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教案模板 > 浅析课堂教学评价(模板18篇)

浅析课堂教学评价(模板18篇)

时间:2024-01-04 08:48:41 作者:飞雪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特点和规范。小编精选了一些写作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阶段、实施过程及评价结果的陈述等方面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评价的准备阶段。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它直接指向教师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因而它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准备阶段,评价者应该做到:

第一,在评价方案的制订和评价程序的设计之前必须要调查教师的需要。发展性教师评价针对的是全体教师,而不是少数人,注重的是满足教师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现时的工作表现。因此在制订评价方案和设计评价程序时,必须对教师的个人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这样才能使评价方案和评价结果更适应教师的需要和促进教师的发展。

第二,教师必须直接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和评价程序的设计。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全体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求教师能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要求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只有教师能够与评价者共同制订评价方案和设计评价程序,在与评价者进行真正的合作之中,教师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如果把教师排斥在外,教师的自主权就难以保证,教师与评价者之间也就容易形成隔阂,这不利于交流,进而会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

评价的过程阶段。

在评价的过程阶段,评价者要与评价对象进行沟通以收集信息,并应对这些信息进行评议和汇总整理。在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上,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其他类型的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一个很大的不同体现在课堂观察上。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评价者和资料的收集者是合二为一的,评价者需要亲自进行课堂观察,获得直接的、全面的和真实的信息,并对教师进行教学分析(teachinganalysis)。

前一堂课及后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在进行课堂观察以前,任课教师要将教学的相关内容与评价者进行沟通,以便评价者能正确认识教师的教学状况,收集到更加有效的信息。

第二,确定教师的目标和期望(ascerterntheteacher’saimsandexceptance)衡量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标志在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因此评价者和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共识是很重要的。当两者在教学目标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时,一般要以教师理解的教学目标为主。这既是对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尊重,也是为了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当然,当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发生严重偏颇时,评价者则应该与教师进行商议以便确定新的目标。

定教学计划时,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因此尊重教师的见解,可以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可以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计划的最终决定权应该掌握在教师手中。

第四,确定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identifypotentialdifficultiesandconstrains)。评价者应该了解和重视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有助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认识。对于新教师,评价者还应该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以便他们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第五,确定课堂观察的方式(agreetheobservationstyle)。在课堂观察时,评价者既可以充当旁观者,也可以与教师合作。具有丰富经验的评价者,他们可以灵活地交替运用这两种方式。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评价者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如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确定不同的观察方式。

第六,确定课堂观察的重点(agreethefocus)。评价者不可能通过数量有限的课堂观察来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所以评价者需要与教师协调,确定听课的重点,以便提高信息获得的有效性。听课重点可以分为一般重点和特殊重点。如果缺乏评价经验,那么在初次进行课堂观察时,可以采用一般重点的方式来观察教学过程。在以后的课堂观察中,评价者要以特殊重点的方式来观察课堂。

第七,确定课堂观察后的讨论(contractfordebriefing)。主要是确定讨论的地点和时间。课堂观察结束后,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就课堂观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课堂观察与观察后的讨论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而观察后的讨论时间则不宜太短,时间太短会削弱讨论的作用。

在作了相关准备后,评价者就可以进行正式的课堂观察。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观察时,评价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计划及评价的需要和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记录内容进行选择,以保证信息的价值。课堂观察结束后,评价者还要与教师就课堂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交流。

评价结果的陈述[8]。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报告一般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记录相关资料的重要结论和要点。在撰写第一部分内容时需要注意:

第一,评价报告不是评价信息的罗列和堆积;第二,评价报告是非审判性的(nonjudgmental),记录的是评价信息的要点和结论,以及评价对象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第三,当目标没有实现时,评价双方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在报告中予以陈述,评价双方也可以对一些事先确定的发展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改;第四,评价报告不要引用评价者收集的资料,也不要注明资料提供者的姓名;第五,评价报告要由评价者或由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撰写,或者是由评价者撰写之后由评价对象进行修改和审定,并需要双方签名;第六,评价报告完成后,需要将复查会议的报告附录在评价报告之后,复查报告是针对评价报告内容的,其表达方法与评价报告的方法要保持一致,评价双方需要签名。

评价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教师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进行分析。撰写第二部分时,需要注意:

而制定。

第二,在制订教师的发展目标时,需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因为教师发展目标的实现时间与实现条件受到学校诸多因素的制约。

第三,教师发展目标的表达必须明确。教师的发展目标需要明确,模糊的表达既不能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明确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也会给学校的评价工作带来困难。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满足学校的需要。要达到这种目的,评价者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相关的一些问题。

第一,与惩奖性目的脱离。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不能具有双重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两种目的相反的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总结,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作出解聘、晋降级、增加薪水或发放奖金等方面的决定;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它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及教师的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目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如果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与惩奖性目的联系起来,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就会与其应有的目的背道而驰。英美等国家曾试图将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与惩奖性教师评价制度结合起来,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从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不宜与惩奖性目的挂钩。

第二,评价过程的民主性。发展性教师评价要满足教师的需要,要获得全面的信息,就必须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保证评价的民主性。一是评价者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是合作者的关系,而不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二是教师不仅要参与评价方案和程序的设计,还要参与评价报告的撰写;三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针对全体教师的,而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者是不合格教师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注重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之间的沟通,如果教师不能够参与评价过程,评价者就难以获得全面的信息,难以获得教师的信任。评价的民主性可以促进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相互了解,为评价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使评价者能够洞悉评价对象的实际需要,使评价程序能够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第三,评价信息的保密性。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要保障教师能够积极地参与评价过程。要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就必须做好相关资料的保密工作。这是获得教师信息的重要条件。在国外,只有评价对象、评价者、学校校长、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或其指定代表才可以接触到教师的评价报告,而学校理事会主席只能接触到校长的评价报告,而不能接触教师的评价报告,只有在其提出请求后,才能接触到教师评价报告中关于教师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的内容,不能接触到教师评价报告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学校理事会中的其他成员则无权接触到教师评价报告中的任何部分。

要做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有关工作,评价者还需要处理好其他方面的事宜。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评价者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价评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才可能使发展性教师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

浅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社会学意涵及其启示的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摘要: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努力做好的。

日趋活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亮点,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视、听、感知总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很好的应用在教学课堂中,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的教学任务。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通过网络环境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师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四、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

所谓边讲边练、即学即用,就是教师运用投影机或局域网的教学软件把要学生掌握的内容示范操作演示一遍,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的步骤、要领等,等一个知识点讲授演示完以后,不要马上接着另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先让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的操作过程重复一遍知识点的操作过程,感觉熟练以后,教师再出具3—4道题目,让学生完成。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模仿再到题目中的具体而灵活运用,一般能当场掌握所学知识。几个知识点讲解完后,再出几道综合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反复练习,培训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db/ol],8月。

2、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第一期。

3、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j],广西教育,20第二期。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在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重要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其指向是在于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追求这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课堂教学的评价定位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其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概括起来讲: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很显然,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机制立足于改变以往“以教论学”的弊端,试图建立新的“以学论教”的体系。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当赋予课堂教学“评价”以双重意义:价值判断和定向激励。我们认为: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因此,发展性课堂教学应该是诊断性、形成性、建设性的'。这种评价,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而且要为课堂教学的增值建言献策。它是一种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的评价。有位学者指出:评价不是手电筒,不是棍子,而是路标,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方向,寻找课堂教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增值的途径。

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认真反思和研究的问题:为什么乐此不疲进行这种评价的多数都是教学的管理者或教研人员,而大多数教师却态度冷漠,甚至无动于衷?这是因为它过分强化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外在管理功能,甚至把它作为对教师进行鉴定、分等的工具。事实上,没有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感的教学评价,是不可能实现改进教学过程、帮助教师提高的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旦脱离了这一根本目的而去追求其他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就会造成种种教学上形式主义的泛滥。

[1][2]。

浅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社会学意涵及其启示的教育理论论文

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评价依据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类。一是教评教:指教学管理者或同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课堂进行评价,二是生评教: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三是师评生:指任课教师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开展的评价。这里主要探讨前两种课堂教学评价。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让教师针对评价体系中各要素的要求,找出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教学状况的窗口,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特点和弱点,找到努力方向。同行之间相互听课可以增进了解,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际是给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

鉴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即评价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参与此过程的人有教师、学生,参与此过程的物有教材、环境、教学用各种设备等。它是一个整体互动的过程。确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从两方面看,其一,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学生是否在此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技能、知识和态度);是否体验、感受到什么;对此学生最有发言权。其二,看老师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能够和谐地与学生互动交流;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考、探索的空间;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建一个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表(即生评教),此评价表内容设立应从学生的视角(或学生感受)出发;不要过多涉及教学内容或教学技能方面。因为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团队决定的,与教师个人关联不大,而教学技能由学生评价其准确性有待探究。从两方面来设立评价项目:(1)态度,其涵盖的内容,如教师教学的热情与激情、亲和力、博学等;(2)效果,其重点是指教师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人格的影响等(这里我用的是“学生成长”,而没有用“学生学业”。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成长”包含的内容比“学生学业”包含的内容要多得多,对一个人终生有益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和品质)。一个有人格魅力和充满正能量的教师其课堂的凝聚力一定不低。一个人如果对他青年时代的某位老师满怀感激和敬意,认为这位老师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那一定是这位老师的人格品质在他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

其次,建立一个教学管理者(或同行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表(即教评教),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设立评价项目:(1)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是否灵活、设计是否合理、环境是否恰当、手段是否熟练);(2)教学表达(包括:思维、逻辑、语言和非语言等表达是否恰当);(3)教学组织与管理(对教学环境、进程的掌控是否到位);(4)发展学生及学生学业评价(是否尊重个性差别,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发展等)。

最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应考虑到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不同,评价指标也应不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将极大地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首先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专家等),收集信息和相关资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评价系体中的各指标的含义,再次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然后确定评价体系。这样评价体系才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一般是学校督导组、学生、同行和系部领导。对评价的公正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观成分。

教师互评教学效果是一种较科学的评价方式,是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在互评过程中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因为几乎所有老师相互间都很熟悉,彼此认识很多年,如某位老师即使这次课教学一般般,由于听课人与其关系不错,或平时在人们心目中印象很好,于是就给了高分。这样难以直接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系部领导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与同行互评一样,对每位教师的定位不仅有惯性思维的影响,还存在着人情面子、利益纠葛等因素的干扰。因为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被评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级。管理人员对教学(教师)进行评价时,则往往根据自己以往的印象加以泛化。因此,导致许多教学单位,获得教学a等的老师,几乎每年没有大多变化,总是那几位。从理论上来讲,同行教师是评价的专家,但由于教学的“艺术性”,可以说,教师各有所好。如有的老师喜欢讲课有激情的.,而有的老师偏爱平实、娓娓道来方式的。尽管有了评价标准,但仍然评价的主观成分过多,况且,“熟人熟事”,评价时心理负担太重。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对教学效果有深切的体会,可以说,他们掌握了评价所需的“全面”的信息,他们又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评价教师时不可能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由于价值观念的变化,少数学生对要求严格的教师不是热爱而是“痛恨”,很可能借评价之机对教师进行“报复”。师生关系的好坏造成一些极端评价状况的出现。而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分值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很大的差异。如某班的学生认为给某位老师85分以上,就算是高分,就是对这位老师的教学效果的充分肯定。可有的班学生则认为85分只是一般,95分以上才算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这样一来使得学生评价的分值横向比较的意义不大。只能在同一班中对其任课的各位老师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因素(评价体系局限和笼统)。

一套评价体系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科、所有种类性质的课堂教学,且每一个评价体系都涉及若干个因素,这些被实在化的因素构成了一个参照场。事实上,除了这些被选择的因素,还有许多被排除在场外的因素。很多时候这些被选择的因素往往必须根据那些“不在场”的因素来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评价体系都无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些被评价标准遮蔽的因素,必须引起重视。评价主体要对评价体系本身不断进行反思、质疑与解构,对被排除在外的影响因素表现出种种的“谨慎”和“努力”。使其成为确保评价全面所必须顾及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评价次数的局限。

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学管理部门实行督导听课检查制度,每一位教师被听课的次数却毕竟有限,一至两次的听课结果难以真正代表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综上,正确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评价对象在评价中都带有一些不客观的因素,故应将其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合理地确定各个评价结果的权重,从而得出最终结果。进行学生评教时,应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引导学生端正评教态度,诚实、公平地对教师进行评价;第二,组织学生学习了解评价指标内涵,排除评价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评价结果应即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充分肯定被评者的成绩,要给予被评者以申诉和说明的权利,对被评者的不足,要组织专家帮助教师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治疗”。通过评价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和保持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由于美术教学忽视了对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相对滞后,于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出现很多教师用过去的经验看待新课改,无所适从,旗鼓难下的现象。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的实践中,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越来越暴露出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教师的美术教学缺乏全面与客观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好的方面未能得到肯定,而不足的地方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导致授课教师未能及时获取学习信息,改进教法,不可避免地压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

2、教师缺乏对预期教学目标的检测方法,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全面的反馈与评估,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3、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一人说了算,没有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被评教师对评价结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评价者与被评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既影响教师教学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掌握。

4、教师没有摆脱原美术大纲的束缚,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方法单一,仅凭一幅画、一份问卷或以平时作业批改的平均等级大概而定,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各方面素质的形成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本来是常规教学管理的有机环节,应该在教学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与正常的教学管理过程融为一体,但从评价实践来看,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了一种特殊活动,为了评价而评价,被评教师及评价人员把评价当成了额外任务和工作负担,为了搞评价,学校其他方面的政策工作要受到一定的冲击,学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很明显,课堂教学评价已变成了特殊活动。

为了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当前我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发展与实践提出如下教育建议:

(一)评价标准要多元化、个性化。

标准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建立在普遍化的与学科无关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的,因而,评价过程中不作区分的对待各科教学,但事实上不同学科的教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每个教师因年龄、学识、个性特征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而,应从不同的角度开展评价,教学技巧、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组织、教师语言表达、学生练习安排、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活动等等。

一堂课不要求每个方面都尽善尽美,而是求特色、求创新,尽可能地反映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鼓励出教学特色,也能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以“磨课”为杠杆,全力抓好教学研讨。

新课程与标准,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开展“备课、说课、试课、上课、听课、评课”的系列磨课研讨活动,进行校本培训,使每位教师都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所谓“改善”的实现即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从而对教学加以调节,使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可见,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是为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评价。正确的评价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评价将造成教师对目标感到迷茫,导致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

1、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多元化,体现开放性原则。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因此,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要承认教师的多元智力,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尊重教师对课型的不同选择,不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教师的状况。

2、评价方法灵活,体现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倡导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既可以用书面考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写教学反思、建立成长记录袋等,逐步改变只用一节课决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现象。在实践中要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将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评价者也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运用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评价方式。

总之,新课程状态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关注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进行而使用的教学策略为主,展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力争针对美术教师们的现有观念及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表》,力求探索出受到美术教师们认可和接受的、能指导老师们平时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策略。然而对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策略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当前结合学科特点和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成果较少,又由于本人的学识、能力有限,加上时间和资料上的限制,对许多的问题还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还待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继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与评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0。

[2]尹少淳:教育观念决定评价技术,[j]中国美术教育,第1期。

[3]薛忠慧:新课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j]教育管理与评价,第1期。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是最常见的师生交流。而当前课堂评价语言却存在如评价语太多、语言单调、该否定时不否定,对学困生缺乏鼓励欣赏等的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归纳了自己及同行教师教学中将发展性评价植入课堂的一些做法,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下面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欢迎参考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是最常见的师生交流。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调查问卷(学生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善意的、赏识的、平等的、客观的、幽默的、博学的不喜欢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讽刺挖苦的、机械单调的、不置可否的、一味追求所需答案的调查分析表明,初中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的需求特点明确。而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明确需求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日常的课堂评价语言随意性比较强,对学生的心理反应关注不够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

当前课堂评价语存在如下问题:

随着一种新型教育形式——赏识教育的兴起,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课文后,张口就是“你真行”“你真棒”。有些学生读得实在一般,而且读破句错字,所谈观点也游离于文本,该老师依然是不假思索的“读得很流利”、“说得真好” “为他鼓掌”,飞向学生的高帽一顶接着一顶,学生被捧得晕乎乎的。其实这种表扬多了并不一定就是锦上添花,反而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对他们并无太大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常常也会看到一些学生面对老师的表扬面无表情,这都是“好”太多惹的祸。

课堂使用的评价语越来越贫乏,用得最多的就是:“回答的好”“真棒”“真聪明”“嗯”“好”等几个简单的词汇,就像在套用统一的格式范本复制评语。却很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有什么意义呢?似乎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仍是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继续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冷淡,感到无趣是自然的事情。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要求更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因此我们的老师都以为要鼓励就不能否定,甚至于即使学生在课堂上答错了,教师也要么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要么牵强附会的来一句“你说的很接近正确答案了”这样的评价使得我们的学生如雾里看花,摸不着方向,如果不给学生反思纠正的机会,那么就可能对学生有了错误的价值引导。

困生的评价语使用的太少,或过于太简单。只是简单的一个字“坐”甚至连语言都可以完全免了,只一个手势就打发该生坐下。更有甚者,会抛出“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知道你上课有没有听课”等等厌烦之极的'语言,不但没有给学困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没有对学困生诚挚地欣赏,还造成了学困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习的主动调动不起来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很多教师通常会及时的直接的对这些顽皮学生进行批评,批评过后,该类学生看似已经洗心革面,但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在往后同样会犯类似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样处理,“某某同学思考问题那么入神,是否与这一原理产生了思想的碰撞?”

这样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既点破了思想漫游的同学,让他把视线转入课堂,同时也提醒了其他同学,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语言既不带强烈的批评色彩,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还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很被尊重,这样一来,学生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敬老师。

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个人魅力,还调动了整堂课的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用语言去激励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殷切希望。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一次作文教学时,我进行拓展训练:母爱是 ?当学生思考后,陆陆续续将手举了起来,这时我发现连平时最不爱举手发言,成绩一直没起色的一个同学也将手举了起来,我非常高兴,赶紧抓住这个时机,请他回答,他说:“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我夸奖道:“多么富有诗意的比喻啊,你很会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能不能再想想将这一句话说完整呢?”受到表扬后,他明显兴奋了一些,稍微思考后,比刚才更自信的说:“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听到他的发言,全班同学都不禁为他鼓起掌来。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同学也开始跃跃欲试了,可谓恰到好处,一举两得。

赏识教育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教育,许多人认为赏识就是表扬,赏识就不能批评。殊不知,这种不分是非的教育不但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正确性把握,不能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容易滋长学生自以为是的学习品质。因此,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正视问题,在激励评价的同时能委婉地指出不同(当然要讲究方式,注意艺术),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我听过校内一次公开课有位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很好,谁再读下一段?”我想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希望以后继续努力。”这种精当的指导评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的朗读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轻松有效,更加充满智慧和生机。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中教学《晏子使楚》,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教学修养与人文关怀。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的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支老师在此,始终立足平等对话,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用简单的几句评价语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同时又机智地渗透了课文内容,真可谓“化错误为神奇”。寥寥数语,支老师的人文关怀之情跃然纸上。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浅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社会学意涵及其启示的教育理论论文

关键词:。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应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等要素。这七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复杂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在这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学校数学是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因此,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测的两大基本要素。

听课评课是中小学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之一。在实践活动方面,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新课改以后,许多人都强调是否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数学交流等,如果一节课没有所谓的动手实践、合作学习之类,就认为不是好课或成功课,在评价的意见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看法。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个时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出现“高原”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师的数学教育观、研究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问题。本文试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从而给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带来新的活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刻画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要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社会学分析,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清楚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应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

(一)数学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在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上,只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忽略或是虚设。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些什么;(2)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可观察和测量的,尽量避免用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等等。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此处,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数学教材中规定的内容,也包括教师把生活中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事物纳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把数学教材及相关内容进行再创造成为容易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处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范围;(2)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和准确性;(3)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4)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面向全体,也要做到因材施教,等等。教学手段方面,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学原则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气氛和课堂上师生的关系,以及学校文化和(教室)课堂文化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下,除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之外,还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的质疑提供条件,要为学生再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教师行为。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支持者、合作者和评价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等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行为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

(六)学生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是否参与提出问题,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和发展各种学习策略,以及解决有关问题,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习和进行交流,是否在活动中有情感的投人,是否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对学习有信心和兴趣,以及学生与教师交流行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行为等。学生行为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

(七)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包括是否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是否得以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否恰当或形成,等等。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要素。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

由上述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我们认为,这7个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复杂的结构体系,我们称之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可用图1表示。

(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最主要的元素是教师、学生和学校数学。这里需要简单地说明学校数学这个元素,学校数学是与数学科学相对应的一个词,它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数学学科中选择一部分内容重新加工组织而成的,供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之用。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常学校数学是通过数学教科书表现出来,但数学教科书与学校数学不同,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地图与领土的关系一样。学校数学通过教师的处理成为数学教学内容。

(2)教师、学生和学校数学这三个最主要的元素围绕着一个最基本的重要的要素,即数学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数学教学目标,取得预期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即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学原则和方法与学校数学发生了联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校数学、学校数学和学生、教师和学校数学、学校数学和教师,且形成一个环形,这就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是相互的,而且是渗透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渗透着学校数学,没有学校数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学生和学校数学之间如果没有教师也将难以建立相互关系。教师和学校数学之间的关系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数学教学就失去意义了。

(3)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再者,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可观察、可观测的要素。从而,分析课堂教学情况,可通过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特征来分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在考虑数学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可重点考虑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其中学生行为是评价的重中之重。

(4)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图刻画了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且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数学学习共同体所进行的是数学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则是数学学习共同体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社会实践活动中,以教学环境为基础,围绕着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原则方法把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有序性等特征。教师、学生、学校数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及结构系统的发展性体现了社会结构图的动态性;作为教学组织的数学课堂不是封闭的,它与社会、学校、家庭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流发生的,因此具有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学校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作为一子系统必然具有系统的有序性的特征。

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图蕴含若系统论的思想。

三、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课堂教学评价观测的两大基本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促进两个发展,即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要真正地落实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有效地沟通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深化内隐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设计思想和外显的教学艺术,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以教论教”的方法,打破过去以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评价框框。根据上述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的分析可知,在评价中要始终贯穿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两条主线,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评价做到真正地评到点子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围绕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大基本要素开展评价。

关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多个维度加以分析。例如,关于教师行为,可把它分解为6个维度,即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态度、教学机智、师生互动和教学境界。关于学生行为,可把它分解为5个维度,即参与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等等。关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观测,可采用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以及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在量的研究中,使用检查表或规范标记来记录特定范围内一些事件出现的情况,然后分析发生这种事件的数量及频率。如:一节数学课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课堂中教师提问有多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各有多少?多少学生向教师提问?具体到每个学生来说,学生的回答、提问、看书、讨论、听课、做小动作、操作、准备工作等行为的次数和时间是多少?等等。

在质的研究中,用一些图表或文字描述等信息来刻画课堂教学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是以座位表为基础的观察记录方法和以选择性的逐字记录方法。观察者将教室中发生的行为资料记录在一张纸上,并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将观察的焦点记录下来,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记录课堂中重要的行为。另外,也可以将焦点放在某些学生身上,同时观察全班学生的活动情况。例如,表1就是常用的表示教师和学生语言行为的类别和标记。

一般地,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测中,我们常常关注如下3个问题:课堂互动特点、课堂提问方法及反馈和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等等。关于课堂互动特点,可采用弗兰德尔斯互动分析系统(参见表2)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采用选择性逐字记录方法进行质的讨论。关于课堂提问方法及反馈可以用表1给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关于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分类,可以采用,timss录像研究的方法进行,闷即根据常规方法解一个问题的步骤数来定义数学过程的复杂性,这样,问题的复杂性可分为低、中和高三个水平。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问题水平分类法,如:一个课堂问题可分为两种水平的四种类型,即低认知水平的“记忆性问题和简单应用问题”和高认知水平的“复杂应用问题和做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主要围绕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开展评价,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大基本要素中,学生行为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论教”的基本理念。

我们必须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强调在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这并不是不考虑其它要素,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综合七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斤人,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沏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时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为了做到教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严格按“村学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长,分敌难点,用事先准备好的语言,由浅人深、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人知识的“最近发现区”。在课堂的黄余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学性,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误区之二:教师觉得简单,学生就学得容易。

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牛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误区之三:教师讲得越多越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误区之四: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所学知识就掌握了。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牛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学握是另一回事,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贵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仅就习题教学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及培养功能,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能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中学的美术课不是简单的写写画画,高中生学习任务本来就很繁重,他们对待美术课并不是很热情。美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是一种空间艺术,教师要利用美术这种直观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利用生活中含有美术知识的例子,通过这种熟悉的感觉,去吸引学生去学习,去探讨,进而提升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二、美术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愉快教学法。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不但没有让学生学到知识,反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厌恶感。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1.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态指的是教学中老师的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进行交流;严厉的教态只会疏远自己的学生。好的教态,使得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积极参加到美术活动中。2.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辅导对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对作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放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每个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具有差异性,适当地进行层次化教学;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提出奇特的见解,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要让学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甚至可以用娱乐性的活动,或者放音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情趣,学生更容易融到美术作品美的意境中,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想象的教学效果。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品的创作,不是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提高。1.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家长、社会甚至于教育工作者认为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过度的强调升学率,而往往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这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对于这些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弊端,教师要正确认识、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正确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基础。2.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积累素材与经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

四、美术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能干,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还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德育发展的历程。在当今社会,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完全可以体现在美术的教学工作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馆、敦煌壁画、云岗、永乐宫壁画、龙门石窟、十三陵、兵马俑及园林艺术等,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术课不像其他科目,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教师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创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增加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因为今年我所带的是三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段的学习,他们处在承上启下的转型阶段,有了一些自己的思想,想飞但又不敢,总是蠢蠢欲动。针对这样的现状并配合三年级的实际教学,我决定尝试中段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以形成自己的特色。设计了以小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案,该评价方案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素:评价主体、评价时间、评价内容与方式。

2、评价方案的实施。

评价方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1课堂学习评价。在课堂学习中,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把评价溶入到任务学习、游戏活动、小组竞赛中,主要采取星级积累计制,十颗星换一朵花。孩子们只要完成一项的学习活动或在小组竞赛中获胜的就可让组长在自己的课堂学习评价记录表上做相对的鼓励记录(智慧花、小星),经过一个阶段后累计换取对应花朵数(十颗星换一朵花)这种评价方法简便易操作,又迎合孩子的好胜、好玩心理,孩子们乐于接受。

2.2学习阶段评价。根据教材内容将学生一学期的英语学习分为5个阶段(一般是7个课时为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末应用孩子们喜欢的说、唱、玩、演的方法,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以方案实施中的某一节评价课为例,课上延续了课堂学习中的游戏和竞赛,精心设计了每个测评项目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快快乐乐的完成了预先设定的评价任务,有唱英语歌曲、快速反应、看口形猜单词、我做小老师、打枪、吊小人等,让学生在积极、宽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阶段评价任务,同时还利用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2.3课外活动评价。学校有关英语学习方面的课外活动,主要有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故事演讲、英语书写竞赛、英语小主播、英语手抄报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加活动,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灵活地开展评价。根据学生展示的各项才艺由学生自己、伙伴和老师以及家长给予星级评定并记录在个人的英语课外活动评价表。

2.4期末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学习、阶段测评、课外活动等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对学生一学期的语言交际活动进行综合评定,采用百词验收与听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生学期英语学习的水平,以确定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效果。

3、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把评价作为一种师生共同学习的方式,在评价中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成功互动。体现以下特点:。

3.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实施的细节,比如奖励方式,测试方式等的确立采纳了学生的意见,同时在评价方案的实施中仍占主导地位,这就不同于传统的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只关注学生的表现,而是把老师和学生同时置于评价主体的地位上。

3.2趣味性:口语评价的方式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整个方案的实施过程充满趣味。

3.3过程的持续性:课堂学习评价、阶段测评、课外活动评价、期末评价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的共同体,体现评价的延续性。

3.4差异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活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评价表达方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孩子们熟悉并喜欢上英语评价活动,他们珍爱获得的每一颗星星;珍惜每一次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在活动中,孩子们锻炼了英语的交际能力,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分享进步的喜悦,学会欣赏他人,与人合作,这样的评价较好的促进了孩子用语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王文静.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与教师发展(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引自“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摘要: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不仅能引导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使之更好地规划未来,还能引导教师将自己理想实现的过程与其所在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为教师的教育理想定位,为教师确定自己职业幸福的立足点定位,为教师职业幸福的生长点定位。

关键词: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职业幸福;教育理想。

一、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为教师的教育理想定位。

教师的教育理想是教师奋斗的目标,是教师实现其美好人生愿望的动力。理想能否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自己理想的定位。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不仅能引导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使之更好地规划未来,还能引导教师将自己理想实现的过程与其所在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对现实的正确认识是教师确立自己理想的基础。“理想如果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关系基础之上,这个理想就是坏理想,就是乌托邦”…。教师的教育理想不是其关于教育的大话、空话或假话,而是教师对自己未来的预期,离开了科学的判断而奢谈理想是毫无意义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是怎样引导教师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从而树立起自己的科学的理想的呢?1)它通过切入教师的教学过程引导教师体悟教育教学规律,能使教师的理想建立在现实与科学的基础上。2)它通过为教师“量身定制”的方案,使教师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能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为教师“量身定制”的方案,一是能做到将其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及专业理想与职业理想相结合,从而让评价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手段,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有序与高效的状态;二是这种评价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和促进专业发展有更强的指导作用。3)它通过目标的协商和过程的参与,可将教师的理想落实在自己的自主奋斗之中。一是这种评价能凸显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能使教师在其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能使教师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来审视自己司空见惯的教育活动,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二是教师参与评价能使教师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激情使之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动力;三是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我认识的能力,即能使教师认识自己的理想与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之间的距离,以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能引导教师将自己理想实现的过程融入到学校发展的过程之中。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地方。每一所学校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教师只有将自己个人的理想与学校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学校发展的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的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何以能实现这种结合呢?1)通过这种评价能让教师体会和认同本学校的办学理念,感受本学校的文化意蕴,了解本学校管理的思路,形成自己与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使评价成为教师发展的导航标,使学校发展成为教师发展的现实基础。2)通过这种评价能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结合,能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教师履行其岗位职责的结合。3)学校通过这种评价能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了解教师的所想、所需和困难所在,从而使学校的管理能管在点子上、理在关键上、服务在教师的需要上,即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教育理想的实现和教师职业幸福的获得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4)通过这种评价能让教师了解全面的信息,了解自己目前的状况及其与学校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而强化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在此过程中感悟教育的真谛、感受成功的喜悦,使评价成为教师展示才华、感受职业幸福、点燃自己进一步前进的激情的火花和创造自己诗意般的人生的手段。

二、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为教师确定自己职业幸福的立足点定位。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转移、评价目标的确立、评价方案的制订和评价的实施,能引导教师将伦理与心理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发展与享受统一等作为自己获得职业幸福的怠足点。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可引导教师实现伦理与心理的统一。人的幸福是其生理幸福、伦理幸福和心理幸福的统一,其中生理幸福是基础,伦理幸福是保证,心理幸福是根本。就教师的职业幸福而言,生理幸福虽然是基础,但通常不被包含在其职业幸福之内,所以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其心理幸福与伦理幸福的统一,即教师的心理感受决定着教师是否感受到了幸福或感受的程度如何,教师的职业伦理思想则决定着教师所感受到的幸福是否正当。那么,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何以能实现教师的伦理认识与心理体验的统一呢?1)发展性的教师评价通过实现价值主体的转移可以把教师的发展与教师的职业幸福作为对教师的伦理要求。在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中,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得到了关注,对教师进行的评价不是为了鉴别教师的优劣或对教师进行奖惩,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让教师创造和享受自己的职业幸福。2)通过发展性的评价能实现共性与个性及规范与风格的统一。在学校,共性与规范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和前提,个性与风格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基础,也是其职业幸福的根本。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有利于实现二者的统一。一是这种评价能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能用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行为,体现学校发展的愿景;二是在评价中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能引导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潜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并从中体验到职业幸福。3)通过凸显评价组织的主体性,有利于营造一种伦理与心理相统一的环境。发展性的教师评价重视教师的参与,致力于搭建一个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及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开阔自己的心胸,既关心自己的发展,也关心教师群体的发展,进而形成一个方向一致、信息多源、形式多样的交流氛围。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有利于引导教师实现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何以有利于教师实现二者的统一呢?1)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将评价置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能让教师体验到其职业幸福是自己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结果。发展性的教师评价置这种评价于教师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评价促使教师参加教研和教改,促使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使教师在辛勤的劳动之中、在与学生和同事的交往中获得职业幸福。2)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将评价置于一个全方位和人性化的视域,能让教师体验到其职业精神的属性,体验到教师所能享受到的“雅福”的特点。发展性的教师评价重视引导教师从师生间的课业传授、师生间在道德人生方面的交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及教师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体会教师职业生命的意义,体会教师职业的精神属性,体会教师职业幸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将评价看作是一个不断为教师完善自我提供信息的过程,能让教师体验到自己职业幸福的获得是自己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结果。发展性的教师评价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关注,可以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劳动热情,启发教师获得专业自主和专业自由的乐趣,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和职业追求。这种评价通过为教师提供不断地完善自我与更新自我的信息,可让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对教育教学的探索中获得职业幸福,从而体验幸福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潜在能力的发挥。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有利于引导教师实现发展与享受的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不是教师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以后的自然性和实时性的快感,而是教师实现了其职业理想以后的精神上的愉悦,是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自我超越。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何以能实现这种定位呢?1)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以发展为核心,能增强教师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以人为本,视敦帅的个人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可让教师在发展中体验啦榀,进一步发展。2)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能增强教师发展的自主性和客观性。发展性的教师评价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是能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自我意识得到增强,能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自信、激励和前进的动力;二是能让教师养成反思和自我调整的习惯,学会不断地审视自己已有的经验,从过去的行为模式中走出来,努力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3)教师在评价中获得了支持以后,能增强其发展与享受的现实性。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与评价人员的沟通与合作,评价的过程与教师教学的过程同步发生,评价人员更多的时候是充当一个从旁支持的角色。这一是能使教师及时地获得更多的有关自己工作的信息,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二是对教师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工作过程给予更大的关注,能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三、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职业幸福的.生长点定位。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学校的人文环境作为教师职业幸福的生长点和源泉。它重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引导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自主和专业自由中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从而享受其中的幸福与快乐。它通过引导教师积极地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在成功中追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的幸福。它引导教师通过其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善的意识和善的行为,追求教育中的善的幸福,并在真与善的行为中来展示教育的思想美和行为美,追求教育的美的幸福。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观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目的,是值价追求,是教师职业幸福的生长点。在这种评价的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增强和职业境界的提升,更是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教师的职业幸福和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1)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是一种以教师个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评价,它基于教师现有的发展水平,通过为教师提供具有可行性的专业发展的目标,然后用评价和目标来激发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2)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性的评价。由于教师可以参与评价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容易认同和接纳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进步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的水平。3)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也是一种引导性的评价。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以培养发展型的教师为最终目标,通过多层次与多形式的评价全面而真实地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引导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确立起自己的新的目标,最终使自己成为发展型的教师——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为己任,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孜孜不倦地勤奋地工作,通过自己的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能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将其作为自己职业幸福的生长点。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是怎样实现这种定位的呢?1)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不仅是给每一位教师一个总的评价结果,更是通过评价指出每一位教师今后在哪些方面仍需要继续改进或提高。这种评价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切入,能引导教师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追求和实现自己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的真的幸福。教师的成功不仅能强化教师进一步探索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意识,还能使教师在情感上发生积极的变化,使教师在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2)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无论是评价理念的确立,还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和评价的实施,都会引导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人的本性和社会伦理规范,即引导教师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善的幸福。教师在其善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合人性、合伦理和合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使学生的精神和行为得到改造,即可使学生也产生善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向着善的方向迈进。3)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能引导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教育的思想美和行为美,引导教师追求教育美的幸福。教育的美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它不仅表现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美,也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的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它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教师对教育的真和教育的善的有效运用。因此,若教师能匠心独运,就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就能使他们感到赏心悦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体验,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教育。它也符合教师的审美需求,也能使教师从中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感受到幸福,体验到幸福。

学生间的关系就不仅是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的职业幸福的重要生长点。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何以能引导教师从中获得幸福呢?1)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能让教师将自己的职业幸福建立在自己与学校利益的融合之中。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将教师个人的需要纳入到了学校发展需要的轨道之中,这就可以以教师发展的需要来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就可以使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主张研究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分岐,并通过协调等途径找到双方的满意点,找到促进共同发展的办法。这样,一是缩小了教师个人的需要和学校的需要之间的距离,可以促进“官”与“民”的融合,促进教师的和谐与幸福氛围的形成;二是能使教师心情舒畅,能使教师真心实意、富有成效地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奋斗,并从中感受到喜悦和幸福。2)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能让教师将自己的职业幸福生长在教师的群体之中。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能凸显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师进行互评,所以也将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融合在了一起。这样,一是有利于消除“文人相轻”和“同行是冤家”的思想的影响,有利于拉近教师间的心理距离,可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二是可使教师不仅关心自己的幸福,同时也关心他人的幸福。我们知道,教师个人的幸福只有建立在其群体幸福的基础上时它才是合乎伦理的、健康的、高尚的和珍贵的。这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要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要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使我们免受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来促进他人的幸福。”3)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能让教师将自己的职业幸福生长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之中。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让学生和家长也参与评价,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教师的发展,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这不仅有利于对教师的评价,对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有积极的作用。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误区论文

(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推动课改深入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主要手段,恰当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还能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指导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我们国家,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比较迟,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现在教育界普遍探讨的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在具体的实践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种认识上的误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索。

一、评价的对象存在误区。

日常教学中,我们评价的对象有时是单个学生,有时是全部学生,即个体和群体。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是个体评价,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的个体评价很多。不过回答问题的学生仅仅是全体学生的一小部分,我们的评价激励了这些学生,给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可是其他没有受到鼓励的学生呢?我认为,我们一定要特别重视集体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老师的鼓励和督促,让每个孩子都有持续向上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拥有走向成功的动力。

二、激励评价并非多多益善。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发挥课堂评价的改进与激励作用,赏识与表扬作为一种激励评价手段,适当的运用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不恰当的运用会成为学生成长温柔的杀手。教育学生本就是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日常教学中也要分层次教学,总结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不足。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让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三、评价的时间分配存在误区。

很多教师会精心设计一个课堂引入,在课堂伊始作大幅的描述,或者创设许多毫无意义的生活情境。课堂不是演习的地方,需要的是实际的教学效果,最关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有时候设计一些朴素的课堂引入,适当地总结前几节内容的评价或者在前奏部分给予适当的点评性语句,或许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切入点,朴实的课堂一样很精彩。

随着新课程评价理念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并非只有单一的教后评价,课前、课中的适时评价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常规手段。为了整节课让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评价时间的把握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课前的评价可以是上节课的内容、作业的点评;课中的评价可以是对前半节内容的回顾和后半节的过渡,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巩固和回忆中逐步掌握知识点。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过程性,把握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力度。

四、评价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元化的评价,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其中小组评价是很好的课堂激励措施,能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协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做了种种尝试,各种方式的小组合作教学产生于课堂中,但总是感觉形同虚设,效果不如自己预想的好。如何兼顾组与组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是大家应该探讨的一个话题。

在期末考评中,适当地考虑平时小组合作的成绩,即卷面成绩加小组课堂表现成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持续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每组四个学生,学习等级分别是优良中差,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尽量做到各小组间成员平衡,以体现公平性。课堂评价公正合理。学生互评这一课堂评价方式花费的时间短、效率高,比较适合学习过程中的简单评价。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度的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学生互评能收到最佳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将互帮互助、实事求是这些美德培养成潜在的习惯和意识,如何有效驾驭课堂、做到收放自如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课堂评价的效果。

五、评价的覆盖面存在误区。

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有些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往往侧重于坐在前面或者是离自己比较近的学生,忽视了坐在后面的学生。这可能是考虑不周的问题,我们的有效评价应该针对所有的学生。

其实,我相信,这些教师并不是有意识的忽视后面的同学,而是自己的教学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了就很难纠正。所以,我建议,平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教学习惯,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否则想改会很困难。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还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课改大潮中更应加强学习,加强研究、认真实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在全体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群策群力下,相应的评价体系一定会更加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刘富强。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j]。阅读与鉴赏:下旬,(08)。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评价制度。以此促进新课改的落实,促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完善,健全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

评价应充分体现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应充分体现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评价的真实性、民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因此,评价结果与评价对象的奖惩不直接相关,尽量排除评价的副作用;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刻意追求统一结论;不以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对象,重视评价对象的反思和改进。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评价对象的反思应成为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行多向评价。除领导、专业人员外,更强调同行的参与,有条件的还可让家长、学生参与,以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3.评价方法多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研讨、访谈、观察、问卷、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4.评价重心下移。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关注课堂教学预期的结果,而且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变化;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

5.评价结果的运用不以甄别和奖惩为主要目的。采用“建议”的形式,通过对话和反思,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使用进一步改进的各学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表,必要时还使用其他的评课工具,如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表等。

四、校内听课评课规定。

1.教师听课评课。

以促进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的。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课要达到3节。

2.学科的听课评课。学科主任要对本学科的教师要在一个月内每人听一次课,对新教师、有重要研究课题的教师等需要跟踪听课、评课。

备课组长要在每周内对自己组的成员听一次课,并组织好导学案“试水课”工作。

3.“入门课、达标课”听课评课。以展示和交流教学改革成果,促进学习研讨交流为主要目的。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入门课、达标课”讲公开课活动,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评出校级优质课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评价

实施阶段是教学评价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并在整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同时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进行调控,以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1.收集评价信息。

根据先前制订的评价方案,利用相应的评价方法、手段、工具、仪器等收集所需要的评价信息。这里的评价工具非常重要,如评价表、量表、问卷等,它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2.整理评价信息。

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通常需要进行审核和归类。前者是指需要对评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如回答问题是不是敷衍了事或随心所欲,判断评价信息是不是被评价对象的真实反应;后者是指根据评价信息的共同点进行归纳,以减少信息的杂乱和无序。

3.分析处理评价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掌握评价标准及其具体要求;其次是评价者应该使用事先规定的计量或其他方法来处理评价信息,在评价结果中要给出明确的相应分数、等级或定性描述等评价意见;第三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对评价者的测量或观察结果进行认定、复核。

4.作出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将分项评定的结果汇总成综合评价的结果。它要求评价者根据汇总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作出准确、客观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价结论,形成评价意见。必要时,可对评价对象作出优良程度的区分,或作出是否达到应有标准的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评价类型。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必须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用心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透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带给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带给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必须的评价标准,但是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资料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状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用心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必须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状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能够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够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能够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比较,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比较,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状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评价好处。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善、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到达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取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能够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状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能够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潜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潜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能够为广大的教师带给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给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个性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资料。透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潜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5.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职责所在。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她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科学,公平。

评价语引。

1.准确得体。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但是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

2.生动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题目之后讲,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十分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样会不被深深感染?怎样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构成的。能够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机智巧妙。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我在教学中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时,学生说错了,我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以鼓励学生.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我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留意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忙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4.诙谐幽默。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到达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完美境界。它不仅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5.独特创新。

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状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上,我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其实,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状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能让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到达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我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是构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特拟订以下制度:

一、学校组织成立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由教研组长参加的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及其它公开课进行评价。

二、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熟悉落实,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四、教导主任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

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五、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六、教导主任定期分析、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一定的比例。

八、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小组评课的结果要与讲课教师见面,并征求。

做课教师的意见,了解做课教师的授课思路,真正做到教学民主,评价公正。

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反馈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评价结果的检验。

评价结果的检验一方面要检查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看其是否全面、准确地实施了评价方案;另一方面要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检验。

2.分析诊断问题。

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等级分类,而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堂中的教与学,因此需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并对被评价者的优劣状况进行系统评论,帮助被评价对象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

3.撰写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封面、正文和附件。

封面应提供下列信息:评价方案的题目、评价者的姓名、评价报告接受者的姓名、评价方案实施和完成的时间、完成报告的日期。

正文则包括五部分。(1)概要。它对评价报告进行简要综述,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评价,并且列举出主要结论和建议。(2)评价方案的背景信息。它介绍评价方案是如何产生的,重点叙述评价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其理论依据。(3)评价方案实施过程的描述。它主要叙述评价过程,即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4)结果及结果分析。它介绍各种收集到的与评价有关的信息,包括数据和记录的事件、证据等,以及处理这些信息所得到的结果。(5)结论与建议。它包括对评价结果进行推断,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4.反馈评价结果。

反馈评价结果是指把评价结果返回给被评价对象或上级主管部门,以引导、激励评价对象不断改进、完善自己,同时为教师或教育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反馈评价结果的方式有多种,如个别交谈、汇报会、座谈会、书面报告等。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越来越重视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不断的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与自我激励,是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与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现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做以下评价总结。

一、上课前做好准备。

在上课之前,我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多种可能的反映做出预期。实践经验告诉咱们,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僵局。

有许多的事例可以说明,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师组织教学的意识不强,组织教学的能力欠佳。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因此平时我注意把组织教学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而不仅仅是上课时的一个起始环节。注意整合新颖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从不断追问中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三、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学习、生命成长)的场所,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活动是为了引发、引导、指导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建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如何让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维、积极配合、自觉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之中,我注意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和动机,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课堂上尊重、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愿意学习、自觉学习、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是否愿意学;清楚学生是否会学,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在课堂上我不失时机、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同时课堂教学之中我注意避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片面的绩效观。通过借助教材的文化力量和自己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理解与沟通、理想与追求、情感与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

五、课堂上恪尽职守、投入激情了。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责任、充满着希望。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课堂上我善意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让师生共同充满阳光。

六、让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实到位。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一种事先预设,因此我是精心准备,让它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课堂上力争用这一设计来实施。同时做好教学的课后反思,每一节课下来都要思考一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课堂之中出现的新情况,是否应对合理;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采取补救措施。现在我正逐渐让自己形成反思习惯,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优化自身素养。

总之,及时的进行自我评价使我找出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了自我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强了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了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成就了学生和我的共同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