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学生演讲稿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笔记(专业16篇)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笔记(专业16篇)

时间:2024-02-14 14:45:03 作者:MJ笔神

一个合格的教学计划应该注重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的建立。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借鉴。

“学海导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探讨,首先分析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语文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加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带来巨大的帮助。

1.1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都是通过制定严格的课堂教学制度来进行的,通过这些规定的制度来严格限制学生的行为,这使得教学中学生的发言权较少,课堂教学更多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这样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缺少实质性的管理经验,为保证课堂的纪律性,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错误之后,更多的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非常烦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自主意识,教学的效率变得十分的低下。1.2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问题: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过于重视最终结果,对过程存在忽视。教学管理中教师只注重最终的教学结果,以教学结果来进行评价,对于整个学习过程几乎不会去考虑,因此使得其中一些学习过程中有良好表现但是最终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关注。第二,只注重学生知识领域上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技能的增加等存在忽视。实质上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技能的增加对于学生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2.1改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管理时间,互动式的管理也能提高管理的成效,有效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教师应该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充当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充当学生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拉近师生距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也要积极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一味以严厉批评的态度管理学生,而应该注入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不随便打骂学生、使用言语侮辱学生。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经常使用表扬性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创造一个温馨互助的学习环境,从思想氛围上为改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通过一些集体活动、课外游戏等等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立起与教师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2尊重学生自主性: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為此,教师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独立的意见,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会一直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结构,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另外,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就学习的内容积极提问,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3改善评价机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涉及到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建设。一方面,家长、学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补充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具体来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结合实际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每年或者每学期定期进行评价工作。通过面对面采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等方式拓宽学生评教的方式。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加入到评教活动中来,发挥好监督教学的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应该加强评价工作的开展和监督,为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强化评教网络平台的建设,保证评教行为的公平公正、对评教结果进行公示等等。只有重视教学评价,才能弥补传统教学管理忽视教师工作管理的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反省和总结自身的学习问题与学习经验,来不断强化学习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当对原来教学管理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原有教学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够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找到改进教学要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学海导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语文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师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改革课堂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指出,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教师的创造力取决于教学观念。教师要正视现实,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指导课堂教学。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是不能代替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以往的课堂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是教材的传声筒,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缺乏创新,为了教而教,教法死板,没有效果,教师只是教书匠。学生在机械、被动的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大量的背诵和做题,离开了书本就不会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了书呆子。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的启发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供学习过程的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取得广泛的学习经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师生关系的性质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传统教育下,教师摆出威严的面孔,用命令式、恐吓式的冷冰冰的话语教育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这种教风,殊不知,越是这样,教学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丧失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包括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关心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尝试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之交流,增进彼此的距离。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重视,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因此,教师与其板着脸孔,不如和颜悦色一点,态度谦和一点,对学生多一些人性关怀,促进了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才有更多的感召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学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全方位的整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诱导学生创新思维。多媒体将学习内容图像化,集合了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为一身,展示了丰富的信息和教学艺术,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借助于多媒体情境,将课文内容展现在眼前,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让学生身历其境,学得愉快。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感性思维。针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能够有效突破,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打破了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丰富了教学信息。拓宽了教学渠道,从多方面整合学习内容,增大了学习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

2建立完善的全面评价制度是创新教学的保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教学评价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往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评价,以考试作为评定学生能力的标准,使一些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我们要关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以往的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对学校教育给予建议,家长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体现了评价内容不只是学习成绩,要多角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个性行为、兴趣等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3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创新的源泉。语文学习失去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就很难谈得上真正在教学中培养创造力。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生活的舞台,生活实践成为学牛学习语文的课堂,使他们有时间去多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途径,生活是学习的外延和补充,将课堂内容形象化和深刻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要开放教学,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4创造性地进行德育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所以,创新教育不能忽视德育,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师将德育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挖掘课文的德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

5提问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途径。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应以问题为突破口,善于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这样才能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灵感。善于提问的教师,巧妙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创造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的提问。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因人而异。提问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考过程中引起认知矛盾,展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探究。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尽快跟上社会发展。创新教学为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1)、(2)班语文教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遵从学校的工作计划和结合本科本班实际,按计划,按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

一、教育理论方面:

本学年来,我及时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灵活掌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写好教案。取长补短,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和讨论,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5、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6、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本学年我听课达20节以上,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目标。

三、教学成绩

和不足本学期5次单元考,成绩均较为突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科技节辅导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他人学习,争取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姜文倩。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两部分,我感受颇深,对于第二部分“识字与写字”部分体会感受如下:

一、结合孩子年龄实际特点合理分配识字量。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均有所减少,第一学段减少了200个,第二学段减少了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调整后,各学段的写字任务更为均衡,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按照课标的规定,第一、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尤其是“会写”的任务偏重。现在孩子入学年龄越来越小,手指的控笔能力相对较弱。大量的书写任务,造成孩子们执笔姿势的严重走形。调整后,第一、二学段减少了“会写”的任务,但对书写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识记的一些负担,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听说读写。而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已经较为牢固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查字典等识字的基本工具,为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此时增加一些“会写”的任务,相对来说,对学生负担不重,而且更有利于让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二、识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识字是低年段的教学任务”。第二学段大量的阅读教学,无形中削弱了识字教学。其结果之一,就是出现大量的错别字。而到了第三学段,多数老师更是不把识字教学放在眼中。要么一带而过,要么一味让学生自学,更缺乏及时的检查与巩固,造成大量提笔忘字的孩子。而《新课标》要求“识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学段不但还有识字教学的任务,而且这比过去更重了达到了900个,充分考虑到了孩子识字的特点。

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在课标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在现行教育中,写字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附庸,指导不细致,时间不充足,评价不到位,学生写字质量急速下降。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与发展母语的高度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温儒敏曾指出:“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可以这么说,加强写字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巩固字形,增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及审美情操;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强化书写教学方面,首先,老师要自觉作学生的楷模,在板书、批改作业等环节,都要注意把字写好。其次,要确保写字教学的时间。在低年级,凡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应该在课内安排时间认真指导书写。就是到了高年级,一些难写字、易写错的字还要花一些课内时间指导书写。逐步让学生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海导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论文摘要:一位好的教师实际上是一位课堂教学的优秀设计师,所以,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课堂设计艺术的水平,是区分“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教师要着重解决好课堂方式的选择、课堂结构的构建、课堂目标的确定以及当堂训练的落实等问题,要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好这几个方面,应从情感、合作交流、训练反馈等方面用热心和爱心激起学生的信心和决心,让教学成效更好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语文界的泰斗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是科学,是因为它必须遵循着铁的教育规律,说是艺术,因为它具有水一样的灵活。所以要教好这一门学科,是需要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和反思中历练的。看完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回顾自己这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与执行。

一、让“情感”唤醒学生“沉睡”的心。

情感教学执行最好的是于漪老师,她被称为“情感派”的代表。她用自己饱含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用这种情感的意境感染学生。语文教学是需要情感丰富的一门学科,一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是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会上韩军老师亲自展示的一节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他用自己最本真的情感,饱含深情地把这首诗示范朗读了一遍,在低缓的音乐声中,韩老师所读的每一句都带着深沉的情感,读到深情处,我们听到他几声哽咽,看到他满眼的泪水,在场的几百名老师无一不被感染,几乎都要落泪,我们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因为,那是他真正地走进了作者的作品,真正地体会到了那份思念的情感。学生也进入了更好的状态,一个个屏住呼吸,真正地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一起感受着老师带给他们的对于大堰河的思念和赞美。

二、让“合作交流”点燃学生“封闭”的心。

我自己的一节公开课给我的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选择了《斑羚飞渡》这一课,当时我找了很多教案和课堂实录的东西来看,可是当我真正接触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教案和课堂实录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的学生是不是也和他们的学生一样?别人的教学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所以我就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整篇文章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主观性很大的问题,如果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并带上自己的观点看法参与到课堂中,两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对两个问题的解释很到位,在一些语言的引导下,部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并作答,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些学生的答案使我很吃惊,原来学生的自身潜力是很大的,他们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让“评价与反馈”敲打学生“懒惰”的心。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当堂巩固和训练时必不可少的,每一天课前的一个小听写,课后一个小结,给学生自由时间背诵,这样每节课有一个规定的任务,把当堂的知识巩固落实好,让那些回家懒于学习和动手做作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勤快起来。再者,课堂的训练和巩固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地反馈给老师,然后大家一起解决,不仅让大家在解决完问题后获得知识,他们本身对于质疑问题的解决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后,就不会出现时时懒于动笔的情况了。

四、让老师的“热心与爱心”置换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你有没有把每天的上课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呢?你的每一节课是不是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的呢?你有没有因为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心中窃喜呢?又会因为一节课没有处理好而心中不悦呢?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是一位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热爱教学,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应该如何去教好自己的书,教给学生知识,这样你就会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不管是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还是在学生的成绩提升上,都会下大工夫去做好。你的热情和爱心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信心和决心。“只要心中有学生,胸中有全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课是一定可以教好的。”

最后用于漪老师最初在教学中的八个字来收尾,“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课堂如何更好地设计,每个人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设计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不同,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把更多的所知,更好的状态留给学生,教学相长,让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教育部教育师范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程《写一种喜欢的水果作文》教学设计

夏天来了,卖水果的摊子到处都是。有西瓜,葡萄,香瓜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吃香瓜。

香瓜是圆溜溜的,它的颜色是浅绿色的。我常常闻香瓜的香味,我闻一闻,就有一股清香的感觉。我把圆溜溜的`香瓜切开来,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籽.好像是香瓜的孩子聚在一起玩耍。我津津有味的吃起香瓜。香瓜又香又甜,真好吃!

我想:香瓜如果变大一点,它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多。香瓜真好吃!我希望别人也品尝品尝。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我盼春天的荠菜》的语文课程教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打头课文,作者是我国知名作家张洁。文中描写旧社会农村的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财主的罪恶。

1、 学会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圈;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简直、可是、渐渐等词语写句子。

2、 能根据提示较深入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 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1、 借助语言文字和课文情景,通过反复研读,品味分析,了解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披文入情,读中悟情。

2、 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能力。

1、 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2、 感受妈妈疼爱孩子的感情。

3、 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学会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体会该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学习情景。

布置学生课前查一查关于荠菜的资料,向老人们询问旧社会时穷人的生活状况。

1、导入

投影出示荠菜图片,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吃过不少的菜。(青菜、白菜、花菜)但对于荠菜,大家知道多少?(从生长季节、地点、形状、味道等方面展开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盼春天的荠菜》,齐读课题。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想想词义。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并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 投影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 做作业 本第一题。做完后交流。

3、四人小组分工读课文。要求:读者尽情,听者尽心。

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提出疑难问题

4、这个故事发生什么年代,从哪里看出来?

5、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作者盼春天的荠菜的?(9、10自然段)

课文其它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给课文分段,并交流。

分四段:一(1)二(2-3)三(4-8)四(9-10)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你想读出哪个词语?(盼)盼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盼望、渴望、期待)

2、分别用这三个词语再次读读课题。

我盼望春天的荠菜我渴望春天的荠菜我期待春天的荠菜

3、可见作者对荠菜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4、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910)

1、自由读课文910自然段,把描写作者喜爱荠菜的句子划下来,圈圈点点,读读议议。

2、四人小组交流,读读你划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听听别人的朗读和理解。

3、集体交流

探究主题1:我最喜欢荠菜,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

一、 好吃,咱们来读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真的很好吃吗?

1、交流研究成果。

2、既然荠菜味涩难咽,为什么作者认为别提有多好吃呢?(因为她饿)

3、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 谁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

a、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

b、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c、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

(2)你想要说什么?

a、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什么味儿?能吃吗?

b、蔷薇枝?吃下去?

c、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d、从吃的样子看狼吞虎咽:一就 一把把 塞 更别说

e、从吃的食物看都是未成熟的野菜野果:青 嫩 才

(3)真让人辛酸哪!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

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青玉米棒子!你还能说吗?

a、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青枣青豌豆!

b、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刚开放的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c、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剥了皮的嫩蔷滚枝吃下去!

我们都没有想到,她竟然饿到了如此的程度!齐读a、b、c。

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饿?(贫穷)

(4)说说那时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有实物、图片或相关的文字资料则效果更好。)

教师激情演讲,渲染情景: 翻开人类的史册,我们才知道不管在昨天还是今天, 饥饿仍然威胁着人类。在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里,一个孩子已经衰弱得无法移动去寻找食物了。他快要死去的身体已经成为大群苍蝇的美食。你能想象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吗?同样,在炮火纷飞的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像文中小女孩一样饱受饥饿的折磨。谁能饱含感情地读读这两小节呢?指导课文朗读。

出示: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别提有多好吃了。 学生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读。

探究主题2: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一、怎么会是一种坦然的心情?(我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1、那家伙立刻拿着粗木棍紧紧追来。

粗木棍他要干嘛?(是为了追到了打起来解恨)多可怕啊!

2、我没命地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便不顾一切

风呼呼直响说明了什么?

不顾一切,不顾什么?多危险呐!

3、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冷酷的笑声。

谁在笑?

我在河里挣扎,他却在岸上笑,他真

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悟。抓住立刻 粗 紧紧 冷酷,说明财主家的人十分凶残冷酷。那财主又是怎样的人?结合搜集的材料谈谈,加深对那个黑暗时代的认识。

看,羊儿哗哗地叫着,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按理说(我也应该回家了),而且我也已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但是我却不敢回家,因为我怕(妈妈知道)。我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5、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妈妈哀什么?愁什么?感受妈妈此时的心情。

身为一个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饿、挨打,却无能为力。

6、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对村口呼唤你的妈妈说些什么?此时你最盼望什么?(向往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7、所以我才会格外珍惜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有感情朗读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4、总结全文:

(1)请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只有知道过去,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方案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往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象,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注释)。

投影补充: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投影)。

奂山青冥飞甍高垣睥睨连亘霄汉逾时倏忽。

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思考:

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

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

(选取几个,实物投影)。

5、再次朗读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学生发言)。

(投影补充关于“海市蜃楼”的小知识)。

2、你能根据这个知识来推测“山市”形成的原因吗?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

4、齐读课文一遍。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朗读课文。

2、课外查阅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中学语文课程听课心得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教师的引导调控才是第二位。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评价、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时有效地展示,实践证明,就要把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平日学习上。在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训练,有时为了一个训练点可以把课时延长。下面,就我的块状训练具体谈谈做法。最初可以通过小黑板出示训练内容及过程,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去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这个程序去操作。

小学生从语文课程中学

从两天的活动中,特别是从港、澳、台六位教师的研究课中学到很多东西,大开眼界。这些课给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内地老师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吹来了一阵清风,使大家开了窍,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台、港、澳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很好地诠释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很好地展示了教师怎样导读,导思,导写,导练;很好地说明了怎样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内地老师上的研究课也各有千秋。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正在发生变化,有成绩,有进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从吕型伟教授的谈话说起。

第11期《课程・教材・教法》刊登了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话。谈话是这样开始的:“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叫创新?近年来在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形式主义与浮躁现象相当严重,我称之为浮肿病与多动症,口号不断翻新,模式层出不穷。仔细去检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现那一点形象工程以外,大都是文字游戏,其实一切照旧。如果这一场教育改革最终失败的话,原因大概就出自上面讲的两种病。”在内地的语文教学中有没有这两种病呢?有。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愉快是愉快,热闹是热闹,愉快、热闹之后,学生学到了什么呢?听课的老师留下点儿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呢?语文教学是科学,探索规律要下苦功夫。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叶圣陶,语文教育走过千百年,才是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啊!语文教育这个堡垒不好攻破啊!时下有些课,“活”,没了边儿;“实”,没了底儿。只剩下好看,好玩。教学不是表演,不是展示教师自己。所幸这次内地老师上的课,教风都比较正,有些课还给我们留下一些思考。我们历来主张,语文课要“实”而“活”:所谓“实”,是要保底,该学的要学,该练的要练,每一节课在学习语文上使每个学生确有所得。哪怕一课一得,日积月累,定会由小进到大进。所谓“活”,除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脑筋动起来,也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让学生“动天君”。这是以往语文课做得不够、不好的地方。历来有两种教学,一种是使学生越学越愚笨,一种是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我们当然追求后者,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我们全国小语会态度十分鲜明:对形式主义、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的语文课,永远说“不”!对急功近利、借“课改”扬名、得利的语文课,永远说“不”!往小里说,“课改”关乎整整一代人;往大里说,“课改”关系到国家基础教育的命运、前途。

语文教学一定要坚持好的,改进弊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才是对“课改”负责,对国家、人民负责。

我们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好的语文课,什么是不好的语文课。我以为好的语文课――在目标上:有明确的“三维”整合的目标。特别是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目标要十分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多而杂,不能若明若暗,否则,教学就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在实施上:师生共同学习及平等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的语文训练中,在探究、发现中逐渐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还要适当拓宽课程资源(包括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在效果上:训练密度要大,效率要高,效果要好。不能是把一节课甩甩干,只剩下一滩水。

1.学习做人。

这里主要强调三点:一是树立民族自信心。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25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精彩的提炼”,写就了一本书:《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该书告诉我们,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

二是践行“为大众服务”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当今道德空前滑坡。在内地青少年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分自我。独生子女享受“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加上受社会上个人中心思想的侵蚀,目中无人,不懂得关爱他人,为别人着想。在对北京、上海、广州部分大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只有2%的人把“为大众服务”选择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只有0.4%的人认为“不参加公益劳动”是不文明的行为。即使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做过“志愿者”的只占2%,而美国占56%。过分自我对一个发展中的社会,是值得警惕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有些人在“课改”中以体现人文性为名,片面强调张扬个性、发展个性,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语文课程要培植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培养有公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

还有一点是能经受挫折、能吃苦。人的一生困难、挫折远远多于成功、快乐。要培养能吃苦、耐挫折的`能力。在学习上既要寓学于乐,又要提倡刻苦。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是高层次的“愉快教育”。

2.习得方法,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学习语文时,反复强调两点:“第一,必须讲求方法”;“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习得学习方法,才能逐渐学会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指: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的技能;精读、略读、浏览的一般方法;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初步方法;简单的记叙、说明的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即善于识字,善于阅读,善于习作。我国古人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熟读精思,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博览多闻;知行结合,躬身实践。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教育家也有许多真知灼见。

这些见解先于“课改”提出,又完全符合“课改”的精神。我们要善于疏理,为我所用。

语文能力主要包括:独立识字能力;较熟练、规范的写字能力;以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为标志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应用文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这里要强调的是:学习方法不应是教师传授的,而应是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发现、习得的;语文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生成的。此外,还要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思维,特别是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先哲说:爱学习的人和民族是最可怕的。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学生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这是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查阅工具书及其他资料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勤动笔、常积累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际的习惯。其中,最要紧的是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它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成功之本,也是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地的语文作业,多是抄默字词,进行枯燥的单项练习。发达国家的语文作业,最重要的一项是读书。低年级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是阅读30分钟。起初是家长读学生听,接下来家长、学生一起读,而后是学生独立阅读。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有条件的地方,要突破这一阅读量;条件不够或尚无条件的地方,要千方百计达到这个阅读量。达到乃至超过150万字的阅读量,必将极大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强壮精神,为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积蓄了后劲。

总而言之,小学生从语文课程中要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学习做人好比握好方向盘,有了浓厚兴趣、良好习惯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学习方法、语文能力犹如高超的驾驶技术,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会使学生如虎添翼。这几方面合在一起,便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在学习方式上,要由以往偏重接受性学习转到注重自主的、探究的学习;在学习途径上,要由“课堂中心”转到课内外两条腿走路,课内悟学法,课外求发展。这两点是需要教师在“课改”中大力改进的。

语文课程《写一种喜欢的水果作文》教学设计

你们可能听过这样一个谜语:“没吃时是绿色,吃起来是红色,吐出来是黑色。”对!这谜底就是西瓜!它是我最喜爱的水果。

夏天,烈日当空,晒得大家都头昏脑胀,这时,买个西瓜放进冰箱,冰后品尝,这可是消除解渴的好方法呀!于是,妈妈到菜市场给我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放进冰箱一会儿后叫我看。“哇!”我大吃一惊,你说为什么,因为这大西瓜可比足球还大咧!我围着西瓜小心翼翼的观察。嘿!这西瓜挺可爱的嘛!头顶上还有个卷卷的小辫,真像个活泼的小女孩的脸。只见西瓜的左侧和右侧的颜色不大相同,一边是深绿色的,到了右侧有点黄白黄白的,看来西瓜妹妹的服装挺别致的,有深有浅,花纹种种,漂亮极了。我用手轻轻敲打这西瓜,“咚咚”看来西瓜妹妹很成熟嘛!我又摸摸西瓜妹妹滑滑的、冰冰的皮肤,肤色蛮好的,看来今天她很高兴嘛!我再把西瓜妹妹抱在身上,哇!和辞海一样重罗!这西瓜妹妹的身材也太夸张了,不过总比那些瘦小子好啦!我给西瓜妹妹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还算不错!挺健康!

我把西瓜一切两半,哇!西瓜肉多丰满呀!都熟透了,西瓜肉旁边有一层厚厚的皮,看来西瓜妹妹穿着一件棉袄呢!这西瓜肉红彤彤的、鲜亮亮的,还不禁发出“滋滋”声,西瓜肉中间夹着一颗颗小籽籽,这可真像一个鲜红的大印章!我把西瓜切好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咬一口,那冰甜可口的汁水不断流下来,冰凉的、甜津津的瓜肉令我回味无穷,令我的嘴巴不听使唤,吃一个,想一个,连西瓜籽都吞进去了,正如“吃西瓜不吐西瓜籽”也,我一口气吃了四片,真是好过瘾呀!

哇!西瓜真是太太太好吃啦!真是倍儿爽!我最喜爱的水果就是可爱活泼的西瓜!

语文课程《写一种喜欢的水果作文》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富阳杭州富阳实验小学一小五三班李瑞我喜欢有水果很多,就像天上的繁星眨巴着双眼,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种水果,我便会笑眯眯地回答:“当然是夏天的可口‘菜’――西瓜喽!”

西瓜的生长地有许多,比如:富阳、新登、桐庐……我们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圆个儿的西瓜上长着一个柄,好像刚出生的胖娃娃,用眼睛傻傻的看着你,然后对着你微笑,那傻样,使你哭笑不得,小脑袋,不是大脑袋上“绣刻”了许多花纹,西瓜由绿、黑衣袍装饰着,你看它是不是像赶流行的少女呀!

我忍不住诱惑用自己仅剩下的钱买了一个西瓜,用一把刀“叭哒”一声,清脆的响声,汁水溅了出来,溅到了脸上、衣上……可它还不示弱,拼命地往外钻,像出了笼的小鸟,用勺子往中心一挖,汁水在勺子的头尖滴溜溜的滑动着,“嘀哒”纯天然红色的它向下坠落,在“小井”里开了花,微波向四处荡漾。用舌尖轻轻触动西瓜,那甜味直流心窝。

红色的果肉里有黑色的小籽儿,犹如一个个小娃娃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正沉睡着。

吃西瓜是我的一种享受,也是解渴的妙方,所以我爱它。

[推荐给朋友][显示打印]。

“学海导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我深刻的感受到很多学生在中学毕业后语文基础仍然非常薄弱,拿到一篇文章后也不知道该读些什么或怎么读,只是凭借语感来使用语言。某些社会传媒用字用词的不规范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情形。我突然想到是不是该从语文课堂上开始改变,从基础上开始抓起,于是便有了这“学海导航”的创意。

一、设计背景。

虽然当今课堂教学日新月异,教法纷呈,可师古法外却难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是: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着重于一个“教”字而不是落在一个“学”字上,着重于“教”字即已经踏入了某种误区。教学的重心应当落在“学”字上,惟有如此,教育才能得到良性的持续发展。

教学的根本之处就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如幼儿学步时大人要敢于放手,幼儿要乐于举步,无畏跌摔;似碧海初航时探索者勇于劈波斩浪无惧危险。其次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并善于学习,如学步初时的牵引护持,似初航时的海图后援。诸种学业中一国的母语是所有阅读理解的基础,是所有学科思维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语文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基石,是民族文化延续的桥梁。而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营造这一平台的重要环节。

二、设计创意。

1、本人以为语文课堂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为最终目标:表达能力可分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是基础,书面表达是上层建筑,但这种关系是螺旋梯进式的。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表达占主体,口头表达充许更多错误的存在。社会生活中书面表达占主体,书面表达更注重表达的规范性(即语法要求)。

2、就我们教学实际来讲,学习接触的教材绝大多数是书面表达的东西。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来理解这些书面文章。阅读和理解书面文章就必须要明白该阅读些什么,如何理解,从哪里进行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必须提供给学生一种方法(即学习模式)。我们学生和老师是在同一课堂中的,那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模式:即适合学生学也适合老师教的模式,让学和教的人都明白该学些什么,该教些什么,明白如何学,如何教。

3、这种既适合学生学又适合老师教的模式,其实更为注重学生的学,老师只是起监督辅导和道德引导作用。为了区别于常见的教学模式暂且将其称之为“学海导航”。

4、“学海导航”就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教”变得模糊,却更强调教师的教学和知识素养,“学”显得建构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设计目标。

教学应当充分应用校园环境的压力和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欲望来调动他们更大的积极性和求知兴趣。

学海导航无法包办一切,恰恰相反,它只是给出一个大致方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去查阅资料并开动大脑和合作探究,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希望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学生研究问题,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四、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学过程按“学海导航”分为四大部分:夯实基础、文本再现、文本探究、拓疆远航。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完成,只在必要时才由教师加以指导。前三部分是要求学生大部分把握并理解,第四部分是提升拓展,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能把握其中一、二点即可。

五、实施步骤、操作要点及工具。

(一)、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口头交流分享即可)。

a:文本来源(作者及作品);

b:作者生平和代表作;

c:作家的文学地位(后人对他的评价)。

d:背景:文本有关知识点补充说明(写作动机、地理概貌、风俗人情、民间艺术等)。

要点:以上四点可以整合在一起成为一段介绍文字,可作为开场白(说话练习)。

2、生字词把握:(板书出生字词、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a:生字词的音:找出生字词(或疑难字)并注音--注意多音字或通假字。

b:疑难字词的形和义:把握这些字词的结构和释义--注意一词多意、词类活用或古今异义词。

要点: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工具书并掌握新词汇。

(二)、文本再现(板书出文章主旨及段落内容)。

1、阐述或明确文章主要内容(简单的几句话);

2、文本的具体内容。

a:写了哪些事(事件、情节、论据或科普知识点);

b:写了哪些人(神态、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

c:写了哪些环境(景物、社会和物体)。

d:写了哪些场面(人、事、物活动的地方,要注意细节);

e:作者表明了哪些观点或者是什么立场。

3、作品思路:将文章分段(层),概括段意,明确文章体裁。

要点: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能概括段意并明确文章主旨,对于古文要能复述。

(三)、文本探究(板书出表达手法、修辞及其相关语句,或佳词妙句并解析)。

(1)、文本的表达技巧:

1、文本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

2、文本的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a: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c: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d: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3、文本的材料安排:主与次、详与略、繁与简。

4、文本的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佳词妙句):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用典、顶针、互文、对文、节缩、合叙、对偶、比兴、避讳、叠词、婉辞、避复、连及、列锦等。

(2)、文本的语言风格(佳词妙句):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4、形象生动;5、绚丽飘逸;6、婉约细腻;7、幽默讽刺;8、雄浑;9、豪放;10、沉郁;11、悲慨;12、俊爽;13、冲淡;14、旷达;15、音律和谐;16、整散结合等常用术语。

(3)、作者的情感价值观:文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或思想感情。

(4)、文言文句式:

1、一般句式和特殊句式。

a、一般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

b、特殊句式:主语倒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2、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a、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

b、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

d、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

e、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

f、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

g、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要点:明确文本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段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进行简析。熟悉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并能用现代文表述。

(四)、拓疆远航--综合运用与创新(板书出对文本的质疑、体会及相关创作)。

(1)、文章的体裁及表达概述。

1、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描写的作用是: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b:描写的要求:a、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b、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c、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d、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图画。“([美]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3、抒情: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

b: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c:主要方式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

4、议论:

a:在记叙文中,议论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是在关键处的画龙点睛之笔。

b: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的.过程即论证主要有立论和驳论。

5、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2)、我的体会:(陈述总结也可以用问题的形式让小组讨论)。

1: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上分析作品人物,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3:联想对比:与其它作品中的人、事、环境、从表达技巧上作出比较;

4:文本的思想内涵在当代的教育意义(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或二者兼有)。

(3)、我的批评:

1:我来淡淡文本的整体构思:指体裁、题材、表达手法的选择及语言的组织和完成;

2:值得借鉴之处:我欣赏的人物、意境意象及字词句段等并说出理由;

3:我不满意之处:文本的遣词造句、材料组织的不足之处或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等;

4:我看文本:从想象、构思、感情、意境、语言和气势等任一方面进行评价。

(4)、我的创作:

1:我会如何构思这篇文章(或举例相似题材结构的文章作比较);

2:仿写文中精彩句子(朗读,与同学分享、评议);

3:我的作品(读后感、随笔及仿写的诗词或片段)。

要点:能进行人物分析、提出问题(质疑)和创作(随笔)练习。

由于这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学”,所以在课前甚至在学期初“学海导航”就要做到人手一份。

效果与评估。

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预习和对文本的掌握情况,从他们所获得的掌声的多少就可以看出他们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从他们的习作或随笔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和立意是否敏锐或新颖,从他们小组配合的默契性就可以看出他们合作是否全面和深刻。

通过近两个学期来的实际运用,语文课堂上答案不再是惟一,学生拥有了自主思想的权利;语文课堂上不用再等待老师的金口玉言来宣判他们思考结果的生死;语文课堂充满了新奇的变数,他们成了把握课堂进程的主导者;语文课堂上涌动起不羁的思想,闪烁着灵性的火花;语文课堂上沉默生变主动了,调皮生变可爱了;仿佛有一支点石成金的手指,让一切的灰暗变得有了迷人的光彩,有了无可言表的灵性。学生改变了坐等现成的心态,他们在积极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此时,教师不再是学习的灌输者而是全面的监督者和人生的引导者,这促使教师必须要有更全面的学识素养,能够随时为学生决疑解惑。表面上教师在课堂中是轻松了,但实际上是更有压力了,它要求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素养。

语文课程《写一种喜欢的水果作文》教学设计

三、网上查找。

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水果的产地,栽培、生长等知识。

四、回顾旧知,仿写作文。

1、学生朗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复习该课的观察方法及写作特点。

2、引导学生可仿写,但不要生搬硬套,要有自己的个性。

五、学生随堂作文,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