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建设方案 >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专业15篇)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专业15篇)

时间:2024-03-06 17:35:06 作者:翰墨

在编制建设方案时,要注重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这些范文和参考资料,提高自己的建设方案编写能力,为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日前,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19—2021年,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方案》提出,为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需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方案》要求,国家级团队须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团 队 名 称:团队负责人:牵 头 单 位:通 讯 地 址:联 系 电 话:申 报 日 期: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制

2011年10月

附件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和遴选工作方案。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本方案电子文档请登陆浙江省科技厅门户网站(http://下载)。

四、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五、本方案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于页面左侧装订。

编写提纲:

1.今后三至五年主攻方向。(2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主攻方向与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

系。

2.人才引进、培养规划。(3000字以内)

对带头人(含团队负责人与首席科学家)、核心成员、一般成员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重点阐明对中青年成员的培养计划。

3.研发项目规划。(3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至五年内拟开展的创新项目群。应注重规划的系统性,阐明子项目与整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4.团队依托创新载体的建设规划。(3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至五年内,为了提升对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承载力以及扩大团队的学术技术辐射力,拟开展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企业研究院建设的有关规划。

5.各合作方的协作规划。(2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至五年内,在开展上述规划、计划时团队内外有关各方拟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证。为提升院所的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并制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思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福建省中长期(2015─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15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15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臵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 基本原则。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依靠专家、择优遴选,激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根据院的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

第1页 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专家的人员召集、组建团队。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开放流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队整体根据绩效验收情况,确定下轮是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人员优先进入团队,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团队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动团队建设。

4、政策激励。创新团队优先配臵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省和国家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5、合同约束。加强对创新团队所承担的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书,严格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管理,规范团队成员行为。

6、目的清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臵;有利于凝炼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利于融入国家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影响力;有利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有利于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和有利于“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建设。

第2页 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设,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形成若干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使我院在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一批冲击国内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现任院长担任,副组长由现任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人事处、计财处、科研处、产业处、行管处和监察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团队遴选工作;审定经费支持额度;对团队申请资助的院本级研究计划项目组织论证;审定团队终期验收情况和确定下轮建设办法等。

第六条 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团队建设办公室),挂靠院科研管理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第七条 由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原则上由院外相关的知名专家9~1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拟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可行性论证,对运行中的创新团队进行阶段性评估,对达到合同建设年限的创新团队进行终期验收。

第八条 科技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依据本暂行办法,负责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团队的内部考核评估等运行管理。

第九条 经评审委员会论证、推荐的拟建创新团队名单,阶段性

第3页 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评估及终期验收结果,送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报院党委研究决定。

第三章 团队构成

第十条 科技创新团队是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及我省“三农”发展的需求,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承担重要科研课题,与我院的相关学科的创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自然形成或有效合作、整合等形式形成的、具合理学术梯队的研究群体。

第十一条 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组成结构原则上由首席专家提出,每个创新团队设立1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为学科带头人;设立若干名责任专家,责任专家为学术方向带头人;具若干名研究骨干和若干名专业研究初级工作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总数不少于10人。

第十二条 首席专家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学科透视和把握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责任专家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一致,原则上

第4页 共9页

主持相关研究的国内外重大、重点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第十四条 研究骨干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主持或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具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院青年拔尖人才,可优先入选团队。

第四章 遴选程序

第十六条 科技创新团队按以下程序遴选: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群体,自然列入我院的创新团队建设。

2、院根据学科领域建设与发展需求,发布拟建科技创新团队申请指南。首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拟定为:基础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动物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农业经济与管理。

3、拟以首席专家身份参加申报的学科带头人,根据指南的要求,自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提交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申请书。

4、拟申报组建的创新团队名称,可根据指南要求的学科领域自行拟定;提交的申请书应包括团队人员组成、结构,领域研究进展背景,拟组建团队的已有基础,研究工作内容,技术路线,预期研究目标、承担项目目标、队伍建设目标、基地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团队运行(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根据自身定位和研究领域特点制订的系统发展计划和建设措施等内容,具体格式、要求可从院科研管理处网页上下载。

5、申报资料由团队建设办公室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申请,由团队建设办公室汇总提交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

6、评审委员会应对提出的申请,给出评价性意见和是否同意资助该团队建设的结论性意见。评审结果报送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7、审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科技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与院长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并发文公布。

8、团队成员不得同时加入两个团队。

第五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 根据本暂行办法总则要求,创新团队与相关学科的平台建设相衔接,采用择优选定、分批设立、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对创新团队进行目标管理。

第十八条 创新团队有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所依托(挂靠)单位具良好的支撑环境,团队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进入创新团队的人员,其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第十九条 创新团队的工作条件和运行经费通过多渠道解决,依托单位应在各方面给予创新团队支持,创新团队应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开辟经费渠道,使自己在竞争中发展提高。

第二十条 创新团队成员对外申请获资助的项目、经费,以及研究获得的成果、知识产权等,其行政管理和所有权仍归创新团队成员所属的行政单位,但创新团队可计入本团队工作和创新业绩。

第二十一条 批准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院每年以研究计划项目的形式给予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其持续开展某一方向的研究。

第二十二条 创新团队获得的院本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创新研究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添臵等,每年须填报项目任务书及经费分配方案,经首席专家和责任专家签(章)认可后,交由团队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团队建设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审核,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审批。院计财处根据各团队的经费分配方案,将经费下拨到任务承担人所在单位,列入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但首席专家可在项目任务范围内进行协调使用。

第二十三条 创新团队应加强对国内外开放和学术交流,在组建伊始应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

第二十四条 院职能部门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在项目申报、成果评定、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创新团队给予倾斜。

第二十五条 创新团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缓拨、停拨或追回经费;必要时可更换首席专家。

1、在科研上弄虚作假,违背科学和职业道德;

2、计划执行不力,创新研究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未能按管理要求及时上报年度进展报告;

4、首席专家因某方面原因不能履行职责;

5、违反本暂行办法的其他规定。

第六章 验收评估

第二十六条 创新团队的支持期限一般为5年。院科技创新团队

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创新团队建设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实行年度报告制度,由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对年度报告重点审核完成争取经费指标情况,对中期和终期报告考查其综合指标完成情况。对成绩显著、状态良好的创新团队可提出以适当方式给予延续、稳定的支持。对未能通过终期验收的创新团队,其首席专家不能申报下一期团队建设任务。

第二十七条 未通过中期评估的创新团队,院科技创新团队评审委员会有责任对影响完成目标任务的相关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团队人员组成结构,直至首席专家人选等提出调整建议。对中期评估中表现出尚不具备实施创新团队建设条件的,可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八条 主要验收指标。

根据各团队签订的具体建设任务指标进行验收,但不低于以下基本要求。建设期内,各创新团队用于购臵设备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的经费不少于项目总经费的20%;团队实验仪器、设备、设施遵循开放、共享管理;每个团队获得院外的项目资助经费不低于本院资助团队建设经费的3倍(含3倍),软科学类为1倍(含1倍);每个团队至少每年承担1项国家级项目。团队内人员到海内外学术交流5~8次,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2次。其中:

1、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团队:以高水平论文产出为主,发表sci或ei收录的论文,其影响因子累计15点以上(含15点);同时,在本研究领域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2、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的团队:以专利、成果奖等的

产出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为主,获得发明专利、或新品种、或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项和省部级二等(含二等)以上成果奖励2项以上。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化孵化基地或应用推广基地。建成省或院的相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软科学研究类团队:以高质量学术论文、重大政策建议和战略研究报告为主,执行期内撰写1~2份有关报告或建议提交、省政府或中央有关部委,并得到采纳;有重要影响的专著1本;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或ssci论文)5篇以上。

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除主要验收指标外,产生的其他方面业绩也可以适当计入验收成绩。

第二十九条 首席专家每年对受聘人员按确定的岗位职责和合同要求进行年度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后续聘任的依据。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根据本暂行办法形成的有关人事、分配、奖励等实施细则,与本暂行办法具同等效力。本暂行办法适用于院创新团队的建设管理,在此范围内与本暂行办法不一致的有关办法、规定,依从本暂行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解释权归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

第三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2015年12月12日起实行。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加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增强组织活力,改善组织文化,放松心境,提升组织整体沟通与协调的精神和本事,同时欢迎新员工的加入,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培养新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人事部决定于9月12(暂定)前往官湖角(暂定)参加两天一夜的户外拓展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一、总经理审批;。

二、经总经理批准后,统计愿意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名单。(20人)。

三、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1)提前预定场地;。

(2)购买活动中需要的物品食品;。

(3)安排活动人员的接送。

9月12日-13日。

(1)上午9:30准时从集合地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开始活动。公司员工活动策划方案(2)活动结束,安排将人员送回。

四、活动资料。

五、活动经费预算。

1、活动中需要的物品食品(烧烤食材:火腿肠、热狗、牛肉、鸡翅、青菜、韭菜、孜然粉、刷子、蚝油等)预计1300元。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含义:部门文化即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 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部门文化形象。

人事规划(各专业人才、工作配合与互补、长短期规划)

奉献:主观能动地完成工作,讲究奉献精神

领导能力:做为本部门的职业经理人,要讲究职业精神、专业化和领导能力,其中领导能力是本部门的一大特色。成员个体既是部门主管或经理,又要具有总部成员的工作安排、协调、目标达成方面的领导和安排能力。

入职培训(准备材料,公司全面介绍、制度培训、酒店管理部ppt规划,酒店展示、业态特征、职业经理人要求等)

学习与成长能力建设

户外拓展

集体活动参与

季度会议(培训提高、业务交流、头脑风暴)

定期视频会议

证书制(培训参加课时)

专业方案(根据公司发展及要求核心诉求)形成自己模式:如根据各业务板块及未来发展,形成方案。方案要对主要条款进行框架性的约定。

发挥合力,战斗力,团队目标共同达成,团队成果共同分享

团结、奋进、有干劲、睿智、年轻化

学习能力强

勤奋、敬业、专业

形象好:代表酒店这个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准、具有时尚引领作用、素质和品味要高端、国际化。

培养贵族气质

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培养前途

高素质、高学历,名校本科以上,硕士优先

高忠诚度

人性简单,不复杂,不搞事,一心一意,心甘情愿意地做工作。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4月18、19日,我随教育中心参加了“20xx北师大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办学理念有一条是“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发展”。第一个为我们讲座的便是此校的业务副校长徐晖,他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讲学稿”研究专家。东庐中学讲学稿的出现,是为了对付当时盛行的“满堂灌”课堂教学现状,以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为了对付教辅资料满天飞的现状,以求减轻学生负担;是为了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以求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对教学能力偏低的教师帮一把。他们对“讲学稿”定义为:把仅供教师使用的教案,增加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生活动和作业,既做教师的教案,又做学生的学案;既做预习作业,又做课堂作业;既做家庭作业,又充当复习资料;既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多动手动脑。“讲学稿”又叫“导学案”、“学案”或“教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课内外学习方案。而我们伊滨区已经很早也运用了导学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用来弥补个体自学的不足,发挥导学案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静心教书,爱心育人,潜心研究。

二、打造魅力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上海新纪元教育研究院丁如许工作室的丁如许专家与大家交流了如何打造魅力班会课。

(一)、精心选题材。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班情选题,同时要乐于选择生活中的新题。总之应做到三关注: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造新形式。“好的节目胜过千言万语”,电视、电影节目直观而形象。如果我们能把看电视、看电影时的那份感动,变成生活中的真实,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生活中的新鲜形式。同时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还要运用创造学的基本方法,“加一加”、“变一变”、“移一移”。最后还要用好多媒体技术,选取生活中的视频,同时多拍一些特写镜头。

(三)、认真写教案。首先拟定响亮课题,课题应明确、新颖、上口、易记。其次思考设计背景,明确教育目标。总之,班会课的过程要清楚明确,班主任要精心设计,体现班会课的合理结构。

三、教育要培养好习惯。

关鸿羽教案先以一个“捂在鼻子上的臭袜子”案例向大家阐释了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结果不能只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还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变化,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就又对养成教育提出了要求。

(一)、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如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自我认识,自我监控的习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习惯;环境保护的习惯(如垃圾分类);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如一米线、乘滚梯靠右站);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私人空间的习惯等等。

(二)、养成教育途径要多样化。我们可与家长配合定期通报学校情况,如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同时要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家长应该向老师多学习,对学校的工作多配合,少指责。

(三)、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好习惯。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训练法,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长流水,不断线。同时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我们可以采取激趣式、分解式、评比式、制约式、疏导式等。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们还可以采取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负强化法。当然言传不如身教,我们要以身立教,以行导行,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把学生培养成自信而不狂妄、自尊而不自傲、自谦而不自卑、热情而不轻浮、礼貌而不虚伪的性格。

总之,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沿着这些名家之路越走越远。

特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 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 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 ,40岁以下6人,占28%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 ,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载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面向浙江二级城市、小型外贸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外贸业务部门”为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熟练外贸业务能力的人才。重点探索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三项人才模式改革内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为2012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英语听力》和《电子商务》作为2015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的项目中,物色课程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推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1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 实践课程建设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能力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英语应用核心能力为目标,研究以过程性、课内外互动、多技能交融为特点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提高顶岗实行的实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对现有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仿真国际商务实训室”项目的建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思路,调研和论证新的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专业教学设施和条件。在分院统筹安排之下,完成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与本教学团队相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思路,建立一批不仅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也能满足日常实训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假日实训基地,使之逐渐上规模、成体系。

4. 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化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结构。抓紧对现有讲师群体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中青年讲师的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本教学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申报数目,要提高省级课题研究的数目,力争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有突破。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举行说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切实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以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研究以及担任行业协会的社会兼职职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团队建设方案

以优化职称、学历结构、强化专业技能和能力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为培养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通过对内培养、对外引进的方式,力争到20xx年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需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教师队伍数量和规模:

根据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规划,到20xx年普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950名。教师队伍的规模,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兼职补充”的原则,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0人,聘用兼职教师达到16人。

2、教师队伍结构:

1、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含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数的43%,其中教授要达到5名。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特别是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平均年龄要在38岁以下。

2、学历层次: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45%以上。

3、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能充分保证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3、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2名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5名专业骨干教师。

4、“双师型”教师:通过培训和引进,使“双师型”教师包括有专业技术职务、有专业资格证书、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总人数的90%。

师资队伍建设内容:

按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以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建设为依托,以青年教师队伍培养为核心,引进、培养和外聘相结合,工作与学习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职业道德与双师素质提高相结合,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双师结构完善、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1、职业道德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倡导爱岗敬业、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师德风范,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和人才观。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事业、献身教育、乐于奉献、安心从教、勤奋任教、优质施教的教师队伍。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及时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2、学历、学位提升建设

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改善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是物流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发挥。因此,物流专业群首先要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目标,通过引进、培养、外聘,使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达到建设的要求。其次,以20xx年物流专业群学生达到950人为目标,做好高学历学位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学校出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以改善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

3、“双师”素质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衡量标准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相应技术岗位的实践经验。鼓励专业教师获取与专业有关的专业技术职称,成为名副其实的拥有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与专业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制订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的具体实施办法。

4、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工程

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40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1—3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相关专业发展需要,能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中真正发挥示范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外聘专家讲学,到内地培训,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参与生产第一线实践活动等进行骨干教师的培养。根据物流专业群建设实际需求,以激发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制定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认定和考核办法,形成系统、连续的骨干教师培养、认定机制,使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坚实、合理的梯队结构。

5、专业带头人建设

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术水平较高、专业造诣深、双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到20xx年实现培养和引进2名专业带头人的目标。

6、专业能力建设

1、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物流管理专业将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学历提高和业务进修、教学研究等,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能跟踪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2、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物流管理专业规划和设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建立和完善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更新机制,组织教师轮流到系研究所、培训公司、培训学校顶岗工作,定期对其专业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和培训。

3、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需要,构建有效的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培养其整合课程、运用信息技术等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授课体系。

4、提高科研水平。出台政策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教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科研成果,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工作,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相促进的发展之路。

1、转变教师观念

物流专业群结合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每年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同时聘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和交流,开拓视野,更新观念。

2、设立师资培养专项基金

师资培养专项基金根据物流专业群发展状况设立,每年不少于20万元,用于学历教育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出国考察进修等。基金主要用于教师的业务、实践进修培训,教师引进和新教师的培养,以及开展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等。

3、形成开放式的专业师资使用机制

尽快形成开放式的专业师资使用机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政策支持,制定引进教师的特殊政策,给予被引进者较高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吸引一些行业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加入到专业师资队伍中来,把先进的技术技能带进学校,带进课堂,使学校教育真正紧贴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加强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专业能力强的外校教师及实践技能强的社会各行业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等任教,有针对性地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4、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教师任课资格、教师业绩考核、专业能力提升、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外聘教师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使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过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5、建立以激励为核心的师资评聘与奖惩机制

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训练、考核、竞赛、评比、奖励的具体措施。分配上向一线教师,特别是业绩突出、贡献大的教师倾斜。如,对已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在享受岗位津贴、参加职称评聘中均有优惠政策,允许低职高聘;对达不到目标的教师采取调离教学岗位或安排待岗等措施。骨干教师的考核、评比、奖励等记入本人的业务档案,并与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团队建设方案

通过多种方式网罗人才:内部提拔和招聘、外部挖猎等方式 对每名员工做好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奉献:主观能动地完成工作,讲究奉献精神;

领导能力:做为本部门的职业经理人,要讲究职业精神、专业化和领导能力,其中领导能力是本部门的一大特色。成员个体既是部门主管或经理,又要具有总部成员的工作安排、协调、目标达成方面的领导和安排能力。

学习与成长能力建设;

户外拓展;

集体活动参与;

季度会议(培训提高、业务交流、头脑风暴);

定期视频会议;

证书制(培训参加课时);

专业方案(根据公司发展及要求—核心诉求)形成自己模式:如根据各业务板块及未来发展,形成方案。方案要对主要条款进行框架性的约定。

发挥合力,战斗力,团队目标共同达成,团队成果共同分享;

团结、奋进、有干劲、睿智、年轻化;

学习能力强;

勤奋、敬业、专业;

培养贵族气质。

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培养前途;

高素质、高学历,名校本科以上,硕士优先;

高忠诚度;

人性简单,不复杂,不搞事,一心一意,心甘情愿意地做工作。

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调动全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经英语系党政联席会议及系务会讨论,决定组建若干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进行长期合作的学术团队,全面提高我系学术水平,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加快英语系学科梯队建设,为成功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以语言学、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等作为研究方向。

以团队负责人为领航员,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秉承开放、合作、分享的精神,互相促进;在团队中形成互相切磋、互相启发、理清思路、发掘资源、共享资源的风气。

1、团队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2、自愿报名,确定团队。原则上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每位成员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团队。

3、由团队负责人确定并提出科研设想及研究预期成果并填写《英语系学术团队申报表》(见附件)

4、原则上,团队运行期为2年。

英语系根据申报条件和建设标准进行评审,确定团队。

1、项目成果以著作、论文形式公开出版或在团队运行期成功申报省部级项目,其中,论文应在与专业相关的核心刊及以上期刊发表(以北大版为准),所有成果至少由团队的2人共同出版或参与。成果鉴定依据学校华电校人[20xx]15号文件执行。

1、 每个学术团队中期检查合格按项目进度下达第一笔资助经费,资助金额不超过总金

额的50%。

2、 最终完成团队计划的,一次性支付剩余金额。

认真填写《英语系学术团队项目申请表》。申报人于9 月20 日前将申报材料及电子版报送到科研秘书处。

职教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根底课、专业根底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那么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5.专业建设根底优势明显。校企合作根底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工程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当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

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根底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良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专业〔群〕建设为根底,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准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团队建设方案

2012年作为德林集团“管理年”的深化之年﹑攻坚之年以及面临新产区年底投产运行的紧迫形势,红岩煤矿遵循“人为本 德治企 共和谐”企业经营理念,加快团队建设的步伐,全矿上下同心协力坚定步伐共同迎接挑战,在成长奋进中誓将红岩煤矿打造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高标准严要求的钢铁团队,为建设标准化现代型能源企业做好人才储备。

在集团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矿领导带头奋进中红岩煤矿各项工作已逐步步入正规:各部门协调有序,保质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新产区建设按部就班进行中,这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亦不能忽略不足之处,各项工作应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现阶段团队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5. 团队活动缺乏、员工业余生活单调,导致整体团队意识不够、工

作热情不够,严重影响着大家的办事效率,以及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面对现状,公司应坚持规范化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培育团队文化,提升团队凝聚力;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出发点,重视团队持续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不断调整成员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加强组织员工之间的协作精神,打造和谐、朝气、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具体措施如下:

(一)规范化企业管理

聘计划不断完善人员体系,逐步实现技能互补的人员结构﹑清晰的成员定位;

(二)培育团队文化

7.综合处利用八小时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娱乐公益活动,调动成员积极性,号召全员参与,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三)打造学习型团队

1.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追踪制度,定期反馈培训效果,达到学以致用。针对安全培训可以在条件允许下进行安全演练或理论考试;管理类培训要求成员书写心得或组织专题研讨会,探索红岩管理模式。

依据公司当前实际和发展目标,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出发点,不断提高组织员工之间的协作精神,调整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拓宽视野,打造和谐、朝气、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具体方案

(一)、团队应该做到:

1、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人或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全局出发,全体部门及同仁共同努力,紧密的协作与配合,才能做到寸土必争,从而实现公司的远大目标。假若部门、同事之间少一些推诿,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冷言冷语,多一些热心帮助;少一些矛盾争执,多一些团结协作,少一些本位文义,多一些理解和尊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效应。

2、建立无间隙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尊重的平台,就不会有沟通开展的渠道。沟通渠道应该是开放的立体的无间隙的,更应该以增进了解,带给大家快乐为方向,因为快乐带来激情和力量!沟通是情绪的转移,是信息的传递,沟通最忌讳一脸死相,团队建设中信息传递与互享是进行管理决策并实施有效管理的依据和保障,无间隙的沟通是建设高效团队的灵魂。

因此,可以常召开一些座谈会,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同事间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双方不仅能了解言语的意思,而且能够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进一步增进团队同事间的交流与认知。

3、团队要注重分享

尝到苹果一种的味道,而你若与别人分享其他四个,那你就会收获友谊还有可能品尝到不同水果的味道!

5、员工家属很重要

对员工家属的关怀往往更能抓住员工的心,因为公司的细微关怀更能让员工在家庭面前有成就感。要知道每个团队成员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也正是决定成员对待工作态度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举行家庭日活动,定期邀请员工家属参加公司举办的活动,感谢他们对员工工作的支持,让团队成员的家属更加关心和支持成员的工作,也让成员对团队更加感激与忠诚。

麦当劳家庭日活动,其中有一项就是:员工以及家属生日时在所属餐厅可享受麦当劳免费提供的一份超值套餐外加生日惊喜礼品,虽是点滴温暖却能送出餐厅的一份关怀,赢得员工的心及家属的支持!

6、团队成员应互相尊重

二是部门之间要相互尊重,对其它部门需要配合的工作积极配合。人们只有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彼此对组织的贡献,团队共同的工作才能比单独工作更有效率。

7、充分挖掘员工潜力

作为知识的载体,对组织的奉献程度将决定组织在市场中的命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虽有赖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但组织真正的竞争优势却永远来自于团队集体智慧的共同努力。研究表明,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只运用了20%的能力,80%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要是将这一部分的能力充分发挥并利用的话那效果将是不可预料的,所以,要懂得如何授权和委派,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

8、加强培训指导

培训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能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使企业和个人双方受益。培训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培训、向外聘请培训讲师、为员工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以及对员工因自费而取得的劳动资格证给予一定的补贴等。

9、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营造公司良好工作氛围,是搞好团队建设的关键。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营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工作氛围,形成“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精神。以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每个员工在企业中不但干得好,还干得开心,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马云说:judge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harvard,是不是stanford,不要judge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judge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的回家。

企业文化建设就好比在一片沙滩上建造大厦,而团队建设就好比大厦的地基工作,我们每个人就是建地基用的一粒粒沙:一沙一世界,而作为团队建设的领导者或管理层,就好比能把每一粒沙子融合在一起的催化剂:水泥。可见团队建设的成败,管理层的领导才能至关重要。 领导就是领袖加导师,“你要做教练而非监工,要做领头羊而非赶羊人!”,作为领导者若自身的修养不够,那给你一个项目,你会祸国殖民;给你一个团队,你会把团队带到万劫不复;团队建设不好何谈企业文化建设,故领导或管理者必先认识自己才能引领团队建设,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领导层应做到:

1.解决问题还是责备员工

很多领导在发生问题时,先责备员工,再解决问题。虽然领导的个人不满情绪得到了发泄,但这样的情况却带来极大的弊端。更有甚者,有些领导者在发生问题时直接在顾客面前严厉责骂员工,自认为让顾客看到了作为领导者的严格和权威,实则让顾客因为该团队的不专业更加失去信心和好感。

长此以往整个团队便会陷入极力掩盖错误,相互推脱责任的恶性循环。严重破坏了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团队成员也会因害怕受到责骂而不敢提出合理建议和创意见解。这就给团队绩效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用人之长,必容人所短

团队成员中各自拥有着各自擅长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的,每个成员也都有自身的缺点和弱项。作为配臵资源的团队管理者,必须清楚认识到每个成员的长短处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不会因为团队的需要就增长或消失,但它们可以得到优化地配臵,让每个成员都扬长避短。

3.求同存异,适当宽松

古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名言,水过于清澈,鱼反而难以生存;现实社会,过分苛察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就会失去伙伴朋友,这也正是管理禁忌:寬於律己,苛以待人。

求同存异——团队成员除了各有各的长短处,还有各自不同的习惯、性格、价值观等等。人总是千差万别的,其中的困难就是如何理解别人、接纳别人。人总是缺点与才能并存的,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尊重个人的差别和异己观点,可以引导成员欣赏背景和观点多样化带来的益处。团队领导者必须求同存异,才真正有益于团队进步。

适当宽松——有些团队领导者在执行团队规范时锱珠必较、毫不留情面,在可宽松而且不违反规范的情况下,却选择严罚团队成员。

4.保护团队成员

层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做法破坏力极大,关系几乎没有再修复的可能。整个团队离心力涣散,不可能再做出较高的绩效。

5.善待错误,宽容失败

任何的成功都必然包括多次错误和失败。团队建设的路上,也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和失败,有些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面对并转化它们。团队领导者者需要认识到错误和失败的意义,它们的存在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相反,它很可能就是成功的前兆。善待错误就是善待成功的可能性。

领导者善待错误、宽容失败会形成较为和谐的团队气氛。团队成员也会自主地珍惜这种和谐,更加严谨地对待工作,敢于提出各种创想并付诸尝试,最终转败为胜。

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荣幸能来到我们公司试讲,人力资源部给我的主题是团队建设, 在培训的开始,我会用一个游戏,带动大家,名字叫做笑容可掬。

游戏规则和程序

1.让学员站成两排,两两相对。

2.各排派出一名代表,立于队伍的两端。

3.相互鞠躬,身体要弯腰成90度,高喊***你好。

4.向前走交会于队伍中央,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

5.鞠躬者与其余成员均不可笑,笑出声者即被对方俘虏,需排至对方队伍最后入列。

6.依次交换代表人选。

相关讨论

1.这个游戏给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做完这个游戏之后,你有没有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2.本游戏给你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以什么启示?

总结

1.人们常说,当你面对生活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你笑,生活笑,你哭,生活也在哭。面对别人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要想获得别人的笑容,你首先要绽放自己的笑容 。

2.在团队合作中,彼此之间保持默契,维系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会非常有利于大家彼此之间的沟通,也会加快我们的合作步伐。

那么什么是团队呢,任何一个部门就一定是团队吗?当然不是,

解释什么是团队,团队的四要素

现在你想一想,你的部门是一个团队吗?可能只是一个群体,团队和群体的差别

有一个人问上帝,他想知道到底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样子,于是上帝就说先带他去看地狱,带他来到一间房间,里面有一个长条形的桌子,桌上摆满了各种很香的食物,桌子上面坐满了人,每个人都面黄饥瘦,非常的饥饿,他们每人有一双很长很长的筷子,他们把夹起的菜尽力想喂到自己的嘴里,可是由于筷子太长,没有一个人能把菜喂到嘴里,所以这个房间所有的人都是非常痛苦的样子,看着好吃的菜,却吃不到!于是这个人就给上帝说:“太残忍了吧,那带我去天堂看看吧!”上帝说:“好啊,其实天堂就在地狱的隔壁!”于是他们来到隔壁的房间,看到的是同样的长条桌子,同样很好吃的菜,同样的每人拿了一双不可能喂到自己嘴里的筷子,不同的是他们都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都把自己夹起的菜喂到了别人的嘴里,所以大家都吃到了美味,而且人与人之间也非常的开心!

最强的一项能力

最近一次成就(工作或家庭)

非常希望可以改善的一项习惯

最喜欢的食物

最讨厌的事情

最欣赏哪一项特质

如果团队成员中彼此非常了解,那么团队凝聚力自然要好,什么是团队凝聚力?

所谓团队凝聚力就是一个团队具有的优良 素质所形成的吸引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

吸引并

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团队凝聚 力,能有产生使内部的队员充分发挥积极 性、创造性及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优良的团队需要的是一种优良的素 质,这种优良的素质是根本是关键。直接 决定了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 群体中的程度。

团队凝聚力的意义:

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

团队成员团队凝聚力的来源

团队凝聚力散漫性的原因

缺乏凝聚力的表现

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团队管理者是团队凝聚力的维系者。

如何维持团队凝聚力?

维持凝聚力问题的元凶

我们要有感恩的心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

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四、2011年申报材料报送时间

**中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学习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教学情况,营造教师钻研教学,钻研课堂的氛围,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将对四个教师团队进行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引导作用。

团队一 :学科专家为核心的专家组队伍

1、对本学科备课组长进行培训,指导各备课组长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2、对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重大事项提出建设性意见。

3、指导本学科的青年教师,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科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4、参与制订学校教育教学督导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5、配合教学部门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督导工作,要求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在担任学科专家期间,每学期周平均听课少于2节将取消下一届学科专家聘任资格。

6、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改中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7、指导并监督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与评价,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仲裁。

8、指导并监督学校教学比武等教学公开课活动的评委和职称评定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认定工作。

9、指导各课改组选取教学资料,安排教学进度。

10、每周定期听课,每周五确定下一周听课对象。

1、定期对本年级班主任进行各项培训,做到全年级一盘棋,建设好学风。

2、督促本年级班主任、教师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

3、年级正副组长、年级支部书记每个月听一节本年级班主任的课,了解各班的教学动态和学情。

团队三: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科任教师队伍

1、定期向各科任教师反馈期考和班级动态,组织班级科任教师开会分析班级成长情况,与科任老师一道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

2、班主任每月(高三年级班主任则每两周)分别听一节所在班的所有任课老师的课。

团队四: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教师队伍

1、备课组长定期召开备课组会议,组织本组教师参与学校安排的公开课和集体备课活动。

2、备课组长每月听一节本备课组所有老师的课。

3、高三年级备课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每人写一篇高考大纲心得。 工作要求及待遇:

1、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目标,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切忌搞形式主义。

2、每次听课都必须填写好听课记录表,并及时上交督导室

3、听课完后要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反馈意见。

5、各学科专家组成员在教学工作安排时,可按其满工作量的一半安排工作,按实际工作量计酬,学科专家组成员一年一聘。

6、其他核心组成员在学校安排工作时,工作量未满,在规定的听课范围内,规定的听课节数内的听课课时可代替上课课时计算工作量,按本方案计酬。

湘南中学

教学团队建设是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实施“规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为了保证并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学综合改革的同时,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2年)》中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过程优化共同提升、常规教学工作和教学综合改革任务有机结合的目标,特启动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试行)。

二、团队建设原则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实现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具体任务,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设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双师”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以课程教学为基础,重点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推进等方面来组建教学团队。

(二)优势互补和整体提升的原则

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团队中,在组成结构上,学校成员和企业成员融合,年龄与职称上形成梯队,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互补,既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育教学,又有利于年轻教师的培养,积极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1 / 5

(三)团队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与教学改革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探索取得明显地教学成果,形成具有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促进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团队建设要求

(一)团队成员的构成

教学团队设负责人1名,成员一般为5至8人,专业团队成员注重“校企结合”,应包括本校专职教师,也要有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加,人数可适当增加。

团队负责人一般为本专业具备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人员承担,熟悉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学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名教师同期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负责人。

教学团队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实行跨专业、跨教研组组合。团队成员同期只能参加一个教学团队。

(二)团队建设的内容

教学团队在建设期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优秀教师应利用他们在学术和教学中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推进团队建设良性发展

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技术交流、经验总结、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专题讨论等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围绕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 / 5

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4、形成优秀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

总结具有特色的团队建设经验,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教学成果,尤其在兵团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教学成果等方面有新突破。团队教师在学生评教、校内外专家评价、行业企业评价、兵团中职学校评价等教学评价中,评价结果优良。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及评价

1、负责人主持制

团队负责人对所建团队的预期目标、建设方案、人员组合、建设进展等方面总体负责,并负责团队建设中期和结项检查及验收工作。核心组员主要协助负责人进行与团队建设及有关教学业务的设计和组织工作,并带动骨干成员一起参与团队建设及相关业务的实践与探索。

2、建设周期及经费保证

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实现预期目标,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周期一般为2——3年,建设周期内需所需要的经费,由学校根据相关办法给予支持,团队建设取得的预期成果,由学校按办法给予奖励。

3、中期检查

立项一年后进行中期检查,对未能按既定计划完成预期目标和不合格的团队,限期整改,直至整改合格,否则取消团队建设资格及经费支持。

4、建设期满总结及评优

团队建设期满后,教学团队要提交团队建设总结报告,学校将组织校内外学科专家对团队建设的各项成果进行评价和验收,验收合格将颁发证书。对于建设成果非常突出和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团队应给予奖励和表彰。并优先推荐参与上一级教学团队评选。

5、项目实施与运行

教学团队建设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负责立项、组织活动、过程协调、中期检查及结项验收等工作。

四、申报办法

1、各专业教研组根据本建设方案,填写《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书》,在2015年11月报教务科,并提交团队成员相应的资格证书及相关材料。

2、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成立校教学团队评审委员会,负责完成对教学团队的评审工作。评审通过后,经由学校批准后发文公布首批教学团队建设的名单,并发聘书。

五、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安排

学校第一批教学团队建设将首先建立“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三个重点专业教学团队,计划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

(一)实施过程

2015年11月,正式启动首批教学团队建设,三个重点专业教研组积极申报,主动参与,通过探索团队建设的机制,积累相关经验。

2015年6月,对首批团队进行中期评审。

2015年4月,开展第一批团队建设的验收、评价及推广工作,召开经验交流会。

201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推广,形成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管理办法的长效机制,使团队建设工作成为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计划

2015年12月,成立“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三个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并根据团队重点建设的内容,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每月开展一次培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等主题进行。

2、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会,主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建构、课程标准制定、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

3、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1)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

开发建设4门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学习指导书等), 编写1门教材并出版,编写3门校本教材。

(2)化学工艺专业

开发建设3门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学习指导书等), 编写1门教材并出版,编写3门校本教材。

(3)机电技术应用

开发建设3门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学习指导书等), 编写1门教材并出版,编写3门校本教材。

4、实训基地建设

三个团队在职能部门的带领下,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如下 :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增添汽车电器设备维修实训室的配套设施;新建整形美容综合实训车间,配套教学设备。

(2)化学工艺专业

新建仪器分析实训室一间、多媒体仿真实训室3间。

(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新增机电、焊接设备,进一步完善相应实训室。

上述专业实训室、车间引进企业“7s”管理模式,将“7s”管理制度推行到日常实训教学中。

5、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三个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实现教师网上教学(演示、辅导、批阅、评价、互动等)、学生网上学习(自主协作学习、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实时交流等)。

6、每学期专业教学团队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

二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