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六年级风俗端午节(实用19篇)

六年级风俗端午节(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9 11:14:17 作者:字海

作文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赏的优秀作文,它们或让人震撼,或让人温暖,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端午节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你会包粽子吗?如果你不会,那么请我当老师吧!首先拿一个粽叶折成斗形,然后往里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块酱肉,塞一些糯米,把剩余的粽叶包上,最后绕上带子,一个肉粽就飞快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然粽子还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从小特别喜欢划船。直到现在,每个周末都还要缠着妈妈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欢端午节的赛龙舟。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热烈,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一阵阵欢声笑语中,还有一阵阵呐喊中,选手们身穿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齐心协力快速地往前划。瞧,红队暂时领先!绿队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绿队赶上红队了……就这样你追我赶,热闹非凡。

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啦,戴香袋啦。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香袋是避邪的,带着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试试。

我爱过端午节,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端午节【】

在我们老家,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每个人身上都会佩戴香囊。

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两片粽叶折成了甜筒的样子,舀了一勺糯米,放上一颗咸蛋黄,再盖上一勺糯米,将咸蛋黄盖得严严实实的,我想:嘿嘿,看来包粽子还蛮容易的嘛。下一步要把粽叶盖过来,到这个时候粽子就有点不听使唤了,糯米总是从粽叶里跑出来,怎么也合不上,我急得满头大汗。一旁的妈妈帮我舀掉了一小勺糯米,这才把糯米安顿好,原来我装的糯米太多了。接下来就是五花大绑了,我拿起一根长长的棉线在粽子上绕来绕去,我觉得很结实了,就打了一个结,可是一提起来,粽叶里的糯米和咸蛋黄就像一颗颗珍珠伴着一块金子一样散落到地板上,最后还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包好了一个咸蛋黄粽。哎!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还是蛮不容易的。

我们包了很多种馅的粽子:有叉烧的,有大枣的,还有咸蛋黄的……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里溢了出来,飘满了整个房子。弄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啦!粽子终于起锅了,尽管还很烫,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小心剥开墨绿色的棕叶,洁白的糯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我包的蛋黄馅儿的粽子则像晶莹剔透的白玉簇拥着一颗闪闪发光的黄金。我大大的一口咬下去,呀!是我最喜欢的蛋黄馅儿!怪不得这么香。可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粽子!但是仿佛高兴得太早了,“谁吃到了蛋黄馅儿谁就要打扫卫生!”在我刚咬了一口粽子,满心欢喜时,妈妈在一旁宣布。我满嘴的粽子,没法说话,只朝妈妈做了个鬼脸说:“哦,好吧,吃饱了再劳动。”全家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品着美味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坚定信念,热爱祖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

我们陕西的老百姓,都很喜欢过节,不过,人们最注重的依然是春节。

陕西农村的人们为了春节,在腊月一开始就忙乎起来了。最忙的就属妇女了。她们忙吃忙穿,忙洗忙涮;蒸馍馍,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吃食都要提前准备好。

到了除夕夜,妈妈做好团圆饭摆上桌,但要在长辈们都落座后才能开吃。但是这些规矩可难不倒我、我姐和我弟,我们总能找机会拿片炸油糕、吃个糖。

即使偶尔被发现了也不会挨骂,因为过年这几天,在我们这里大人们是不会责骂孩子的。

吃了年夜饭,就是我们孩子的时间啦!什么摔炮、擦炮、二踢脚,应有尽有。有一回,弟弟拿了个擦炮,结果还没来得及扔,它就炸了。

所幸弟弟没有受伤,不过,从此以后,他对擦炮产生了心理阴影,再也没有碰过。

放过了小炮,就该放大炮了。但这回是大人放,我们小孩呢?早躲进屋里啦!把大门推开条缝,三个脑袋悄悄探出来,但只露出来了三双眼睛,每人的手都捂着自己的耳朵。

外面的鞭炮震天响,屋中三个小孩的心咚咚跳,但靠在一起心里乐淘淘。

终于挨到放完鞭炮了,可以去夜市买灯笼啦!我们那儿如果有谁家的孩子十二岁了,做舅舅的就得给她多买两灯笼,我姐姐就收到过。“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应该和这个习俗有关系吧。

到了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大年初一,该拜年收红包啦!拿上几个红方帕子、几把绸扇、一个小音响,出发喽!到了爷爷奶奶家,把小音响往桌上一搁,拿起两把绸扇,两手各拿一把,再来曲《好运来》,姐弟三人随着音乐扭来扭去,绸扇也一上一下的,别提有多好看了。

老人家本就爱看,三个娃子再一扭,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更何况三个脆生生的嗓音一齐说:“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

老人家哪挡得住呢。“哎哟哟,我的好孙子好孙女哟,娃娃乖着哩!”一听这话,我们就知道,红包有着落喽,还是个大红包呢!

大家呵呵地笑,二老和三个娃子便笑成一团:“谢谢爷爷!谢谢奶奶!”停留一会儿,孩子们便继续串亲戚了。

我爱的家乡风俗就算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只是一小部分呢!

借秧歌的词,祝大家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端午节【】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又到一年端午时。”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就开始忙碌地包粽子。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肉粽,一种是碱粽。把预先准备好的米和馅料用竹叶包成个三角形,系上扎藤。粽子的包制过程就完成了。包好的粽子被放进大锅里煮,时间约需两个小时。在烧煮的过程中,竹叶的淡淡清香弥漫着整个院子。此时,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开锅盖,察看情况,因为那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好不容易等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急忙把粽子上的扎藤解开,,竹叶剥开,肉粽和碱粽摆放在盘子里,一大一小,一黄一白,在灯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像两颗亮晶晶的宝石,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我忍不住咬一口,美味无穷,差点连筷子都咬掉了。

看完龙舟赛,我回到家,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家人有说有笑,那笑声传得很远很远。我希望端午佳节的习俗也能随着笑声一直流传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端午节【】

带上五彩绳,步行来到东城河畔,人们正高兴赛着龙舟,嘴里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很快分出了胜负,不尽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罗江畔,寒风飒飒,你独立江边,你仿佛听到战火纷纷。“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一曲铿锵《离骚》你选择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馆的人们泯着一口雄黄酒,就是完美的节束。回到家作文吧,浴室里弥漫这艾草的香味,人们这一天都会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顿团圆饭,当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点糖,嘴里顿时有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指不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呢!

晚上,来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斓的彩灯显得十分的和谐,小孩子们绕着喷泉池旁跑来跑去,路人都觉得他们天真可爱呢!泰州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大家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

回家后,我打开《离骚》,滚滚江流,涛涛风景,你的另一种风骨沉淀江底,去纪念屈原的一生。

在这节日里,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不仅仅是仍下粽子怕鱼儿把屈原的尸骨啃噬,还把自己对屈原的思念裹进粽子。

家乡风俗端午节的作文小学六年级家乡风俗端午节的作文六年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每逢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吃上香喷喷的粽子,还能观看激动人心的龙舟赛。听闻有的地方还会有挂艾草的习俗呢!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一起包粽子。奶奶先拿出粽叶,并将粽叶卷成漏斗状,再往里面放糯米,咸蛋黄,五花肉,最后用绳子将其绑紧就大功告成啦!我也写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把材料放入后便盖上粽叶,用绳子圈了几圈打了一个结。我开心地提起粽子想跟奶奶分享我的杰作,但是不一会的功夫,粽子里的料纷纷跑出来了,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散了,我好伤心。这时一旁的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的,第一次包,难免会有失误,可能是没绑紧呢,我们要从中总结经验,不要放弃,慢慢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完好无损的粽子,我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奶奶也满意地笑了。这时厨房里传来的爸爸的声音,爸爸说:“看来,以后包粽子有小帮手啦!哈哈!”我们开心地笑了起来,似乎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欢乐。

端午节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端午,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风俗的,也是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是,在端午那天每个孩子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的绳子——五色缕。

五色缕,说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的丝线编成的绳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灾祸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然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从那一辈传下来的了,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摘下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还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时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绳子的质量实在是太差,花花绿绿的颜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个会活动的调色盘。洗来洗去的让我就的分外的烦,干脆就找了个没人的时候,解了下来,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为平安无事,可以解除警报的时候,它败露了——我的外婆发现了。她将我拉到客厅里狠狠教训了一顿,那神态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不可饶恕的罪过。瞬间,一种“都是我的错”的感觉油然而生。最后,外婆又编了一条五色缕小心翼翼的给我戴在了手腕上。并一再嘱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来,平时是万万不能解下的!

后来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将五色缕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带一身的病痛和灾难带走的含义。绳子顺流而下,灾难也会随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会过的幸福安康。

现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时,妈妈也会挑五条颜色鲜亮的绳子编成五色缕,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的编法,只是随便撮一撮,应应景,在过节时讨个好兆头罢了。

一年中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春节、七夕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包等活动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都会自己包粽子来吃。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看到妈妈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觉得很新奇,于是便向妈妈要求,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和妈妈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叶用清水洗干净,再准备好做馅料需要用到的红枣、花生和糯米。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叶,在妈妈的指导下,把箬叶围起来,做成一个小口袋一样的形状。紧接着,我用勺子从旁边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叶里,又在糯米上放上几颗红枣和花生。而后,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压紧,并学着妈妈的样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个棱角。包粽子真的是个技术活,在包的过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棱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却像个“大肚子将军”,整个身子都是圆乎乎的,没有棱角。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包出的粽子一个比一个成功。

包好后就开始上锅蒸了,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当我闻到从锅中飘来的阵阵香气,总想揭开锅盖看看熟了没有。终于可以开始品尝了,我拿起一个粽子,剥去粽叶,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觉得好吃极了。

去年的端午节,我跟妈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快乐极了。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节还能和去年一样,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一来到街上就可以闻到浓而香的粽子味,不时地还会听到卖粽子的小伙子喊出的吆喝声,“卖粽子了——有咸的、有甜的、有红枣馅的······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那么热情、那么粗犷,向那初夏的天气,温暖而又会有一些亲切。逛街的人们,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粽子,看的我的口水都要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有的大人在小孩子的胸前挂着彩色丝线编织成的鸭蛋网,白色的咸鸭蛋调皮地在胸前跳来跳去。每家的门前都插着一把艾叶和菖蒲。这一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还从妈妈的口中得知:端午节又称午日、重午、重五、地腊、中天等。而且这一天要用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拈在一起系在小孩子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而且我们南方还要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鱼、咸鸭蛋黄及雄黄酒。和“五红”——龙虾、红樱桃、苋菜、烤鸭、红烧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这些习俗都流传至今。

哇!真没想到端午节也有那么多习俗,那么热闹呀!嗨!同学们可要好好学习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识,加油吧!相信你们会比我更厉害!

很多节日都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但是我对家乡端午节的习俗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湘湖游玩。正赶上下孙文华村在举行端午节活动——粽香情浓,我们也积极地参与了活动。虽然活动还没开始,但是场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场子中间放着一张大桌子,桌上摆着传统五黄:黄鱼、黄鳝、黄瓜、咸蛋和雄黄酒。听爸爸妈妈说吃五黄可以抑制霉运,增强自己的精力。场地两边摆着长长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粽叶、糯米、红枣。

活动开始了!第一场是包粽子比赛,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拿起粽叶包了起来。虽然我不怎么会包,但是看着大家的样子,也学着包了起来。在我们身旁有好几个奶奶也在包粽子,她们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线把绳子扎牢。她们不仅做法精确,而且动作敏捷,真是太厉害了!包完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香囊包,这个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更重要的项目就是赛龙舟。走出包粽子大厅,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条条龙舟飞驰而过,他们敲锣打鼓,仿佛真的是一条条巨龙在向终点冲刺。岸上的人们也纷纷为他们加油鼓劲。划到一半的时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气大增,好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过了几分钟,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所有人都用最后一丝力气在拼命向前划。100米!50米!20米!5号船突然发力,一下子超过了其它船,获得了第一名。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还让我感受到各种传统风俗和丰富多彩的纪念屈原的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了那天,人们一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会包粽子吃,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因郁郁不得志,抱石投汩罗江而死,人们知道后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要把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舀起糯米,并加上蜜枣,冰糖等,包起来后用马莲带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在锅里煮上四个小时后,等到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这时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让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使你垂涎欲滴。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的来到应县木塔,来游玩着美丽的风景——千年古榙,有的人手里捧着几柱香,给佛像面前栽上,嘴里一边念叨几句:"阿弥陀佛。"心里一边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有的人围着木塔转了三圈,这样他们说能消灾减难,有的人在观赏着四处美丽的景色,还有的亲朋好友拍上几张纪念照!这样的活动一直会持续到晚上八点,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应县木塔。

回到家里该洗个舒服澡了。按照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等放进锅里,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它的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到时你一定会一饱眼福和口福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端午节

往年的粽子总是外婆包,今年我缠着外婆,硬是要学包粽子,外婆拗可是我,只好答应另外。

初四午时,我就跟着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外婆的样貌,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外婆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头用力拉紧,上头放松一些。”在外婆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之后,外婆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外婆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清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貌了。

;最终一道工序捆绳。只见外婆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岁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经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

盼星星,盼月亮,新年终于要到了。今天是除夕,我早早地起了床,开始忙活了起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和爸爸准备开始做一件大事——换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一个古老习俗,代表着除旧迎新。我用手小心地将旧春联取下,然后认真地用双面胶贴满新春联的边缘。最关键的一步来了——贴春联,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春联,慢慢地贴在门框上,又仔细地压紧每一个角。大功告成!贴好的春联让家门显得喜气洋洋。

厨房里充满了大人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在准备年夜饭呢!锅和铲碰撞着,一起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电磁炉独唱起了“嗞嗞嗞”的歌。锅里的菜翻腾着、跳跃着,散发出浓浓的香气。不一会儿,美味佳肴就摆满了餐桌。有晶莹剔透的红烧肉,红艳艳的白灼虾,热气腾腾的鸡汤……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清蒸鲈鱼,因为“年年有余”嘛。开饭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大快朵颐。我端着果汁,挨个给长辈们祝酒、干杯,说着“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的祝福。长辈们开心地笑着,也祝我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家里充满了团圆、热闹的气氛。

守岁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习俗,除夕夜家家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象征着把一切疾病赶走,祈愿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老人守岁代表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代表希望父母寿命绵长。八点到了,我们团聚在客厅里观看春节晚会,开始了守岁。大人们一边看节目,一边聊天,有时还拿出手机摇一摇,摇出了一个个大红包。我们小孩们在一起肆无忌惮地吃着零食,玩起了各种各样的小游戏。每当有好笑的小品、精彩的魔术时,大人们就会赶紧把我们叫过去观看。大家一起鼓掌叫好,笑个不停,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十二点的钟声响起,除夕已过,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城市里到处洋溢着“新春快乐”的欢呼声!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端午节

五月初五,也就是这星期的星期六,是端午节。这天,我家举办了粽子大会。

星期六早上,我被“金嗓子”妈妈叫醒了:“快起床了”!我马上就起了床。妈妈笑呵呵地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所以我们要去买粽子”!“好”。我表示赞同。我们把粽子买来后,蒸了大约10分钟就可以吃了。于是我提出来一场“吃粽子大赛”,除了妈妈,全家都赞同,少数服从多数,妈妈终于同意了。我宣布,妈妈当评委,我大声说:“比赛规则,在五分钟里谁吃的最多,谁就是冠军”!“有奖品吗”?弟弟天真的问。唉,我这个弟弟。“好吧,奖品是两块钱”。“嘢——”。弟弟欢呼道。比赛开始了,弟弟,我都吃的很快,五分钟快到了,可是,我还有四个没有吃,弟弟正在吃最后一个,我也要加把劲儿,可惜,时间到了。妈妈来看我们谁是冠军,不用说,肯定是弟弟,“我宣布,弟弟是冠军,下面颁奖”!我心不甘情不愿的给了弟弟奖品——两块钱,而弟弟却高兴地手舞足蹈。

我爱端午节,更爱我家的“吃粽子大赛”!明年我一定要拿第一!

端午节六年级作文

年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将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目前,屈原的作品已译成多种外文,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六年级端午节作文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端午节的原因。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端午节。

作文。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呢?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就听我讲吧。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那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不再别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干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这里我要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战争时期,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诗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许多计谋,魏王觉得好笑,没被采用。屈原觉得很伤心,心想自己帮不上国家,就跳河而死。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古时候爱国的屈原,在这一天,大家都将粽子投进河里,让鱼虾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去吃粽子。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吃掉。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怎么样,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了?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带我去玩。

上午,爸爸骑着摩托车带我去奶奶家玩,这车风风火火地向奶奶家驶去。不一会儿,到了奶奶家,我一下车便叫冷,慈祥的奶奶拿来一件外套为我穿上,穿后果然暖和多了。我问奶奶:“姐姐在哪呢?”奶奶说:“别理她!”我又问:“那我跟谁玩呢?”奶奶又回答说:“这不是现成的小宝宝陪你玩嘛!”我只好极不情愿地跟玮佳(两岁的小妹妹)玩了,不过,还是玩得挺开心的!

吃完午饭,我和爸爸在奶奶门口打起了羽毛球,首先我发球,把球打到了线那边,爸爸第一次打时,忙得不知所措,球快掉地上来了,他才慌忙跑过去接球,可惜,球已掉在了地上。爸爸输了一分!我鼓励他说:“爸爸,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爸爸得到了鼓励,果然接到了第二球。

羽毛球比赛让我们大汗淋漓,在这炎热的夏天里,运动后吃根冰棒解解热真的很爽。我们又去了体育场,没一会儿,我来了个猴子爬树,哥哥来了个倒挂金钩,爸爸在打篮球。原来我们在体育方面各有各的擅长项目。

啊!今天可真快活呀!能在奶奶家打羽毛球,吃可口的冰棒,能在体育场表演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绝招,可真是爽快极了。

六年级端午节作文

最近,有同学上课提问屈原为什么在端午节那天死?这个问题顿时让老师哑口无言,也让原本有些吵杂声音的教室也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纷纷为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震住了。

话说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分几部分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屈原是为什么死的,其次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又是什么,或是又得分析屈原当时的心理状况又是怎么样的。

经过仔细分析我得出了答案一:当时屈原死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端午节这个节日,由于屈原特别喜欢这个节日,实在被皇帝压迫到死,不如选择端午节死。答案二:当时并不存在端午节这个节日,直到屈原在这一天投河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忠臣所以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我又想了一想。大概是赛龙舟为了演绎一出当时人们恨不得快船开去营救屈原。吃粽子大概就是因为屈原生平特别喜欢吃粽子,这一天往河里丢点过期粽子,也让屈原解解馋。

啊!屈原为什么在端午节那天死,真是一道不好回答的问题啊!

端午节六年级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到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被普遍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向汨罗江里投粽子、鸡蛋、鸭蛋、大蒜,为了让鱼不吞吃屈原的尸体。从此,端午节吃粽子、鸡蛋、鸭蛋、大蒜的习俗就产生了。

昨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我们先把糯米、花生、红豆各取一些,淘洗完毕,把粽叶洗净,折成漏斗型,把糯米、花生、红豆装进去,再把粽叶折上,一层层地包裹好,缠上线,打个结,一个个粽子就包成了,一会儿我们一起把粽子放进锅里,煮熟后装进袋子。

今天早上,我们把粽子加热后打开,吃掉。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吃过饭,妈妈把红、黄、蓝、绿、橙五种颜色的线拧起来,为我系上,还给我戴了一个香囊。

六年级端午节作文

闻着粽子的香味,我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叶,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虾米等佐料,好吃极了。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五”通“午”,端午节又名“端五节”,另外又称“端节”、“午日”、“重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相传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泪罗江自尽,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蛟龙水兽吃了,因而纷纷划船下江捞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见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们往江中投饭团,外系五彩绳、鸡蛋等食物,让蛟龙水兽有东西吃,就不会伤害屈原了。渐渐的就流传着在端午节这天要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了。

以前的端午节我没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端来一盆香喷喷的粽子,一个个青翠青翠的。粽子的形状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宝粽子的,还有碱粽子等等各式各样,看上去真不错。问着粽子的香味,我馋的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个粽子,接着又拿了一个粽子。妈妈对我说,粽子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吃多了消化不好。

我们一家人围着吃粽子,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感觉真好,端午节也将一直流传下去,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

端午节六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每到端午节,家家都会传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你可知这阵清香来自什么东西?它就是——粽子。

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就会上山去摘大而且嫩的竹叶。摘回来后,把竹叶浸在水里大约半天,然后拿出来,晾干,再保存好,放在干燥的地方。等到端午节的前一天,把竹叶拿出来,再浸在水里,洗干净,用来包粽子。

每当到包粽子时,我和表妹总是争着抢着要包,但姑姑总是不给。其实粽子可以包成多种形,有牛角粽、五角粽等。我表妹总是要姑姑包牛角粽,但姑姑总是故意气她,不包。包好的粽子要煮上很长时间,刚上锅时,粽子要很小心,因为怕粽子的米漏出来。粽子煮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就会传来阵阵清香。可以说厨房里整整两三天都有清香余绕。我很喜欢这种味道。

在家乡,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会包粽饼。粽饼的主料也是米。只不过米要磨成粉,再包。粽饼是甜的,很软,很有黏性。煮熟了的棕饼呈棕色。吃入口中很容易粘住牙齿。所以吃的时候,要很小心。我也很喜欢吃粽饼。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后来,奶奶告诉我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把粽子、鸡蛋等食物投入江的原因。奶奶还告诉我,屈原的爱国事迹。这我才知,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吃粽子时,我想起了几句话“那条江本是一种自流的水,水流汩汩,吟着楚辞挥舞衣袖分辨清浊醉醒,临于岸边风骚”。

六年级端午节周记

近了,近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即将来到我们身边。外婆早早的准备好了材料:粽叶、赤豆、糯米、咸鸭蛋、绳子……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可爱的小粽子在外婆灵巧的双手下诞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锅子里煮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粽香扑鼻。我馋得口水直流,外婆笑着对我说:“小馋猫,先拿个给你尝尝鲜!”我拿过来,三下五除二地剥掉粽叶,迫不及待吃了起来。我边吃边问妈妈:“这个端午节有什么来历吗?”

妈妈仔细想了想告诉我:“应该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大诗人,据说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自尽,死后为蛟龙所困。”还没等妈妈说完,我便又提了一个问题:“那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这问题问的很好!”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因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楚国小人当权,楚怀王被骗留在秦国当人质,楚国的首都郢被秦军攻克,楚国迁都寿春,在国家被攻克之时,他就愤然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哦!原来是这样,那请继续接着讲吧,妈妈!”

“然后,世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哀伤。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粽子于水中,以驱赶蛟龙,有的渔夫还划船捞救,后来就发展成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后来就把端午节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的来历呀!我今天不仅尝到了可口的`粽子,还学到了新的知识呢!

六年级端午节作文

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但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有我最爱吃的粽子。

端午节一大早,奶奶就已经把包粽子的材料准备好了,馅料有:腊肉、绿豆、红枣、等各种调料。奶奶先把两片干净的粽叶叠在一起形成一个漏斗形,然后放糯米夹上一块腊肉,包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再用五彩线缠紧,最后再打上一个结,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到奶奶包粽子娴熟的样子,我也想试一试,我拿起两片洗干净的粽叶也叠成了一个漏斗形的,然后把糯米放在粽叶上,结果米像沙漏一样掉在地上,我第一次就这么失败了。

可是我不怕失败,在奶奶的指导下我重新包粽子,我细心地观察奶奶包粽子时粽叶的铺法,以及糯米和馅料的用量,认真地看她包粽子的技巧。不一会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了,奶奶吧粽子放在高压锅里蒸了半小时,我看到了锅的上面冒着蒸气,我闻到了一股粽子的清香;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就蒸好了。

粽子熟了,奶奶挑我做的粽子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把粽子叶剥开,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馋的唾延三尺,张开嘴就吃起来了,我吃的津津有味,吃完一个又想吃另一个,奶奶在一旁看到我这吃相,开心地笑了。

这个端午节,我很开心,我跟奶奶学会了包粽子,我吃到了我亲手做的粽子。我也从中体会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粽子味道是最美的!

六年级端午节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名称不同,但各地方人们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插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的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叶于门是因为艾叶能僻邪,这一天插艾叶于门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是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等放在家里备用,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舒适。

食粽是因为这一天是五月初五,据说这是为了怀念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写了很多爱国诗,可是屈原的爱国之心没被国王接纳,于是跳河自尽,所以吃粽子时,第人们总爱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

赛龙舟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人们用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