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初一教案 > 初一舞蹈教案(实用18篇)

初一舞蹈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4-02-13 11:00:03 作者:温柔雨

初一教案的编写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他们的学习需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一教案实例,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舞蹈教案

教学目的:

拉丁舞以其动作的舒展流畅、自由随意、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和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等功能特点,将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和社交性融于一体,通过拉丁舞舞蹈的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世界性形体语言”,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之目的。

教学重、难点:

1、 基本步法

2、 培养音乐感,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

教学准备:

1. 拉丁舞音乐和视频。

2. vcd、电视机、mp3、音

一、导入

1、听一段牛仔音乐,问同学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简单介绍拉丁舞

拉丁舞分为拉丁国标舞和拉丁舞:

拉丁国标舞是规范、严格、标准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础上发展规范形成的竞技专业舞蹈,内容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国标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伦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

(1) 站姿 伦巴与恰恰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想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腿上,骨盆可自由转动,重心在支持腿的脚跟处。支撑腿的膝盖向后锁住,骨盆移动的程度一身一上部不受影响为宜。

(2) 桑巴和牛仔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向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集中在支撑腿的脚掌,脚跟仍不离地面。支撑腿的膝盖不要向后锁住。

(3)斗牛舞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脊椎骨,不要耸肩;

c当双膝伸直时,膝盖并不向后锁住。

舞蹈教案

教学目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狇鎏《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材分析:

《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4. “舞曲”体裁说明。

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舞蹈教案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与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目标: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音频音乐、ppt、、技巧垫。

1、 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孩子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导入:游戏开始让孩子活跃起来想去跳舞,同时可以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1.准备活动: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分别为吸腿跳4个八拍一组,直腿跳20个为一组。共跳* 组(跟随音乐节拍)。

经过幼儿舞蹈《我的身体》的练习,让幼儿认知到自己的身体。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该怎么做, 学习舞蹈只要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

舞蹈教案

2、幼儿能够小组合作创编舞蹈组合。

一、基础训练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准备动作站立

2、手位以及手眼协调动作练习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提升经验动作

1、幼儿欣赏完整歌曲

2、你觉得这首歌分为几部分?你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1)从歌曲的节奏来说

(2)从歌曲的前奏、歌曲、间奏来说

3、节奏舒缓的时候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欢快的时候呢?

4、歌曲的前奏我们都可以怎样舞舞蹈形式表现出来呢?间奏呢?

5、平时我们小朋友都是自己跳自己的,我们今天要小组一起来跳舞,那小组跳舞和自己跳舞有什么区别呢?(队形、动作、商量)

6、我们都会有什么队形呢?(两排横拍和两竖排、圆圈、开火车、前排蹲下后排站起来等)

7、我们在进行舞蹈排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记住大家编排的动作、编的动作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一句一句的编)

三、幼儿分组自由创编舞蹈

1、教师重点指导相对较弱的组(通过语言来引导幼儿按照歌词的意思来创编舞蹈)

2、当幼儿基本完成创编时,教师为幼儿放音乐两遍,为其提供音乐完整正确的感觉。(两遍音乐中间教室要提示幼儿:你感觉那里不太好需要改变一下,请大家抓紧时间,一会老师还会为大家放一次音乐)

四、幼儿舞蹈表演:

1、表演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要有笑容、面向观众)

2、文明的小观众应该怎样做?(注意看、鼓掌)

3、问题:请大家在看表演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觉得他们这组哪里做的最棒?为什么?

(2)教师要注意强化幼儿做得好的地方。

五、活动结束:幼儿进入活动区

2、音乐提示:幼儿站队,向老师行礼,老师回礼。

舞蹈教案

创编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进退步、一步一点。基本动作:翻腕、柔腕、托帽手、点肩式、绕腕、移颈。

2、幼儿学习听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并学习与他人合作创编舞蹈,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

3、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进行基本功训练:芭蕾手位、勾绷脚练习、压腿练习

2、今天,王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段舞蹈,请小朋友仔细看,观察是那个民族的舞蹈。

问幼儿:“是那个民族的舞蹈,你们知道这个民族的人最擅长什么?在表演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常用的动作呢?比如:移颈、翻腕。”

老师小结:新疆维吾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故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乐曲的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他们的舞蹈非常优美,动作也很漂亮,新疆的舞蹈主要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手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动静结合,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

原来我们在中班的时候学习了一些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都有哪些?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4、复习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手部动作:翻腕、柔腕、移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

5、今天,王老师还要教小朋友学习新的新疆舞步伐:进退步、一步一点。基本手位:托帽手、点肩式、绕腕并带领幼儿反复练习,纠正幼儿的动作,引导幼儿将步伐和手的动作结合起来。

7、今天,王老师请小朋友创编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要把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和基本手位结合起来编进舞蹈。下面请小朋友分组听音乐进行创编。教师分组巡回指导。

8、引导各组幼儿大胆展示自己创编的舞蹈。

9、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真棒,不光学会了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和手位,还能和小伙伴合作创编出好看的舞蹈,王老师真高兴啊,我也来为大家表演一段新疆舞,欣赏教师的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结束!

舞蹈教案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

场地、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部分:

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练习。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舞蹈教案

1.欣赏并愿意学跳小木偶的舞蹈。(情感)。

2.知道身体上会动的部位。(认知)。

3.把握小木偶僵硬、停顿的动作特征(技能)。

活动准备。

1.小木偶玩具。

2.自制的人体。

3.纸偶8个。

4.音乐《切分的时钟》。

活动过程。

一、木偶导入。

二、欣赏小木偶的舞蹈。

1.欣赏老师模仿小木偶的舞蹈。

教师:今天刘老师会和你们一起学着木偶很滑稽的样子来跳跳舞,先请你看我学着木偶滑稽的样子跳舞,你觉得木偶在跳舞的时候,那个样子是什么样子,感觉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喜欢我跳的舞,可以跟我一起来跳。(播放第1遍音乐)。

提问: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小木偶的动作哪里好笑?其实是时而僵硬时而停顿。我们再来滑稽、好笑一次,找一个空地方(播放第2遍音乐)。

2.比较并讨论,交流模仿小木偶的感受。

教师:好玩吗?你觉得:小木偶的动作和我们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提一下,动一下)我们来比较一下人的动作和木偶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起立分别模仿人和木偶做招手、鞠躬、走路的动作)。

教师: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听老师的指令哦,当我说像人的样子就像人的样子,像木偶的样子就像木偶的样子,感觉人和木偶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好吗?听好音乐找个空地方,先招手,像人一样招手,换个方向。像木偶一个招手(然后鞠躬、走路)(播放第3次音乐)。

小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木偶走路一动一停)人走路感觉怎么样?(都没有停顿,感觉是很灵活的)小木偶的舞蹈真特别,它的动作时而僵硬时而停顿!

三、

标记人和木偶会动的地方。

1.标记木偶会动的地方。

教师:为什么人和小木偶的动作不一样呢?为什么人的动作这么灵活而小木偶的动作只能是一动一停顿呢?我们来看看小木偶刚才跳舞的时候哪里会动?我们做好标记(颈部、脚踝、手腕、手肘、肩膀、膝盖、髋关节)。

2.提问: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会动?

教师:这就是小木偶能动的地方,小木偶只能动这些,我们人的身体是很灵活的,人哪些地方动的比它多?人的内部还有哪些可以动?(请幼儿示范动眼睛、嘴巴)还有我们身体内部的心脏、血都会动,人为什么这么灵活,就是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比木偶灵活多了。

四、创编小木偶舞蹈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尽管我们身体是灵活的,但是我们今天做的游戏是用我们灵活的身体学小木偶的样子跳舞。等一下3个小朋友一组,老师给你们这组发一个用纸做的木偶,一个人将木偶变一个造型,根据音乐跳起来,等下比比谁用自己灵活的身体学木偶的样子学的最像。行不行,几个小朋友一起?我们先来让这个木偶做一个动作,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播放一小段)要从原来站的动作,变成这个动作。还要听好音乐左一个、右一个,再来一次(再播放一小段)会了吧,找好朋友跟着音乐跳跳看。

2.小组创编动作,跟随音乐舞蹈。

舞蹈教案

自从孩子们看了《小木偶历险记》后,对里面的小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生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小木偶总是这样直直地走路?”“为什么小木偶不能像我们一样自由地转动身体?”。我在区域中摆放的牵线木偶自然也成了小朋友的抢手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欲念,我们利用废旧盒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木偶。当一个个可爱的小木偶在小朋友的手重出现时,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木偶的动作特征,特设计了此活动。

1、通过操纵木偶表演,感受木偶动作的特征,引起对“关节”的兴趣。

2、体验与木偶共舞的快乐。

幼儿人手自制木偶一个、小木偶的音乐磁带、纸、笔。

师:前几天,我们看了《小木偶历险记》的影片,里面的小木偶一开始不喜欢上学,后来呀,它渐渐地变了,变得聪明又机灵,今天,小木偶又来了,现在,请出我们的小木偶。

1、听音乐,幼儿集体操纵木偶表演:小木偶。

师:小木偶表演的真棒,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它。

2、提问:刚才你们看了小木偶的表演,你们发现木偶的动作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体会木偶的动作是由许多不连贯的定格动作组成的。)

3、师小结木偶动作的特征(大关节会动)

4、我们人的各个小关节都能动,做的动作柔软、连贯(试着比较几个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己学跳木偶舞。

提问:小木偶除了会做这些动作外,还会做什么动作?

2、幼儿自由讨论表演。

3、个别幼儿表演。

小木偶说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学他们的动作真像。现在小木偶说要表演一个游戏给我们看看,今天他们玩的游戏是“拷贝不走样”,也就是说木偶老师跳什么动作,你们的小木偶也要学什么动作,看你们哪个木偶学得最像。

1、师生共同做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操纵木偶玩游戏。

师:小木偶说虽然他们只有大关节能动,但是他们会做各种舞蹈动作,现在请小朋友把你小木偶会跳的不同动作记录下来。

1、师示范记录方法(用单线条)

2、幼儿边摆放木偶边记录

提醒幼儿先摆好木偶的动作,再记录。相同的动作不要重复记。

互相交流:谁的木偶做的动作最多、最优美。(数一数、评一评、学一学记录的动作)

舞蹈教案

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1、擦地2、小踢腿3、吸弹撩腿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

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1、学习华尔滋前、旁、后的运动

2、复习动作

3、结合音乐整体练习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

舞蹈教案

1、学习用油画棒向一个方向来回均匀的涂色,并体验涂色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到童装店欣赏各种裙子。

2、材料准备:实物裙子两条;图片四张;裙子轮廓图、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音乐;

1、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向一个方向来回均匀的涂色。

2、活动难点:涂色时向一个方向来回涂,不涂到轮廓外。

3、指导要点:指导幼儿按一个方向来回涂色,注意线条短而密。

1、出示木偶小兔,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小兔来我们班有什么事吗?

2、故事导入。

3、出示颜色各样的裙子图片,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提问:你想选什么颜色为小兔的舞蹈裙涂色?

4、舞蹈裙,教师示范讲解涂色的要求。

要求:用油画棒向一个方向来回均匀的涂。

5、想象创作。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色。

(2)指导幼儿向一个方向来回涂色,涂满、涂均。

(3)提醒幼儿不要涂到轮廓外。

6、分享交流。

(1)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2)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讲解自己的作品。(用了哪些颜色)。

结束语:今天小朋友为小兔们设计涂了这么漂亮的舞蹈裙,小兔可开心了,谢谢你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它们非常乐意。再见!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而选材。美对于孩子来说最能触动孩子,感染孩子,让艺术活动更具有价值,因此我选择了《舞蹈裙》这一内容,从活动的目标以及准备乃至流程做了认真的准备与推敲,首先,目标的确定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以模仿为主,小手小肌肉的发展尚未发育好,让他们以涂色为主的画画方式,培养他们的小手控制力以及对涂色的兴趣;目标定位准确成为我组织本次活动的基础。从准备上,我先以木偶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再以故事引出课题,最后出示实物和范画来刺激孩子的作画欲望,为孩子涂色做好前期准备;在教师范画的过程中,我紧扣目标,教孩子向一个方向来回涂,不涂到轮廓外;在孩子作画过程中,建立一个和谐的氛围,鼓励孩子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色;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表现自信,自如地运用各种颜色进行涂色。在展示环节,我把孩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欣赏和评价,这样孩子就可以在同伴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无形中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最后我又以木偶来结束,整个活动前呼后应。一个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孩子从中受益,美的感受,美的表现,艺术活动的魅力,让美走入孩子心中。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评价作品时,我没有照顾到未完成作品的孩子,这样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我一定会牢记错误,绝不再犯。

舞蹈教案

1、培养幼儿创编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力。

音乐、花、塑料条。

(一)开始部分。

1、韵律活动《郊游》入场。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你们瞧:―――出示花束,“我们编个花篮把它装起来吧”引起幼儿编花篮的愿望。

2、播放《编花篮》的歌曲,幼儿手工操作-编织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篮,感受编织的方法。

3、请幼儿自由结伴,用自己的身体编织一个大花篮(分组进行)。

4、创编舞蹈《编花篮》。

(2)将幼儿分为三组,鼓励他们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创编动作,先边唱边编,教师巡回参与,再统一放音乐,三组一起来一次。

(3)请出其中的一组来将自己的创编成果进行展示音乐结束时,教师启发枝条和枝架应互相缠绕在一起,摆出最后的造型。

(4)创编丰富支架的动作:

a、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编、跳。

b、请一些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后面的舞蹈中可学习借鉴他们的动作)。

舞蹈教案

1、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习惯。

2、喜欢舞蹈活动,能积极表演舞蹈。

3、学习按音乐做舞蹈动作。

1、教师准备歌曲cd或磁带。

2、小朋友有一些舞蹈动作、模仿动作的积累,基本熟悉本歌曲。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弹奏《玩具进行曲》,小朋友模仿一种玩具动作入室坐好。2、朋友练声,《小鸡叫、小鸭叫、小猫叫》。3、小朋友听前奏回忆歌名,并复习歌曲《讲卫生》。教师提问: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2)这首歌曲唱了一些什么内容?

4、教师带小朋友一起学习舞蹈"讲卫生"。

舞蹈教案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认知目标: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舞蹈特点。

2、情感目标: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基本的腿部柔韧性练习。

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

音乐教室。

导入:压腿主要是训练腿的软度、柔韧性、和胯的开度,只有腿的软度好,动作才会轻盈,舞姿技巧才会丰富。而压腿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练习,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磨它,不断的去拉它,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1、准备活动: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分别为吸腿跳30个为一组,直腿跳40个为一组。共跳两组。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压前腿。

准备姿态:单手扶把,另手一位,身体半侧向里对把杆,三位脚。

前奏:把外腿经吸腿后向上伸直,用脚跟放在把杆上,绷脚外开,手由一位经二位打开至七位。

第一遍音乐:重心在主力腿上,两腿伸直,动力腿绷脚外开,立腰,不动。第二、三、四遍音乐:由第二遍音乐开始,七位手转为三位,上身保持正直对准动力腿下压,用小腹去贴大腿,跨往前提垂直大腿,收去够脚背,4拍落,4拍起。

伴奏带:选用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

压旁腿。

压旁腿是在压前腿的基础上,身体经把离向后转,换手扶把,脚在身体后面,向旁压腿时应注意用身体的后背缘去贴大腿,手去找脚背。

准备姿态:单手扶把,后三位脚,另手一位,身体半侧向里对把杆。

前奏:里腿经过吸腿向旁打开,手经二位打开至七位。注意胯部与动力腿成一平面。

第一遍音乐:手在七位,身体正,脚背绷脚朝上;

第二、三、四遍音乐:从第二遍开始,手到三位,压旁腿。

(做反面)。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和脚要往哪里摆,眼睛看哪个方向、示范之后,要帮助学生摆好动作造型、每个课时保证2-3个新动作,、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一系列的训练,可能许多同学还感到有些难度,但我相信,只要你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来!

舞蹈教案

1、学习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习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习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习。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期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舞蹈教案

1、观察面条在锅里的不同形态,并常识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柔软。

2、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面条、电磁炉,红、绿皱纸条。

在地上画两个大圆圈,分别代表“锅”和“盘子”。

音乐磁带。

一、煮面条。

讨论生面条的样子:摸一摸、看一看,面条还没下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用动作学一学。

讨论煮熟的面条的样子,现在它熟啦,变得怎样了?你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一起尝一尝,感觉面条的柔软、滑溜。

二、模仿表演。

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在柔软、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

教师以厨师的身份介入表演。

——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身体笔直地站立。教师说“下面条喽”,幼儿跳进“锅”里,身体慢慢变软,在“沸腾”中舞蹈。

——“厨师”用手臂当大筷子,将煮得软软的“面条”夹到“大盘子”里,每根“面条”都要表现出“软软的”。——在煮得软软的“面条”上撒一些葱花(绿色皱纹纸条)。再撒一些辣椒(红色皱纹纸条)。

舞蹈教案

1、协调合拍地做动作,学跳双圈集体舞。

2、通过创编、模仿来学习舞蹈动作。

3、用动作友好地与同伴交流,体验跳集体舞的乐趣。

1、经验准备:幼儿会沿逆时针方向站成一个圆。

2、磁带、幼儿用书。

1、开始部分,熟悉音乐。

请小朋友听音乐,一边听一边随音乐做动作。

2、学习基本动作。

引导幼儿随歌曲学习基本动作。

3、幼儿在双圈上学习与舞伴一起做动作。

(1)组织幼儿站双圈。

(2)重点学习围着舞伴绕圈。

4、引导幼儿和舞伴面对面做动作。

5、探索交换舞伴的想法,引导幼儿想出交换舞伴的方法。

6、跟音乐完整的舞蹈。

舞蹈教案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能随音乐边说边做简单的动作。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唱唱跳跳做游戏。

相关媒体制作。

小动物头饰若干。

铃鼓。

一、听听走走做游戏——听辨音源!

2、玩游戏:天黑了。

3、铃鼓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提问:我们到哪里啦?

二、说说跳跳一起来——我跟黛西学本领!

1、师:米奇妙妙屋里有我们的好朋友,它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喊三、二、一把米老鼠请出来好吗?"。

2、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3、来到妙妙屋,

(1)妙妙屋有客人来了。

(2)提问:是谁来了呀,她在干什么呀?她跳的舞好看吗?

黛西是怎么跳的呀?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出动作。

(3)来看看黛西是怎么说怎么跳的呀?

(4)老师用铃鼓给小朋友伴奏,幼儿来说一说跳一跳。

(5)让我们跟着黛西一起再跳一遍。

(6)请幼儿自己拿铃鼓,拍拍节奏,边拍边跳一跳。

三、大家一起跳起。

师:小朋友们跳的太棒了,让我们和黛西一起表演吧!

看动画一起跳,自由发挥。

让我们跟米奇再见吧。

舞蹈教案

1、在已熟悉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的基础上,能听着音乐,按着节奏创编动作,体验舞蹈的快乐。

2、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音乐磁带、国旗、扇子、沙巾、天安门课件。

创编舞蹈动作。

一、语言导入、情感激发。

1、二声部的语言节奏练习。

2、歌表演《我爱天安门》。

二、创编舞蹈《我的妈妈叫中华》。

(一)唱《我的妈妈叫中华》。

让我们用歌声来告诉大家,《我的妈妈叫中华》。

(二)创编、表演《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祖国妈妈有一件漂亮的衣服,红红的,上面还有五颗亮闪闪的星星,相信你们已经猜到了,那就是五星红旗。她来和我们做朋友啦。(分发五星红旗、并和五星红旗玩一玩——躲猫猫)。

1、老师示范表演。

2、幼儿自由创编。

3、两个幼儿互跳。

4、分句创编。

5、完整表演。

6、合作表演。

7多种形式表演。

师:祖国妈妈还为我们准备了扇子、沙巾等,想尝试一下吗?她相信你们会跳出更美的舞蹈。

三、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师:祖国妈妈真伟大,有长江、黄河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天安门等伟大的建筑,相信孩子们长大后会把我们的祖国妈妈打扮的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