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家乡教案反思(优质16篇)

一年级家乡教案反思(优质16篇)

时间:2024-03-21 10:39:03 作者:笔舞

教案能够明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保证教学效果的达成。在浏览一年级教案范文时,大家可以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教案反思

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桥、没、方、要、力、打、因、为”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精确理解课文结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指引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听写生字:桥、没、方、要、力、打、因、为。

2、认读词语:架桥、没有、便利、努力、探听、计划、因为。

二、揭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架桥》。

2、设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为什么要架桥?桥是怎么架起来的?是谁架好的?)。

3、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可以高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找伙伴一起读。总之,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2、出示图画,请你依据刚才课文中懂得的内容,试着讲解一下。

四、以读代讲,引出问题。

1、为什么要架桥呢?(齐读经第一自然段)。

理解词语“便利”的意思。

2、引出问题:谁想在河上架桥?(小猴和小熊)。

板书:小猴小熊。

3、小猴是怎么架桥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4、出示句子:

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1)齐读这一句。

(2)提问:大家是怎么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试着模拟一下。

(3)比较句子:

a、小猴跑来跑去,说他的造桥计划。

b、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理解“每天”、“到处”两个词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小猴是怎样不行动,只顾整天四处游说的。)。

5、小熊又是怎么造桥的呢?(小熊没有多说,努力地做着架预备。“努力”阐明什么?)。

6、议一议:到底谁能架好这座桥呢?为什么?

7、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8、噢,原来桥是小熊架的。大家是怎样表彰他的呢?

9、听到了大家的褒奖声,小猴哪去呢?

10、出示句子:

小猴很不好意思,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

(1)指句读。

(2)思考:小猴会怎么不好意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向大家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长。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应当向谁学习?

2、如果你是小猴,今后该怎么做?

六、齐读课文。

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架桥”一课时是这样教学的。我首先用录音机把小明和小红要给敬老远的奶奶打扫卫生的故事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我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你喜欢小熊,还是喜欢小猴?为什么?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听到大多数的学生都说喜欢小熊,因为小熊想做什么事就去做,不像小猴只知道说却不做。在学生讨论完以后,我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我巡视所听到的一样。在听完了学生的汇报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中间有没有喜欢小猴的?没有学生回答。然后我说:小猴虽然没有架好桥,但是他最后是怎么做的呢?他以后还会到出说大话不做事吗?学生恍然大悟,学生纷纷举手说:其实小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最后也知道自己错。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就像文章中的小猴和小熊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像小熊一样,不能像小猴只说不做;我们更要让学生明白知错就该的道理。

小学一年级教案反思

刚入学的小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一次学习生字,兴趣很高,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多数学生书写习惯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还有待练习。

小学一年级教案反思

最近仔细看了《辅导员》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孩子,你快乐吗?——天津市“关注儿童快乐”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校期间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同龄人的情感认同让孩子感到快乐。

2.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快乐。

3.高素质的老师让孩子感到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在德育战线工作的教师,以上三个方面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尤其是第三个方面给了我最大的感触。

的确,老师的一言一行总会影响孩子的喜怒哀乐。俗话说:好话冬天暖,坏话六月伤人。一个老师真诚的赞美,一个赞许的微笑,能让孩子快乐很久。相反,老师的冷淡足以浇灭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种。所以,孩子渴望遇到善解人意的老师,社会欢迎高素质的老师,这是合理的。

孩子在学习和成长,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天津的这份调查报告也表明,孩子们会喜欢知识渊博、和蔼可亲、开朗活泼的老师,并从中感到快乐。爱我,爱屋及乌,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是孩子首先喜欢的老师。只有这样,他的课才能更容易激活孩子思维的火花;他的谆谆教诲可以被学生接受为像长辈或朋友一样的关怀;只有这样,他的心才能真正与孩子们的心相连。

所以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善于发现快乐,构建快乐,给孩子带来快乐,被孩子喜欢的人。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态度积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新一代!

小学一年级教案反思

1、学会“妈、为、力、记、以、令、耳、她”8个字;会认“眉、切、猴、象、强、壮、干、吸、引”9个字。认识多音字“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

学习重点;识字、分角色朗读。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别人和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小画眉),一起叫叫他!快看,她出来了,(课件出示)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要想和他交上朋友,你要先好好读一读有关他的故事才行哟!

二、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怎么办?(借助拼音,同伴互助,在生活中学习。)。

2、学生互度课文,合作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几位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评议。

三、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画眉和妈妈一起住在这样茂密的大森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知道什么。

指导学生读书,读好书中的关键词句。

2、出示句子,如果你是小画眉的妈妈,会怎样对小画眉说?

3、指名读书,读中理解“关切”。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画眉为什么哭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指名说一说,你是读那些句子知道的呢?

3、学生读相关句子,出示小画眉说的第二句话。

(1)指名读这句话。

(2)小画眉和猴子比谁的动作更灵巧?和大象比谁的力气大?和老鹰比谁的翅膀更有力?理解“比不上”、“不及”、“又不像”。指导读出小画眉的心情。

(3)所小画眉说——(出示小画眉的第三句话)把小画眉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心情。

(三)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力”和“为”。

2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3怎么在田字格中写好看?

4范写“为”。

5、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谈话,指名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体会小画眉的悲伤。

2、指名读,同桌分角色读。

3、指名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三、课文感悟,指导朗读。

1、指导文中对话部分。通过教师范读,抓住“关切”“和蔼”等词语读出美妙的慈爱的词语,感悟小画眉的心里活动变化,读好小画眉的话。

2、自由朗读。

3、把你读得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大家一起评一评。

四、会唱歌的小画眉。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每个小组推选读得的同学,上台朗读。

3、夸夸我自己。把自己的长处说给大家听一听。

4、评选“会唱歌”的小画眉。

板书设计:

8小画眉。

觉得自己很没有用觉得自己挺有用。

都有自己的长处。

小学一年级教案反思

《口耳目》课文中的生字都是高频字,如:口、耳等字,同学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同学应该会读、会认。因此,我根据象形字近于图画的特点,在学习时,我努力让学生发挥丰富的形象力,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指五官、猜字谜、画古字、读今字等多种活动一边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一边对汉字的各部位进行了形象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认识了“口耳目”。

识字课本中“多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一味的反复练读,小朋友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识字课中总会运用许多游戏。为了巩固本课的字,我再次利用卡片分类(图片、古字、今字)三组来找朋友的游戏,不仅牢记了本课的生字,而且激起了认识更多象形字的欲望。因此在闯关四中拓展的几个象形字,学生就会轻松猜出。汉字不仅仅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张张生动的图画,让孩子们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在识记字形的环节中我采用比较法教学“日”与“目”。学生观察“日”与“目”的字形时,发现“日”字里面是一横,“目”字里面是两横,比较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接着,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过这两个字,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日”与“目”的记忆,让学生思考了片刻。有同学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日’表示太阳,你看,天上太阳不就是一个吗?所以‘日’字里面只有一横。‘目’表示眼睛,人与动物的眼睛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就有两横。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不错。尤其是口头组词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

一年级《画家乡》教学反思

《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但有一个特点,每段描写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先教学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再总结学习方法,再用这个学习的方法带学生学习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家乡,让学生再次熟悉这种学习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剩下的小朋友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能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讨论,学生获益不少,作为老师的我也获益不少。而且学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再配上生动的画面,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在这节课上我有一个延伸过程,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家乡。但学生交上来的作品,语言上还是太苍白了点,也没有什么内容,看来以后要多让学生多写写话,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案

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她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他画的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科技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小朋友,你的家乡也一定很美,请你画出来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2)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四、同桌合作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导朗读。分句――整段。

(3)当小导游介绍。

五、书写指导:贝原男。

六、课外作业。

画画我们的家乡,下节课也请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你们画的家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五个不同地域的孩子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他们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读着《画家乡》好像遨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多么美丽。这将激发起我们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们呢!值得欣赏的是孩子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更有趣的是他们把自己都画到画中去了。这么好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家乡,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美丽,更妖娆,从而深化了主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针对这样一篇情境优美的课文,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是恰好不过了。因此,我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起对课文的朗读兴趣。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把课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识字。

二、注重方法的选择,在生活中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如在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中插入一个游戏,将会出现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学生,将会使整个课堂蓬壁生辉。如在认识12个生字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干,就会纷纷起来想试一试,这样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并且把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生活中去认识,会有明显的识字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和方法的改进。

1、在指导书写时我注重了讲解、书空、范写,但由于学生对字体摆放结构特点的理解不够,而使学生的书写时结构不够工整、完美。而且,写字时间长了,学生写字也有点厌烦了,没有兴趣了,也就写不好字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效率,在学生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师生比赛、生生比赛、书写展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2、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时地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而未能及时地给予纠正和强调,导致以后这种错误频繁地出现,为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以后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有意识地善于捕捉学生中的信息,注意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摈弃“教师心中有教案而无学生”的错误思想。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童话,说的是北风自以为了不得,妄想让世上的一切都怕它,屈服于它,而小鱼却敢于跟北风斗争,使北风无奈。故事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明了,是一篇小学生喜欢而且文化色彩很浓的课文。在今天的课上我也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因为多彩的画面能引领儿童入境生情,增强内心体验,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多媒体无疑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我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来描述这个画面。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例如为使孩子们体会到北风“气极了”,引导他们观察多媒体画面,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北风“气极了”。有的学生说:“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的学生说:“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有的学生说:“他吹的气更大了,把大雪吹来,河面都结冰了。”……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读起书来更倍加用情。还比如在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时,我让学生用上课文的句式“它向吹一吹,(变成了什么和怎么样了)”进行语言重组训练。学生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平时生活的经验联想开去,编出一个个具有儿童情趣的句子。又如,课文的结尾处“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此时写小鱼在冰冻的水底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突出了小鱼不被北风的凶恶所吓倒。结合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小鱼在水底如何快乐地生活,试编一句话说一说,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调动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更可贵的是对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这堂课上也暴露了很多缺点:

一、学生读词念文拖腔难听,缺乏语感。虽然平时教学时我早已发现拖腔问题,也进行了纠正训练,但效果甚微,不过我觉得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加强训练。

二、识字教学,虽然已经比较重视,但扎扎实实让孩子写的时间还是太少。如果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定定心心写,孩子怎么练出一手好字呢?可是,平时教学中,好像总舍不得拿出那么多时间让孩子写字。看来教学真的应该去繁求精。

三、教师的语言要富有童趣,贴近孩子的生活。可能由于是刚从高年级下来,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太笼统,孩子有时摸不着头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语文教案反思文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2﹑利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

课前准备:

积木多媒体课件。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1、激情引趣。(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们搭过积木吗?你们都搭过什么?

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和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2、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

谁能看着拼音把课题读得准确?生字“平、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三、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1、读准字音。

读准前后鼻音:间、很、平。

(1)学生自由拼读,对比分析字音。

(2)学生读诗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1)指名读。

(2)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3)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剩下的五个生字。

2、精读句段。

小朋友学得真棒!下面考考你,是不是都掌握了。

(1)平平,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这话是谁对谁说的?

想一想,平时奶奶是怎么跟你说话的?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2)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

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指名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是谁说的?

学生朗读评议。

分角色赛读。

(3)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选四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朗读比赛。

3、朗读全文。

四、自主识字。

1、小组学习,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新朋友的?

2、全班交流。

五、写字指导。

1、学生观察两个字“业、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竖笔的位置及长、短的变化。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分层次复习巩固。

1、谈话导入:我们结识了许多新伙伴,还记得吗?

认读:这些都搭平时住没有很多四间房子。

2、看图画,用“啊、呢”说话。

如:啊!这房子真美!工人叔叔真能干啊!

这房子是给谁住的呢?这房子用来干什么呢?

二、分角色朗读。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启发学生回忆平时在家里是怎么跟奶奶说话的,奶奶又是怎么说的?

(2)要求:奶奶的话要读得亲切,读出疑问的语气;平平的话要读得天真、自然,透露出平平自豪的心情。

(3)先指导一个小组,再让大家分头在小组内朗读。

3、谈话。

(1)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

(2)平平为什么还要搭很多房子给大家住?

(3)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

三、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1、结合画面,朗读。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绿很绿的树。

2、看画面填空。

很红很红的()(西红柿、苹果、杨梅等)。

很大很大的()。

很()很()的路。

很()很()的()。

3、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词语。

很美很美的花很长很长的火车。

很绿很绿的小草很小很小的珍珠。

4、练习说话。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比赛。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平、书”两个生字,读一读。

2、学生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学反思

新课程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大家虽然都在实践,也都处于与学生同样的起跑线上,但我们毕竟是教育者,有的东西还要老师们的不断引导,领着我们的孩子也走进新课程。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在平时的课上也是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认识生字,让我们的课能与生活接轨,这也是对我们课堂的最好延伸。在我的这堂课上,也是在学生学习生字以前,让他们先说说“这里有你以前认识的字吗?你是怎样认识的?”目的是想激起学生生活的火花,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让学字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且也鼓励了像这样的学字方法及途径。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就显得特别得重要。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也注意与学生们的实际相联系,使我的课能“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比如在学习涛涛的家乡后,我让学生以涛涛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对文本进一步地延伸,学生可以自己加减内容,除了书上的,还可以是图上看到的或自己想象到的。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说话空间,同时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

新课程理论提倡教师的角色的转位,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所以在我的课上,往往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你知道了什么?”。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自主地探究。比如在学习涛涛的家乡这一段时,我只是问: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没有做过多的提示。这样,我就留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拥有主要的发言权,老师这时已不再是领导者,而成了学生们的学习伙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真正的体现,学生的学习也才是自主的、探究的。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评价,使学生在性格和情感受到压抑,难以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不易形成创造性人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视野的拓宽。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提倡让学生自己来参与评价。在我的这堂课上,有位小男孩在读课文后,我问他:“你认为你读得怎么样?”那位学生也很老实,摇摇头说:“不好。”还让他请一位自己认为读课文不错的学生来朗读。恰恰这位被请的学生有个地方读错了,好些同学都在笑他。那位同学脸都红了。这时我随机应变,马上抓住一位笑得最大声的女孩子,故做糊涂地问:“你为什么笑啊?”她说:“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我马上有追问:“那你能读好吗?”使得刚刚的笑声,变成了一阵学生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声,我觉得我能抓住这点细微的东西,让它碰发出智慧的火花,还是值得探讨的。

我根据低段孩子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课上大量运用了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说话,这样就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说话中来。比如在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学着“那么……那么……”的句式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我就利用几张形象的图片,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说话情境,使得孩子们也有话可说。另外,我在课前安排的家乡图片的欣赏,也是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从而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新课程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课,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学反思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平平的家乡在平原,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自己和文中孩子家乡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找找、读读等多种方式,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由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都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我用图片来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桐乡的风景,让学生发现,原来自己身边就有这样的美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再出示课文中的五幅图,谈话揭题。

在初读感知时,重点放在检查生字上,安排了小老师带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最后采用“捡贝壳”游戏,既巩固了生字,又活跃了气氛。

精讲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带着“你觉得涛涛的家乡美在哪”这一问题自己读这一段,交流出美在大海,美在鱼虾,美在贝壳。联系到可能孩子们都没见过这些东西这一实际情况,所以在每一句关键句出示时都附带了图片,希望能帮助他们理解。在教学美在大海这一部分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两个“那么”,以朗读促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蓝和宽,并穿插了说话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那么……那么……”这一表达方式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来。在教学美在鱼虾这一部分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一艘艘”和“装满了”这两个词,以此来感受鱼虾的多。而在教学美在贝壳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想象,看到涛涛捡了那么多美丽的贝壳,你想做什么?这么一来,学生应该就能想到也想要贝壳或是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捡贝壳等等,来感受涛涛生活得多么快乐,他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热爱之情。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本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在课中我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看整时。

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学反思

《画家乡》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学习欲望的课文,浩瀚的大海,美丽的山里,宽广的平原,辽阔的草原,繁华的城市,这一处处风景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画家乡”是本课的课题,虽然课题比较简单明了,但存在着一个难点:什么叫做“家乡”?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模糊,一年级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安排了一个对话:什么是家乡?从而让学生明白,“家乡”就是这个概念,并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儿,有些什么东西,为第2课时的拓展学习做一个铺垫。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阅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观察涛涛捡贝壳时,我问“涛涛在海滩上捡了许多的贝壳,他捡的贝壳有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蜗牛的壳……接着问: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好吗?学生回答:五颜六色、各种各样、奇形怪状……是啊,他捡了许多形状各异的贝壳,多得都拿不下了,难怪他的脸上露出了那么开心的笑容。那就让我们一起和涛涛去海边捡贝壳吧!学生感受到涛涛捡到贝壳时的高兴心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学反思

《画家乡》这篇课文写的是五个不同地域的孩子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他们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读着《画家乡》好像遨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多么美丽。这将激发起我们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们呢!值得欣赏的是孩子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更有趣的是他们把自己都画到画中去了。这么好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家乡,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美丽,更妖娆,从而深化了主题。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针对这样一篇情境优美的课文,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是恰好不过了。因此,我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起对课文的朗读兴趣。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把课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如在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中插入一个游戏,将会出现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学生,将会使整个课堂蓬壁生辉。如在认识12个生字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干,就会纷纷起来想试一试,这样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并且把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生活中去认识,会有明显的识字效果。

1、在指导书写时我注重了讲解、书空、范写,但由于学生对字体摆放结构特点的理解不够,而使学生的书写时结构不够工整、完美。而且,写字时间长了,学生写字也有点厌烦了,没有兴趣了,也就写不好字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效率,在学生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师生比赛、生生比赛、书写展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2、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时地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而未能及时地给予纠正和强调,导致以后这种错误频繁地出现,为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以后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有意识地善于捕捉学生中的信息,注意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摈弃“教师心中有教案而无学生”的错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