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初中教案 > 端午节的教案小班(实用12篇)

端午节的教案小班(实用12篇)

时间:2024-02-24 19:38:13 作者:念青松

小班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效益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小班教案范文展示了一种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小班端午节教案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

2、屈原图片。

一、谈话。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

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

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

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

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小班端午节教案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与端午节有关儿歌,感受一些端午节的作品,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引导幼儿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感受家里过端午节的气氛,激发学习端午节习俗的兴趣以及爱家乡的情感。

2、端午节相关视频链接。

3、操作材料。

1、教师情景导入,用粽子引出端午节,激发幼儿探索端午节的乐趣。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ppt出示粽子。

(3)教师描述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故事,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就把五月初五屈原跳江这天定为端午节!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视频,讲解端午节划龙舟的意义,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赛龙舟视频(点击课件视频链接[需要联网])。

(2)小朋友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划龙舟)。

(3)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比赛。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端午习俗》,感受端午节带来的快乐气氛。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请幼儿细细感受和倾听。

端午习俗。

五月五,庆端阳,划龙舟,挂香囊。

雄黄画个花脸妆,好吃粽子香又香。

(2)刚刚儿歌的题目叫什么?(端午习俗)对,端午习俗。那儿歌里都说了哪些习俗呢?(老师请幼儿随机点击问号,幼儿点击后出现不同的习俗照片)。

4、教师再次朗诵端午习俗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加深印象。

1、一起画雄黄妆。

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能不能帮助一个小朋友,他要去参加端午晚会,他不会画雄黄妆,也不会画香囊想请你们帮助她,你们愿意吗?幼儿人手一份材料,用画笔给香囊和脸谱上色化妆。

2、划龙舟游戏。

小班端午节教案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各种形状的粽子。

一、说说端午由来。

1、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二、讲讲端午习俗。

1、请孩子猜猜端午节可以做些什么事?

2、观看ppt。

3、小结:

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

三、吃吃端午粽子。

1、说说自己吃过哪些粽子?

2、孩子品尝各种粽子,并请孩子说说你吃到的`粽子有哪些馅,它的味道是怎样的?

3、小结:粽子的品种很多,各种粽子好吃营养又好。

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xxx。

小班端午节教案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活动。其主要内容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撞蛋、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饮用雄黄酒等。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参与端午节的一些庆祝活动。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对传统节日感兴趣,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氛围,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3.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活动方案设计。

(一)环境创设。

1.更新区角内容,创设与端午节有关的区域活动。

2.增加有关端午节气氛的环境布置。

3.创设主题为《欢天喜地庆端午》的主题墙。

(二)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端午节活动。

语言:儿歌《端午节》。

科学:《好吃的粽子》。

美术:手工《端午香袋》。

健康:竞赛游戏《赛龙舟》。

1.6月14日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2.6月15日儿歌《端午到》。

3.6月18日手工《端午香袋》。

4.6月19日科学《好吃的粽子》。

5.6月20日竞赛游戏《赛龙舟》。

小班端午节教案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活动过程:

小朋友:粽子。

小朋友:愿意。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小班《端午节》的教案

据说,屈原于五月五自投泊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泊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大家相继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阳节。

二、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吃粽子佩香包、戴长命缕龙舟竞渡饮雄黄酒、祛五毒挂艾草、菖蒲、榕枝。

1、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小班端午节教案

1、感知ti和ta的节奏,区别拍子和节奏。

2、感受民族艺术美感,了解民族节日。

3、在情境律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4、乐意参加音乐教学,体验音乐教学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cd、录音机、打棒人手一份、图谱一张、挂图。

1、师:小老鼠在河边遇见了龙舟爷爷,就问龙舟爷爷:“什么是端午节?”

2、了解和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

教师根据图片中的粽子、香包、龙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语词律动。

师:说着说着小老鼠就唱起了好听的儿谣,你听……。

(配合音乐做律动,初次感知儿谣,教师做,幼儿模仿)!

2、感知拍子。

师:老师每到一句都会点一个地方哦,你们跟着我做哦!

幼儿随教师肢体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点。

3、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来帮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据节奏拍手,及肢体各部位的创编)。

(师幼共点十六宫格,感知节奏×和××)。

1、介绍乐器——打棒。

师:这个乐器叫什么名字?能发出什么声音?

(介绍打棒的正确用法及音色特点)。

2、利用乐器干支节奏及拍子。

(1)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节奏。

师: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过端午节吧!

(教师念儿歌,做语词律动走出教室)。

小班端午节的教案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2、制作端午节习俗ppt。

3、各种形状的粽子。

一、说说端午由来。

1、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二、讲讲端午习俗。

1、请孩子猜猜端午节可以做些什么事?

2、观看ppt。

3、小结:

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

三、吃吃端午粽子。

1、说说自己吃过哪些粽子?

2、孩子品尝各种粽子,并请孩子说说你吃到的粽子有哪些馅,它的味道是怎样的?

3、小结:粽子的品种很多,各种粽子好吃营养又好。

小班《端午节》的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幼儿知道并进一步熟悉交通、消防、疾病预防等方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2、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安全知识。

让我们更加懂得保护自己。

二、学习安全知识。

1、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假期一到,街上,马路上就会有很多车辆,小朋友要记住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不在马路上玩耍……。

2、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小朋友要做到不玩火,万一家里起火了,要拨打119电话。

要懂得着火了逃离火灾现场的正确方法,比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等。

3、饮食卫生知识教育:放假了,小朋友要记住不能爆饮爆食,不乱吃东西,要尽量吃干净、新鲜的食物。

4、煤气中毒安全知识教育:不能乱动家里的.煤气开关,万一在家里闻到有煤气的味道,要迅速打开门窗,然后离开;想办法告诉大人。

5、防烫伤安全知识教育:不乱动家里的电器,和乱玩火。

6、防侵害安全知识教育:外出时如果遇到坏人,可以大喊或打110报警。

如果你感觉那个人要伤害你了,你要赶紧逃生,跑走。

7、防突发事故安全教育:小朋友平时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比如遇到坏人要伤害你了,你自己先跑走,不是不勇敢;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万一公交车里失火了,可以砸碎玻璃,家里发生危险时,你要逃生,如果家里的什么家具挡住了你的路可以砸碎家具逃生,不是淘气。

一定要记住遇到危险时一定要首先想办法救自己,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平时要多多去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

希望小朋友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寒。

活动反思:本活动主要让幼儿能熟悉交通、消防、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并懂得保护自己;通过本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随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四、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内容:

1、防火、用电、煤气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1)、幼儿禁止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爆品进园。

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3)、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

包括110、119、120电话的拨打方法和报警方法,向大人求助的方法。

(4)、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

(5)、防止触电事故。

2、饮食卫生、食物中毒等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1)、要教育孩子不乱吃零食,专杯专用;

(2)、不吃陌生人和来历不明的食品。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3、交通规则宣传和教育。

(1)、幼儿遵守教育规划。

(2)、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4、学习游戏活动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1)、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做到有秩序地上下楼梯,防止拥挤,禁止踩踏。

(2)、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应告诉老师。

(3)、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4)、教育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5、防偷盗、防绑架、防拐卖、防走失等自卫、呼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1)、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

(2)、教育幼儿离园后,要拉着大人走,不能自己到处跑,不能停留在幼儿园玩耍,以防意外。

(3)、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

(4)、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带班老师姓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6、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1)、加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知道风暴、洪水、泥石流、雷电的危险性。

知道在雨天中不躲在树下等危险的地带。

(2)、知道远离水库、小溪等危险地带,防止幼儿溺水。

(2)、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五、活动形式:

1、幼儿园开辟安全宣传栏,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悬挂横幅等形式,向幼儿和家长普及安全知识,营造事事讲安全的氛围。

2、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

各班组织安全主题教育,通过早谈、集中教育、游戏、亲子活动等,进一步提高预防各种侵害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向家长和幼儿宣传安全知识。

4、组织全园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演练、应急疏散演练、模拟地震演练。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安工作纳入全年计划,制定具体的安全教育方案,落实具体负责人,严密组织。

2、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3、作好总结。

4、长效管理,常抓不懈。

幼儿园要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小班端午节教案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1、粽子。

2、艾蒿等实物。

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教学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3、教师出示端午节吃的粽子,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分发粽子、幼儿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1)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教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教师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教学内容。

小班端午节教案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教学准备。

4、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5、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

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小班《端午节》的教案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