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教案模板 > 程门立雪教案反思(模板17篇)

程门立雪教案反思(模板17篇)

时间:2024-01-08 19:07:40 作者:梦幻泡

教案模板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匹配。以下是一些教师们分享的优秀教案模板,它们是他们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经验。

程门立雪反思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本课通过描述“宋朝大学问家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扰老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使学生体会到杨时很爱学习和非常尊敬老师的好品质,同时教育学生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

上课时,我通过:(1)揭示课题,进行质疑。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然后读题、看图,提问。(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带着提出的问题齐读课文,然后自由交流,我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做一个小结,把课文主要内容和文中生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概括成一段话并适当进行板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进一步感知课文。(3)再读课文,感悟内容。这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让学生围绕“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这句话来让学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一点,由这一个问题贯穿全文,品词品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对杨时尊敬和赞美是朗读训练的重点,因此,在朗读第三自然段中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时,我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体会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也是朗读的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后,我通过指导学生用深沉的语调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4)课外拓展,完成练习。由课文学习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联系实际,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程门立雪反思

今天,几位老师坐听了我的讲授课文《程门立雪》。

相比之前,这节课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好的多。首先,我的紧张度大大的降低了,没有像以前那么战战兢兢的感觉了,也不像之前那般疲倦和辛苦。一节课下来,我还是挺轻松愉快的。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吧。

其次,我不再是背教案,溜课件,完任务的讲课,而是能融入其中,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完成课堂上的任务。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一节课下来,我还是觉得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故事。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爱学习,同时也教育学生懂得尊重老师长辈。课后,我认真听了几位老师的点评,颇多受益,也当头棒喝,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这一节课的讲授中,我忽视了语文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重要性,而只是取舍于课文内容本身之间的教育意义,实在有失。

例如评课老师所言:如果能将课本内“杨时是如何尊重老师的?”这一内容拓展到课外,拓展到我们现实的课堂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探探自己平时是怎么尊重老师和长辈的。这样便能更好的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也能将语文的文本教育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性紧密联系起来,更能体现现代教育的优端。

程门立雪反思

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设置情境展开合理想像,让学生通过品词读句感悟杨时尊敬师长的优秀品质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激发他们的敬佩之情,感悟朗读的效果自然更上一层,使整个过程“形散而神不散”。

课尾之时的有层次的作业设计,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开展课外阅读和搜集小故事的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的空间。不仅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精彩,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以杨时为榜样尊敬师长,起到了融合民族精神传统教育的作用。

程门立雪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主要围绕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实施的,也感觉落实的比较扎实有效。

(1)复习旧知,揭示课题。由学生颇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入手,调动已知说说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我再适时补充成语的意思,为最后理解“程门立雪”的引申意思埋下伏笔。然后引出课题,学习生字“程”,重在它的读音:翘舌音、后鼻音。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由于本课生字分散在各个小节,所以我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使教学节奏更显紧凑。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识字教学各有侧重,不必面面俱到。根据学生的学情,字音要注意“杨、敬、疼”都是后鼻音,复习四个后鼻韵母;尊:重字形,说说记字好办法,写一写第八笔;“待”和“漫”用熟字(持、慢)作比较。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所以我设计了边读边想:“程门立雪”是什么意思?对有些学生来说,直接说出“程门立雪”的意思有点难度,于是我让学生逐字理解,程指谁?立是什么意思?并简介程颐,为后文理解杨时冒雪向程老师请教问题作铺垫,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完整、说清楚谁和谁在程门立雪?进一步感知课文。

(3)再读课文,感悟内容。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旨在让学生通过品词读句感悟杨时和程老师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的敬佩之情。感悟后再进行朗读训练,效果自然更上一层。对学生来说,感悟这些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我极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想象说话,比如在理解“鹅毛大雪”时,我就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这是个怎样的世界?树上怎么了?屋顶上怎么了?地上怎么了?不仅帮助他们体会到杨时爱学习、尊敬老师的品质还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比如在第三小节通过比较句子品味了“默默地、静静地”的作用以后,再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说说此时他们的手怎么样,脚怎么样,脸怎么样,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概括,使整个过程“形散而神不散”。

(4)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借助板书提供的词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并很自然地得出其引伸意义: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让情感目标的落实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不太充细致,导致视频文件播放出现问题。这样多少减弱了课堂效果,使之有隔靴搔痒之嫌。同时教学时间较为仓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的还不够,语文课堂应时刻谨记听说读写,但本课没能在“写”上加以突破。

程门立雪反思

低年级学生对尊敬师长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见面向师长问好、听从教导方面,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讨论、理解、感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尊师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在自主识字和巩固识字的同时,让学生走近阅读,完成从识字向阅读过渡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计精要的思考题、引导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创设情境加强口语训练等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感悟课文。

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中,理解杨时冒雪站在程老师家门口的原因,从杨时的行为中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懂得“程门立雪”的含义,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程门立雪反思

《程门立雪》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成语故事,情节生动、感情真挚,易引起学生共鸣。本课通过描述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扰老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同时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是一篇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文章。本案例遵循培养学生欣赏、认同并实践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通过诵读《弟子规》了解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学习课文作铺垫;从学生熟知的祖国优秀文化《三字经》引入课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第一小节入手,既让学生对杨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融识字于语言环境之中。通过寻找“杨”的形近字、“著名”的近义词、不同句式的说话训练来体会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学生在边听边记、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形成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成语的特点,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程门立雪反思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故事。通过教学,要教育学生学习杨时热爱学习,虚心求教,尊敬老师,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围绕“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这句话来让学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一点,由这一个问题贯穿全文,品词品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对杨时尊敬和赞美是朗读训练的重点,因此,在朗读第三自然段中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时,我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体会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也是朗读的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后,我指导学生用深沉的语调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含义。

程门立雪反思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故事。通过教学,要教育学生学习杨时热爱学习,虚心求教,尊敬老师,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

整堂课,我就提了一个大问题,“课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杨时尊敬老师?”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划句子,圈词语,再读一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好品质。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有好几个学生圈画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这些重点词,老师在备课时也没有想到,比如有一个学生说,句子中一个“您”字,也体现了杨时对老师的尊敬,我当场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读书很仔细。课堂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学生圈出的词语并不是特别重点,但是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他们能够自圆其说就行。

程门立雪教学反思

歌曲的旋律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排序游戏解决,这充分抓住了孩子们的童心,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骤然高涨,并且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而音乐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只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孩子们的年龄还小,生活经验很少,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述,而没有亲自参与和体验,让他们来理解音乐作品是很难的。我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之后,加入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这样,既帮助了他们理解歌曲,又符合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

不足:在音乐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孩子听、记、视唱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运用较好的方式训练学生演唱旋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只让学生唱会歌。

程门立雪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又忽然悟到了许多语文教学有意义的可做之事,不仅仅是教学生认字,写字,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纯文本的教学,而错失了教育学生为人之道的大好机遇。

通过教学,要教育学生学习杨时热爱学习,虚心求教,尊敬老师,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时,我从“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入手,逐渐进入“杨时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这句话,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一点,由这一个问题贯穿全文,品词品句,通过各种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

在课文的结尾处,我又接纳了其他版本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想一想课文的结尾会是什么,并布置了一个随堂练习,写写程老师如果说话了,会说些什么呢?但是由于对课堂时间掌握不到位,从而草草了结。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当更加认真细致的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程门立雪反思

今天,我看了一个成语故事,叫《程门立雪》。

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时,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叫杨时。杨时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仍十分尊敬老师。一天下午,杨时有一个问题要请教老师,不巧,程老师正在休息。杨时不愿意打扰老师休息。便一声不吭地站在门外等候。不久,大雪纷纷扬扬而下。杨时冻的直打寒战,却不敢跺一下脚驱寒。过了好久,程颐老师才醒了,他推开门一看,地上的雪竟有一尺多厚。而杨时成了个雪人。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教导我们求学心切及尊敬师长,恭敬受教,现在比喻尊师重教。杨时和他同学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甘愿受风雪折磨,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杨时一样,尊敬师长,追求上进。不但要勤学好问,也得虚心请教。教师节的到来,也是学生们对老师的感恩日。一束康乃馨,虽然简单,却承载着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俗话说的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对我们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百般呵护。

当你遇到困难时,是老师教你勇敢面对;当你的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是老师指引你前行。尊敬师长,是我们应有的行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程门立雪的教案设计

在宋朝,有个叫杨时的人,考取进士后,立志研究学问,到了河南来拜师,拜程颢为师,一直到程颢去世。年以四十的杨时,不想就那么算了,于是找到了程颐,拜其为师。在大雪纷飞的一天,杨时和同学游酢在中午向老师请教,可老师在午觉,他们就在门口等成了雪人。

虽然故事很小,可给我的启发很大,它提醒我要尊重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认真听讲,做老师的帮手。第二个启发,一个四十多的人了,还那么好学,用孔子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句话来形容杨时在好不过了。鲁迅读书时吃米糕,发现自己把墨水当糖蘸着吃,还说嫌自己肚子里的“墨水”不够多,这一点还嫌太少了;有人学习时,家里没有灯光,就凿开别人家的墙壁用射出的光照着书学习;有人怕晚上学习时睡着就头发挂在房梁上,用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以前很多人对学习那么痴迷,到了现在,知识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要想着家里有父母撑着,如果现在不学习,父母死后那你怎么办?趁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你就能报答父母了。

程门立雪反思总结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本课通过描述“宋朝大学问家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扰老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使学生体会到杨时很爱学习和非常尊敬老师的好品质,同时教育学生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

上课时,我通过:(1)揭示课题,进行质疑。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然后读题、看图,提问。(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带着提出的问题齐读课文,然后自由交流,我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做一个小结,把课文主要内容和文中生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概括成一段话并适当进行板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进一步感知课文。(3)再读课文,感悟内容。这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让学生围绕“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这句话来让学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一点,由这一个问题贯穿全文,品词品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对杨时尊敬和赞美是朗读训练的重点,因此,在朗读第三自然段中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时,我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体会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也是朗读的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后,我通过指导学生用深沉的语调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4)课外拓展,完成练习。由课文学习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联系实际,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文档为doc格式。

程门立雪的教案设计

一、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评点,要求学生读得好。

指名学生背诵。

2、练习。

(1)杨时要求学生说一句话。

(2)杨时是宋朝()大学问家。

要求用上既……又……。

3、齐读第二至五小节。

4、指名学生分别读2-5小节。

(1)“程”是什么意思?(师简介“程颐”)。

(2)“门”是什么意思?“立”是什么意思?

(3)成语中还缺什么?(谁和谁)。

6、说话练习。

(1)程门(谁)和(谁)立雪。

(2)要求把“程门立雪”的意思说具体。

程门(谁)和(谁)立雪(),(),()。

(3)学生自由说。

(5)把“准备请教”、“谁和谁”、“站在”部分放在前面怎么说?

在这句话前用上“为了……”该怎么说?

(6)在上面的话后加上“说明杨时是()的大学问家”怎么说?

7、读、背末一小节,完成练习。

(1)指名读最后一小节。(教师评议)。

(2)教师示范读最后一小节。

(3)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4)练习:

程老师听了,两眼望着门外飞舞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心里激动地说:“()。”

要求学生自由说后写下来,指名学生说上面的话。

(5)用“心疼”说一句话。

二、小结。

三、作业。

语文《程门立雪》教案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生字“杨、宋、著、敬、题、敲、默、待、慈、漫”;正确书写并记忆“著、敬、题、待、漫”。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杨时为什么冒雪站在程老师家门口。

3.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2.从杨时的行为中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

2.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成语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尝试说说课文的内容。

3.教师归纳并出示。宋朝学者杨时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发现老师在午睡,就不敲门,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慈祥的程颐老师醒来后被深深地感动了。

(1)生自由朗读。

(2)同桌合作,学习10个生字。

(3)交流。

音:宋(平舌音)、敬(后鼻音)、漫(前鼻音)。

形:题(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

义:(换词)漫天飞舞(换词)。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4)指名读,男女生读。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动脑动口的基础上,教师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把10个生字有意识地结合在里面,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又为识字教学创设了一个平台,融识字于语言环境之中。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时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杨时真是一位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人,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词或句可以看出?说说理由。

2.交流,随机讨论。

(1)抓“争论、尽快、鹅毛大雪、一边默默地背书、一边静静地等待”,体会杨时爱学习的品质。

(2)抓“悄悄、默默、静静”等,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品质。师引读3、5节。

3.小结:杨时尊敬老师,宁愿在风雪中等待也不愿打扰老师休息;杨时爱学习,不浪费一点点时间,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程老师又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根据反馈指导朗读4、6节,重点体会“急忙、心疼、久久”。

5.想象:程老师望着门外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他会怎么想?

6.小结:程老师爱学生,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

说明:这一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品词读句感悟杨时和程老师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的敬佩之情。感悟后再进行朗读训练,效果自然更上一层。对学生来说,感悟这些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概括,使整个过程“形散而神不散”。

四、课外拓展,完成练习。

1.杨时冒雪请教老师,还在雪地里等了好久。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为什么?

2.出示课后的三幅图,讨论:

(1)图上的老师各在干什么?

(2)如果你有问题要请教老师,遇到图上的情况,会怎么做?

3.选词填空。

4.写字。

文档为doc格式。

程门立雪教案设计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

3。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正确运用词语造句,练习讲故事。

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规范书写。

3。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告诉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故事。

2。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3。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

3。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句、破句的现象。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宋、容、急、息”,观察生字的结构。

2。指导书写。

3。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段,教师给评点指导。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时目标:

1。学习杨时和同学尊敬老师的好品质。

2。理解课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3。指导写字。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检查)。

2。检查朗读课文。

二、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畅读。

2。同桌互读。

三、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1。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导读好2—5自然段。读出感情,理解词句。

(1)找出杨时爱学习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读中理解“争论”“弄清”“冒着”“请教”等词语。

(2)指导读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地”“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指导读出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读得轻轻地。

(3)指导读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读中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

3。通过读全文,在把课文中有关写雪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

4。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五、做课后第2题和第3题。

板书设计:

鹅毛大雪—尽快请教—老师休息。

大雪纷飞—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

(非常尊敬老师)。

诚恳地说。

程门立雪教学反思

《程门立雪》是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宋朝的大学问家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就到老师家,当看到老师在午睡时,就一声不响地站在雪地里边等候,边小声地背书。短文赞扬的是杨时尊敬老师,求知心切,意志坚定的优秀品质。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养成读课文边读边想的习惯。所以教学设计时,我特意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

首先,我出示以往学生们读过的成语故事中的插图,让他们回忆已学过的成语,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文《程门立雪》。接着我出示《程门立雪》这篇课文里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直观的视觉材料比文字更有吸引力,学生们可以看到很多信息,比如今天的天气很寒冷,一个大雪纷飞。雪地里,有两个人站在一扇虚掩的门前,一动也不动。而且他们的肩上,帽子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花。等到学生说出这些以后,我立马抓住他们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提问。站在雪地里的人是谁?他站在谁家门前?这么冷的天气,他为什么要站在雪地里?门没锁,他为什么不进屋?这是第一个激发求知,促使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因为之前学生感悟了图片上的内容,事实上,就算我不提出这几个问题,他们也很想知道《程门立雪》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被我这样一渲染,他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于是我们开始了,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

在完成第一次求知探索后,因为答案很容易寻找,学生们收获了自信,课堂氛围活跃了起来,接着我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程门立雪》中的主人翁,学生们都能准确找到相关语句,其实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杨时是宋朝著名学者。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再指导完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后,课文的教学的节奏稍微慢下来一点,此时,我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你的介绍中说杨时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你能找到证据证明吗?并且还非常尊敬老师,是不是也有证据呢?这个问题难度比课前预习提的难度要大,因为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对整个成语故事有了整体的了解,所以问题难度如果没有提升,随口就能答出来,不利于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因为如果一个苹果随手都能摘到,人往往不稀罕,只有伸出手,跳起来摘到的苹果才觉得甜。接到这个问题后学生们立马到课文里圈划起来,划出了相关的句子,圈出了关键词语。在进行交流时大家纷纷举手,都想说一说自己找到的证据。课堂氛围再一次活跃了起来。借着学生们高涨的热情,我指导好课文2、3小节的朗读,学生们在深情的朗读中,似乎穿越到了宋朝,来到了杨时身边,脸上都露出了敬佩的表情。

对杨时更加敬佩了。要说在第二个环节的朗读中,也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杨时的敬佩,但还不及此时从心底里对杨时的敬佩。

整堂课在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的推动下,顺利地完成了。留在我们课堂的是孩子们可圈可点的课堂表现和朗朗的读书声;留在孩子心中的是杨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留在我眼里的.是抓住孩子求知绽放出的语文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