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党入团 > 入党申请书范文 >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课件范文(18篇)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课件范文(18篇)

时间:2024-01-15 08:40:40 作者:曼珠

范文范本是写作指南和启蒙教材,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写作规范、培养写作意识和形成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期待能帮助到大家。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一是知识的形成不应是给予,而应是探究获取。以前教学这个内容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学生死记公式,那么,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

二是倡导算法多样化更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对于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既然有的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其道理非常明显,如果是学生们能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最好记、又实用的计算方法,那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得扎实,灵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认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发表意见,帮助补充他人不完整的叙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次,精心设计了课前铺垫,突破难点。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空间想象力有限,对于长方形公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我在课前设计了找长方形物体的题目,让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长方形的特征(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在掌握了这种特征后,当学生遇到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就有一部分聪明的学生会用(长+宽)×2,通过联系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这节课在各个教学环节和练习的设计上也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给照片加边框,给菜地围篱笆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学长方形周长的用处,并能把所学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一、深入学生,选择素材,创设情境。

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当我把长方形卡通画片呈现给学生,他们的“情”即刻“热”起来:“好漂亮的画片!”接着,我将画片平移至右,显现长方形画片阴影框架图。实物画片与框架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今天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又为以后学习面积埋下伏笔。同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多彩的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玩一玩、拼一拼、算一算。

二、学玩结合,探索创造,发展能力。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边列出算式,一边用图形(小棒或线段)展示解题思路,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亲身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经历了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份画片,满足了他们“给我一张吧”的愿望;“你能用这些画片拼成新的长方形吗?”激起了学生原本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在拼图游戏中能大胆构思、创造,相同的拼法,不同的解法;或不同的拼法,相同的解法。特别是学生在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按这一规律推导出若干张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游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体、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思维在此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

本内容是第五单元,内容较少,看起来很简单,只要记住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就行了,其实不然,本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起来非常复杂。特别是辅助材料上的.练习题向外延伸的知识更广。在教学本内容是首先让学生理解、记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进一步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如:知道周长求宽、或求长、或求长和宽的和,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基本掌握其内容,这一单元虽然内容少,但用时间较多,因为这一单元学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如果本内容学不好,学生就开始把周长和面积混淆,所以必须让学生把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牢固,进度慢一点不要紧,我出了很多这方面的练习题,然后,又把它进行了分类:如:知道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或宽;知道周长求长和宽的和各是多少?然后再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如:已知一段铁丝长是24厘米,你能握成几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他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还有很多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单元的知识,通过测试优秀率大本分之八十左右,比去年同期的所教班级学生的优秀率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测试后我比较满意。

但学生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对本内容来说个别学生掌握的不是十分精通,我想这时老师不能一刀切,不能急于求成,允许学生有消化的过程,还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叫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在本节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李田芳老师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能够立足于以学生的主体发展的教育规律,尽可能让学生在全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大胆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思考为主线,让学生边看、边说、边想中解决数学问题。

按传统的教学教材,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李老师是从“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以手中的简易课程资源让学生去观察、测量,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充分肯定,这是难能可贵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并没有采用课件,而是以长方形的纸片及数学教科书的封面用手绕着这些有规则的图形行走一周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行走时的路径,来感受“绕一周”的含义,从而引发了学生强烈探究数学的欲望,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但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假如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算理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从而及时反馈信息。

总之,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紧密,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不断提升数学的应用能力。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本内容是第五单元,内容较少,看起来很简单,只要记住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就行了,其实不然,本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起来非常复杂。特别是辅助材料上的练习题向外延伸的知识更广。在教学本内容是首先让学生理解、记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进一步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如:知道周长求宽、或求长、或求长和宽的和,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基本掌握其内容,这一单元虽然内容少,但用时间较多,因为这一单元学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如果本内容学不好,学生就开始把周长和面积混淆,所以必须让学生把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牢固,进度慢一点不要紧,我出了很多这方面的练习题,然后,又把它进行了分类:如:知道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或宽;知道周长求长和宽的和各是多少?然后再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如:已知一段铁丝长是24厘米,你能握成几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他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还有很多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单元的知识,通过测试优秀率大本分之八十左右,比去年同期的所教班级学生的优秀率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测试后我比较满意。

但学生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对本内容来说个别学生掌握的不是十分精通,我想这时老师不能一刀切,不能急于求成,允许学生有消化的过程,还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叫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思考怎样计算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分小组交流,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方法的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最后得到最简便的方法,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想法,发散自己的思维。最后,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引导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长方形的基本概念练习,为后进生理清思路,第二层次是: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中等生准备的,练中明白周长概念,熟悉周长的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拓展延伸。旨在提高性练习。保证优等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还是留有遗憾,在学生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时,应该加以讲解总结,从而把每种计算长方形周长方法的算理,让学生了解清楚。而且,让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时可以形式再多样一些,吸引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因此,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学会因材施教,增强自信心,投入更多的教学热情带动学生学习数学。

长方形的周长

2.正确计算。

1.口算。

520+70=430×2=1600÷8=。

430-60=880÷4=3100×3=。

380+40=500×6=4200÷7=。

800-50=400÷5=2000×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理解【演示课件】.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发现了什么?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6+4+6+4=20(厘米)。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

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

6+4)×2=10×2=20(厘米)。

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

4)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

5)反馈练习。

28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口述。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100米,宽是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长+宽)×2。

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长的计算,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1、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在周长的认识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从“看”到“指”从“指”到“描”,又从“描”到“量”。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合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因此在片段二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小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二、认识周长。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三、测量计算周长。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指名回答,阐述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指名回答第三幅图的周长长度。(可能有同学会认为是30厘米)。

指名上台指出该图形的周长。

同时出示各边的长度。并指名计算周长长度为26厘米。

提问:为什么有同学算出来是30厘米,有同学却算出答案是26厘米?

同桌两人讨论一下,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同学误把2厘米的两条边也算在了周长内。

五、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指出物体的周长,能测量这些物体的周长,能计算物体周长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以下四个特点。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伊始,我利用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津津乐道。教学效果很好。

2、要保证基础知识,也要重视学习方式。

周长计算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练习、集体交流而获得,但这样的学习缺乏一种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学中我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求周长的必要条件,自己做完后与其他同学交流,同学间计算方法得到交流和互补。课本例题变成练一练,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相对容易些,学生自己能总结出两种方法,并能强烈地感受到用乘法计算的简便。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图形周长的必要条件,理清几种思路,并合理择优。

3、要方法多样化,也要方法优化。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并未说明哪一种是最好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交流想法,让学生理解算理。用连加计算是基础,用长乘2加上宽乘2是进步,用长加宽的和乘2是空间感理解上的一大步。对于长+宽的理解是个难点。方法的优化上虽说学生喜欢哪种就哪种,但老师应有所提炼,让学生感受到第3种最简便。在练习中鼓励学生用第3种方法,当然,对一些不善于用周长公式计算的学生,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计算周长经验的积累,他们慢慢也能悟出周长公式的意义的。

4、要考虑练习的层次性,也要兼顾应用的多样性。

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设计了闯关的练习过程,激发了运用知识的激情。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第二个层次是简单算算,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练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练习安排要注重层次性,还要同时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境界,那就是要把学生推向采石场,令其主动地去探求寻觅知识。课堂无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落实到细节处,那必定是有效的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猜测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我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周长的概念,同时可强化长、正方形特征的表象。

在总结长、正方形周长公式时,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学生在探索大量具体图形的周长经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抢答、口算、选择、解决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道题。这是教师教学时间把握的失控,还有习题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没有循序渐进。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二是教学用语不规范,三是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四是练习没有达到巩固的实处,只注重了结果没有问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修炼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长方形的周长

今年送完一届毕业生后,我又从三年级教起。学生人数19人,比上学期六年级的44人少了一半有余,自己感觉“轻车熟路”。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分组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8+4+8+4=24(厘米)!”

“8+4+8+4=24(厘米)!”……。

没有出现我的预设效果。我只好进一步鼓励说:“谁有更好的方法?”

“8+8+4+4=24(厘米)!”课代表王凡站起来发言。

我心里有点失望,可是还鼓励说:“不错!谁还有更好的方法!”

没有同学再举手了。

“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看来学生自己不会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我只好硬往公式上引:我说:“长方形两条,那么8+8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8×2。宽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2。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出示了四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周长。全班19人,用我的公式方法计算的仅有2人!其他同学全是用加法做的。

这堂课上我完全陷入了沉思:以往自己是怎样教的?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

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本上不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注明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吗?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不久的将来他们在数学上会有颇丰的收获!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关于长方形周长的题型很多,要让学生都见识见识,解决解决,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在教授这节课以前我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要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已经很勉强了,更何况要求他们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那么怎么使抽象变形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就是我这节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了!

要把这节课上得形象,上得有声有色,上完以后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深深印入学生们的脑海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使用形象的学具并配以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应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我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站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上,让他们想学、要学、主动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钉子板、直尺。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钉子板、绳子、尺子.。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三、课堂练习(投影)。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