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湘版音乐三年级教案(模板17篇)

湘版音乐三年级教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2-24 20:30:30 作者:飞雪

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些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音乐教案

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上的声音。能用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音响。

2、通过学习《风铃》这首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节奏x xx xxxx 。

3、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3两个音的音名。

风铃,旗,

1、掌握3、5两个音让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

2、能够区分八分,四十六的节奏规律,并且能够准确的演奏出来

听唱法,学唱法,创作法

一、导入

1、老师拿一串风铃给大家看,让学生说一说,风铃的声音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铃的声音。

b)在中等风速下的时候

c)在强风下的时候

3、老师总结归纳三种情况下的节奏特点

a)微风的时候 x x

b)中风的时候 xx xx

c)强风的时候 xxxx xxxx

1、让学生熟悉这三种节奏型。

1)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同样节奏模仿出来。

2)自己创编几种这三种节奏型的节奏,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三种节奏

2、用风铃的声音来读这三种节奏型。直接进入课题

二、学习歌曲《风铃》

1、然学生聆听歌曲一遍

2、让学生读朗读歌词,用感情来朗读。感受风铃的特征是轻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 3 符合

脑的小音库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 5 两个音。

1)练习mi sol 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别两个音,听到其中的一个音就用手号打出来,练习手号的反应程度

3)做游戏,当听到sol就站起来,听到mi就坐下。训练学生的反应程度。

4)因为两个音组成的音程是和谐音程,所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一个组唱一个音做个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6、学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演唱时的状态,如:演唱时气息、嘴型、脸部表情等。

2)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因为三段歌词的内容不一样,根据风的大小强度改变演唱时的情绪。

3)课堂评价,学习演唱的感受

7、课堂小结

三年级音乐教案

1、扮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一位小同学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1) 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 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同学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 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同学的识谱负担。

(1) 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2) 两个乐段要处置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身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1)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2)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

(3)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

三年级音乐教案

1、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安徽省地理风貌、民间艺人生活状况启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及喜爱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歌唱与表演。

2、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唱法、练习法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教学环节教学。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1、轻声播放高胡演奏的《凤阳花鼓》旋律,提问:这首曲子旋律美不美,在哪听到过?师讲解美的民歌音乐有其流传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蕴涵着一个美妙或凄婉动人的故事,教案《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1》。

2、师放课件《凤阳花鼓》讲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卖唱的苦难经历以及现在改革开放后风阳花鼓唱遍大江南北,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来自劳动人民创造的意义,它是一个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

3、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从教师声情并盛的演唱中受感染想歌唱。

4、放《凤阳花鼓》旋律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曲调中,使学生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5、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比比谁模仿得最好。

6、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分组让学生按乐谱边唱边敲击小乐器等;让学生自带铜碟、不锈钢碟、陶瓷制的碟以及一对筷子,创编简易节奏律动边唱边表演,通过动手、动口、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拓展(环保):讨论怎样保护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板书设计简笔画:花鼓教学回顾学生对“花鼓”感兴趣,个别学生小时侯曾接触过这首歌,当他(她)听到歌曲,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

三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唱歌《地有多厚,天有多高》;认识顿音记号。

教学目标:

1、能够富有想像力的演唱歌曲。

2、认识顿音记号,知道他的作用,能正确在歌曲中应用。

3、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欣赏,交流: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2、讨论:歌曲用了什么样的情感演唱?

3、再次欣赏,熟悉。

1、领唱歌谱,学生跟唱。

2、逐句教学歌词。

3、跟着音乐一起唱,以各种形式练习唱。

1、出示顿音记号,并简要介绍。

2、在歌曲中找,并尝试唱出来。

3、教师指导运用。

教学反思:

能理解并正确运用顿音记号,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能正确恰当的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音乐表现手段表达歌曲内涵。

教学内容:介绍欣赏乐曲《种太阳》、《星空》

教学目标:

1、请学生用语言或绘画、动作等形式自由表现对《种太阳》、《星空》这首乐曲的感受。

2、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1、用语言或绘画表达感受,可给他起个名字

2、教师带领学生用肢体表现对《种太阳》、《星空》乐曲的感受

3、进行配乐诗朗诵比赛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感受并且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分析出歌词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含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过程:

在歌曲《种太阳》的陪衬下,学生们用一句话表述自己的美好愿望

2、引导学生听《老水牛角弯弯》,了解歌曲内容和情绪。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歌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当时的心情和愿望。

1、分句教唱

2、及时纠正音准、节奏和倚音的唱法

4、各组简单演唱形式背唱

5、引导学生要想成为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就应该从现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才是实现美好理想的金钥匙。

三年级音乐教案

1、表演歌曲《摇啊摇》。

2、感受三拍子音乐韵律。

1、学会用优美的歌声准确地演唱上海童谣《摇呀摇》,从音乐声中感受童年的欢乐。

2、通过肢体的律动和课堂学生对小乐器的演奏来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强弱特点。

1、准确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摇啊摇》,从音乐声中表达对童年生活得喜爱与向往。

2、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韵律。

唱准以下旋律音程音准:

(1)35i6|5.5.|。

(2)1326|1.1.|。

(3)1326|565.|。

电子琴、录音机、三角铁、响板、串玲。

1、师生问好(上行音阶1234567i)。

2、学生起立(12|34|5—|)。

3、同学们好!(53|53|5432|1—|)。

4、王老师您好!(下行音阶i7654321)。

5、学生坐下。

感受三拍子音乐韵律:

1、播放音乐《小白船》。

设问:听一听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歌曲?提示让学生律动。

学生:听音乐律动并回答问题(二拍子、三拍子……)。

2、复听音乐。

师生共同律动(拍手拍肩膀、做划船的动作、做摇摇篮的动作……),答案:三拍子。

3、复听音乐。

选响板、串铃为音乐伴奏,通过肢体来感受三拍子音乐韵律,激起学生求知欲。(响板:重拍串铃:弱拍)。

4、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与部分学生舞蹈(把校园集体舞简单的加入课堂当中),同时部分学生乐器伴奏,在师生合作中快乐的加强对三拍子音乐韵律的记忆。

1、初听音乐。

师生律动感受六拍子音乐韵律(做摇摇篮的动作……)。

设问:这首歌曲与刚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生:比刚才的音乐速度快。)。

2、认真地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说一说你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内容与歌曲旋律来感受童年的快乐。)。

3、复听音乐。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童年快乐,同时小声学唱。

4、教师范唱,学生用三角铁自由地为教师伴奏。(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空间。)。

5、聆听录音翻唱,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用三角铁的两种伴奏方式为歌曲伴奏。(其次给学生的知识宝库充电。)。

6、教唱歌曲。利用歌曲写作与中国汉字四声调的关系来教学生唱准音高与音程。与此同时,让学生用手指把音调比划出来(像画图形谱一样把其美化),用肢体来辅助学习,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1、师生对唱,教师弹琴。

2、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3、师生边唱边做摇摇篮的动作。

4、聆听歌曲,鼓励学生编创律动动作,并及时做出评价。

三年级音乐教案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1 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 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 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 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 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

2) 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 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 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 学生演唱歌词。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次演唱。

3 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

1、 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 能否准确而有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能否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三年级音乐教案

1.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

2.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一)律动。

1.课前循环播放,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

(二)导入新课。

1.听见杜鹃鸟的歌声了吗?谁来模仿一下。

4.下面我们就来完整的把这首歌来唱一唱吧。

(三)小结。

三年级音乐教案

1、能够从“春天”的音乐主题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春”的音乐活动。

2、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3、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课时:《嘀哩嘀哩》;《春天的小河》;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渴望春天》;《嘀哩嘀哩》;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乐曲。

第三课时:《小春笋》、旋律创编。

第四课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三、教学重点。

能用流畅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小春笋》、《春天来了》。

四、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的内涵,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教学内容。

1.欣赏:《春天在哪里》;2.唱歌:《春天的小河》。

(1)通过欣赏《春天在哪里》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

(2)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流畅地表达歌曲的情绪。教学理念。

体验歌曲内容、启发创作情感。

师生问好。

1、提问导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找找看,在上学的小路上,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近了,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2.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3、提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会唱吗?

4、学生随录音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内涵,去寻找春天。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

1、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新翻泥土的味儿扑鼻而来,鲜花张开了那娇艳的脸荚映照着大地格外耀眼,听那小河水,涨高了,哗哗地流淌着。

2、录音《春天的小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听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速度等。

4、生随录音模唱全曲。

5、师有感情地范唱。

6、学生巩固练习演唱全曲。

要求:情绪与声音要统一。

7、歌曲处理:

《春天的小河》共有四个乐句,在学生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在每个乐句上加渐强和渐弱记号。要求学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出乐句的流畅感。

1、师导入:春天负载着希望,有着生命的律动,自古以来,它成为许多文人画士的.表现对象。诗人用简短的诗句来勾勒春天、文学家用流畅的语言描绘春天、画家用五彩的笔留下春天的足迹、音乐家用斑斓的旋律诉说着春天的话语??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幅你认为最美的春天。

2、学生习作。分组进行。

学生或画、或写、或改编歌词??进行创作。

3、展示,并且集体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能融入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氛围中。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及对祖国、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师生共同演绎烘托课堂气氛。

1.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2.师小结:

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今天,春来了,来年,春天还会和我们相见,但是,人的春天却只有一季,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听、唱:《嘀哩嘀哩》(童声齐唱)。

听:《渴望春天》(管弦乐)。

1、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2、通过“为春姑娘送礼物”这一游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情,这样能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力,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并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导入:给学生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氛,从而引出主题——春天。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迎春花开”、“冰雪初融”、“南国春天”等摄影作品。

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描述一下歌曲中的春天。并且描述一下自己家乡春天的景象,使学生有身边的事物联想到大自然季节的微妙变化,激发学生的艺术探究兴趣和表达能力。

安排布谷鸟的叫声引入新课。提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叫声吗?

通过聆听布谷鸟的鸣叫声,让学生了解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所以它有叫报喜鸟。在布谷鸟的歌唱声中,为学生营造春天的优美意境。出示:(书本“滴哩,滴哩”图片)。

除了布谷鸟,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通过交流,知道燕子、青蛙等许多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教育学生要懂得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在以上图片上出示一些小动物)。

赏歌曲《滴哩,滴哩》。

再听歌曲,要求同学们在第一乐段时,在位置上边唱歌边根据歌词内容即兴加些表演动作,并在第一乐段结束时(16),重重地拍一下手,表示第一乐段结束。第二乐段开始,要求每个同学用老师提供的舞步,根据自己离开位置的远近,朝自己的座位走去,并在第二乐段结束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问: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出示歌词,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跟着录音轻声地哼唱歌曲。第二乐段时,教师要提示在演唱“嘀哩哩嘀哩??”时,要唱清楚,有跳跃的感觉。(像小鹿跳一样。)。

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演唱。

用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问答。老师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生答:“春天在那小青蛙的叫声里、春天在那沙沙的小雨里??”等。

同学们,你们刚才都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春天,你们唱的春天可真美!真希望春天马上就来到身边!

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童声齐唱)(出示歌词)要求:看着歌词,跟着音乐轻轻地晃动身体。

你听过这首歌吗?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比较和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明确管弦乐和歌曲不一样,一个是以乐器合奏为主,一个是以唱为主;两者的主旋律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复听歌曲,学生轻轻地跟着哼唱。

出示一首赞美春天的儿歌:《春天姑娘》。

春天是个小姑娘,穿着满身绿衣裳,绿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又听姑咯咯笑,小溪流水哗哗淌。

请同学读一读儿歌。

复听管弦乐《渴望春天》,在乐曲的伴奏下,朗诵儿歌。

以诗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联想。

聆听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等。《春晓》《小豆芽芽》等。

观赏有关春天的光盘。如舞蹈《春娃》等。

1、现在春姑娘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我们为春姑娘送上一件小礼物,怎么样?那,送什么好呢?对了,我们来给春姑娘设计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吧!教师提示:小朋友们可以用合适的色彩以及各种材料,为春姑娘设计一件衣裳。(将小朋友分成四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运用撕、添、勾、画等多种方法,给春姑娘进行时装设计。师放音乐《渴望春天》,小朋友"做"礼物。)。

2、分组展示交流礼物,师做出评价。(在黑板上开辟一个“‘春之裳’时装设计博览窗”,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点评。根据孩子设计出的颜色、图案、款式、风格特点评出“时尚春姑娘”、“漂亮春姑娘”、“奇特春姑娘”和“可爱春姑娘”等。)。

运用“我为春天照相”、“我为春天录音”等形式,给学生留影。用色彩、线条等创造性地“为春天作画”,在相互交流中,学会欣赏与评价。

1.音程练习2.唱小春笋3.创编旋律。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1、重点:运用连音和非连音歌唱《小春笋》。

2、难点:唱准四、五度音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音程练习。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中识谱的难点。为了唱准四、五度音程,采用游戏的。

三年级音乐教案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大提琴的历史: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随到16世纪末,是由15世纪的一种叫做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乐器变而来的。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播放《梦幻曲》为背景音乐)

师:聆听第一遍:音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请学生回答

(有如一副淡淡的水墨画,幽静恬适,随着音乐的流动心情很快变得安详宁静,获得无限的满足。)

师:聆听第二遍:请说说你感受到大提琴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大提琴给我们带来一种悠扬婉转的音色。)

(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显得柔中有刚。大提前的比例感很适当,点、面、线均衡,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师:高贵的大提前能够奏乐出优美的音乐,使人入迷。这首优美的《梦幻曲》是德国浪漫派鼎盛期之佳作,舒曼作曲家二十八岁那年的作品。

《儿时情景》曲集一共有十三首小曲,内容均为描述幼小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围在火炉旁听故事或是在大厅中奔跑的情景。《梦幻曲》是其中的第七首,它描写了孩子玩累了,临睡前一边听着妈妈唱催眠曲,一边进入梦境,幻想着各种奇异景象。

原曲本为钢琴曲,后来被改编成小提琴曲或者是管弦乐曲,是八音盒中欢迎的曲子。此曲子虽然仅两分钟,但是旋律优美动人,洋溢着温馨感人的气氛,使人深深地陶醉其中。但凡是听过的人都会回味无穷、百听不厌。

孩子们刚才听老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作品,对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最后请孩子们模仿着小提琴的的样子来演奏让我们离开音乐教室。

三年级音乐教案

听赏歌曲《哆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一)复习音符dore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1、教师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

3、进行音乐表演。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音乐教案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1.初听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2.复听音乐,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1.范唱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

2.接龙游戏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

3.学唱歌曲。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4.指导纠正。

5.巩固新授。

三年级音乐教案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难点解决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56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55356

53366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音乐教案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创编表演

一课时

钢琴 教学光盘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随《猜调》出教室。

三年级音乐教案

1、在听、说、唱的形式中感受家乡和祖国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2、学生通过对相关事物声音的采集、自己的创编、乐曲的欣赏,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应的节奏和节奏演奏能力。

3、学生掌握吹奏和吸奏的口琴演奏方法,能够熟练演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学生在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时,能用清楚的声音唱出连音和断音的区别,断言部分演唱力量适中。

2、《小放牛》是一首产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儿歌,音乐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为五声调式,2/4拍。初步掌握五声调式的演唱特点。

3、日常生活中动事物的声音能用简单的节奏表现或模仿出来。

4、学生掌握吹奏和吸奏的口琴演奏方法,做到交换演奏轻巧快捷,速度稳定。

课时听唱动奏拓展

第一课时《全都认识我》《如今家乡山》采集乡村中动(事)物的声音

第三课时《快乐的农夫》《小放牛》用打击乐演奏讲讲歌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综合活动:展示与评价我的创造:用节奏编故事口琴练习

听:《全都认识我》

唱:《如今家乡山》

1、通过学习歌曲,要求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有弹性的气息支持来歌唱,歌颂今天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认识断音和连音的唱法和区别。做到断言唱得短促而有弹性。

学生在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时,能用清楚的声音唱出连音和断音

1、由上一单元的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出我们家乡的歌曲。学生听赏《全都认识我》,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乡村中的一些声音,并且能学一学。

2、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观看图画,听赏歌曲。

观看家乡谷堆如山的图画和听赏完歌曲后讨论。

问:歌曲表现了什么事情?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理解音乐。

(1)再复听歌曲后讨论。

问:这首歌曲哪个地方唱得很欢快?歌曲中怎样唱才能表现很欢快?

听:《我的小鸡》

唱:《八只小鹅》

1、通过听唱歌曲《我的小鸡》和《八只小鹅》,认识到学生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热情。

2、通过学唱《八只小鹅》,学生掌握简单的二声部伴唱方法。

3、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鹅”的可爱。

1、乡村中的小鸡引出歌曲《我的小鸡》。

2、听赏《我的小鸡》,教师启发学生知道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热情。

3、师:“小鸡”高兴了,小鹅可不高兴了:“还有我呢!!!”引出新歌《八只小鹅》。

1、听录音,感受整首歌曲的情绪,体会小鹅有节奏的摇摆身体的可爱形象。(出示幻灯或者图片)

2、跟音乐学一学小鹅的动作

先跟教师学一学,再放音乐让学生自由做一做。

提问小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用节奏来学一学。

3、出示课题与挂图。

4、让学生找找歌曲中哪一句话是重复的?

1 5 | 6 5 | 5 4 3 2 | 1 5 1 |

八 只 小 鹅 快快 活活在玩耍

跟录音唱一唱这句话的曲谱

5、用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歌曲曲谱

难点:5 5 6 7 | 1 3 | 5 4 3 2 | 1 1 |

教师帮助找出区别,并范唱。

6、学唱歌词

a、让学生自由朗读歌词,找找不认识的生字

b、跟琴学唱歌词

c、难点个别教学:八度大跳1——1

d、基本上能跟琴唱准歌词

7、让学生用“呷呷”来伴唱歌曲,教师指挥学生伴唱的出现时间,说明简单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出示图片,并以八人为一小组自由编排一个舞蹈,并进行评比,给最优秀的小组颁发奖杯。

听:《快乐的农夫》

唱:《小放牛》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快乐的农夫》伴奏。

《小放牛》是一首产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儿歌,音乐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为五声 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这首《小放牛》将中国的神话传说编进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赞扬了赵州桥工艺设计之新颖精湛,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师:请问同学们有没有学过一篇课文《赵周桥》

答:学过。

师:请位同学讲讲它的特点。

老师简介:“赵周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浇河上,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桥,全长50、82米,桥面宽10米,拱圈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由李春在隋朝开皇大业年间设计创建。赵周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其新颖的设计、精湛的工艺成为世界桥梁使上的卓越典范,其跨度之大在当时亦数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华。

1、学唱歌谱

教师讲解歌曲的特点:

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

歌曲中第一句歌谱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唱的轻快活泼,可以反复多试几遍。

2、学唱歌词

歌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一讲,大家听一听。教师补充:

“赵周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方法。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约一千年。因鲁班曾创设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玉石栏杆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华。

3、介绍歌曲特点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答: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唱。

1、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华,普通的农夫也有他自己的快乐和骄傲,听

2、启发学生把歌曲分为几断,不同的段落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段,一三段相同,中间第二段落旋律比较平稳。

3、根据4/4拍的强、弱、次强、弱的特点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1、3段用相同的乐曲,2段用不同的乐器伴奏。

4、让学生来伴奏。

1、我的创造:用节奏编故事

2、口琴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日常生活中动事物的声音能用简单的节奏表现或模仿出来。

1、学生通过对相关事物声音自己的创编,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应的节奏和节奏演奏能力。

2、掌握吹奏和吸奏的交换演奏方法,做到轻巧快捷,速度稳定、

教师在讲故事时故意突出带有节奏的声音,让学生讨论往下编自己的故事。

2、各小组讲自己的故事。

3、你们能为自己的故事加入节奏吗?

请一个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教师在旁边用打击乐器加入节奏。

4、下发打击乐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故事,分工合作为故事加入节奏。

5、小组表演,选出最好的一组。

6、教师小结,讲讲故事中常见的节奏类型。

1、教师示范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出示节奏旋律段 55 543,和44 432 教师示范演奏吹奏和吸奏的交换方法,让学生先放慢节奏试一试,要求速度稳定。

3、放慢速度练习全曲2遍,然后让学生按照正常的速度演奏,吹奏和吸奏部分的交换要演奏得轻巧快捷。

三年级音乐教案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一、导入: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2)解决轮唱难点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可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及三拍子的韵律感。

(4)学习歌词

(5)学习轮唱

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分步骤进行:二部轮唱、三步轮唱。

三、器乐练习:

讲学唱的歌曲用打击乐器与他人合作演奏。

教学反思:能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三年级音乐教案

1、学会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学跳集体舞,并在学跳集体舞中学会合作。

3、活泼有序的表演演唱。

1、创编练习: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复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教师和同学评价。

3、感受情绪:请同学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5、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二、学习歌曲

1、师范唱

2、学生跟琴用lu哼唱

3、师教唱

4、齐唱

5、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示学生要互相配合,做到活泼而有序。

6、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三、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

学会跳集体舞。这样的课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上。如在教室上,可以让学生观看更多的维吾尔族歌舞片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更多的维吾尔族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有种想去新疆旅游的x,这样,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教育都将会渗透。

三年级音乐教案

1、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能边听边有情感的讲述故事。

1、交流自己知道的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2、引出王二小,学生交流有关王二小的故事。

3、引入。

1、初次欣赏,思考讨论:歌曲是以什么样的情感演唱的?(叙事、回忆地)

2、再次欣赏,交流:我从歌曲中听到了……

3、看书上的插图,尝试配乐讲述《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4、展示,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演唱准确。

歌曲《老爷爷赶鹅》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老爷爷赶鹅》。

2、能一边唱一边表演,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1、欣赏一首歌曲《咏鹅》。

2、(出示《老爷爷赶鹅》歌片)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老爷爷赶鹅》。

1、听赏,了解歌曲的情绪风格。(欢快、风趣的)

2、跟音乐轻唱,熟悉旋律。

1、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逐句跟唱。

3、以各种形式练习。

边唱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学生积极参与,二部轮唱准确协调。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

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

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

4、听音乐,模仿动作。

5、学生跟琴演唱。

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

7、分角色演唱。

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积极参与,学会演唱本歌曲,积极筹备小小音乐剧。

: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通过小小音乐剧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们综合艺术的表现能力并贯穿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1、播放课件:《蜗牛与黄鹂鸟》,教师提示学生用动作或拍手表现音乐情绪。

2、学生讲述故事。

1、看一下课本中的图片,自己说一说每幅图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每幅图提出的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

3、总结:蜗牛不怕吃苦,非常认真。

4、欣赏老师们编排的音乐剧。

5、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排练;带上头饰表演;完整的一组一组的进行。

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学生积极设计、讨论、收集资料,在表演中有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