向各类社会群体的公益活动,鼓励社会机构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活动。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和宣扬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九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坚决纠正“四风”,建立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抓好“三到两强”工作,切实解决帮扶点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履职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规范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同志们,新的一年,科技创新工作的任务很重,我们要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调动和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全市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谢谢大家!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总结部署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落实科教优先、创新驱动方针,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与产业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会议结束时,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1+8”政策,最近又出台了科技创业“9条政策”,全市科技创新的氛围、科技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近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申请专利28043件,同比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11597件,同比增长55.4%;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达44%;去年南京地区新当选“两院”院士6名,在宁的两院院士已达79名;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累计55名);首批“321”人才计划共有379名人才入选;市人大会制定了《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和《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市法院、市检察院专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去年南京还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京共有28个通用项目获奖,占全省(55个)一半以上,其中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领衔的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对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是党的召开的喜庆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新的一年中,全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把科技创新更好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起来,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全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升城市科技服务功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人才和创业创新名城,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中,加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的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更加聚焦关键、抓牢重点。

一是要鼓励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这是南京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科技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要以认真落实科技创业“9条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院所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浓厚“三创”氛围,倡导善于创新、崇尚竞争、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每一个有创新能力、创新意愿、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都了解全市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投身全市创新创业大潮。要更好的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的实验室、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批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增强城市科技服务功能。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特别社区、中国(南京)软件谷、麒麟生态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创新在校区、创业在园区”的“双创”模式示范效应,更好地集聚高端项目、高端客户、高端人才。要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新机制。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需求、成果和人才、设备有条件开放和共享共用,真正使全市科技创新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创新要素能实现最自由的流动。

二是要鼓励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去年,南京地区科技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率只有44%,大量的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前,我们要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采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拓展高校院所与地方、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继续面向南京本地高校院所、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面向国际创新机构,更多地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促进研发成果、实用技术与企业、与产业实现更紧密地对接。要鼓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以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南京就地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科技研发新成果,落实好企业科技研发、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等鼓励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要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鼓励推动科技人才集聚。南京人才济济,但人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业团队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各路精英集聚南京之际,便是南京科技创新大发展、大跨越之时。要突出“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规划相对接,坚持优化人才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以产业和载体平台建设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要继续实施好“紫金人才”计划和“321”人才计划,重点集聚“千人计划”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能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经营人才,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要落实好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建设好人才公寓,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好生活休闲、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后顾之忧,做到人才创新创业有平台、生活居住有条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

四是要鼓励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中心建设。上个月,罗书记在省人代会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要全覆盖。去年,南京的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建有率是73.6%,今年的目标建有率是95%。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加大力度,切实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引领企业技术革新的龙头,努力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科技园区、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发新品,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落实好税收抵项、设备折旧、政府采购等政策,调动好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要进一步畅通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发布本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定期发布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开发信息需求,组织好校企对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同志们,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坚定不移走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县科技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酝酿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总结前段“村改居”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后我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快全市社区建设步伐。刚才,我们举行了“白玉山子社区居民委员会”揭牌仪式,参观了白玉山子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取了白玉山子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汇报和社区成员单位市国税局负责同志的发言。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前段我市“村改居”工作情况。

为了理顺我市城区村居混杂、农村管理与城市管理并存的管理体制,打牢我市社区建设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将城区三个街道所辖四环路以内的个村(居)民委员会全部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决定,并于月日召开了全市社区建设暨“村改居”工作动员会议。两个多月来,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动员会议后,市里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为副主任,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并且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前段,市里先后多次召开调度会、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社区建设有关政策规定的制定出台打下了基础。各街道把社区建设列入“一把手”工程,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机构,确定专人分管。各有关单位迅速行动,扎实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截止到月日,根据《×××市城区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规模适度、四至清楚、尊重习惯、便于管理等原则以及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等要素,科学界定各居委会的区域,在城区四环路以内设立了个社区居委会。可分为实体型居委会(即村改居的个社区居委会)、企业型居委会(金纺社区居委会、外贸社区居委会)、市场型居委会(龙城市场、密州商城、九龙商贸城个社区居委会)、小区型居委会(东坡小区、金都小区、明诚园小区、福光花园个社区居委会)。整个辖区共有居民户、万人。人口最多的是密州街道兴华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共有户,万人;人口最少的是密州街道瓦屋庄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共有户,人辖区面积最大的是密州街道白玉山子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共有户,人;辖区面积最小的是密州街道福光花园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共有户,人。

总之,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我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村改居工作基本结束。

二、明确任务,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

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对于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功能,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做好建设城市、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加快城市化进程,保障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这项工作,从中央到省、(上级市)市都非常重视,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加强社区建设,设立社区居委会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社区建设的高潮。年月,××省委办公厅下发了鲁办发〔〕号文件,对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市刘德成书记、邹庆忠市长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多次指示要抓紧抓好。今天,我们举行了“白玉山子社区居民委员会”揭牌仪式,市政府公布了个社区居委会的名称,这既是对前段工作的一个小结,又是下步工作的动员令。下步,我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各项工作任务仍很艰巨。各街道、各居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把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明确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发展社区经济为中心,以街居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繁荣社区文化为载体,以强化社区服务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居民的生活需求,发挥职能,加强管理,规范建设,为居民群众创造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确定我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任务目标是:合理设立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协管、监管职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力争通过至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工科学、工作有力”的社区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坚持五个原则,保证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三)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促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抓紧进行社区居委会挂牌工作。今天,白玉山子社区居委会进行了揭牌仪式,为其它社区居委会的挂牌工作提供了一个样板。各街道要实行领导包靠居委会责任制,具体安排好这项工作。在举行挂牌仪式的同时,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再发动、再宣传、再动员。挂牌仪式主要由社区居民代表、驻区单位负责人以及社区内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参加。为了使挂牌仪式不走过场,每个街道都要拟定统一的主持词,下发到每一个社区居委会。整个挂牌工作要在九月上旬完成。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公章也要在十月一日起开始启用。

第三,切实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坚持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确定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要结合社区内的党员情况,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直接管理的党员在人以上的,成立党的委员会;人以上的,成立党的总支委员会;在人以下的建立党的支部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社区内暂住人口中的党员和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员,以及与原单位已脱离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原则上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党员既要接受所在单位的组织领导,又是要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的活动,尽快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类基层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落实五项保障措施,健全完善社区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社区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是全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居委会建设的规划、重点项目的决策、政策法规的制定、社区居委会建设目标考评和相关问题的指导。其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对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对策。社区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进社区”活动,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各街道办事处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本街道社区居委会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社区居委会要强化大社区、大服务观念,主动密切与驻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以真诚服务赢得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驻区单位要树立“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意识,自觉把本单位的发展和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管理之中。

二是营造社区居委会建设良好氛围。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社区居委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上级和我市有关的政策规定。要注意抓好典型宣传,市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及时反映我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动态和工作经验,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以发挥典型带动效应。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动各级干部理直气壮地抓社区建设,把社区居委会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进一步形成全党重视、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是切实搞好社区各项管理工作。作为社区管理工作的主体组织,社区居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动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稳定工作。在这方面,干部的稳定和人心的稳定是关键。对于干部配备使用问题,要严格执行市里的有关规定,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对社区的群众,要坚持“五不变”原则,向他们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尤其要做好划归新的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居民户的工作,向他们说明白,在新的社区只是在社会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接受社区的管理,并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在经济关系、待遇上仍然在原社区居委会享受,以打消他们的种种疑虑。另一方面要做好与社区居民有直接关系的户口、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及物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市社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计生管理体制基本不变,驻区单位仍管理所属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对进入社区的流动人口、务工工商户,社区居委会要协助计生部门摸清底数,纳入管理;户籍管理,公安部门要抓好试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即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及时进行户口整顿,切实理顺好社区户籍关系;环境卫生除市环卫部门管理的路段外,由社区居委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搞好卫生清洁工作。卫生管理费经社区共建委员会协商同意,在街道的指导下,根据需要由街办城管所和社区居委会负责向辖区单位和居民收取。社区居委会要依据有关标准及时向建设部门交纳垃圾清运和处理费,防止双头收费。社区居委会可以采取公开招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各路段、街巷承包到人,落实责任,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是建立共建机制。社区居委会挂牌以后,要成立社区共建委员会,吸收辖区内所有单位参加,制定共建章程或共建公约,定期召开会议,共商社区建设发展大计。各共建单位要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全局观念,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建设原则,主动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工作重心放在指导、扶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上,坚持服务社区,保证“社区自治”,形成齐心协力建设社区的良好局面。

五是建立社区居委会建设考评体系。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首要评判标准,以居民和单位的参与度、社区治安安全度、社区环境满意度为考评指标,以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社区设施为考评内容,由各街道和民政部门在每年年终对每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综合评分,按得分多少评定社区居委会星级等次。今后,各部门推荐社区居委会为市以上级别的各类先进,要从星级社区居委会或被推荐项目的考评分最高的社区居委会中产生。同时,要把社区建设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部门、事业、企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此激励、督促各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居委会建设。

同志们,社区居委会建设是健全完善市、街、居三级管理模式,提高城市化管理水平的一项关键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得力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为全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县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xx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及县“两会”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全县科技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统一思想,夯实任务,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再铸新辉煌。下面,我就今年的科技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县仍然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技术改造,培育新型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不动摇,实施“科教奠基”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中统一进行考核,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在决策中更加关注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依靠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公共财力中确保对科技的投入。始终把引进、推广、普及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使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主要领导能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出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带头增强科技意识,坚持以科学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理引领发展,以科学态度观察分析问题,以科学方法指导推动工作,对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重点任务和重要问题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中困难和问题。人大加大了对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力度,政协也组织委员对科技工作定期进行视察。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得到全面贯彻,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下,我县连续第五次捧回“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桂冠。扎实推进了科技工作。实践证明,科技不仅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县委、县政府把科技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紧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重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凝炼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抓到底,促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上实施“良种工程”引进小杂粮新品种42个、瓜菜新品种40个、杏果优良品种25个进行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实施“丰产方工程”,引进推广30多项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了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层次和整体水平;实施“改良工程”,对优势畜产品细毛羊、绒山羊进行了改良,推广“一村一品”特色养殖模式,一大批特畜珍禽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技术的推广、特色产业的兴起,增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20xx年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工业上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大技改投入,大力引进推广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工艺30多项,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40多个,有6个新产品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成为“拳头”产品,有5个产品成为“陕西省名优产品”。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加速了我县传统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20xx年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

3、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组织科技攻关,争取省“13115”产业化项目1个,市科技攻关项目6个,目前在我县实施的省科技项目3个,市科技项目12个,项目资金达到258.5万元,这些重大科技产业项目的相继实施,带动了我县新兴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科技项目规模虽然小,但它的带动辐射作用大,产生的成果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强。09年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近60项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有一半得到了转化。卫生系统引进创新的20多项成果,有10项已在临床运用中得到转化,3项申请国家专利进行保护;教育系统试验创新的2项成果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有1项申请县科学技术奖励评选;县农业科技人员在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选育繁殖过程中形成10个更新换代的新品种和10项科研成果均在全县得到推广,其中“动力摧送毒烟灭鼢鼠”成果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经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效益巨大,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评选;农业机械方面产生的7项成果,4项申请国家专利并己全部转化为农机产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产生了10多项成果,有一半得到了转化,其中糜子黄酒、尚好家免、精梳绒、营养米、铺膜机等17个成果转化为产品,己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雏形”。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4、民营科技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至09年底,全县民营科技企业达到7家,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亿元,从业人数200多人,在我县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0个,创新资金7000万元,实现新增产值1.8亿元,对全县新技术产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8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将为我县培育“四群一园”工业格局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典范。

5、政府科技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以“创建”统揽科技工作,使政府科技管理的重心从直接管理项目和资金,转到研究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开发规划、制定政策发规、引导社会力量、创造环境条件、优化公共服务上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新机制。

6、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县上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县级部门建起了13个学协会,乡镇建起了13个协会,全县建起了76个专业技术协会,组建了由625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由34人组成的科普讲师团,这些科普网络的建设,有力的推进了科普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我们的工作,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县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既往的成绩是我们工作的压力,当前的危机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尚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自主创新的政策不到位;二是科技基础薄弱;三是科技人才严重溃乏;四是科技投入不足,三项费运行不规范;五是技术转移率偏低。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推动我县率先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是战胜危机的武器,是实现经济持久繁荣的动力,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困素,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实施“科教奠基”战备,努力推动全县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

20xx年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世界经济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并通过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摧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如今,我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更加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今年科技工作的重点是:“两保(保票子-科技三项费,保牌子-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示范县)”“两引(引进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引进人才、项目进行培育)”“两鼓励(鼓励科技发明、鼓励成果转化)”。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奋力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将科技工作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科技支撑跨越发展,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

1、精心组织,切实制定好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今年县政府将要讨论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部门要紧抓机遇,制定科技工作中长期规划,一是要及早启动规划制定工作。县上将成立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拿出框架性的意见,落实具体。

工作方案。

希望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关注、支持、参与这项重大工作,把“”科技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二是要扎扎实实搞好规划战略研究工作零六年国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出台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配套政策,省政府也及时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出台了《陕西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政策,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一直没能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已经延误了五年,要认真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精心设计规划战略研究的专题,特别要针对农业科技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共科技等战略问题上确定各自专题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框架,适时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争取早日召开科技大会颁布实施三是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要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管理、社会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广泛征询、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要通过制定规划,深刻认识我县科技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真正弄清我们在哪些方面是特色的,重点的,一般的,凝练出我县优先发展的科技专项,进一步梳理我县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的制约因素,确定科技发展方向,明确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思路、战略举措和着力点总之一句话,要把规划工作设计好,组织好,落实好。

2、加强科技项目攻关,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凝聚重点产业,选准重点技术领域,从产品入手,从关键技术攻关入手,力争2-3个项目进入省“13115”产业化项目之中,5-6个项目进入市科技攻关项目之中,通过项目带动,着力提高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工业科技要围绕“一个支柱、多点支撑”的结构调整布局,突出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组织石油企业联合石油院校、大型企业,针对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递减率进行科研攻关,有必要时,要召开我县首届石油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四群一园”企业要加强新材料、高效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农业科技要重点抓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绿色农业的重大技术攻关,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制订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无公害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选择苹果、绒山羊等重点产业,建立标准化综合示范基地。社会发展要围绕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全民教育、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开展试点示范。软科学研究要瞄准产业开发前沿和重大科技经济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政策性的决策咨询建议。

3、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项目招商引资上打开新局面。要坚持不懈地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第一,各级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还是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要及时研究民营科技企业中带有共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帮助民营科技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第二,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技术,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产品落户志丹,特别要借助“西洽会”、“农高会”平台,组织科技项目推荐和招商活动。要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多场项目对接会等形式,在科技项目招商方面打开新局面。第三,继续帮助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4、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创新能力建设上有新提高。一是逐步建立综合协调、科学合理的科技宏观调控体系。要打破人员、机构、设备的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充分调动全县的科技力量,纵横联合,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更多地组织和承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面广、影响深远的科技项目,形成“大科技”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要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一视同仁地支技他们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建立一批成果转化示范企业,设立一批产业化建设示范基地,开办一批科技培训班,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推动全县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要建立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科技开发中心为依托,要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技术贸易和技术转移;要搭建好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科技网络的服务功能;各乡镇(管区、街道办)要完善各种涉农技术站的服务功能,在实用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好服务职能;要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发展和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培育形成以各种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整合全县科技资源,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在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有新进展。知识产权工作要以加快行业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促进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防范和突破他人技术壁垒,提升我县企业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工作,选择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技术转移和扩散,在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新进展。要高度关注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医疗卫生及石油开采等方面的成果和技术,鼓励科技人员积极申请专利成果。今年县上要在适当时候召开科技成果表彰大会,对科技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在全县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工作氛围。

6、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上有新突破。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实践靠人才。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把培养、使用、引进人才作为主要任务,不断壮大我县的人才队伍。一是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要给人才创造能干事、干成事的创新平台,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技产业化基地、科技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一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形成我县自主创新的人才高地。二是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要健全机制,加大力度,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引进措施吸引一流的人才来我县投资创业,把项目工作同人才工作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解决好人才需求的错位问题,真正使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四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重点做好完善政策、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分配、产权、奖励、社会经济价值激励等方式,鼓励科技人才进入市场创新创业。

7、抓机制、建网络,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科协工作要点,扎实做好“十抓、二争、二保”工作。十抓既一抓科普知识宣传普及;二抓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三抓科普网络建设;四抓科普阵地建设;五抓科普宣传设施建设;六抓科普典型培育;七抓科普惠农项目申报;八抓学术交流活动;九抓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推广;十抓“四下乡活动”。两争既一是争一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项目,一个科普带头人科普惠农项目;二是争一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项目。两保既一是原有省级先进,二是保“全国科普示范县”。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完成任务的关键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1、要切实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好科教奠基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关心科技、支持科技、谋划科技,真正做到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要实行党政主要领导科技目标责任考核制,切实做到责任履行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要用创建科技先进乡镇支撑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建立定期研究科技工作的机制,把科技工作罢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制定规划凸显科技,工作部署突出科技,力量安排加强科技,真正把科技融入到行业工作和全县的经济工作中去。

2、要加大科技政策法规落实力度。要按照省、市科技工作相关精神要求,切实加大对科技法律法规、科技政策的宣传普及和落实力度,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对科技法律法规、条例的落实检查,以及对科技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评议,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依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3、要加大科技投入。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投入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法规和政策,努力加大科技投入,确保我县科技“三项费”在达到上级要求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各乡镇科技经费也要纳入本乡镇财政预算;县直相关部门都要安排一定的科技经费。科技“三项费”要重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要引导企业、社会和金融机构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争取上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打破科技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促进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4、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县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落实好县委、县政府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县科技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充分发挥好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认真履行好全县科技工作的参谋、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县农业、农机、畜牧、林业、卫生、人劳、教育、环保、计生、粮食、财政、金融等部门要根据分工,做到政策和经费主动向科技倾斜,为科技进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大力宣传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加大科普工作宣传力度,积极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共同促进我县科技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支撑。贯彻落实县委xx届五次全会精神,建设全国百强县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科技工作。希望我们大家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我县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2

1

2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科技与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省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工作。刚才,王路厅长就的工作做了全面、实事求是的总结,对09年的工作做了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市县、各有关单位回去后认真贯彻落实。会上7个单位分别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各有特点,很值得学习借鉴。此次会议还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在此,我谨代表省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下,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两大一高”战略,切实改进和加强科技工作,大力推进科技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三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亮点纷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全省127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30多亿元,为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农业科技110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农业科技110建设先后投入3700多万元,服务站总数达到189个,服务点达466个,服务范围覆盖全省85%以上乡镇,受益农民将近200万人。三是围绕改善民生开展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设立民生科技专项,在省重点科技计划中投入188万元,支持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民生项目25个;以“科技创新,服务民生”为主题的第四届科技活动月取得圆满成功,共开展科普活动500多项,发放宣传、技术资料140多万份。四是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全省已建成23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和3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专利年申请量首次突破800件大关,达873件,授权量341件,同比增长38.1%和15.2%;争取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85个,落实经费6000多万元,对全省优势产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省科技厅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下,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克服各种困难,与社会各行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省科技发展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人才相对匮缺、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氛围不浓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今年我省科技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讲三点意见。

年,我们要根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深入落实省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两大一高”发展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省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发展、服务“三农”和改善民生需求,找准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集中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力争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正在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都超出人们预料,出现全球性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2009年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我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减速和效益下滑的影响虽然来得晚,但影响正逐步凸显,经济增长减速,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工业生产大幅下降,房地产销售市场回落,部分产品价格直线下跌,一些项目推进遇到困难。这些情况表明,2009年可能是近年来经济增长最困难的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中,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知识和科技是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尽快恢复经济平稳增长。沿海地区包括我省不少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拥有自主创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了更强的抵抗风险能力,这些企业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却能逆市而上,仍然保持了上扬的发展态势。实践表明抵御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最近,中央、国务院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作为治本之策,对科技界寄予厚望。全省科技系统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对海南又好又快发展支撑作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确保海南经济平稳增长。

(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一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仍存在着产业规模不大,企业群体不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技术储备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比重偏低等问题。我们要紧密结合海南实际,加强宏观引导,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努力在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上实现突破,有选择地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努力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结合海南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全省发展重点,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一批科技研发专项,支持和鼓励发展资源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一批具有海南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三是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培育海口光伏、文昌特种玻璃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高太阳热能利用普及率,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试点推广,加快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硅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科技研发专项,扶持硅产业、光伏产业、现代创意和航天航空高科技配套产业等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当前世界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发创新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转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去年国家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知识产权战略真正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推动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去年我省也启动了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今年将争取省政府审定通过《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并尽快发布实施。要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我省的重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创意和航天航空高科技配套等领域,支持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民生,实现人民生活稳步改善”是今年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科技工作必须围绕改善民生、围绕服务“三农”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110。去年4月9日胡锦涛视察我省农业科技110时要求将农业科技110服务到农村千家万户。今年要继续以做大做强、做精做专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连锁化经营。一是尽快实现服务全省覆盖。省政府将农业科技110列入省重点民生工程,省科技厅要具体抓好组织实施。各市县政府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市县,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将农业科技110经费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或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整合资源,加快建设步伐。今年底要实现农业科技110服务覆盖全省202个乡镇,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我省农村电话、手机、电视普及率较高,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已经用上了电脑,有较好的信息普及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110信息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省、市县农业科技110联合会的作用,加强和省农信社等信贷机构合作,为服务站提供信贷支持。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整合资源,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和农产品运销服务,使服务站实现两个转变,即从重视技术服务到开展农资服务、技术服务、市场销售服务全面服务的转变,从重视产中服务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的转变。更好地规范农资市场,提高服务站经营效益,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翻一番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并用“三个最”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出精辟概括:“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警示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毫不松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我省情况来看,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以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低于全国4761元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农村经济发展要靠好的政策,靠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不懈的努力,更要靠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认真按照《2008-海南省农业科技110发展规划》抓好农业科技110工作外,还要加强优质农产品的选育和推广,做强做精南繁制种业,推广优良种苗。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新发展。

(三)提升民生科技支撑水平。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倾斜,《规划纲要》中涉及公共安全、环保、人口、健康等诸多民生科技,体现了“工业科技”向“民生科技”的转向。在20国家科技获奖项目中涉及民生的项目达69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27.3%,体现出国家科技发展越来越惠及民生,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科技的重视。科技管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发展民生科技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加强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民生科技”,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结合我省科技发展现状,当前发展民生科技要突出的重点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在全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建设生态省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强新药研发和疾病防治技术研究,研制开发具有资源特色的新药。支持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传染病、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震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三、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我省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能力的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强全社会的大力协同等方面抓好落实,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而形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主体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建立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机制是当务之急。一是建立政策落实机制。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纲要》60条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的研究,用好用足有关政策,及时掌握政策执行情况,切实协调解决执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根据企业创新发展新的需求,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科技计划的杠杆作用机制。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鼓励企业承担科技创新任务,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自然科学资金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等,要对企业科技创新性强的项目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等给予倾斜支持,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建立试点推动机制。积极推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在创新求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同时通过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宣传和推广试点企业的成功经验,树立学习典型。

(二)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条件。一是建立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在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要发挥好领导、协调、参与、支持、规范、管理、服务等职能,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完善科技中介的发展机制等方面,要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导产学研密切结合。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组织产学研单位共同举办论坛、研讨会、成果展示会、洽谈会等,加强信息交流和对接。三是建立开展项目合作机制。推动企业委托研发、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以及产学研联合攻关等项目合作,科技管理部门要给予科技项目立项大力支持。

(三)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配套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推动设立海南省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机制,为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保证。

(四)加快科技机构、人员、资源的整合,形成科技工作的合力。当今科技工作高度社会化,跨行业、跨部门,容易造成政出多门,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因此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搭建科技机构合作平台。建立我省科技机构定期会商机制,沟通信息,推动人才、设备、项目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建立省科技人才库,加强人才交流和共享。完善海南省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有网平台建设,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二是建立厅市(县)会商工作机制。省科技厅要积极与市县沟通合作,建立厅市(县)会商工作机制,有效整合省、市(县)的科技资源,推进市县科技进步。三是建立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农业、工业、地震、旅游等产业部门联系沟通,整合多方优势资源,促进共同合作,形成科技工作的合力。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同志们,今年经济形势严峻,科技工作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当今世界,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无论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区域经济实力的竞争,都日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稿。

仅供参考。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们接着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的工作。刚才,市科技局肖局长总结了去年全市科技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讲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市科技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科技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新贡献。

20xx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饱含着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同样,我市的科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来,我市共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星火计划、863计划、成果推广、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软科学研究等科技项目342项,争取和投入经费264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热熔胶贴膏剂研究”、市农科所研发的“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选育与推广”、信阳农专研发的“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等项目成果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二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优势产业领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已初步建立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信阳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光山白鲨针布公司、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体。先后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组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认证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等5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维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全省啤酒行业首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成效进一步凸显。通过实施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三年累计推出120项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面向全市推广。市农科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特优2035”、“糯稻2072”、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等在我市部分县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农民增收近2亿元。商城县推广种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y两优一号”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其中百亩示范区亩产达859.4公斤,创百亩核心区单产全国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科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科技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新突破。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启动“”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全力抓好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机械加工、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在制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力争在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将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真正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政府采购、成套设备(仪器)政府首购等手段,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从解决好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入手,推进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要总结、宣传、推广国内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充实研发队伍,大力研发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要用足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子。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从我市实际出发,认定一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

(二)力争在制造业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路子。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整合全市有效科技资源,围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研发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市科技资金要加大对研发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如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亚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纪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这样荣获“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力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重在自主,贵在转化。我们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当前,科技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转化速度太慢,分散了科技资源,弱化了科技实力,20xx年全市技术。

合同。

交易额不足4000万元。今年,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特别注重发挥中央、省驻信科研院所的作用,他们实力强、水平高,在长期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大批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力争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千方百计为广大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落实引进博士的政治生活待遇。要抓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培养造就规模较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计划,吸引和集聚产业科技创新急需的人才。

(五)力争在创建全社会研发投入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加大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建立一个增长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区)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二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三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采取贷款贴息、担保、信用体系等有效手段,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四是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的信息管理、推荐、引进和监督等工作,对科技项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要在落实科技为民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一是要加强涉及民生的关键技术攻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领域,重点研究突破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技术、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把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服务。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组织开展经常性地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三、激励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有新举措。

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本地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机构改革后的科技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科技综合管理职能作用。企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企业经营者科技进步责任制,并实行严格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政策、办法和举措,努力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是努力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有关政策,促进我市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抵扣、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体制。通过深化改革,有效整合全市科技资源,逐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促进交流与合作的科研环境。

三是切实发挥好科技对魅力信阳建设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医学医疗、公共卫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减灾防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安全等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实施百万市民科学素养提高工程、农民星火培训计划,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设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加快种养殖技术和新品种、农业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发挥科技专家队伍优势,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产品送到广大农村,进入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志们,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型信阳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繁荣发展全市科技事业,为魅力信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总结部署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落实科教优先、创新驱动方针,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与产业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会议结束时,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1+8”政策,最近又出台了科技创业“9条政策”,全市科技创新的氛围、科技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近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申请专利28043件,同比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11597件,同比增长55.4%;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达44%;去年南京地区新当选“两院”院士6名,在宁的两院院士已达79名;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累计55名);首批“321”人才计划共有379名人才入选;市人大会制定了《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和《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市法院、市检察院专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去年南京还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京共有28个通用项目获奖,占全省(55个)一半以上,其中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领衔的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对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是党的召开的喜庆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新的一年中,全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把科技创新更好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起来,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全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升城市科技服务功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人才和创业创新名城,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中,加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的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更加聚焦关键、抓牢重点。

一是要鼓励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这是南京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科技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要以认真落实科技创业“9条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院所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浓厚“三创”氛围,倡导善于创新、崇尚竞争、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每一个有创新能力、创新意愿、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都了解全市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投身全市创新创业大潮。要更好的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的实验室、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批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增强城市科技服务功能。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特别社区、中国(南京)软件谷、麒麟生态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创新在校区、创业在园区”的“双创”模式示范效应,更好地集聚高端项目、高端客户、高端人才。要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新机制。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需求、成果和人才、设备有条件开放和共享共用,真正使全市科技创新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创新要素能实现最自由的流动。

二是要鼓励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去年,南京地区科技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率只有44%,大量的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前,我们要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采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拓展高校院所与地方、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继续面向南京本地高校院所、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面向国际创新机构,更多地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促进研发成果、实用技术与企业、与产业实现更紧密地对接。要鼓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以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南京就地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科技研发新成果,落实好企业科技研发、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等鼓励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要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鼓励推动科技人才集聚。南京人才济济,但人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业团队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各路精英集聚南京之际,便是南京科技创新大发展、大跨越之时。要突出“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规划相对接,坚持优化人才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以产业和载体平台建设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要继续实施好“紫金人才”计划和“321”人才计划,重点集聚“千人计划”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能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经营人才,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要落实好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建设好人才公寓,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好生活休闲、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后顾之忧,做到人才创新创业有平台、生活居住有条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

四是要鼓励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中心建设。上个月,罗书记在省人代会南京团审议政府。

工作报告。

时要求,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要全覆盖。去年,南京的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建有率是73.6%,今年的目标建有率是95%。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加大力度,切实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引领企业技术革新的龙头,努力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科技园区、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发新品,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落实好税收抵项、设备折旧、政府采购等政策,调动好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要进一步畅通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发布本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定期发布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开发信息需求,组织好校企对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同志们,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坚定不移走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