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中班教案 > 中班光的折射教案(模板16篇)

中班光的折射教案(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7 20:03:21 作者:梦幻泡

中班教案的编写要具备循序渐进、循环迭代的特点,使幼儿能够逐步习得知识和技能。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在编写教案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光的折射教案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光的折射。

(二)教学过程。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1、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必须指出光线入射的介质为真空;另一种介质可是任意的,如此定义的折射率为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绝对折射率。如果光线在任意“两种介质中传播,折射率大的介质对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反之叫光疏介质。它们是相对的。

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义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

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两部分,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一束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的规律与折射率有关。

对于折射率应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两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个常数。

b、对于不同的介质,此常数的值是不同的。如光从真空进入水中,这个常数为4/3,光从真空进入玻璃中,该常数为3/2。显然,这个常数能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我们把它定义为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

c、介质的折射率是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的。它取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d、由于不同频率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

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内涵,才能理解光的折射现象,不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为研究全反射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光的折射教案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3、向一个空碗中倒水,你会观察到碗变______(填“深”或“浅”)。

1.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实验:把筷子斜放到水碗中去,请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1、迁移与思考:

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3、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折射现象,先来认识一下几个物理量:

[一面二角三线]。

一面:界面;

二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与界面垂直)。

目标1:进行活动4.2探究光通过水时的折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现象,同时发生现象。

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教案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光的折射教案

2、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

演示。

烧杯,筷子,水,全反射实验器,光具盘、玻璃砖,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1、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过程设计。

(1)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6-4解释。

(2)参书p83图6-4,6-5,解释为什么。

(3)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它实际的位置吗?

6、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光由空气斜射入三棱镜再射出来。(光会向玻璃较厚的一方偏折)。

课堂小结:

1、知道什么是折射现象,并能叙述折射规律,特别要注意斜射入的条件,不要记住在空气中角大的意义,叙述时要注意因果关系。

2、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本节《课课通》。

1、什么叫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五说明。

光的折射教案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镜对光线作用。

教学难点:

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

教学形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4.7。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

(1)发现问题:夏天我们去游泳时,双脚进入水中发现腿好象“短”了一节。

(2)提出问题:为什么脚进到水中和陆地上观察不一样呢?

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3)猜想与假设:这可能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加以改进,并让其上来演示完成)。

现象: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得出结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探究活动4.8,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1)提出问题:那么光由空气射向透明固体的现象是否也一样呢?

(2)猜想:应该也是一样的。

(3)设计实验:由学生讨论并得出实验方案。

可将激光束通过一玻璃,观察其现象。

(5)现象:当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是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从玻璃射出时偏离法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探究活动4.9,探究透镜奥秘。

(1)发现问题:当我用激光束射向三棱镜,观察到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

(2)提出问题:那么我将两块三棱镜放成如图所示,射出光线会怎样呢?

(3)猜想:光线会向三棱镜底面偏折。

(4)进行实验:将两束光通过如图所示三棱镜。

(5)实验结果:光向底部偏折。

(6)联想:上述两个形状就如同凸透镜吧。

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总结与交流:

1.说说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是否有新的问题和想法?

2.谈谈你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书上www1—5。

课后收集:从课外书籍上了解一些光折射的现象,和凹、凸透镜的应用。

回家作业:课课练1—13。

《光的折射》教案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透镜对光线作用。

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1)发现问题:夏天我们去游泳时,双脚进入水中发现腿好象“短”了一节。

(2)提出问题:为什么脚进到水中和陆地上观察不一样呢?

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3)猜想与假设:这可能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加以改进,并让其上来演示完成)。

现象: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得出结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1)提出问题:那么光由空气射向透明固体的现象是否也一样呢?

(2)猜想:应该也是一样的。

(3)设计实验:由学生讨论并得出实验方案。

可将激光束通过一玻璃,观察其现象。

(5)现象:当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是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从玻璃射出时偏离法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1)发现问题:当我用激光束射向三棱镜,观察到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

(2)提出问题:那么我将两块三棱镜放成如图所示,射出光线会怎样呢?

(3)猜想:光线会向三棱镜底面偏折。

(4)进行实验:将两束光通过如图所示三棱镜。

(5)实验结果:光向底部偏折。

(6)联想:上述两个形状就如同凸透镜吧。

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说说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是否有新的问题和想法?

2.谈谈你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书上www1—5。

课后收集:从课外书籍上了解一些光折射的现象,和凹、凸透镜的应用。

回家作业:课课练1—13。

波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能力目标。

1、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波面、波线,能够根据想象建立空间概念。

在学生初中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演示、类比光的反射和折射讲解机械。

对于实验的建议:

1、注意实验的准备以及操作;

2、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入波线、波面的概念。

注意从现象——规律——现象这一过程,师生结合实际共同讨论、分析。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

演示。

烧杯,筷子,水,全反射实验器,光具盘、玻璃砖,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过程设计。

(1)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6-4解释。

(2)参书p83图6-4,6-5,解释为什么。

(3)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它实际的位置吗?

6.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光由空气斜射入三棱镜再射出来。(光会向玻璃较厚的一方偏折)。

课堂小结:

1.知道什么是折射现象,并能叙述折射规律,特别要注意斜射入的条件,不要记住在空气中角大的意义,叙述时要注意因果关系。

2.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三.思考与作业。

本节《课课通》。

四板书。

1.什么叫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五说明。

光的折射教案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现象叫做。

2、规律:

内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注意:弄清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

《光的折射》教案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光的折射教案

“同学们,其实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如:由于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太阳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了折射,所以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看见了太阳升高了的虚像,好象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又例如: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气的过程中发生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方望去,就觉得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的一样。这就是美丽的海市蜃楼现象。希望各位同学努力学习,改造自然,将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光的折射》教案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

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

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

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

图6-l。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

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

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

(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

(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光的折射教案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演示实验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再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怎样?”

学生回答。

“对,会发生变化”

“象这些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学生看多媒体识记概念,教师板书:[1.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教案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我们首先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

“然后我们通过实验小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光从……”

“我们认识的光的折射现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