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经济师 >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热门21篇)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热门21篇)

时间:2023-12-18 17:37:58 作者:薇儿

通过规划计划,我们可以有目标地去做事,避免盲目行动和浪费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划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部分村“两委”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吃穿不愁、平平安安就满足了。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新华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近年来,新华区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富民强村新局面。最近,我们对全区3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新华区下辖1个镇、10个街道(其中1个管委会),31个行政村。目前,焦店镇的焦店村、余沟村、场坊村、野王村、褚庄村、张庄村,曙光街街道的李庄村,西高皇街道的郝堂村、西高皇村,西市场街道的武庄村,光明路街道的王庄村,矿工路街道的陈庄村,香山管委会的边庄村、徐洼村、石桥营村、杨官营村,共16个行政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2%。

20xx年底,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4235万元。收入来源主要有租赁自然资源、租赁村资产、创办企业、服务企业园区、股份制集体经营、征地补偿等,其中以租赁自然资源收入的有6个村:边庄村出租土地年收入50万元,杨官营村出租土地年收入4万元,场坊村出租土地年收入4万元,野王村出租土地年收入5万元,褚庄村出租土地年收入20万元,张庄村出租土地年收入40万元,6个村年收入共计123万元;以租赁村资产收入的有5个村:王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20万元,郝堂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75万元,武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265万元,陈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40万元,李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600万元,5个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共计1000万元;以创办企业经营收入的有2个村:西高皇村创办绝缘厂年收入40万元,李庄村5个村办企业年收入2800万元,2个村创办企业年收入共计2840万元;以服务企业园区收入的有2个村:杨官营服务平煤煤矿年收入13万元,余沟村服务平煤煤矿年收入10万元,2个村合计年收入23万元;以征地补偿收入的有5个村:焦店村重点工程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60万元,野王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100万元,徐洼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68万元,杨官营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54万元,石桥营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67万元,5个村合计年收入249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中村和城市近郊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等有利条件,通过出租场地、出租门面等多种途径,运用股份制、租赁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发展集体经济。2008年以来,曙光街街道李庄村积极推动旧城改造建设,利用有限土地资源,选好合作商,打造特色商业,实现互利双赢截至目前,集体固定资产达到20亿元,村民分红每年达到2万元。

(二)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基础。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区委区政府提高村级组织工作运转经费,每个村平均每年达到4万元,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2016年,完成山区造林1000亩,廊道绿化400亩。2016年确定农业项目3个,完成投资0.39亿元。建成了总投资60万、总长约1420米的焦店镇焦店村饮用水给水主管道工程,解决3800多人的用水问题。

(三)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积极推行“村账镇管”模式,将村级财务收归镇(街道)统一管理,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村级积累。曙光街街道李庄村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坚持“三务”公开,科学监督管理集体经济。其中,村民理财小组定期对村属单位进行年度审计,提出改进措施规范理财行为,否决不合理开支。同时,村“两委”设置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点,及时发现和防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村“两委”会干部依法执政。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一些村班子坚强有力,发展势头良好,集体经济收入多达百万、千万元。一些村因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没有集体收入,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情况。

(二)总收入不高,处于初级发展。从统计数据看,全区还有15个村无集体经济,部分村还是“吃饭经济”。有集体经济的村自主经济项目偏少,对外部环境依赖性强。

(三)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村“两委”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吃穿不愁、平平安安就满足了。加之三年村级组织进行换届选举,部分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无心思考长远发展之计,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恒心和耐力,工作往往停留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求大功,但求无错。

四、意见建议。

(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要优化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拘一格用人才。同时,要广泛开展针对在职村干部的能力提升培训,定期组织到山东寿光、江苏华西等经济发达地方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借鉴先进方法,因地制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立足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等类型的集体经济。例如,位于城镇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村,围绕服务产业,创办物管公司、家政公司,为居民、小区等提供服务,增加集体收入;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可依托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三)增强驻村帮扶实效。深化县级领导干部“三包三联系”制度,借助“五项建设”活动,使驻村工作队根据所驻村实际情况,结合本单位优势资源,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帮助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健全完善配套机制。推行智囊团制度,将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咨询、项目立项、分步实施等环节,充分征求专家人才意见建议,力求项目的可行性,最大程度减少失误。实行激励机制,选树试点,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鼓励村进一步挖掘潜力,先行先试,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完善长效监管制度,强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行,发挥村监委会作用,确保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合理使用、惠及民生,使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区、镇(街道)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

***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三推”是指,推行“六种模式”、推广农安县巴吉垒镇资产清查经验、推动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推行“六种模式”,即深入推行资源利用型、资产活化型、村企合作型、合作社带动型、资本运营型、“三农”服务型六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根据经济基础、产业状况、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种模式”进行再研究再对照,找准与本地推行的契合点,研究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盘活村级现有资产,鼓励进行合作化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比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双增强”。

——推广农安县巴吉垒镇资产清查经验。参考借鉴农安县巴吉垒镇在资产清查工作中成立专班、宣传先进、阳光操作等经验做法,积极开展违规发包和乱占集体资源清查工作,挽回集体收益损失。同时,建立村集体资产定期清查、登记、评估和经营制度,实现资产规范化管理,杜绝村集体资产流失现象再度发生。

——推动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把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拔尖人才选拔到村班子中,提升村班子抓集体经济发展能力。采取乡镇领导督促、县乡教育培训、年底重点述职等方式,消除村班子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同时,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全方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两帮”助力。

“两帮”是指,支部联建帮助建强集体经济、党员结对帮扶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即从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两个层面,助力集体经济更好发展。

——支部联建帮助建强集体经济。积极推进组织联建,坚持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中心村带周边村,放大组织、产业、资金等要素效应。发挥强村、弱村的独特产业优势,充分整合两村的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找准最佳利益链接点,激发单元效能,壮大优势产业,实现强弱互补、产需平衡,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经济共同体。

——党员结对帮扶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推行“1+2+1”模式,即1名致富党员联系2名群众和1名困难党员。组织有带富能力的党员与创业农户对接帮扶,帮助抓服务、送技术、打品牌、提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最大帮扶效果。

扶持聚力。

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扶持”是指,中央和省集体经济扶持项目。通过做大做强扶持项目,发挥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建好集体经济扶持项目。通过压实责任、落实包保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做大做强扶持项目,发挥扶持资金最大效用。通过加强对工作落实和扶持项目的监督检查,实现扶持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全程跟踪问效。对好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着力产生“立起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发挥项目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切实用中央和省扶持资金“撬动”长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局。

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草,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v^建设为核心,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主线,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小山头村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小山头村总占地面积1100亩(包括荒山、道路、田坎),现在我村现有粮田176亩;果树地372亩;养殖用地20亩;居民区占地160余亩;企业占地60亩;荒山荒沟300余亩。现有居民户296户,总人口872人。

2、产业发展情况:全村共有大小企业3个,主要产品有节能环保砖、不锈钢制品及印刷品。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集体收入25万元。

(二)发展优势。

五马办事处小山头村位于长治市城区东南端,东靠磨盘垴、跎岗岭,西临北董村,南与东山旅游路、月季观光园相连,北面与南山头村接壤,距长治市区5公里,外环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小山头村东面傍山,西临外环路,村庄东高西低,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果树和旱地耕作,依托东山发展旅游产业,小山头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发展目标。

11、继续加大增加农民收入力度,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良种苹果、桃、杏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个体服务业,发展多种经济;积极鼓励农民向畜牧养殖特色农业转变,争取创办成1-2个特色养殖示范基地。

2、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进行产业调整,在确保本村农业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要引导村民积极投资第三产业,根据区委区政府东山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塔岭山桃花节的文化影响力,建设独具特色东山旅游文化区。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这部分村民收入。

3、村务管理建立新机制,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制度化、正常化。村民对村级管理满意率达95%。

4、争取至2020年全村实现“布局优化,村庄美化,卫生洁化”,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新小山头村。

(二)实施步骤。

按照总体要求,将规划划分成3个实施步骤:

1、第一步骤,通过城中村改造的推进逐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2、第二步骤,引导村民转变传统经济发展观念。

3、第三步骤,建设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新小山头村。

(一)强力推进村建设,争取早日奔小康。

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以典型示范引领,逐步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并解决村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完善人居环境,建设优美新农村。

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推广垃圾集中处理,治理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发展后续产业。打造“和谐、秀美、文明”的新小山头村。

(三)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民主治村。

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凡涉及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事项及村内重大事项,均实行民主决策,把村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标准,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把评选结果作为村干部使用的标准,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鼓励村民参政议政,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首先,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勇于奉献的思想意识,加快发展、勇于进取的职责意识,创业拼搏、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

其次,加强农民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新时期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等,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坚。

第三、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两委班子成员要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跑资金、跑项目,引技术、引人才。

第四、强化职责目标落实,严格任务目标考核,真正使两委班子成员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积极主动去工作,协调配合抓落实。

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xx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xx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xx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xx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快培育增收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计划。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

(三)制定发展规划。各村要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一村一策”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分析谋划,认真制定村集体经济年度计划,三年发展计划,明确方式途径、资金支撑和具体措施,确保目标明确,路径可行,措施有力,稳定持续增收。

(四)加大政策支持。采取划拨资产、配套基础设施、落实信贷资金等措施,解决经营主体发展资金困难,壮大经济实力。落实对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产业发展各项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学习培训、考察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根据^v^县委组织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镇党委通过前期排查摸底,确定镇村临时党支部为2020年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对象。为扎实做好集中整顿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合村临时党支部实际情况,特制定软弱涣散党组织“一村一策”整顿工作方案:

镇村位于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现有居民小组16个、712户1826人,村临时党支部共有党员43人,设支委委员3人,实行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

经排查摸底,村临时党支部存在组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党组织运行不规范,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具体表现:一是支部班子不够团结,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够有力,“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到位,在带动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服务群众上还存在差距;同时村临时村两委其他班子成员存在工作推诿扯皮的情况。二是支部建设效果差,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发挥不强;党支部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不力;凝聚党员、团结群众能力弱。三是党支部三个作用发挥不充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党员干部对当前政治形势认识不够充分,发展信心不够坚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多项工作开展缓慢,落实效果差,没有“花开结果”的贯彻工作意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党员奉献意识弱,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生产效果不好,村集体经济作用发挥不明显。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要求,扎实开展集中整顿,确保村临时党支部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并达到如下效果:一是班子建设加强,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发挥明显,干部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办事效率和干事激情显著提升;二是党支部运行规范顺畅,“”制度全面落实、党员发展严格规范、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认可度显著提高;三是基层党组织作用明显发挥,充分认清当前政治经济形式,有效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在生产上发挥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切实推进村生产效益和集体经济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镇党建办工作人员、村临时党支部支委委员、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镇党建办力量、驻村工作队力量,积极联系联村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合力参与集中整顿工作,指导村临时党支部找问题根源、理整顿思路、带党员队伍、解干群矛盾、促产业发展,切实有力、精准发力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

镇2020年度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建办,由党建办同志负责具体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开展。

(二)建立整改台账。

组织召开镇党委、村临时党支部谈心谈话会、村党员大会,指出问题,研讨分析问题根源,制定解决措施,建立整改台账及整改进度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切实保障问题整改落实落地。

(三)整改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9月底前。

1.进行一次谈话。镇党委班子和村临时党支部班子开展一次全面的谈心谈话,对其开展深度的思想教育,切实推动村临时党支部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整改工作认识,理清整顿思路,促进村临时党支部班子团结有力。

2.召开一次大会。召开一次由联村县级领导、县级部门、镇党委领导、村全体党员参与的大会。充分做好集中整顿思想动员,引导村全体党员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组织一场清洁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一次党群服务中心大扫除,更换陈旧装饰,翻新标识牌匾,整理书籍杂志。并制定卫生值日排班制度,确保党群服务中心日常整洁。

4.开展一次主题党日。开展一次“走进群众、美化乡村”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员和群众沟通、交流,推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第二阶段:10月上旬。

1.开展三次党课。邀请联村县级领导讲一次党课,镇党委班子成员讲一次党课,村临时党支部书记讲一次党课,促进村临时党支部的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先进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2.组织三场培训。组织镇党建办工作人员对村党支部的班子成员开展一次党建业务培训,由镇业务部门针对当前工作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和答疑,协调联村县级部门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切实有效的帮助村临时党支部规范运行,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提升全体党员服务群众生产能力。

3.严格落实“5+n”。要求全体党员严格按照重温入党誓词、党员缴纳党费、学习党章党规、学习讲话、为党员过政治生日“5+n”模式开展,以庄严的仪式感、亲切的代入感,深化党员身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三阶段:10月中旬。

1.整顿效果自评。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村临时党支部的集中整顿效果开展测评,对党员和群众认为没有整顿到位或者整顿效果不佳的问题再次剖析研究,精准施策。

2.查漏补缺、完善细节。组织镇干部电话访问村群众,客观检验整顿效果,组织镇9办5中心对村展开客观测评,对依然存在的问题和新问题苗头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整顿效果符合民意。

3.召开总结大会。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集中整顿总结大会,梳理整顿过程,汇报整顿成果,提出下步工作打算,确保整顿成果持续巩固。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近年来,江南区苏圩镇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基层党建引领,自觉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风貌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该镇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模式。截至目前,该镇16个村(社区)中集体经济收入4万至10万元(含5万)的经济发展村14个,10万元以上的村2个。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强有力抓手。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推进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屯级组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模式,在57个坡(队)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引领扶贫新机制。

积极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搭建平台,组建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库,强化镇项目办对各类项目的支持与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进展。通过设立镇、村项目库,先后争取到慕村火龙果基地和苏圩社区冷库等村集体发展市级项目,两个项目共投资540万元,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0万元以上收入。

积极开展“创业带富先锋”活动,采取技术培训、树立党员带头典型、培育能人带富工程、党员带头发展产业。近年来,该镇已培育了48名“创业带富先锋”。镇宁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村委会主任吴信榜大力推进电商平台,主动为镇宁及周边各村的贫困户销售土鸡、玉米、西瓜、香瓜以及各种蔬菜农产品,并把所得收入的1%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利润,仅此项就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4000元收入。

在党建引导村集体经济基础上,成功探索盘活集体资产、培育经济实体、开展合作经营、拓展服务创收以及突出产业带动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苏圩镇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将“三清三拆”、土地整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乡村保洁等项目直接下沉到村级公司,带动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输出获得收入。

此外,该镇把带动发展各村扶贫特色产业及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攻坚重点,通过合作经营壮大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发展规划:理论、方法和实践》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规划理论的脉络,构建了规划编制的系统框架,并对我国规划编制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九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有个自然庄,个村民小组,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进步,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今年,在原来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快培育增收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计划。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

(三)制定发展规划。各村要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一村一策”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分析谋划,认真制定村集体经济年度计划,三年发展计划,明确方式途径、资金支撑和具体措施,确保目标明确,路径可行,措施有力,稳定持续增收。

(四)加大政策支持。采取划拨资产、配套基础设施、落实信贷资金等措施,解决经营主体发展资金困难,壮大经济实力。落实对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产业发展各项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学习培训、考察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产业振兴发展基础,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农村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等工作提供经济支撑,近日,长春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三推两帮一扶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通过“三推两帮一扶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推”发力。

“三推”是指,推行“六种模式”、推广农安县巴吉垒镇资产清查经验、推动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推行“六种模式”,即深入推行资源利用型、资产活化型、村企合作型、合作社带动型、资本运营型、“三农”服务型六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根据经济基础、产业状况、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种模式”进行再研究再对照,找准与本地推行的契合点,研究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盘活村级现有资产,鼓励进行合作化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比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双增强”。

——推广农安县巴吉垒镇资产清查经验。参考借鉴农安县巴吉垒镇在资产清查工作中成立专班、宣传先进、阳光操作等经验做法,积极开展违规发包和乱占集体资源清查工作,挽回集体收益损失。同时,建立村集体资产定期清查、登记、评估和经营制度,实现资产规范化管理,杜绝村集体资产流失现象再度发生。

——推动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把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拔尖人才选拔到村班子中,提升村班子抓集体经济发展能力。采取乡镇领导督促、县乡教育培训、年底重点述职等方式,消除村班子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同时,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全方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两帮”助力。

“两帮”是指,支部联建帮助建强集体经济、党员结对帮扶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即从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两个层面,助力集体经济更好发展。

——支部联建帮助建强集体经济。积极推进组织联建,坚持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中心村带周边村,放大组织、产业、资金等要素效应。发挥强村、弱村的独特产业优势,充分整合两村的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找准最佳利益链接点,激发单元效能,壮大优势产业,实现强弱互补、产需平衡,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经济共同体。

——党员结对帮扶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推行“1+2+1”模式,即1名致富党员联系2名群众和1名困难党员。组织有带富能力的党员与创业农户对接帮扶,帮助抓服务、送技术、打品牌、提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最大帮扶效果。

扶持聚力。

“一扶持”是指,中央和省集体经济扶持项目。通过做大做强扶持项目,发挥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建好集体经济扶持项目。通过压实责任、落实包保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做大做强扶持项目,发挥扶持资金最大效用。通过加强对工作落实和扶持项目的监督检查,实现扶持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全程跟踪问效。对好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着力产生“立起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发挥项目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切实用中央和省扶持资金“撬动”长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局。

近日,淳安发布《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通过三年努力,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长短期结合发展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淳安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通过整合各区块资源,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一体化发展。鼓励各乡镇、村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融的原则,坚持党建引领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目标。

探索推进“美丽乡村+百源经济+产业发展+个性发展”的村庄经营模式,促使村庄以功能拓展、价值提升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鼓励整合乡村资源优势,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的经营机制,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

按照“县乡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原则,采用“土地+资金”“强村带弱村”等模式,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核算、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五统一”方式,优先安排发展跨村、乡、县“飞地”抱团物业经济项目,明晰村集体产权或股份,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因地制宜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集镇或县城建设或投资商业用房、标准厂房、停车场等经营性物业。

支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一乡一业”。采取消费帮扶、“村播经济”、与电商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广农产品,搭建特色农产品等线上宣传、展示、交易平台,带动产业发展。探索“山谷经济”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村集体通过片区组团、联盟、联合等方式,参与整乡镇推进产业发展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融入地域产业链条。

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依托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服务实现增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抱团组建劳务输出平台,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市场营销、维修管护等服务。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明晰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依法依规探索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按规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覆盖面,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适度发展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符合环保规划及接入电网条件的有较好效益的规模薄弱村集体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深化市级“联乡结村”帮扶行动,推进“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深化“村企结对”行动,推行薄弱村派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全覆盖,通过项目建设、人员互派,资源共享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进山海协作“消薄飞地”等平台,落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村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现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x村位于l县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接x村,西接c镇和q县,南邻t乡,北界t乡,龙小公路、桃江河水穿境而过。全村共有*个村小组,*户*人,设党支部*个,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辖区面积*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平方千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脐橙、山场、蔬菜种植以及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以脐橙产业链经济为主干,辅以大棚蔬菜、葡萄、玉米、西瓜等产业的农业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万元。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6万元以上。

在水资源和土资源上做文章,推动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金。引进民资,将\\山泉水源激活利用,投资发展开发山泉饮用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再将资金投入垂钓休闲项目中,推进村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做好已流转土地的管理,服务好本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1.突出异地置业。x村在百村创业园购置的*平方米店面以*元/平方米的价格签订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元,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

2.资源开发增收。流转了*多亩土地,围绕调优结构、提高效益目标,引进了十多户种植大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玫瑰种植、特色果蔬种植和龙虾、泥鳅养殖等特色规模产业,通过转租发包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发展脐橙种植,盘活本地山场*亩,提高脐橙生产技术,优化品种结构,通过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节水灌溉、太阳能杀虫灯、黄龙病综合防控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提高优势区域栽培水平,大幅提升单产水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盘活中新岛板栗园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0.6万元。

3.发展特色经济。采取“能人投资+村集体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模式,由返乡人才和党员能人投资成立合作社,村委会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形式投入到山塘开发、饮水灌溉项目等产业。依托\\山泉水源,引进民资开发集体山泉水,通过收取自来水水费和开户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4.其他经济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2.5万元。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村“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结合本村实际,制定t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t村位于l县西部郊区,距县城4公里,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省道贯穿我村。全村总人口为*户*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人。2019年人均收入达*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以上。

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盘活优势资源,稳定“一社两店三厂”主要收入渠道,即:一个惠民土地托管合作社管理费用,异地置业购置两间店面(县城和圩镇各一间)租金收入,三个建材砖厂分红收入。同时,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光伏发电,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将老村部、闲置校舍租赁个体私企,培植增收渠道。

1.建材产业为主。建筑材料制造(制砖)是t村的传统产业,今年继续做好砖厂的产能、环保提升改造工作,发展村里出地、投资方出钱的运营模式入股二砖厂、四砖厂,建立绿色环保产业的生产模式,通过股份分红,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同时,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要着手谋划建材砖厂转型工作,避免在砖厂转产后发生集体经济严重下滑现象。

2.稳定光伏发电。加强与施工方及电力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光伏发电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工作,降低设备损耗,将2020年光伏发电收入稳定在3.5万元以上。

3.资源开发增效。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土地平整集中成片,水利灌溉便利。在省道沿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预计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4.异地置业增收。t村在百村创业园购置的153.43平方米店面以30元/平方米的价格签订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4603元,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村在“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该项工作的归档工作。

杨岗村位于五里桥镇西北部灌河旁,全村19个自然组3797人。东邻五里桥镇北堂村,南邻我镇封店村,西邻我镇孔沟村,北邻双龙镇十亩地村,我村以山坡丘陵为主,耕地面积为2437亩,全村公益林地面积78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507亩,樱桃面积5000余亩,猕猴桃1000亩。

全村区域面积较大,交通不便,居民以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低。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红薯、袋料香菇、猕猴桃、樱桃为主。我村农业种植以猕猴桃及蔬菜种植,中部区域多以玉米小麦种植及外出务工,北部区域以樱桃和袋料香菇。我村两委共有8名村干部,监委会成员3名,农业户口3656人,非农业户口111余人。我村属于城区周边村。

杨岗村无特色经济支柱产业。

1、客观条件的制约。我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区域面积大,北部以山区为主,生产生活用水匮乏,农作物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村民较多以除外务工为主,造成集体经济长期薄弱。

2、主观上不思进取。村民传统思想严重,因循守旧,思路不开阔,宁愿固守着二亩三分地,也不思开拓致富,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不落实。镇历届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具体到村里,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好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村集体经济薄弱。

4、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因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缺乏资金,历届班子既解决不了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水、道路等实际问题,又难以拉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导致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威信树立不起来,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班子成员说话无分量,工作叫不响,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工作信心,临时思想滋生,安于现状,一届接一届,面貌依然。

5、上级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虽然镇上出台了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但上级制定的政策对我村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待新312国道和灌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村委会借地理位置优势、上级政策支持发展村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1、依托土地、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新312国道和村公路的修建,促进交通的便利,出行的方便。我村的樱桃、猕猴桃种植是多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我村的樱桃结果早,都是我们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搞樱桃节、组建村交易市场等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增收新渠道,让我村的樱桃等让更多的客商过来选购,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

2、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搞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优质高效农业,办厂兴企业,离开钱只是空话,采取政府帮扶、银行贷快、吸引外资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依托灌河生态的建立,加强对我村的对外宣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人了知晓杨岗、了解杨岗,通过上级政府加大我村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发展集体经济。

杨岗村委会。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县各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路子,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受基础薄弱、资源不足、开发条件落后等因素制约,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发展渠道不宽、潜力挖掘不够、发展不平衡、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据统计,2016年全县3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为913.26万元,村均2.32万元。其中,年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7个村,占1.8%;10万元至15万元之间的6个村,占1.5%;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29个村,占7.4%;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352个,占89.3%,其中包括288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2万元以下)。

通过四年努力,使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四有”目标,即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有健全的监管机制。力争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空壳村,使8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美好乡村省级示范村达10万元以上,使全县39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

2017年,全县扶持80个村开展试点,其中: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40个,收入在2-5万元以下的村25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15个;2018年,扶持110个村,其中: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84个,收入在2-5万元以下的村18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8个;2019年,扶持发展110个村,其中: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86个,收入在2-5万元以下的村14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10个;2020年,扶持发展94个村,其中: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78个,收入在2-5万元以下的村7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9个。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原则。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可持续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从各村经济基础、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办法,因村制宜,合理制订规划,选准合适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坚持村级主体、自愿稳健原则。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在充分尊重村级组织自愿基础上,量力而行,规范操作,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提升村级组织“三资”管理能力水平。

4.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原则。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1.对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的村,通过发展异地物业项目,实现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一是采取“单村独建、合作联建”形式,在经济基础较好、人口集聚明显的新城区、杭埠工业园区、万佛湖旅游度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自建物业楼;二是利用特扶资金等财政补助资金,以统筹统建统购方式建设标准厂房或购置专业市场摊位,以统租经营收入所得,扶持相应村增加村集体收入。

2.对区位条件好、资源较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村,通过“盘活要素、开发资源”模式,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社会服务等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一是资源开发型。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服务创收型。鼓励有条件村以集体名义组建社会服务组织形式,如农家乐统一管理服务中心、生产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提供优质、有偿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是以地生财型。以美丽乡村建设、茶谷建设为契机,兴建产业发展配套项目。

四是资产盘活型。对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大会堂、老校舍、旧厂房、仓库、生产装备设施等资产进行资源整合、二次开发,提升容积率,扩充资产量,通过出租或入股形式参与经营,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

五是合作参股型。通过招商引资,采取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投资入股形式,与业主合作开发投资省、见效快、效益相对稳定的建设项目,获取固定投资回报,增加村集体收入。

3.对处在中间层次的村,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模式,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行。继续落实“政府部门联村和领导帮扶联系”制度,鼓励村企结对、村户联合,通过“政策引、资金扶、项目带、信息联”等途径,帮助引进一些项目、资金和技术,创造发展条件。对部分地处偏远、人口规模少、列入萎缩管理且无发展条件的村,则以给予运行补助经费方式为主解决“无钱办事”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想方设法加快发展。各乡镇政府要健全组织机构,配足配强力量,根据各村实际,逐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县农委要认真履行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责,切实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举措;县国土资源局要积极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提供用地保障;县发改、住建、规划、市场监管、税务、人防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密切配合,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指导服务。

2.加大资金扶持。县财政每年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重点扶持发展物业经济项目,扶持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对列入扶持计划的项目,符合一事一议条件的优先考虑。对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山水生态游,开发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自然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取得稳定经营性收入来源效果显著的存,县财政给予奖励。

3.深化帮扶工作。深入开展部门帮村、村企结对、村银结对活动,并实施帮扶重点转向,坚持从帮扶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收入上来,帮助引进一些项目、资金,创造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要用好管好对薄弱村的帮扶资金,加强各类扶持资金的统筹使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领导与经济薄弱村结对联系制度,切实帮助联系村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

4.营造良好氛围。把发展和监管村集体经济列入乡镇、部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资金运行民主决策机制,严格财务运行监督管理,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与完整。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实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自治区、北海市和合浦县有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抢抓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带领群众走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兴乡富民之路。

从2018年到2020年,力争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无集体经济收益的村,找到符合村级实际的发展路子,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

1、盘活集体资产。对村集体所有土地、林地、水塘、闲置房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

2.入股经济实体。鼓励村集体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创造和把握机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标准厂房,与扶贫产业基地——建丰制衣厂合作,通过经营收益、入股分红等途径,增加集体收入。

3.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村集体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前提下,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加强服务、指导,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农业项目,统一对外发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

4.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等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兴办一批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生产、加工和经营服务设施,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5.开展服务创收。鼓励村集体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领办农村淘宝、农村电商、阳光红页等等,为村民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指导、商标使用、信息提供、电商销售等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6.鼓励招商引资。鼓励村集体发挥自身优势,借用东港开发的东风,招商引资,以土地引企业,以劳动力引企业,企业投产后所实现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每年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村,增加集体收入。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村集体可通过为企业提供土地、招工等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一)谋划部署阶段(2018年2月-2018年3月)。通过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制定镇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整充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镇村级集体经济办公室负责具体办公;与各村签订《白沙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责任书》,建立相应制度体系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8年4月-2020年10月)。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打造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形成具有白沙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组织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验收,并做好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全县推广,进一步巩固提高发展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白沙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成立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组织室,组织室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责任主体,认真执行“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到底”工作机制,各村社区支书、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负总责,包村领导为具体责任人,整合联建帮扶部门、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组长等人员力量,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务,以村为单位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各村(社区)要制定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和阶段性目标,整合资源,抓好落实。

(二)强化部门职责。镇直相关部门要紧密协作、互相配合,结合部门职能,出台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扶贫办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要切实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努力盘活土地资源资产;农服中心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职责,给予大力扶持;社保中心要加强科技进村入户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加快良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产业优势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好班子”的标准,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党支部+”的形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加大农村党员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干部的“双带”能力和水平。要创新服务载体,全面推行“农事网通”“阳光红页”建设,试行智慧党建和党组织质量评价体系,不断丰富贫困村带领群众致富渠道。

(四)强化考核激励。加强督促指导,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绩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硬指标和述职的重要内容;对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作主动、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被动、效果较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干部、驻村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优先提拔使用。

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xx村村委会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力争通过努力,使xx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入健康运行轨道,全村集体经济不断有新的增强,把农村双层经营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地域优势,充分利用资产资源,加强村集体经营项目建设,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力争在xxxx年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x万元。

三、基本思路。

1、转变村民观念,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发展本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我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村委会、村支委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村民提供比较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只有这些要求都达到了,才谈得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才会成功。

2、理清思路,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发展本村集体经济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

3、强化管理,提高质量。集体积累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做到管理、效益齐抓,生财、理财并重。

4、配强班子,育好队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在村委会、村党支部班子。要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当作发展xx集体经济的前提来抓。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灵马镇位于武鸣区西部,与平果县、马山县、隆安县毗邻。20323国道、灵马到马山县周鹿镇两条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驻灵马圩,距武鸣城区50公里,是武鸣区主要汉族聚居地。灵马镇高楼村距离镇政府9公里,交通便利,大小车辆均能行驶。

(二)高楼村的规模。

高楼村位于武鸣区灵马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1005户,总人口4530人。村总支部下辖五个支部,共有党员62名。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71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外出务工为主,全村耕地面积4761亩,其中水田1219亩,旱地3542亩,适合种植水稻、辣木、玉米、木薯、花生、水果等农作物。

由于高楼村集体经营项目的欠缺,除每年财政拨给的村级办公经费3万元外别无其它的经济收入,没有其他资产资源,可以“造血”来增加村集体收入,由于缺乏经费的保障,导致村级组织建设不规范、集体活动缺乏,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和修缮不完善不及时,只能通过“等、靠”上级资金扶持,村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村民“自谋生路”,难以体现和发挥村集体“领航者”和带头作用,村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难以突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迫在眉睫。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项目背景情况。

自2014年7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访古巴,把辣木产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同时和古巴芬莱研究院签订《辣木技术合作备忘录》后,辣木这一树种才慢慢被国人认知,并悄然在大江南北兴起了辣木热潮。

辣木的用途超级广泛,因其天然的抗生素特性和天然的抗氧化特性,主要作为天然生态饲料及日化类产品的重要原料。此外,还能用于生产辣木茶、辣木饮料、辣木保键品、营养品、食品等。辣木也因其超多种类、超高含量、超全面的营养成份和超呼想像的生长速度,将作为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重要资源而无可替代。2017年初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委依托《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辣木种植农民合作社,并在灵马镇各村屯开展了83场辣木推广交流会,同时把辣木产品免费送给300个有便秘、三高、糖尿病、失眠等亚健康慢性病的农户服用两个月时间,其中有221个坚持服用的患者有了明显的好转,在给农户进行辣木科普活动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2017年6月3日,我高楼村委带领合作社种植了130亩的辣木作为试点,长势良好,说明我们当地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辣木的生长,第一批辣木种植共有26个农户参与,其中有3个贫困户,26户农户当年增收8000元—25000元不等,农户们对合作社十分支持和拥护,纷纷动员其他农户和贫困户把土地转入合作社,几个月时间就整合了1300亩土地。2017年底,合作社成立辣木茶加工厂,当年生产辣木茶6500斤,我们的辣木茶是由制茶名师《中国科学管理会》委员余惠卿教授亲手炒制。余惠卿教授亲手炒制辣木茶在《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产品质量和功效深得消费者的喜爱,产品刚上市就有300多名客商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

2018年年初至今不断有农户和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合作社来,增加种植了辣木达600多亩,辣木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生产,帮助了180多个农户和贫困户就业。今年7月,武鸣区组织部部长王智平同志亲自带队前往灵马镇深入调研辣木项目,看到辣木长势喜人,农户和贫困户增产增收,辣木产品品质优越,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今年8月份,武鸣区电视台又到灵马镇高楼村辣木种植专业合作进行采访报道,我们辣木基地和加工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全国各地区政府、单位、个人自费前往灵马镇考察,考察人数多达2000多人次。

(1)考虑所选产业抗风险能力,我高楼村资金基础较为薄弱,村集体选择的经济项目如果与《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把投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让村集体经济能获得稳健收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考虑所选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村集体选择的经济项目应具备一定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领航者”和“火车头”带动村民集体致富。扶贫车间的投入使用将带动高楼村的“一村一品”的形成。

(3)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目标,让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变为“造血”,同时又能为村中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致富门路,帮助贫困人群尽快脱贫致富。

四、合作项目内容和目标任务。

(1)经高楼村村三委的讨论决定:为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我们高楼将以“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共同修建经营一新的初制茶厂扶贫车间,初步预算共投入资金为150万。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车间使用面积为2000平方米。该项目已经武鸣区发改局进行了备案;项目用地也经城区土地局到实地勘察确定能够修建扶贫车间。

(2)项目建成后产权属于高楼村村委,由村委出租给《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主体将是《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辣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生产,自负盈亏,同时每年支付给村委会固定租金30万,租期18年。村集体所得到的30万租金,将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

五、项目建成后将给社会带来的益处。

(1)扶贫车间建设好后,将带动灵马镇新龙、方和、坡江三个贫困村每个村200亩的辣木推广种植,扶贫车间制茶设备将在现有的两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增加四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安排30人就业,届时可安排180人以上的农户及贫困人口进厂工作,按现有的辣木茶厂的人均收入计算,每人每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同时还可带动周边数百人的村民劳动力就业,每年给农户及贫困户增产增收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目前,灵马镇的很多农户都想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转给《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辣木,我村干部群众已经明确辣木种植业将成为我村村民增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新兴的辣木种植业将成为我村的“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

(3)结合我高楼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我村“一村一品”辣木种植的特色农业,我们采用的联营模式,将有效的提高农户及贫困户的收入。让农户真正发家致富,让贫困户从真正意义上去脱贫。

六、财政安排资金情况及资金使用方向。

如果我们能争取得到南宁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50万元,我村将用此笔资金建设茶厂扶贫车间,每年所收到的30万元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方向,确保通过资源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全村经济水平,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

七、村集体成员对项目发展意愿情况。

发展集体经济可使高楼村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可让农民不用外出,在家乡就可以务工,而且收入可宽。高楼村日前已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会议就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试点进行表决,参会的全体户主代表同意建设扶贫车间。

在此,我代表灵马镇高楼村全体干部群众,真诚的请求各位评委领导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若本届村集体经济项目落户我灵马镇高楼村,我们一定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个项目做成最优秀的项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此,我顺便提一下:我们高楼村委2014年在灵马镇政府的领导下,引入政府专项资金把我们高楼村三塘屯进行了新农村风貌改造工程,仅花了400多万做出了1000万的改造建设效果,在绩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荣获了“南宁市百佳示范屯”称号,如果这一次“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也要进行项目绩效评比的话,我们依然有信心,有能力拿第一名!

谢谢大家!

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xx村地处乡东部,位于乡通往后源、麻沥、后乾、岭根等村的主干道旁,交通优势明显。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有利机遇,结合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打造烤烟、其他农业两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二)依靠农业“五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通过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改良品种,运用新技术逐步推广新品种。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3期。三是通过合作社带动,进一步加强农户协作,建立、完善协会合作制度,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四是通过资金政策倾斜,搞好新技术推广,组建“新技术推广领导小组”。五是充分发挥“土专家”、乡土人才、“六大员”作用,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提高农民现代实用技术培训使用。

(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烟田基拙设施建设,农田整治和坡痔地改造。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杨岗村位于五里桥镇西北部灌河旁,全村19个自然组3797人。东邻五里桥镇北堂村,南邻我镇封店村,西邻我镇孔沟村,北邻双龙镇十亩地村,我村以山坡丘陵为主,耕地面积为2437亩,全村公益林地面积78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507亩,樱桃面积5000余亩,猕猴桃1000亩。

全村区域面积较大,交通不便,居民以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低。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红薯、袋料香菇、猕猴桃、樱桃为主。我村农业种植以猕猴桃及蔬菜种植,中部区域多以玉米小麦种植及外出务工,北部区域以樱桃和袋料香菇。我村两委共有8名村干部,监委会成员3名,农业户口3656人,非农业户口111余人。我村属于城区周边村。

杨岗村无特色经济支柱产业。

1、客观条件的制约。我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区域面积大,北部以山区为主,生产生活用水匮乏,农作物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村民较多以除外务工为主,造成集体经济长期薄弱。

2、主观上不思进取。村民传统思想严重,因循守旧,思路不开阔,宁愿固守着二亩三分地,也不思开拓致富,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不落实。镇历届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具体到村里,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好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村集体经济薄弱。

4、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因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缺乏资金,历届班子既解决不了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水、道路等实际问题,又难以拉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导致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威信树立不起来,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班子成员说话无分量,工作叫不响,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工作信心,临时思想滋生,安于现状,一届接一届,面貌依然。

5、上级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虽然镇上出台了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但上级制定的政策对我村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待新312国道和灌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村委会借地理位置优势、上级政策支持发展村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1、依托土地、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新312国道和村公路的修建,促进交通的便利,出行的方便。我村的樱桃、猕猴桃种植是多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我村的樱桃结果早,都是我们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搞樱桃节、组建村交易市场等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增收新渠道,让我村的樱桃等让更多的客商过来选购,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

2、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搞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优质高效农业,办厂兴企业,离开钱只是空话,采取政府帮扶、银行贷快、吸引外资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依托灌河生态的建立,加强对我村的对外宣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人了知晓杨岗、了解杨岗,通过上级政府加大我村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发展集体经济。

杨岗村委会。

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村党支部支部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镇委、镇政府统一安排,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为推动全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根据镇委、镇政府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其他两委成员的大徐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1、坚持思路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2、坚持以村为主体,突出市场主导。

结合我村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模式。

1、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壮大特色农业经济。鼓励村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领办和创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2、盘活我村土地资源,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壮大物业经济。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结合村庄整治,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的有效耕地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可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增加集体资产收益。

3、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适应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村牵头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住房富民工作,促进住房事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了住房经济发展规划。

1、基本信息。

有一个自然村,有一群村民,人口多,耕地面积大。我们村的主要工业是蔬菜、桃园、梨园、木作坊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养鸡和小型养猪场。

2、发展方向。

我们计划在我们村建立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和一个特色产业。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我们还为农民提供科学的育种技术以提高收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扶贫工厂建设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和觉悟,鼓励农民做大做强。

3、打造特殊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土地、环境和地理的村庄,合理引导农民改变他们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促进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扶贫开发实力,扩大知名度,并使水果花园,木工厂,扶贫工厂等产业做大做强。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4、开发村集体项目。

今年在原有的扶贫厂房建设中,基础设施进一步改造,扶贫厂房的围墙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计划今年建成1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努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争取环境改善我们的房子和小广场的建设,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动技术培训投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对贫困家庭的职业技术改造计划和教育扶持项目,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有一条致富之路,实现贫困家庭自主脱贫。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近日,淳安发布《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通过三年努力,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长短期结合发展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淳安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通过整合各区块资源,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一体化发展。鼓励各乡镇、村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融的原则,坚持党建引领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目标。

探索推进“美丽乡村+百源经济+产业发展+个性发展”的村庄经营模式,促使村庄以功能拓展、价值提升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鼓励整合乡村资源优势,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的经营机制,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

按照“县乡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原则,采用“土地+资金”“强村带弱村”等模式,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核算、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五统一”方式,优先安排发展跨村、乡、县“飞地”抱团物业经济项目,明晰村集体产权或股份,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因地制宜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集镇或县城建设或投资商业用房、标准厂房、停车场等经营性物业。

支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一乡一业”。采取消费帮扶、“村播经济”、与电商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广农产品,搭建特色农产品等线上宣传、展示、交易平台,带动产业发展。探索“山谷经济”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村集体通过片区组团、联盟、联合等方式,参与整乡镇推进产业发展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融入地域产业链条。

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依托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服务实现增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抱团组建劳务输出平台,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市场营销、维修管护等服务。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明晰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依法依规探索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按规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覆盖面,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适度发展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符合环保规划及接入电网条件的有较好效益的规模薄弱村集体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深化市级“联乡结村”帮扶行动,推进“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深化“村企结对”行动,推行薄弱村派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全覆盖,通过项目建设、人员互派,资源共享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进山海协作“消薄飞地”等平台,落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结合本村实际,制定t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t村位于l县西部郊区,距县城4公里,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省道贯穿我村。全村总人口为*户*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人。2019年人均收入达*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以上。

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盘活优势资源,稳定“一社两店三厂”主要收入渠道,即:一个惠民土地托管合作社管理费用,异地置业购置两间店面(县城和圩镇各一间)租金收入,三个建材砖厂分红收入。同时,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光伏发电,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将老村部、闲置校舍租赁个体私企,培植增收渠道。

1.建材产业为主。建筑材料制造(制砖)是t村的传统产业,今年继续做好砖厂的产能、环保提升改造工作,发展村里出地、投资方出钱的运营模式入股二砖厂、四砖厂,建立绿色环保产业的生产模式,通过股份分红,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同时,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要着手谋划建材砖厂转型工作,避免在砖厂转产后发生集体经济严重下滑现象。

2.稳定光伏发电。加强与施工方及电力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光伏发电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工作,降低设备损耗,将2020年光伏发电收入稳定在3.5万元以上。

3.资源开发增效。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土地平整集中成片,水利灌溉便利。在省道沿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预计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4.异地置业增收。t村在百村创业园购置的153.43平方米店面以30元/平方米的价格签订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4603元,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村在“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该项工作的归档工作。

杨岗村位于五里桥镇西北部灌河旁,全村19个自然组3797人。东邻五里桥镇北堂村,南邻我镇封店村,西邻我镇孔沟村,北邻双龙镇十亩地村,我村以山坡丘陵为主,耕地面积为2437亩,全村公益林地面积78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507亩,樱桃面积5000余亩,猕猴桃1000亩。

全村区域面积较大,交通不便,居民以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低。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红薯、袋料香菇、猕猴桃、樱桃为主。我村农业种植以猕猴桃及蔬菜种植,中部区域多以玉米小麦种植及外出务工,北部区域以樱桃和袋料香菇。我村两委共有8名村干部,监委会成员3名,农业户口3656人,非农业户口111余人。我村属于城区周边村。

杨岗村无特色经济支柱产业。

1、客观条件的制约。我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区域面积大,北部以山区为主,生产生活用水匮乏,农作物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村民较多以除外务工为主,造成集体经济长期薄弱。

2、主观上不思进取。村民传统思想严重,因循守旧,思路不开阔,宁愿固守着二亩三分地,也不思开拓致富,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不落实。镇历届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具体到村里,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好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村集体经济薄弱。

4、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因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缺乏资金,历届班子既解决不了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水、道路等实际问题,又难以拉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导致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威信树立不起来,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班子成员说话无分量,工作叫不响,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工作信心,临时思想滋生,安于现状,一届接一届,面貌依然。

5、上级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虽然镇上出台了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但上级制定的政策对我村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待新312国道和灌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村委会借地理位置优势、上级政策支持发展村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1、依托土地、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新312国道和村公路的修建,促进交通的便利,出行的方便。我村的樱桃、猕猴桃种植是多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我村的樱桃结果早,都是我们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搞樱桃节、组建村交易市场等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增收新渠道,让我村的樱桃等让更多的客商过来选购,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

2、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搞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优质高效农业,办厂兴企业,离开钱只是空话,采取政府帮扶、银行贷快、吸引外资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依托灌河生态的建立,加强对我村的对外宣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人了知晓杨岗、了解杨岗,通过上级政府加大我村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发展集体经济。

杨岗村委会。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快培育增收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计划。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

(三)制定发展规划。各村要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一村一策”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分析谋划,认真制定村集体经济年度计划,三年发展计划,明确方式途径、资金支撑和具体措施,确保目标明确,路径可行,措施有力,稳定持续增收。

(四)加大政策支持。采取划拨资产、配套基础设施、落实信贷资金等措施,解决经营主体发展资金困难,壮大经济实力。落实对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产业发展各项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学习培训、考察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快培育增收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计划。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

(三)制定发展规划。各村要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一村一策”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分析谋划,认真制定村集体经济年度计划,三年发展计划,明确方式途径、资金支撑和具体措施,确保目标明确,路径可行,措施有力,稳定持续增收。

(四)加大政策支持。采取划拨资产、配套基础设施、落实信贷资金等措施,解决经营主体发展资金困难,壮大经济实力。落实对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产业发展各项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学习培训、考察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有个自然庄,个村民小组,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进步,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今年,在原来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村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现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x村位于l县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接x村,西接c镇和q县,南邻t乡,北界t乡,龙小公路、桃江河水穿境而过。全村共有*个村小组,*户*人,设党支部*个,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辖区面积*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平方千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脐橙、山场、蔬菜种植以及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以脐橙产业链经济为主干,辅以大棚蔬菜、葡萄、玉米、西瓜等产业的农业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万元。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6万元以上。

在水资源和土资源上做文章,推动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金。引进民资,将\\山泉水源激活利用,投资发展开发山泉饮用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再将资金投入垂钓休闲项目中,推进村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做好已流转土地的管理,服务好本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1.突出异地置业。x村在百村创业园购置的*平方米店面以*元/平方米的价格签订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元,2020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

2.资源开发增收。流转了*多亩土地,围绕调优结构、提高效益目标,引进了十多户种植大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玫瑰种植、特色果蔬种植和龙虾、泥鳅养殖等特色规模产业,通过转租发包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发展脐橙种植,盘活本地山场*亩,提高脐橙生产技术,优化品种结构,通过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节水灌溉、太阳能杀虫灯、黄龙病综合防控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提高优势区域栽培水平,大幅提升单产水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盘活中新岛板栗园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0.6万元。

3.发展特色经济。采取“能人投资+村集体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模式,由返乡人才和党员能人投资成立合作社,村委会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形式投入到山塘开发、饮水灌溉项目等产业。依托\\山泉水源,引进民资开发集体山泉水,通过收取自来水水费和开户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4.其他经济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2.5万元。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村“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而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需要重视。

(一)、村集体经济监管缺位。在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村集体经济监督不严,管理不善。在我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管理层缺少专业的培训,在管理的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监管方式还是老方式、老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监管频率低、次数少、不严格。监管缺位意味着村集体经济得不到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二)、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或成员导致职责难以区分。我村由于工作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吸引到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导致人才不够用,出现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情况。我村的合作社法人由村党总支书记华红林兼任,由于村党总支日常工作繁重,同时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难有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同时,由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部分工作,还要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两头兼顾”,职责难以区分。

(三)、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难以监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是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工作的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不够完善,不够规范,合作社的作用得不到凸显。章程不够规范,合作社运行不按章程走,导致监管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明显。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村农业生产走向都市型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建议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健全化的监管方法,是村集体经济健康蓬勃发展的保障。村监会及村干部应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和取得成绩的监管力度,对发展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加以整改,促进我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区分合作社成员职责与村干部职责,确保经济发展与日常工作“两头抓”。加强合作社章程的健全,全面准确的学习合作社章程,按照章程来规范合作社,确认合作社的职责。我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合作社法人,在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能完美完成的情况下,应做好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雁”,带领我村经济蓬勃发展。

(三)、规范合作社章程,严格按章程运作合作社,强化合作社内在质量。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农业知识优势,加强对合作社相关的工作技能和农业知识的培训,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水平,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从合作社一体化经营机制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一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的监管和教育,使之端正办社态度,真正依法开展业务活动;二是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建设,使章程真正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纲领性文件。为使合作社健全、专业发展,建议组建一支由工作能力强的成员和干部为主的合作社监督指导员队伍,做好合作社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又做到动态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合作社良性发展。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扎实做好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并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以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我乡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中心,突出社会转型和保持稳定两大任务,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等,力争实现村级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群众尽快致富。

全乡2021年村级经济发展目标:杜绝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力争全乡6个村年内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一)切实转变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化引领服务意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利民工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家庭经营的潜力,发展中要克服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畏难不前的消极倾向,时刻树立敢闯敢干,加快发展的市场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上到下形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舆论氛围。

(二)理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科学合理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蓝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立足自身优势,按照市场法则,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发展路子,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发展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各村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一是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做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大力宣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提高和统一村干部认识,促进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怀揣大局意识,主动参与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来。坚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各村所有成员,用心用力用情做好群众思想转变工作,扫除发展思想障碍。宣介和示范专业大户模式、家庭农场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办基地模式和联合经营模式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通过培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等内容,提高农民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运用市场经济思维带动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瞄准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引进高效农业和特色种植,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潮流,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近年来,全乡实行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已建成优质麦种繁育基地,种植优质油桃、葡萄等;带动培育一大批养殖能手,规模化养殖牛、鸡、鸭、鹅、品种猪、品种羊等。以产业资金为支持,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发挥“一村一品”效应,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不断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

三是资源开发模式。发挥村庄农业特色,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利用传统种植玉米、小麦等资源,如将玉米、小麦加工为玉米粉、小麦粉,在完成粗加工基础上,对半成品进一步完善,进行更高附加值生产,如加工为爆米花、玉米糊、麦片等;促进油桃、葡萄等制成罐头、果干等,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加强培训、具体指导、政策扶持,在党员中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通过思想帮助、观念引导、政策教育,在致富带头人中培养发展一批党员,促进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身份角色互通。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助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五大发展美好萧县贡献坚实力量。鼓励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进行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回乡创业;要求村级能人自主创业自创品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网络销售特色农产品。

(三)配强育好班子队伍,强化提高管理质量。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何,关键在村“两委“班子。要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当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来抓。

一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使其能够带领群众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集中培训、赴外地考察学习等形式,帮助村干部切实提高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本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发展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市场需求和变化确定、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增强村级领导班子发展和管理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

四是要切实用好集体资产。按照民主决策的原则,抓好集体资产的投入运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增加生产发展资金比例,逐步建立投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机制,提高集体资产使用效益管理质量,从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两委”班子要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

一是制定规划。各村都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项目,制定规划,提出措施,规划指标,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把目标、任务、项目、措施落实到人,作为考核年度工作和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落实责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半年检查督促,年底全面考核,加强宏观指导,研究解决问题。

三是抓点带面。继续采取政策引、骨干带,典型推、领导抓的方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集体经济的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企业、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

今后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城乡结对共建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起色不脱钩,在全乡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发展局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推动自治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明确发展目标。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合作社,下同)全覆盖,每个行政村(含城中村、农村社区,下同)均要设立和发展一个村民合作社,并把村民合作社培育成一个具有发展活力、能带动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营主体。力争到2018年底,每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已经脱贫摘帽和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村达到3万元以上);到2020年,每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二、培育壮大村民合作社。

(一)支持村民合作社兴办经济实体。支持村民合作社组建工程施工队、农业服务队、运输公司、益农信息社,以及出资成立集体企业、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网店等类型的经济实体。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合作社探索资产项目化经营,与其他经济主体或集体成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丰富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广“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合作模式,共建产后和服务项目,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打造乡村综合服务大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增收突出的村集体进行奖励,实施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报酬补贴制度,允许各村经村民合作社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照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的纯收入新增部分的10%-15%提取奖励资金,对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二)增强村民合作社“造血”功能。支持村民合作社充分利用集体资源,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项目,经营所得按股分红。支持城镇附近的村民合作社,积极发展社区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支持村民合作社盘活资产,引导将集体土地、森林、山岭、“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地、园地、水面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后剩余土地等资源通过流转方式,以及停用的旧村委房舍、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出租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鼓励村民合作社按照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以集体资产和财政扶持资金等参股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定、发展前景较好的工商企业。鼓励和支持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行政村跨地域联动发展产业,支持多个村民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经济联合体,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探索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委托财政部门管理,基金产生的收益作为村集体收益。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林地林权证发放查缺补漏纠错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机制。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定期更新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和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四)强化财政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整合财政扶持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集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除贫困村以外,县级财政要统筹现有的涉农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非贫困村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村民合作社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的保险补贴,以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小额贷款贴息力度,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加大税费优惠。对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营性项目,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对村民合作社建设集中居住点、民工公寓等,适当减免通讯、广播电视等配套服务费。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捐赠支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且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村民合作社兴办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对其提供的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六)优化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村民合作社经营或参股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信贷管理,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实行浮动授权管理,优先安排信贷计划,在贷款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贷款期限、利率政策等方面给予从宽从优。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创新专项贷款金融产品,依规探索开展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复垦增加的用地指标抵押等贷款业务,积极推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激活农村产权资本化,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和抵押担保能力。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广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作用,积极开展“银担”“银保担”“政银担”等合作模式,为村民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业务。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服务下沉至农村,支持种植养殖和特色农产品发展。

(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信用体系。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推进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对村民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对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相结合,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对资信良好的农民、村民合作社和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经评定后可享受一定额度的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五、创新项目扶持方式。

(八)政府投资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政府投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重点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安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支农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九)创新涉农项目建设管理方式。除公益性项目外,对各级政府部门投入农村用于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建设的项目,建成后可统一交由村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对各级财政支持的200万元以下的农村公益类小型项目,凡技术不复杂、村级能够自己组织建设的,原则上应优先安排村民合作社作为建设管护主体。鼓励支持村民合作社独立申报项目。

(十)提高项目建设服务质量。各级涉农项目审批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对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或经营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相关部门要出台指导性意见,规范项目审批环节中涉及的中介服务行为。

六、落实水电和用地政策。

(十一)落实用电用水政策。对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相关部门要确保满足用水用电需求。发展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畜牧业、渔业生产用电,农业灌溉用电,以及农业服务业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对集体兴办或参股的光伏、水电站所发电量,电网企业应优先收购。

(十二)落实好用地政策。各地在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鼓励村民合作社和农户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交易,从节余指标交易收益中提取10%归村民合作社所有。农村集体土地依法被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可保留被征收土地面积的1%-2%作为被征地村安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或以留用地指标折算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形式予以补偿。实施留用地政策安排土地的,依法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土地出让的,土地出让收入收益部分,在符合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规定的前提下安排相应比例给村民合作社。

七、加强风险防范。

(十三)规范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资源清查、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总台账,实行台账管理。规范资产经营和资源发包程序,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集体合同签证工作。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村民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原则上实行“村账乡管”,加强村级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强化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杜绝村级行政性公务接待支出。

十四)防范经营风险。鼓励将村集体的各类补助资金转化为土地使用权、设备、商铺、房产等固定资产实施参股,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健全股权保底分红、薪金分红、收益分红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巩固农民“优先股”,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确保村集体和农民有效履行股东职责、行使股东权利、参与重大决策,防止“大户”套“小户”的现象。未经村民合作社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不得举债建设新项目、新办企业和经济实体,防止不良债务产生。

(十五)加强审计监督。各乡(镇、街道)要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强化村“两委”负责人、村民合作社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向村民公布,防止发生侵占、挪用、截留集体资产资源等违法违纪行为。对违反法律法规、显失公平公正等损害集体利益的发包合同,依法进行纠正和规范。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八、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各地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工作措施。要健全农经机构,加强农经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与服务。

十七)强化基层建设。强化党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把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转化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战斗力。坚持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选举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等驻村干部的协助指导作用。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参与村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

(十八)精心组织实施。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摸清当地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薄弱村底数,列出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清单,因地制宜分年度逐村制定发展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各县(市、区)要开展精准帮扶,制定“一村一策”工作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确定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支持项目、发展计划、经营团队等,组织实施情况按要求向上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十九)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检查指导和督导,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建立完善“两随机”(随机督导、随机调研)工作制度和“红黑榜”通报制度,并将结果列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对工作措施不力、年度任务未完成或弄虚作假造成恶劣影响的,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本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尽快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各设区市、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调研情况概述。

今年8月—9月期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农业、扶贫、发改、财政、林业、供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听、看、谈、访的方式开展。听,就是听取乡镇党委、政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介绍。看,就是看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资料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及产业。谈,就是到村组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与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及要求。访,就是深入农户进行个别访问,与这些农户代表进行直接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

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

剩余的5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计划于2019年实施。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

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8.04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18.9%。

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

(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求,近年来,省市县财政已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然而,财政项目、资金的期限性和专项性,决定了财政扶持仅仅是脱贫攻坚时期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短期措施,并不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比如整合的10907.3万元带动型财政资金,在整体脱贫后就要退出集体经济发展,从而使123个村集体经济失去资金支撑。同时,带动型资金缺乏坚实的经营实体支撑,对发展特色产业贡献有限,甚至还存在为完成资金使用计划而选择了没有发展能力的经营实体,既未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实际效益,又造成了资金风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有意识加以规避。所以,在财政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或稳定后,还需依靠村级党组织自身来实现持续发展。

(二)经营主体规模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明显。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县注册新型经营主体2157家,而评为示范合作社的仅有449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83家,占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不到4%。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品的加工方面仅仅是初级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也没有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集约化生产,经销往往依赖于简单的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无固定标准、无特色品牌、无稳定渠道,导致形成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效益还不够大。二是部分经营实体带动能力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大部分经营实体都是新成立不久的,经营实体自身发展能力弱,部分种养殖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小,收益见效慢,带动农村和群众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小。据金融办统计,全县2015年、2016年共有参与带动型经济组织105家、带动农户6224户。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从今年到明年,105家经济组织将退出带动分红,这将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示范性经营主体集聚经营管理人才1200人、而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为96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型人才不足900人,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竞争力弱等现象,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现象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分别有332人、48人,占比分别为32%、4.6%;

40岁以下、55岁以上分别有208人、437人,占比分别为20%、42%。从全县党组织定级情况看,目前被定为作用发挥好的村级党组织91个,占比28%。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坚定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受此原因影响,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领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协会、富民合作社的能力较弱,无法使各类经营实体的效益最大化,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自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大。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过分强调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在发展模式上创新能力不足。

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腐败和村霸的“温床”,集体经济会被“私有化”,这些落后、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障碍,我们要根据我县各乡村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这就亟需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内外联动、典型示范、政策保障、营造环境”相结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位一体”新路径,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能人引领、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行政村或产业、地域相连村为单位,以崖湾村、康家崖村、普济寺村、沿川子村、机场村、双联村、王家大庄村、车刘家村等典型村为依托,探索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同步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及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同时,成立临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智库,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可分批组织各村村民代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参观学习,以开阔眼界、增强信心。

普济寺村引进成立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临洮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将土地的耕种、收获等可以一次性交由服务公司完成,有效解决“没人种、种不完、出不去”的问题,有效助推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就全县整体来说,要把“百企帮百村”模式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本县有发展实力的企业,采取由帮扶企业和帮扶村共同参与“三变”改革、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支柱产业等形式,推广顾地公司开发农村改厕设施、康和公司“六位一体”帮扶贫困村等成功经验,提高本县企业参与度、贡献率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和农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0%可用于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等,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户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一方面体现了临洮县委、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我县对各类致富能人的尊重、赞赏与支持,也是积极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项重大举措。

总之,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顺势而上,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和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篇二】。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农村党组织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就这项工作展开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思路。

管理人口上大的村管理近4千人、而小的村才不到1千人,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5-10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3到4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1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村村通的道路硬化、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份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

而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

2.是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导致集体经济积累在1万元以下的村(居、社区)超过半数以上。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

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4.是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5.是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全县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6.是产权不明晰,利用效率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三、主要原因。

1.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来看,凡临近县城近郊、集镇、景区景点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多数位于山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村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2.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无其它稳定来源,除个别少数村有土地征用、旅游资源等收入,但随着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3.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县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已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是有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针对少数行政村规模与村干部配备拥肿不合理要进行精简缩身减少支出,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选优配强班子,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发展型村党支部书记。

2.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县、镇(乡)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二是建立信贷支持和费用减免政策,协调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贷款支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工商、税务、土地等方面的税费实行减免和优惠。三是采取县局部门联动帮扶,结合“城乡结对子、联动共创建”、“联乡、驻村”等活动,按照“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对口帮扶、一定三年”的思路,由县直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计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切实可行的帮扶。

3.是要突破政策瓶颈限制。如何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我县村级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尽量“松绑”,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和欠发达、近郊和偏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队伍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有山用山、有水用水”的发展类型,包括出租水库、山塘、门面、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二是依托企业发展,“村企共建”。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偏远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改造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五是借用我县丰富旅游资源和打造全国秀美乡村这一契机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古建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做强做大古建民宿产业,妥善解决古建保护资金的压力,通过合法利用政策引导,置换村中闲置古民居产权归集体所有,对外统一招租,通过租赁或者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这既保住了民居古建,又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明确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牟定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助推牟定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牟定“三农”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牟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决胜全面建成牟定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因此,牟定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一、认识两性。

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牟定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民对更多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期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贫困村村级党组织不仅要“有人管事”,更要“有钱办事”。经济薄弱的村、尤其是贫困村往往容易诱发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有集体经济有实力,才能“有钱办事”,才能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和问题。村党组织才能不断赢得党员、群众的信赖,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才有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对村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起到带动作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贫困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比较强,村域经济发展就比较好。当前,在全县极少数贫困村里,“村富民穷”、“村穷民富”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群众收入依然偏低。这就要求我们着眼“村强民富”,大力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各类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创业,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提供支持。

二、探索实践。

由于牟定县被云南省纳入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12个贫困县之一,云南省财政厅将牟定县纳入2016年全省30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之一,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资金3500万元,以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为抓手,指导和帮助牟定县43个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确保牟定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一)抓规划,明目标。云南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牟定县农村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情况,指导编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拓展思路、创新发展等方式,多种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围绕产业优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凤屯镇飒马场、戌街乡碗厂等13个村规划新建果蔬保鲜冷库7000立方米,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08亩,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个,黑山羊种羊繁殖场1个等,重点扶持发展牟定高原特色云南红梨、果蔬、花卉、生猪、肉羊等主导产业。二是结合“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采取建设项目集中,形成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选择共和镇周山、戌街乡白沙等11个贫困村,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50亩,生猪、肉牛养殖场3个等,辐射带动全县43个贫困村解决“空壳村”问题。

(二)抓产业,提造血。2016年,牟定县将试点资金重点投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增收亮点突出的5个乡镇的10个村委会,每村投入补助资金100万元,重点发展果蔬、花卉、优质水果、野生食用菌、生猪养殖、黑山羊新品种扩繁等优势产业,形成品牌优势。通过对这些增收亮点突出村的重点扶持,将使10个村委会每年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7.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940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00人。对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有困难的贫困村,牟定县结合全县“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在全县选取了戌街乡伏龙基村委会、凤屯镇河节冲村委会、安乐乡直苴村委会等11个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村,财政投资1000万元,采取“区域项目整合,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着力解决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源无优势、产业无特色、发展无基础”的困境。选点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将对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资源,促发展。牟定县扶优培强3个“龙头”村委会,打造10个亮点村委会,选点示范11个村委会,带动了43个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结合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五网”建设等项目,重点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扶贫开发和民族发展资金6900万元,以扶贫整乡和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异地搬迁安置、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持续推进村级交通、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等发展条件,优化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激发村级经济发展活力。

(四)抓典型,带全局。通过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合作,建立健全“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合作互助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渠道。探索出以成立农村居民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社盘活集镇资源的“安乐乡猫街经验”,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凤屯镇飒马场经验”,以土地流转牵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公平做法”等一大批典型样本。

三、发展症结。

牟定县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非常薄弱。

(一)资源禀赋缺。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牟定县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

(二)发展差距大。目前全县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是,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80%集中在城镇周边地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越来越显现。

(三)增收渠道窄。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不足。

(四)刚性支出多。近年来,随着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村一级工作量显著增加,同时,各级对村级组织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贴钱也越多。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行政运行费用负担沉重。村道路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等“村容整洁”方面,村里也需要投入长期后续资金。此外,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村一级还要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征兵、计划生育、综治联防等社会事务管理也需要由村级落实部分资金,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各种误工报酬、办公开支等支出也在大幅上升。

(五)经营管理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具体误区。

集表现在:主观努力不够、思想认识跟不上,领导力量不足等。

(一)领导思想认识不高。主要是少数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特别是村一级领导片面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必要,也没办法,不同程度不同地存在“过时论”、“无需论”、“无路论”等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党委、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推动政策不足,资金投放有限,指导引导不够,社会合力不强,发展氛围不浓。

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责任是自己的,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三)发展经济信心不够。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四)村级干部动力不足。主要是支“两委”干部动力不足。村支“两委”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自己要用主要精力发展自己,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同时,长期以来,各级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多、激励少,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经营管理经验不多。主要是对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经营经验缺乏。有些拥有一定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比较稳定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所作为。条件差的更是感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长、见效慢,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造血”与“输血”上选择了后者,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救了一时之急却难解长远之难。

(六)经济组织运行不全。在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大部分村把资金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本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连维持运转都有困难。同时,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够健全、经济法人地位很难让市场认可,加上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很难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

五、补齐短板。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牟定实际,以建好一个班子、纠正两个倾向、注重三个着力、强化四个落实、坚持五个原则、推进八个转型为抓手,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充分发挥“领头雁”培训优势,对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大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二)纠正两个倾向。一是纠正账上有资金就算有集体经济的错误倾向。村集体经济是村里通过发展服务型产业、经营性产业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各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纠正个别村“两委”主干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由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村集体发展的倾向。要防止部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借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发展个人产业,造成集体资源的流失,阻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注重三个着力。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各级要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一要着力管好。要成立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确保村级财务收支状况晒在阳光下,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管好村集体每一分钱,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二要着力用好。要突出群众福祉,把集体经济收入花在刀刃上。要采取“各级财政支持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实施村级活动场所达标工程。三要着力做好。主要是做好“蛋糕”,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确保“村支两委”说话办事有底气、有力量,真正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四)强化四个落实。贫困村自然资源差、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多措并举、联动发力。一要落实思想。针对全县贫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以及部分村干部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找准问题,研究思路、举措,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试的新观念,增强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二要落实规划。明确提出消除“空壳村”的目标,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结合每个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逐一制定规划。三要落实责任。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项目,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三级要签订责任状,分解目标任务。同时,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要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四要落实典型。要加强宣传引导,注重选择一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和明星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坚持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既开源又节流、既能建得好又能管得好。五坚持遵守法律原则,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六)推进八个转型。牟定县发展集体经济要八个转型,结合牟定实际,一是转型产业带动。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兴办交易市场、专业合作社,协会,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将周围企业或产业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收入。二是转型筑巢引凤。对人员密集地处交通要道、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租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转型资源开发。对具有水面、林地、荒山、荒沟、荒地、等“三荒”资源的村,村集体通过自主创业、合作开发、公开发包、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资产盘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认真核查闲置的校舍、厂房、工业用地等资产和征地补偿费、集体预留款、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拍卖、资产对换、年限抵债或理财、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的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五转型是股份经营。对集体资产、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村集体选择项目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六是转型服务创收。村集体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合作社、民间文艺团体、“一站式缴费”服务点及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委托代理、设施维护、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转型民俗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转型联合发展。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开发,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篇四】。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找准我市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要求,市政协开展了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研。本次调研由市政协副主席松建华带队,伍绍江副主席参加,邀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组织部分州市政协委员,联合市人民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农业科学技术局、市畜牧局、市生物创新办、市扶贫办等单位参加。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市的3个乡镇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深入到4个典型的村进行走访座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香格里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初显成效,在2016年,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农〔2015〕197号)和《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6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通知》(云财农改〔2016〕5号)的要求,安排我市扶持资金1000万元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做好香格里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香格里拉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印发了《香格里拉市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在全市各乡镇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让广大乡村领导干部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把试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来抓好抓实。2016年共计投入扶持资金1800万元(包括香格里拉市级各部门整合资金800万元),2017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共计投入2000万元(包括云南省级扶持资金1000万元和滇沪合作项目资金1000万元),在各级共同努力下我市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11个乡镇62个村都有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做法:一是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全市62个行政村(社区)中,49个行政村(社区)有集体经济收益或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占79.03%,13个行政村(社区)无村级集体经济,占20.97%。以股份合作项目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无集体经济的村(社区)安排了2560万元的项目资金,发放了800万元的致富贷款。三是发展养殖业项目,采取“公司+党组织+农户”或“合作社+党组织+农户”的活动模式。四是通过发展壮大集体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项目等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之在市委市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各乡镇共同努力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力资金扶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为我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农民增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一些好的政策还停留在文件层面,缺乏有力的督查和切实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发展思路,没有一个明晰思路。通过调研座谈的情况来看,少数乡镇、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想办法,找路子,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绝大多数的村干部基本没有思考,对上级拨付的扶持资金不知道如何利用。家底摸不清,不因地制宜,导致部分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小、散、乱局面。

(二)底子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集体资源现状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些由于地处山区,远离中心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我市还有部分“空壳村”的存在,另外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只能靠上级划拨经费来维持运转,同时也助长了“等、靠、要”等思想。

(三)困难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起步难。目前我市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优惠政策少。一直以来都是对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支农惠民投入多,对村级集体经济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少,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指导。

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计划

为振兴乡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县市场监管局白舍镇周源村驻村小组联合该村村委会,按照上级组织要求。根据本村实际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周源村9个村小组{其中2个移民村小组},人口1650人,耕地面积1734亩,山林面积5500亩。本村主要种植蜜桔、白莲、槟榔芋等水作物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薄弱。

本村胡竹村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水源充足,空气清新是养殖业的最大优点。本村也有个养牛人在胡竹村养十多头牛和羊,如今年底买了,还剩6头。明年想扩大规模,他现在有一个100平方米的牛棚作为放养牛棚。明年再建一个50~60头牛的圈养牛棚,实施股份制。胡竹村小组目前留村人口少,考上大学的人数是我村数量最多的,其他年轻劳力都在广东揭阳做泥工,留村的都是一些老人。所以用地荒芜,没有耕作,草源广泛,有利于养牛。利用荒芜的田地种植皇竹草养牛。一面皇竹草可养3头牛,一些农户也可种植皇竹草到时也可收购。进行青贮以备牛料。增加农户收益。本村有小石村田地20多亩现已荒芜,每年用500元可租来种皇竹草养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身体健康也有待提高,牛是以天然草料为主,在农村饲料成本低、低风险等。并且牛肉脂肪少、蛋白质高等是人们餐桌上的佳品。不像猪、鸡、鸭、鱼它们都是以药物添加剂饲料为主。特别是猪肉脂肪多对人体危害大。它们的整个饲养周期都不可缺少饲料,所以投资大,风险高。养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大小都可出售,不像猪、鸡、鸭、没养到一定重量不能出售。牛是以草饲养为主,抗病力强,易饲养,不易得病。一般圈养一头良种牛犊{西门塔}300斤左右,需7~8千元。饲料期一年可长到1000斤左右。目前市场行情黄牛18元/斤。那么1000斤牛等于18000元,除去本钱及人工费,每头牛少说也能赚7~8千元。

经实地考察及研究决定我村将于本村村民余明亮他有养殖牛的经验实行股份制,在胡竹村建一个圈养50~60头良种牛犊将近40万。20亩租地种草基地近1万元。架电及人工费将近2万元,所以养殖60头牛养殖项目资金至少60万元。希望有关部门及政府能够贯彻实行中央文件精神,精准扶贫,早日实现我村脱贫致富梦想。真正地带富一村,奔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