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调研报告 >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汇总15篇)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汇总15篇)

时间:2023-12-12 20:32:54 作者:琴心月

调研报告是调研过程中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的结果的总结。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调研报告案例。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三月天中,春潮涌动,处处洋溢勃勃生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3月3日~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国定率领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8个县对县城建设与管理进行现场观摩,并于5日召开全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武国定强调,要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市委副书记贾英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丽彩,副市长王明威,市政协副主席谢凤鸣及市政府党组成员黄卫华等参加观摩活动并出席会议。

此次观摩是自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为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而组织的第二次观摩活动。两天来,观摩团先后深入8个县城主要街道、广场、公园、市场、特色商业街区以及项目工地,实地察看城市面貌、项目建设,认真听取工作汇报,详细了解县城规划建设情况。一路走来,大家边看边议,认真感受各县一年来发生的巨变。大家纷纷认为,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城市建设良好态势,令人振奋,达到了相互借鉴、交流、学习的目的,坚定了发展信心,表示要以这次观摩活动为新的契机,努力把县城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在随后召开的全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武国定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武国定指出,两天来的观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突出表现在县城建设全面提速、县城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县城的亮点越来越多、县城功能越来越完善等方面。通过观摩,大家深切地感到,只要保持住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持之以恒地大干3~5年,全市县城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一定会跟上全省、全国发展的步伐;在未来的'城镇布局中,一定会有几个县城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县城之间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有些地方发展思路不清、步子不大、项目不多、理念落后、城市建管水平低等问题,希望大家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取长补短,理清思路,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武国定强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区域竞争力。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市能否跟上全省、全国发展的步伐,城市建设是否美丽宜居,是否具有承载力、带动力和吸引力,取决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认识、见识和胆识,取决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眼界、品位和素养,也取决于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能力、魄力和毅力。当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市、县都处于新一轮城镇规划的全面实施期,我市城镇化率还比较低,发展潜力很大,希望大家增强机遇意识,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努力把我们的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武国定就下步做好全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有大思路。要从“三化”协调发展的大背景来认识城市建设,从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大视野审视城市建设,从稳增长的角度看待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二要有大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引领和龙头,大家要在规划上舍得投入,为打造一流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特色,规划有魅力、有个性、有品位的城市。三要有大投入。城市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是关键。要切实管理好土地市场,确保土地一级市场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不断创新融资渠道,通过设立城市建设子基金、采用ppp模式、发行城市债券等途径,千方百计争取和募集建设资金,加快支持城市建设。四要有大建设。要树立大建设的理念,克服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做法。要努力拉大城市框架,夯实大基础,完善大功能,开发大片区。五要有大管理。要树立系统管理理念,健全管理网络,采取综合措施,推行综合执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城市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六要有大产业。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要切实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以产兴城、产城互动。

武国定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学习、研究城市发展理论、知识、政策和法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成为城市发展工作行家里手;要重视支持城市发展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要深化改革,勇于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要完善考评办法,坚持一年一观摩评比,坚决兑现奖惩,调动方方面面抓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早着手、早行动,打好城市发展主动仗,力争通过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市委副书记贾英豪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副市长王明威对去年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上,对获得20xx年县城建设管理工作先进县的泌阳县、平舆县和上蔡县进行了表彰,并对高万象等6名同志记功表彰;各县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分管工作,采取走访调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就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尤其是×年以来,县城建设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第×批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一)科学定位,在规划引领上求突破。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总目标,全面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健康”的现代化城市。聘请×大学编修了城乡总体规划,完成优化提升,确定了“一河、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构建起×平方公里、×万人口的城市框架。在总规指导下,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城市建设。

(二)提质扩容,在新区开发上求突破。围绕打造“行政服务区、文化教育区、生态居住区、休闲旅游区”,组织实施了×大街等道路工程、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产业、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完善功能,在增强保障上求突破。坚持公共设施补短板,×年以来投资×亿元,实施道路、供水、公共场馆、卫生服务机构、公园绿化、公交站点、老旧小区改造、内涝防治等重点项目×个,建成区道路达到×公里,新增供水供热供气各类管网×公里,绿地面积达到×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和×%,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采取ppp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建设,实现了财政投资主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创新城市管理。对照“洁净城市”创建标准,全面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和日常“双巡查”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监督作用,实现了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容貌秩序、园林绿化、违法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动态监管。

(五)加强管理,在提升城市品位上求突破。完成所有机关单位和临街建筑夜景亮化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加大清理非法小广告,严厉查处建筑垃圾乱倒乱放,规范各类户外广告牌匾,不断提升清扫保洁质量,加强垃圾清运处置,查处车辆泄露、飘洒,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加强非机动车的管理,依法取缔非法营运三轮车,行动果断,措施有力,落实到位。同时完成车位划线,规范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开通城市公交,交通秩序得到了规范。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涉及领域广、目标要求高、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虽然县委、县政府在城市建设上下足了功夫,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与发展更快成效更好的城市相比,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城市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上的不统一,部门职责不清,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工作合力的形成。如户外广告管理、修车洗车等需要涉及市场监督、交通运输、住建、城管等部门。交通秩序维护、车辆乱停乱放、乱营运等问题涉及交通、交警和住建等部门。上述工作如相关部门不能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形成死角死面。

电动车、三轮车在主干道、人行道上任意停靠行驶,非法客运现象比较普遍;

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按道行进,不遵守交规,横穿马路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环境卫生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居民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特别是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存在卫生死角。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强。我县在中心城区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财政经费紧张,城市建设经费缺口大,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导致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硬件设施不健全,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现有部分住宅小区没有物业、没有垃圾中转站,一些广场、主路两侧、批发市场、大型商场旁缺少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给居民居住和出行带来不便。

(四)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急速增长,这部分人群中既有城中村群众,又有外来农民工,还有下岗职工和相当部分弱势群体,个别群体由于没有固定收入,靠摆摊设点来维持生活,以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城市文明往往抛在一边,市民素质与文明城市所必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差距较大。

借鉴先进城市工作经验,变压力为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智慧人文的“美好家园”,使×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议县政府牵头,建立集公安、住建、城管、市场监督、环保、卫健和交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合执法队伍,负责全县城市管理宏观决策和组织指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统一规范管理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集中整治中做到上下联动。同时要增强各部门责任意识,树立主动管理、主动协调、相互配合意识,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二)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设宜居城市。一是整治占道经营。切实按照“退街进巷、退摊进店、引市入场”的原则,逐步整治规范占道经营秩序。对于流动摊点,由于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关系民生,群众关注。可借鉴其他城市做法,选择适当地段,通过采取定点、定位、定时的办法,设立临时疏导点,实施规范管理,解决占道经营问题。二是整治交通秩序。加大公共场所车位管理,增设公共停车场,增设路边标志牌,及时更新完善标线,定期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减少车辆乱停乱放。三是加大社区整治力度。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大力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抓好城中村、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牛皮癣”等问题的整治,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三)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县政府要进一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重视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加快城区路网、地下排水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旧城区主干道改造,不断完善园林设施,提高公园、道路绿化管护水平。通过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建议政府出台专门文件,确立城市管理配套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制度,改变基础设施事后补课的被动局面。在新建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大型场馆、商业街区时,同步规划并优先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相关配套设施。

既要有特色商贸街,又要有大型批发市场,充分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聚商气、提人气。

(五)进一步加强宣传。

教育。

提高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加强城市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责无旁贷全体市民也义不容辞。要紧紧围绕文明城创建这一主题切实加强市容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

工作。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强正面引导潜移默化提高市民的市容环境卫生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要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城市管理违法曝光力度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关心市容市貌、维护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努力增强自我维护、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为城市建设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落实好“门前三包”落实好沿街单位门前市容环境责任制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社会风尚。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着力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工作安排,市政协成立了以陈莉主席为组长、副主席李建国为副组长、政协专会主任及政协员为成员的城市管理调研课题组,课题组在市规管局、住建局及三个办事处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采取听、看、查、的方式,对城市规划编制、城市管理执法、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等事关城市管理领域中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几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打造具有文明和谐环境、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城市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突出管理重点,力求标本兼治,系统地开展了以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市容市貌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城乡规划统筹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净齐靓美,城市管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高标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开展市域空间发展规划。为整合全市产业布局,完成了《新郑市产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确定了一个中心、三板块、六园区的发展思路。二是修编新郑市总体规划。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修编完成了《新郑市城乡总体规划》,作为全省城乡规划编制的试点,20xx年2月11日获省政府批复。三是全面推进专项规划。完成了新郑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郑韩故城遗址保护规划、具茨山森林公园、城市水系等专项规划。四是强化详细规划编制。先后编制了城东新区、城西南区、城南区、城北区及《黄水河综合治理规划》、《龙湖镇纺织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新港产业聚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黄帝故里旧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新区详细规划》等重要区域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改造等民心、实事工程成效显著。今年以迎接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典和郑州市清洁家园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红旗路段、公厕中转站评选活动,180万城市道路做到了一日两扫,全天保洁,清扫保洁率100%,市区人民路、新建路、新华路等主干道实行一日两次机械化清扫,机械化清扫率达30%;城区19座垃圾中转站按照八无六净式标准管理,垃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在家属区、社区内积极推广垃圾袋装化工作,垃圾袋装率达到了50%以上。垃圾清运做到密闭化运输,清运率达100%。今年共清运生活垃圾6。9万余吨,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曹庄垃圾填埋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科学规范无害化进行垃圾处理,处理率达100%。二是不断加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先后扩容曹庄垃圾填满场、筹建城北区、城东区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同时投资28万元对沿街公厕、垃圾中转站及集装箱、保洁车进行刷新改造。三是积极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0.68万平方米,新栽植乔木1.2万棵、花灌木287.3万棵,铺植草坪4.7万平方米,同时完成乔木补栽、更换347棵,花灌木补栽、更换17.2万棵,完成行道树嫁接688棵。对城市主要干道、广场、花园实施了灯光改造、绿化美化改造工作。完成了炎黄广场灯光更新改造,安装中华灯16盏、方头灯46盏、庭院灯36盏;完成了黄帝像清洗、四周栏杆喷砂以及地面改造等工作。完成了郑新路(城墙口至瓯江道路口)道路两侧行道树法桐无球嫁接工作,共嫁接法桐688棵;完成了城区主次干道、街头游园等处缺株行道树、断垄绿篱补植补栽工作,共补栽各种花灌木133572棵,补栽乔木279棵;对绿地内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通过升级改造,改善了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三)强化行政执法,着力提高城市管控能力和实效。

一是强化专项治理,着力维护正常的市容环境秩序。先后针对垃圾乱扔、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乱建等五乱现象、三污违法排放、夜间渣土偷倒、机动车贩卖水果等问题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农贸市场外部环境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加了防违、控违、查违、拆违的工作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施工工地,协同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取缔无照废品收购点,集中解决了一些影响市容环境的难点问题。二是完善管控措施,着力提升市容环境监管水平。针对城市管理全区域覆盖、全时段管控、全天候检查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建立联勤机制,加强一线执法力量;实施问责制度,将任务、要求、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岗位和人员;针对难点热点问题采取重点管控、重点办案、重点整治等措施,加对突出问题的执法力度;同时,坚持控防结合,在部分路段实施了人行道防护路障,规范和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力度,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针对市区流动摊点多、摊位不固定、时间不集中、管理难度的现状,采取堵与疏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昼夜值班,昼夜巡逻,重点查处流动摊点、乱停乱放、破坏市政设施和乱喷、乱写、乱贴小广告的三乱行为为主,维护城市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管理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上的不统一,部门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工作合力的形成。如户外广告管理、修(洗)车审批管理等需要涉及工商、交通、建设部门;农贸市场管理需要涉及工商、卫生和建设部门;市区交通秩序维护、车辆乱停放、乱营运等问题涉及交通、交警和建设等部门。上述工作如相关部门不能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形成死角。另外,我市耻一直都是部门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办事处与社区居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如城中村、园中村的脏乱差问题等。

(二)城市规划执行不够到位。

一是市民和开发商的规划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经常出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二舒划实施过程由于受到行政干预而改变原来规划设计;三是职能部门监管缺位,无序开发时有所见;四是详细规划出台有其滞后性,城市建设不按规划实施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布局、功能不能得到体现。

主要表现为:一是占道经营现象屡禁难绝。特别是洧水路、文化路等主干道存在占道经营,流动摊、店外摊、占道修车、洗车、店外作业加工等现象。二是交通秩序整治存在死角。机动车辆乱停放、随意上人行道,出租车违规停车载客、车辆乱调头现象突出,摩托车、三轮车在主干道、人行道上任意停靠行驶,非法客运现象普遍,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按道行进、不遵守交规,闯红灯、横穿马路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城市公共设施破坏严重。公用设施、市政设施遭到破坏和盗窃现象较严重。四是环境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市民随地乱扔垃圾,部分居民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部分小区存在卫生死角,建筑垃圾管理不够规范。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不配套、硬件设施不健全,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主要存在问题是综合市场建设和功能配套不到位,缺少规范的和方便市民购物室内市场,促使不少散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

(四)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这部分人群中既有从农村进城的移民和外来农民工、又有城市自生的下岗职工,还有相当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生存于城市底层和边缘,没有固定收入,基本依靠摆摊设点等收入来维持生活,以个人经济利益最化为出发点,城市文明往往被抛在一边,市民素质与文明城市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相去甚远。

(五)城市管理的工作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一是人员编制较为紧张。主要存在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耻规划队的人员开支形式不统一等问题;二是保障仍较滞后。耻执法部门的装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突出的是车辆问题。规划监察的共有156人,10个执法中队,每个中队都有十多名执法人员,但每个执法中队仅配备一辆执法车辆,执法车辆偏少,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环卫机械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机械化水平较低。市区文化路、新建北路、金城路等7座垃圾中转站机械设备是1997年购置,经过长期使用,设备磨损严重,故障频繁发生,不但影响了垃圾正常中转,同时也给安全生产造成极事故隐患,现急需升级改造、更新;三是作业经费不足。由于新建道路和居民区没有增加环卫清扫人员,形成了新的卫生死角,如:中华北路、铁北一路、铁北二路、故城外环路、西环路等。由于经费不足,只有采取增加劳动量不增加人的办法进行维持,导致环卫作业标准下降,直接影响市容。四是环卫工人待遇和地位偏低。由于劳动强度、工资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量不成比例、社会地位低等因素,造成我市环卫工人人员短缺、年龄偏高、队伍不稳定等现状,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另外,郑州、巩义、登封、荥阳等周边县市环卫工人工资达到800元/月以上,而且市区主要繁华街道实行了两班制,与其相比我市环卫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六)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

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欠账太,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的`问题在部分社区仍然存在,乱贴乱画、乱摆乱放、垃圾成堆到处扔的现象随处可见,直接影响了社区环境。有的个别地方不是好转而是越来越差,有的居民抱怨说特别到过节时,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堵到楼门口,在垃圾堆里过节。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议市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员会,由分管领导任主任,规管局、住建局和局等领导任副主任,工商、环保、卫生和交通运输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宏观决策和组织指挥。在耻领导下,建立一支、规管、住建、工商、环保等部门参加的耻联合执法队伍。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统一规范管理标准和要求,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模式,不仅在突击性整治中做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在日常管理中也要形成联动和协调机制,对偷倒渣土、无证经营等五乱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规管、住建、财政以及、工商、环保等各职能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主动管理、主动协调、主动配合的意识,做到管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针对一些疑难和共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办事处及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属地管理职能和督查协调作用,做到责权一致,进一步推进长效管理机制的全面落实。

(二)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运作,落实有效管理措施。

逐步实行道路清扫、垃圾清运等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建议在现有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基础上,按照事企分开、干管分离原则,合理界定职能,逐步将市区所有主次干道清扫保洁作业推向市场,公开招标发包,进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职能部门负责对承包公司作业质量检查、考核、评比,并按考核结果拨付环卫作业经费,同时强化管理职能作用,对全市环卫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管理。

(三)进一步加经费投入,提高现代城市管理效率。

加强队伍建设。根据现代城市管理工作的特点和任务需要,加强对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同时要关心关爱城市管理员和环卫职工的工作、生活,相应提高他盲资和福利待遇。

优化保障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一线的办公以及车辆保障工作,结合实际工作和任务需要,配置好执法用车及设施设备。

(四)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维护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

(五)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20xx年,我市将迎来三年一次的国家卫生城复审工作,为确保顺利通过,尽快完成第二生活垃圾场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加快城区七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作;升级改造人民西路、炎黄广场公厕;同时购置配套压缩运输车4台,提高环卫基础设施档次水平,增强、完善城市功能。

进一步抓好道路建设、背街小巷等城市基础工程建设。加快环卫设施、设备的更新保障。尽快实现小区垃圾收集的机械化作业,确保居民生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加快社区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加对经济薄弱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力度及保洁保序工作的扶持,巩固和提高生活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水平。

(六)疏堵结合,进一步加环境整治力度。

一是要整治占道经营。切实按照退街进巷,退摊进店,引市入场原则,加迁移、取缔、整治、规范的力度,逐步整治规范城区占道经营行为,同时加快农贸市场规划建设,让经商者有其所。二是整治交通秩序。加市区公共场所泊车位管理,增设公共停车场、点,完善标志牌及标线,定期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减少车辆乱停放现象。三是加社区环境的整治力度。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抓好城中村、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牛皮癣等问题的整治,应继续加拆除违章建筑、违法建筑的力度,把管理、教育、处罚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加城郊结合部的整治力度。改变目前违章建筑多、乱堆乱放多、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多的现象,树立整洁、亮丽的城市新形象。

(七)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要切实加强市容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工作,潜移默化提高市民的市容环境卫生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加对城市管理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引导群众正圈理好权利与义务关系。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细致工作,最限度地取得居民群众和单位的理解支持,逐步形成新郑是我家,管理靠家的良好局面。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风貌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的外部显现给人的总体印象。目前,武胜城市建筑总体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轴线不突出、天际轮廓线缺失。二是缺乏城市个性特色。三是建筑结构单一。四是与武胜“嘉陵翡翠、阳刚武胜”城市名片不符。五是设计理念陈旧。六是建筑物层次混杂,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没有得到彰现。

一是城管局不具备基本的主体执法权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其第三章对“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作了严格规定: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第十七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xx县城管局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并不具备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资格二是设施权属多元,管理责任不清道路上的公交站牌、电信杆、电信箱、垃圾箱按职责应由各职能部门、单位负责设置、养护、维修、保洁,但事实上从这些设施建设完成后,就从未进行过保洁,更不用说养护、维修,破烂于路旁,严重影响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单位是社区,但多数无人管理,成为卫生死角,人居环境较差,居民意见大三是管理部门多,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如流动摊点的整治管理工商、城管、住建、公安按各自的职责均对其有管理,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都能说出不管的理由来,最终谁也不愿意管,只有城管孤军作战,游商、摊贩与城管队员打游击,难以达到规范管理的效果;又如户外广告的管理,其主管部门为工商和住建两家,按职责住建主要对户外广告的设置进行管理,对广告的规格、式样、颜色、设置地点及是否影响城市容貌进行审查,对破残、未按审批要求设置及未办理设置许可手续的户外广告进行规范化管理;工商对广告公司申报的广告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但往往其后续管理职责基本上没履行,对没有进行申报违规的广告视而不见,造成大量的户外广告没有申报和审批,城市户外广告就显得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四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水平不高,人员来自各个阶层,特别是我们的一线职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部队复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如美学、广告规划、给排水专业人才短缺,园林绿化等技术人才很少,客观上限制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投入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目前,环卫作业方面,县城仅有洒水车2辆,无现代化清扫作业车,只有1辆是符合规定的垃圾清运车辆,且油耗相对较高,其余垃圾清运车辆均为电动三轮车,不能达到密闭运输的要求,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客观要求从事环卫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只有650元,与其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极不相符,而从事此项工人作的大部分是年老的女同志(其中70岁以上的占40%),安全隐患突出。

(五)居民素质有待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务工人员涌入县城,由于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还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存在一个教育和引导他们适xx市生活习惯的过程。由于部分市民的综合素质差,随地吐痰、乱占道、闯红灯、破坏公共设施、私搭滥建、装修扰民、邻里矛盾、养宠物随地大小便等现象还较为普遍。

旧城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把加快旧城改造作为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的大事来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建议:一是尽快研究确定旧城改造相关政策二是由符合资质的公司作为业主进行片区旧城更新工作,形成规模,减少规划执行难度三是对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使旧城区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四是对旧城区破旧危房分步进行改造加固,消除住房安全隐患五是尽快完善xx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并按法定程序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法律上的问题。

一是要继续坚持搞好土地清理工作,坚决树立“先造环境后卖地”的土地管理利用策略,在上宗土地拍卖中,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下宗地块的道路的铺设、环境的打造,提升土地市场价值,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增值效益,为城市建设开辟融资渠道提供条件二是构建城市道路骨脊,至少拉通两条横纵贯穿的城市主干道,使城市建设根据主干道走向规划三是开展城市亮化建设,对背街小巷进行全面亮化,安装路灯,有效降低治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四是在中滩桥及嘉陵江大桥适当位置设立两个进城车辆强制冲洗站,解决泥车进城影响市容问题五是尽快打通人民北路大通道,分流建设路的客货车辆,同时,对新规划的城市会客厅综合体等项目要预先设地下停车场或建立立体停车场。

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的作为现代城市还要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过去,由于我们对城市功能认识有偏差,对环境建设重视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城市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从一味追求城市规模转向寻求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上来一是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二是要把水电气、公用设施、灯饰工程等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坚决防止道路反复开挖的情况发生三是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坚持稳中求进,不能遍地开花特别是旧城拆迁建设,要坚持开发一片,完善一片,环境建设先行,真正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摆到重要位置。

(四)重视城市特色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特色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之所在。我县无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我们有可开发利用的青山绿水,这是武胜城市建设十分珍贵的财富。加强城市的特色建设,首先应加强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建筑样式要力求现代化、多样化,改变清一色“火柴盒”、“豆腐块”的状况;其次应建立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娱乐广场等公用设施,增加人文景观,给城市融入文化内涵;另外,要特别重视伊斯兰民族文化资源和沿口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说的是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应该坚持城市管理“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树立大城管的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一是理顺关系建议由县政府组织召开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协调会,对现有的各自管理职能进行整合优化,理顺职能职责,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解决城管部门的执法权县公安局选派3—5名热爱城管事业、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公安干警,担任城管执法小队队长选派到城管执法的公安干警,编制保留在县公安局,日常工作仍在公安局,只是在进行城管执法时,协助城管局开展相关执法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环卫资金,购买至少1辆吸扫车,解决目前县城清扫不彻底,只扫垃圾无法扫除灰尘的现状再添置1辆垃圾转运车,解决目前1辆垃圾转运车24小时运转且不能及时完全转运县城生活垃圾的现状四是从改善城管执法环境着眼,疏堵结合,将人性化管理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重点地段的城管执法力度,逐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议在人口密集的旧城区和市场功能不完善的城区,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进行规范管理的疏导点:如修鞋、擦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等群众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划出固定的街段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既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扩大了就业,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建议把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使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提高可以选择一部分道路的清洁打扫实行招标管理,面向市场确定清扫队伍,由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调动社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考核奖惩等办法将社区工作重心调整到城市管理上来,合理调整社区管理城市的自主权,挖掘潜力,促使市容市貌管理同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调动社区、单位及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同时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软实力”一要强化教育引导,多方位推进素质提升把提高市民素质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制订长远和近期的文明教育计划,从学校、家庭、单位和社区着手,加强对德育工作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二要完善互动机制健全常态管理机制,及时推出各项文明建设方法举措,建立全民监督机制,规范政府部门执法行为,同时提高市民自身的文明意识三要搭建公共平台,为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硬件设施,实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和谐共进。

近年来,随着“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由于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城市实现经济发展、商贸繁荣的同时,城市交通秩序混乱、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各类“城市病”日益显现。为此,我市先后开展“两违”整治、城区交通整治、城市管理“六大新政”等专项行动,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来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与建设中等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新期待,仍有较大差距。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近期,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专人,深入市城管局、建设局、交通局、规划局、交警大队等部门单位,就加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城市管理面临的执法考验越来越多、承担的执法职责越来越广、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对此,我市就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城管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市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7万,涉及1乡、1场、2街道,城区道路里程110公里,机动车保有量4.85万辆,电动车7.5万辆,城市管理呈现点多面广特点特别是随着大唐新区的建成,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张,人口不断积聚,“两违”管控、交通整治、市容市貌、渣土管理等城市管理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仅xx年,城管局拆除违章建筑达2.7万平米,交警大队处理交通事故达3928起;市容局保洁清扫面积达220万平米,人均清扫面积达7000平米,超省定标准近一倍;园林处绿化管护面积90万多平米,人均管护面积达6900平米。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群众对此高度关注从全国各地新闻报道来看,有些媒体对城管报道不客观,大量城管负面报道见诸报端,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城管几乎成为负面形象代言人尤其是少数媒体借助网络大肆炒作,片面舆论报道,极大的伤害城管工作人员自尊心,给城市管理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市城管、交警、市容等部门人员缺口分别达20人、60人、110人,人员不足极大的影响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为弥补一线人员的不足,各部门聘请临时人员以减轻城市管理工作压力,城市管理局现有队员131人(不含第三大队),其中,聘请协管人员51人;交警大队现有工作人员158人,其中,聘请协警90人;市容局现有人员576人,其中,聘请环卫工人467人目前,我市城管、交警聘用人员工资1200元/月,环卫工人1000元/月,由于收入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严重影响了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人员流失严重,市容局每年有85%以上人员选择辞职,城管局每年也有近10人相继离职。

城市管理主要对象往往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在人员密集场所、市区繁华商业街、集贸市场等场所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按照xx市的统一部署,大九江规划区内严禁私自建房,少数群众房屋危旧,迫切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导致“两违”抢建行为时有反弹与此同时,受利益驱使,少数人抱有侥幸心理,利用夜间实施抢建、超高超载运输、随意张贴户外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给城管执法带来较大困难。

从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我市新增的城区人口主要来源于地震灾害安置、拆迁安置、进城务工人员等农业人口,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提升,生活方式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影响,市民闯红灯、随意调头、随意停车、乱倒垃圾、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甚至少数人在绿化带种植蔬菜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甚至也给自身生命安全带来隐患,根据交警部门统计,因非机动车、行人违规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60%以上。

城市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而繁重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市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存在职能配置不尽合理,城市管理涉及的违章建筑、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流动摊贩、户外广告管理等职能,相应地分散在城管局、建设局、规划局、工商局、环保局、国资局等部门,职能过于分散,造成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极大地削弱了城市管理功能此外,部门、街道、村(居)委间缺乏沟通衔接和监督机制,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有利就争,无利就推”、“批而不管,罚款了事”、“能管不管,想管无力管”的现象,管理和执法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城管执法工作脱节,甚至贻误工作时机如园林处负责绿化带内的环境卫生,市容局负责路面清扫保洁,两支队伍各管各事,既增加了人力成本,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我市城东、城西2座停车场建设相对滞后,从而导致部分大型货车占用城区道路现象发生,不仅增加城区交通压力,也对市政道路造成极大破坏城区主要商业网点停车位不足,无法满足私家车快速攀升,而公共交通又还不能适应人们出行需要,行车难、停车更难的状况日益凸显城区现有5座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存在卫生状况较差、管理不够规范、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等现象,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设施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日常环卫保洁顺利开展。

当前,国家对城市管理还没有出台一部系统完整的实体法,对许多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行为缺乏处罚治理的法律依据城管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最多的往往是纠正违法行为,在劝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执法手段只有暂扣物品和处罚,没有有效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效能,造成执法方式单一,行政执法成本过高在日常执法工作中科技装备不足,往往是徒步单兵执法和当场处罚,进而造成孤立执法与此同时,我市城市管理局存在办公场所不足,执法车辆老化,执法装备缺乏问题;市容环卫设施存在简陋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大型环卫、清洗设施滞后,环卫工人使用扫帚扫马路,用板车运垃圾,市容保洁效率低下。

城管执法的场合往往是马路执法、一线执法,而执法的对象成份复杂,又大多是弱势群体,城市管理执法环境相对特殊一些市民受同情心驱使,盲目同情违章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致使阻挠执法、抗拒执法的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发生暴力抗法事件据初步统计,城管局每年有超过20人受伤,交警部门在执法中人身也不同程度受到威胁、殴打。

年我市正式成立城市管理局,编制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而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这种定性不具备执法资格,仍面临身份、执法合法性等争议,目前,九江地区仅xx市执法局为参公单位,具有执法权与此同时,城市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城管队伍人员整体年龄结构偏高,文化水平不高,法律专业人员缺乏,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由于环卫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待遇低,我市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年龄在60岁以上,健康状况堪忧,体力也较难胜任繁重的市容工作。

管理好城市,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和要求。对此,我市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破解影响城市管理发展瓶颈,切实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

高规格的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将市容、园林等涉及到城市管理职能统一划归城管局,城市规划区开发小区违法违章建设执法权和处罚权纳入城管执法,进一步提升城管综合管理和执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着力构建“大城管”的综合管理体制。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决定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抓好街道、村(居)委、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充分调动团委、妇联、志愿者、义工等组织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学期开设不少于4课时的交通安全教育课;利用各类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典型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提高文明交通参与意识为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对违章建筑、渣土泼洒、超限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一经查实,兑现奖励。

城管、交通、交警等部门要强化一线执法,将更多警力、队员部署在街头巷尾,建立24小时联合巡查制度,重点治理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及占道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运输车辆、大中型货车超限超载、沿路泼洒等行为公、检、法等部门都应为城市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形成城管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三位一体”的城管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移交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及时处理暴力抗法问题,对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向市场购买专业化公共服务,将市容管理、停车管理、绿化保养、环卫保洁等具体管理、服务业务推向市场,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选择有实力专业公司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绩效,降低管理成本发挥城管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作用,整合城管、交警、交通优势资源,对城市管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处置利用高空夜视瞭望摄像机、工地监控摄像机等先进科技装备,对城区违章建筑、渣土运输实施全天候监控,切实解决执法人员力量不足、执法取证难等问题,实现城市管理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管理网格化。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对城管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严格奖惩考核机制,严肃工作纪律,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将我市城市管理局列为参公单位,切实解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问题,使城管队员具备执法资格进一步提高聘用队员工作积极性,维护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参照武宁、修水、德安做法,每年安排2—3个工勤人员编制,用于解决聘用队员身份问题,同时,每年招录一批优秀的法律、广告等专业高校毕业生充实城管工作一线,提拨重用一批优秀城管队员,切实提高城管队员政治待遇。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规划建设便民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妥善解决流动摊贩、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加大城区交通整治、矿山治超治限工作力度,严禁大型货车进入市区,加快城东、城西停车场建设,新建小区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空闲停车场所,城区商业中心区域公共停车位实行“计时计费”,切实缓解当前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快公寓式安置楼、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严控“两违”抢建,采用多元途径解决城区危房户住房实际困难,实现“两违”整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我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积极推进“智慧路南”建设进程,8月份,区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实地察看了有关现场,听取了区政府的工作汇报,与区政法委、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商务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全区实际,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了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智慧路南”建设已经开始起步。

(一)注重基础先行,智慧城市建设根基得到夯实。一是政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直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加大了对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技术比较先进、系统内上下结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体系。二是以“智慧民生”建设为切入点,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开始起步。自去年网上审批系统平台开通运行以来,截止目前累计办件1915件,并逐步推进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社会保障综合系统、数字校园等服务民生项目。

(二)注重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探索实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构架的“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搭建了社会治理新平台,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区143个村居,建立508个网格。

(三)注重融合效应,智慧产业发展初露端倪。近几年,我区在有效促进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注重项目管理,为“智慧企业”和“智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促进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金融服务等多个产业类别。二是推动面向产业(园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国际新型的“互联网+虚拟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创新驱动路南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典型示范培育,强化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适用、商业运作模式清晰、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和应用模式。截至去年底,引进、培育了58同城、易物天下、易车网、志金科贸等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开发建设了报春钢铁网、志金钢铁网、唐山北方国际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借助阿里巴巴、天猫、美团等知名网站,开拓网上信息服务。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路南财经大厦为载体的河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从调查情况看,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进困难。少数部门单位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多,有时甚至存在敷衍应对的现象,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进展缓慢。

(二)整体规划尚未确定,先期投资重复浪费。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尚未出台明确的整体规划,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缺乏服务平台支撑,信息整合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而我区尚未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导致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无法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不一致,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形成了“智能孤岛”。例如,大多数部门单位、小区村居均安装有视频监控,但是在需要调取影像资料时,无法通过共享来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舆论宣传引导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普遍不高,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瓶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宣传推介不够。智慧城市是为市民而建,在实施前要让市民从一开始就了解相关推进计划,使市民对可使用的城市资源有认同感,如水电、公共设施等“智慧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市民与城市连接,推动城市更加绿色、低碳。二是数据收集不够。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给予市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让百姓受益。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城市中各个角色的充分关注,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城市“智慧”。

(五)融资机制不够完善,建设资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投入,缺乏相关融资政策,社会投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从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单一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甚至成为建设发展的瓶颈。

智慧城市是城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智慧路南”建设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给城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对我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认识建设“智慧路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发展大势,从全局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案例,增强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尽快明确发展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成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要有效衔接“智慧唐山”建设,借鉴先进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搞好顶层设计。要按照适度超前、特色明显、注重实效的要求,把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明确的建设时间表,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的协调推进。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大脑”,要首先完成对平台的搭建。要加强与移动、联通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对城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同时,要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区场开发能力。

(四)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区政府要在保证引导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吸收有资质、有实力的运营商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企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区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五)科学推进工作重点。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联通的原则,围绕我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坚持有基础的先行、有急需的先上、有实效的先干,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扩大“智慧路南”建设的覆盖面,努力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区运行管理体系,使“智慧路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5月中旬,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统一部署,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先后深入延长、黄陵、安塞、宝塔四个县区以及市城管局及其下属单位,专题调研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情况。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狠抓城市管理队伍建设,以内提素质,外树形象为载体,在具体落实中,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亲民管理、文明执法、有情操作”的工作理念,按照“倡导人性化管理,推行亲民型执法,坚持规范化监察,构建服务型城管”的工作思路,实行“调查核实要细心、说服教育要诚心、对方不服要耐心、纠正违章要公心”的“四心”工作方式,规范管理标准,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行业形象明显改善。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的城市服务功能及管理工作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城市队伍建设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近期以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旅游环境大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则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及各县区始终把城市建设管理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如:近年来,志丹县抓早动快,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城市整洁靓丽,综合功能大大提升。安塞县坚持“城市带动”战略,先后实施了县城供水水源和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供水能力达到5000立方米/天,有效缓解了供水紧张和供水水质问题。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使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85%以上。特别是xx年以来,先后投资3亿元,实施了中心街拆迁安置、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场改扩建、一道街、二道街共十几座商住楼等一系列老城区改造工程,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延长县投资1200万元改造大型综合市场一个,市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一层为营业面积xx平方米的农贸综合市场,二层为营业面积1800平方米的超市,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投资新建了一批城市管理中所必须的环卫设施,购置了一批环卫用车设备,使市政环卫设施日趋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黄陵县在打造“人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山水之中的生态旅游城市”过程中,建立了城市建设和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紧扣“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县城”的名片,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着力改造市容环境,提升了城市综合品位。

(二)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目前,全市除甘泉县、宝塔区外,其余11个县都成立了专门的城管机构。延安市城管局共有城管执法人员200余人,安塞县城管局共有在编职工58人,临时聘用特殊岗位61人,环卫工人201人,公益性岗位105人。延长县城管局共有编制66人,环卫工人180多人。黄陵县城管局现有干部职工300余人,其中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有干部职工30人,包括清洁工在内的各类雇佣人员达140余人。

全市城管系统通过抓学习,提高队伍素质;抓规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抓作风,塑造执法队伍形象;抓规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使城管队伍素质提高了,执法规范了,形象改善了。

(三)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有所提高。

通过全市城管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安塞县、延长县居民对城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居民发放《城管执法调研问卷》,就城管的行业形象、执法文明程度、管理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延长县调查对象93%以上的认为城管行业形象好、80%以上的认为城管执法文明、87%以上的认为管理效果好。安塞县与延长县问卷调查情况基本一致。但延安市城区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不高,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城管行业形象差、60%以上的认为城管执法野蛮、85%以上的认为管理效果不大。

通过调研,委员们共同认为,全市各级城管机关在抓班子、带队伍、练业务、强素质等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随着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进城农民数量的日趋增加,城镇市民的数量在成倍增加,城管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不能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机构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统一。

城市管理量大面宽,有无证经营的取缔问题、有环境卫生的违规问题、有车辆的乱停乱放问题等等,执法机构众多,交叉执法、重复处罚的现象比较普遍。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机构有城市管理、工商行政、公安交警、环境卫生管理等系统,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权限,但没有形成合力,责权利难以统一。目前,甘泉县、宝塔区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

(二)城管队伍有待扩大,城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各县普遍存在城管队伍人数少力量薄弱的问题,加之临时聘用人员占了很大的部分,人员素质偏低,执法水平不高,影响城市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城管工作人员待遇有待提高,设备需要更新。

目前,城市管理队伍中临时聘用人员的待遇特别低,连维持他们的个人生活都比较困难,更难以养家糊口维持家庭生活。过低的待遇无法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还容易出现执法过程中违纪现象。

国家推行依法行政,市民的素质在提高,法治意识在增强,迫切要求城市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城管处罚更要做到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程序合法。目前,城管执法过程中取证、固定证据、保留证据所必须的设备严重不足,影响城管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城管执法环境差,安全保障差。

一是延安市城区是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及商业资源等都集中城区较小的范围内,在街道狭窄、人口密集、商业网点多的老城区,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社会闲散人员和流动商贩活动频繁,这加大了城管执法难度。

二是延安市区在进行老城区改造时,先后将一批大中型农贸市场改建为商场、超市,而在新城区建设时却没有规划建设配套的市场,致使农贸市场数量逐年减少。延长、黄陵、安塞等县都有政府投资或参与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摊位费都比较低(延长县农贸市场的摊位费达到每月每平方米12元)。但延安市城区现有的农贸市场,大都是由企业、村集体或者个人投资修建的,摊位费高,不少摊位费达到每月每平方米400元左右,导致市民买菜难、买菜贵,农民卖菜难等问题。目前,与日俱增的城市人口数量和逐年减少的农贸市场数量,形成了一对较为突出的矛盾,市民买菜难、买菜贵,进城菜农无市可入、无市可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增加了城管执法的难度。

三是城管执法人员人数有限,面对人数较多的流动商贩及围观的社会公众,一旦发生冲突,城管执法人员的安全保障就成了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城管力量。

城市管理牵扯到公安、工商行政、城管监察、城市环卫及规划商业系统等,如果单一靠城管一家来管理城市,城管部门有责无权,根本无法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难以实现管理目标。延长县的做法是成立“县城市管理指挥协调机构”,主任由政府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市管理部门,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城市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协调。为此,建议市县政府借鉴延长县的经验,进行必要的完善,加强对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整合城市管理的各系统力量。

(二)增加城管相关部门的编制,提高城管人员素质。

目前,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聘用了很多临时雇用人员,待遇没有保障,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和城管相关的部门缺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为此,建议市政府协调编办、劳动人事等部门增加城管相关部门的编制,招聘大学生进入和城管相关的部门,减少甚至不用临时雇用人员,以壮大城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使城管人员收入有保障,执法工作有信心和激情。

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城管人员的.素质。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确保依法行政;二要进行业务培训,树立依法行政观念,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三要进行一定的军事化训练,增强执法人员的体能、强化执法人员的纪律意识。总之,城管人员的培训要做到学习常态化、培训常规化、训练军事化。

城管教育培训在外延上还应扩大到城市居民层面。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广大城市居民深刻认识乘坐“黑出租车”、“黑三轮车”等非法营运的车辆,是很危险的、不安全的;在非法经营的地摊上、三轮车上购买东西,商品质量无保证,合法权益容易遭受伤害,使广大城市居民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不在非法经营的地摊上、三轮车上购买东西。通过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改善城管执法环境。

(三)探索城管新方法,减少城管冲突,提升城管形象。

1、探索城市管理组织协调的新方法。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有工商、公安(交警)、城管监察等部门,如果各自为政,每家都人员不足,无法把城市管理好。应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既可解决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比如车辆的乱停乱放问题,让交警、城管监察、环卫工人等共同参与到监督管理中来,情况就会大大改变。凡是划定停车的地方,都安排监督管理员,做到停车就收费、违停就及时纠正。

2、探索城市管理设备利用的新方法。在城市治安交通管理中,“电子眼”对闯红灯、超速以及其它违法行车行为的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城区的各种监控设备特别多,城市管理可以借鉴车辆行驶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做好城管的调查取证。对一些盲区、盲点进行必要的补充监管,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城管监控系统,以提高城市监管的效率。

3、探索城市管理方式的革新,实现政府、社会、市场的良性互动。城市管理要通过部门联动、社会管理、服务外包等方式,实行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比如环境卫生管理,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将环境卫生的清扫、垃圾的外运等业务,外包给环境卫生方面的企业(公司),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外包费用按协议支付。

(四)加强城管相关宣传教育,建设包容性城市。

对于城市来讲,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有不少城市外来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原居民的数量,外来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质量。对于延安城区来讲,目前,真正的老延安人占不到现有城区居民的十分之一。城市外来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与活力,同时也给城市的用电、用水、道路、卫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为此,引导教育外来人员学会适应城市生活,改变原来的一些不利于在城市生活的习惯,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各种活动,让城市各群体间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建设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城市。

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一、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该县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致富能手,迅速壮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到2012年底该县“家庭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1.56亿元,“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凸显以下特点。

1、“家庭农场”基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已发展鲜果种植面积是12.5万亩,年产水果7.5万吨,总产值1.5亿元,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时鲜蔬菜面积14.8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2.5万亩,卢阳、泉水、大坪、马桥、井坡等乡村春菜、冬菜6.6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家庭农场”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4.3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3.2亿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8.9万株,年经济收入达1.2亿元;在泉水旱塘等“家庭农场”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盈洞乡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在卢阳镇斗山、泉水镇白泉、土桥镇黄家等乡村“家庭农场”种植水稻6.8万亩,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年创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在热水、大坪、卢阳发展杂交制种面积3500多亩,创经济收入50余万元;在卢阳、大坪、泉水、井坡、马桥、土桥、田庄、永丰、集益、热水、三江口等乡村建成了家庭牲猪养殖基地86个,年可出栏生猪6.5万头,创经济收入3.46亿元;在卢阳、土桥、井坡、泉水、热水、暖水等乡村建成家庭水产养殖基地49个,年产鱼类2.2万吨,年创经济收入1.8亿元。

2、“家庭农场”农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该县现有养殖、种植、休闲初级规模“家庭农场”1200余家,2012年“家庭农场”创农业总产值11.56亿元,分别比2009年的6.82亿元、2010年的8.46亿元、2011年的9.98亿元,同比增长170%、137%、116%。按农业种养类别分,其中家庭养殖(畜禽200只以上)有172户、鱼类养殖(年产10吨以上的)有68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土桥、马桥、大坪、井坡;家庭粮食种植(200亩以上)有149户,主要分布在暖水、热水、卢阳、土桥、泉水、井坡、大坪、集益;家庭水果种植(年产水果20吨以上)232户,分布在文明、盈洞、永丰、卢阳、马桥;家庭蔬菜种植(年销售蔬菜20吨以上)298户,主要分布在田庄、暖水、马桥、大坪、卢阳、土桥等乡村;家庭茶园种植(200亩以上)有224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三江口、暖水等乡村;家庭金银花种植(400亩以上)有98户,主要分布在盈洞、岭秀等乡村;家庭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00亩以上)有16户,主要分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随着该县“家庭农场”数量增多和规模化发展,“家庭农场”对基地的发展规模、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3、“家庭农场”农产品牌凸显地方特色。近年来,该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其中泉水旱塘“家庭茶场”的“硒山茶”、小坦镇的“小米辣”、文明乡的“水晶梨”、田庄乡的“反季节蔬菜”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14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2个,绿色食品3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5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27.6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该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26.5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300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当前,该县“家庭农场”年农业总产值上100万元以上没有一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的家庭有109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下的有498户。由于“家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三是农产品品牌优势市场认可难。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水晶梨、奈李、冰糖橙、花豆、朝天辣、板栗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该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抗风险意识不强,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农场大发展,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深根蒂固,部分农户对机械化作业认知程度还不够,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三、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一、抢抓政策机遇,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财政资金等资源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倾斜。农业组织化已成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重点,为今后惠农政策注入新内涵。一是要依托财政补贴政策。在财政补贴方面,要鼓励地方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该方向倾斜,说可能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二是要建立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省、县、乡三级联合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其为导向,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承包农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地方“家庭农场”评估标准,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各项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三是要出台土地流转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要牵头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加强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有形市场,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四是要实施“互换并地”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各地方行政村开展“互换并地”工作,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互换并地”促进土地流转的空间很大。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以互换形式流转土地达161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2%。

二、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服务组织化优势。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一大致命因素,随时危及到“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融资问题是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第一要务。一要是建立融资服务机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明确一名分管农业工作实职领导专门负责农业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信贷、融资等服务工作,组建“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办公室,与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室,鼓励各地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允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承担涉农建设项目。二是要优化装备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地方各级政府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采取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引导规模化经营。目前,该县种植业和粮食生产有条件实行规模经营,调研中发现种粮大户的效益比一般种粮户更为可观,也更具备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的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夯实农业基础,构筑多个板块受益平台。笔者认为,农业组织化建设将创造多个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一是要建立多层面受益平台。就种植业的规模经营而言,品种培育业、农业机械和服务机构有望受益。此前,按照《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战略部署,国家将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种业的景气度预计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二是要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几千年历史证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与规模经营模式相辅相成,农机板块各行各业将受益。三是要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其中了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公里,适宜人类居住、适宜事业发展的“城市在田园中,田园在城市中”的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区域性中等城市的目标。以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积极通过行政中心启动、住宅小区拉动、工业园区带动、专业市场驱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实施城市扩容,新增城市新区25平方公里,全面构筑“三纵三横”的城市主体道路框架和“三河夹两城”、水城相间的城市格局。

(2)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是城市供排水及排污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市第一水厂三期、第二水源地建设项目、第二污水厂的相继竣工。**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以上;污水处理率达100%,处理后的污水已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二是城市天然气发展迅速。截止目前,该市铺设天然气主管网55公里,庭院管网260公里,日供气量达到15万立方米,普及率达100%。三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市坚持“面向**、面向新疆、注重品质、多元发展”的思路,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优化整合,促进房地产开发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建精品。国家康居工程——世纪花园、利用十项新技术建设的上海花园、具有江南特色的锦绣江南小镇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引领了**市房地产业的新潮流,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市的城市品味。

(3)突出道路骨架作用,以高标准建设优化城市功能。

近年来,**市坚持高水平、高标准、高档次,突出扩骨架、打通道、搞配套,狠抓城市道路建设,形成了“七纵三横”的道路网络,道路总长达121.6公里,面积256.76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市沿312国道建设了总长14公里的商贸长廊,目前已成为北疆地区一条重要的城市经济带,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城市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品味显著提升。

一是注重建筑文化。相继建设了体现回族民俗风情、饮食特色的回民风情街。二是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古文物保护,对**清代粮仓进行了修复,使之成为**市特有的人文景观;三是注重“亲水文化”。近年来,远离水域的**围绕“亲水文化”大做文章、“引河入城”修建了滨湖河生态景观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融入自然的好去处。四是注重城市雕塑文化建设。陆续建设了“马踏飞燕”、“飞马”城标、亚中广场亚洲中心雕塑等艺术元素雕塑,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5)以园林绿化、城市美化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围绕道路这个骨架,**市进一步加大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按照“建楼绿一点,建路绿一线,建区绿一片”和“依法建绿、规划建绿、拆违建绿”的绿化建设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以城市生态绿地、河道景观绿地等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以主、次干道和城市出入口绿化整治为突破口;以开展单位庭院绿化和居住区绿化达标活动为载体,动员全社会参与绿化、美化。截止2007年底,该市绿化覆盖面积1116.5公顷,覆盖率38.5%,绿地面积998.669公顷,绿地率34.4%,人均绿地面积8.68平方米。同时,**市加快实施城市容貌工程。狠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了采用卫生添埋、医疗垃圾焚烧等综合工艺,日处理450吨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场。全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53%,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市通过实施穿靴戴帽和亮化工程,形成了白天绿化、夜晚亮化的城市景观,彰显城市个性,塑造城市形象。

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城乡建设历史性的飞跃。取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等多项殊荣,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中心城市特色的建设模式。

(1)因势利导,城市规划格局彰显大气魄。

在制定总体规划时,**市结合历史、地缘、经济、人文等特点,从构建开放型、融合性经济格局出发,确定了反映石油文化,倡导高新技术,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整体和谐,现代欧式风格与多种民族风格并存的规划思路,形成了城市风格的三大特色:一是从适应开放性融合型经济特点考虑,确定了组团式布局,中心城区突出,绿色空间相隔,快速通道相连,河渠水系相通的风格;二是从区位、人文资源特点出发,确定了集旅游、商贸于一体的中心城市风格;三是从改善人居环境出发,确定了园林生态城市风格。三种风格的和谐统一,使建筑整体感觉给人以创新的大气,克服了“千城一面”的局限。

为抓好城市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市规划部门先后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等院校对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和完善。逐步落实了城市水系、商业网点、市场区域、小区建设、环境卫生、交通能源、人防消防、绿化美化及小城镇建设等多项规划;对具体建设工程,注重了包括楼层、颜色、天际线、雕塑、绿地以至楼房功能、无障碍设施等多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安排。城市“穿衣戴帽”工程,也按现代欧式风格为主,多种民族风格并存要求,实施了“美容”改造。为积极推广高新技术,规划部门建立了gps控制网,实现了地形数字化成图,建立了建成区数字地图图库,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办公、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规划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达到全区较高水平。

(2)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立足于老城区,不断向南发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抓好以南市区、开发区原18平方公里服务区、西尼尔服务区为支撑点,且各具内涵特色的三个组团的新城区建设,形成了老城区、南市区、库尉新区“一城三区”的融合对接,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形成近20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完善了开发区80平方公里的配套设施。老城区按照“打造亮点、塑造形象、完善功能”的要求,强化了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档次和品位。南市区配套管网、广场、景观小品和绿化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初步形成了经济繁荣、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城区。“三河三渠”改建工程进度加快,白鹭河二期水系工程,孔雀河二期改造竣工、景观形成,完成了库塔干渠改河一期工程,启动了外环路等一批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打通延安路等一批城区断腿路,完成石化桥、延安桥等一批桥梁工程,完善供排水、供热供气等一批城市管网建设,实施孔雀公园、新华园等一批公园和街头绿地建设,顺利完成市政办公楼的搬迁。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03年**就提出了“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十六大以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先后提出“让**绿起来”、“努力创建生态型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市环境保护条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和干部考核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城市绿化、荒山绿化、园林绿化、“三北四期”、农田防护林建设和孔雀河沿岸综合治理工程,使**市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最适宜生活居住、最适宜休闲旅游娱乐的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尤其是荒山绿化建设工程得到国家园林局和全国绿委办的高度评价,并被作为示范工程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推广。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市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市的城市化程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实现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轮驱动”。按照“开发新区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郊建设新农村,库尉一体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实施“南扩西连”和园区带动战略,以基础设施的突破,带动城市框架的拉大、功能的完善和形象的提升,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建设好城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调控、市场运作”为机制、以统筹发展为根本方法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实践模式。用**人的话说,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中学会算账,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求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值。例如,在项目开发建设中突出五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引进并培植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三农”工作,启动一批强农惠农政策项目,让更多项目惠及农民群众;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亮点项目,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围绕社会事业建设,发展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和社区等领域的公益项目,进一步改善民生;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发建设取得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5)着力打造沙漠绿洲,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

为解决沙漠戈壁环境下的用水问题,1999年起**市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造林,结合自己的自然生态条件,进行技术改良攻关,建成了以龙山公园为典型代表的荒山绿化示范基地,先后对库鲁克潜山区、霍拉山脉的山体实施了大面积绿化,不仅提高了绿化覆盖率,而且降低了风沙危害,防止了沙土流失。

运用节水灌溉技术,使**的荒山绿化不仅可以在原始地貌情况下实施,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前期土方平整费用,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平均节水60%—70%,综合管理成本下降70%—80%。滴灌技术还能起到排盐、排碱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为干旱缺水地区的造林绿化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市已经架设主、支滴灌管线7100多公里。耐旱植物是主流,走在**的街道上,见到最多的树种就是小叶白蜡、圆冠榆、立柳等乡土树种,树冠繁茂,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尊重在荒山戈壁上造林植树成活难这一客观事实,因地制宜大量选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培育、种植耐旱的节水型植物。在城市周边荒山上大量种植用于大环境绿化的胡杨树、圆冠榆等树种,在市区的广场、公园、庭院等绿地进行了艺术性的配置,城市绿化中的立柳、小叶白蜡等乡土树种占了70%以上,大量抗旱、耐盐碱、节水型园林绿化植物在城市绿化中成为主栽树种。他们还适时引进了成本低、适应性强、抗旱耐盐碱的园林植物,比如,国槐、刺槐、皂角、大果沙棘等植物,从而使**市的园林绿化形成了以乡土树种为骨架,以引进外来树种为补充,以花灌草为点缀的多样性旱生植物园林的本土特色。

**市还结合周边新建道路绿化带宽、水土条件好的特点,对行道树适当密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路苗圃”,既达到了快速形成绿地,节约土地的目的,又储备了大量胸径在10—20厘米的大规格、高质量的苗木。城市绿化、城市主干道和新城游园的绿化80%以上的大苗移植都来自于“马路苗圃”。

三、**、**两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更新观念,坚持科学发展。

保护环境,实现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从我市自身条件看,区位优势显著,历史文化悠久,生态资源深厚,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将城市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贯穿于我市跨越发展的始终,注意清洁发展、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坚持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一地的发展,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白云、清新宜人、碧水长流的秀美**。

启示之二:注重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城市特色。

**正处于城市快速成型的关键时期,培育好生态特色,不仅是对现有优势的发挥,更是对未来强势的创建。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生态城市与城市定位、城市特色、城市风貌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城市特色。清泥河、小西湖、清潩河、护城河、运粮河是我市难得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必须依托现有水系资源,在现有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强化人工水系的打造,形成网格状林水网络,积极开挖人工湖泊,在市区内形成“七纵、五横、四环、十湖”的湖河一体,林水一体的网络状特色水系,并通过滨水绿化,最终形成“城、林、水”一体的**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景观。

启示之三:营造文化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城之品、人是城之本。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内涵、没有灵魂的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三国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开发,大到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小到城市雕塑,各种路标、路牌设计,都要充分考虑**的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要集中力量,积极谋划,推出“魏都风情区”、“**名人墙”、“三国文化墙”等一批精品工程,以各类文化建设项目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彰显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启示之四:城市规划建设必须依托产业,增强发展动力。

城市是产业的载体,产业是城市的支撑。**和**在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较好地将城市发展与产业壮大结合起来。无论是**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是**的“库尉一体化”工业园区,不仅为城市扩张丰富了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源,更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动力。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借助外力、增强动力、提升活力,必须依托经济开发区和东城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全力拼抢大项目,加速培植以工业、旅游业和宜居产业为支撑的大产业,实现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双轮驱动”,加速推动**实现更大突破。

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城前教办。

为全面了解我镇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推进全镇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我镇学前教育工作,4月9日至15日,城前镇教组织了学前教育专项调研小组,对我镇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城前镇中心幼儿园、岔河幼儿园、水泊幼儿园等二十所幼儿园,并听取了各幼儿园园长对各自幼儿园的情况介绍。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前镇地处邹东山区,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农业大镇。多年来,城前教办立足农村实际,提出了‚深化‘双高普九’,向下延伸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的目标,创新领导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打造‚镇村办园,教办管理,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农村学前教育品牌,实现了城前镇学前教育工作的跨跃式发展。目前,我镇共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处,‚济宁市一类幼儿园‛9处,‚邹城市办园水平优秀幼儿园‛12处;全镇幼儿教职工107名,公办教师36名,临时代课教师71名,其中:专科以上学历28人,占26.2%,中专学历62人,占58%,在园幼儿1800余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1%,镇教办多次获‚邹城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各幼儿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济宁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五年规划》等法律法规,全县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先后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我镇幼儿教育工作既有法可依、又有章可循,1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目前,我镇20所幼儿园全是镇政府办园,实行镇教办统一管理,各学校、幼儿园自主创新发展。社会各界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省示范幼儿园的龙头带动作用,对其余19所幼儿园园务管理、教师业务指导的辐射带动作用。

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办园水平逐步提高。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济宁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五年规划》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制订了《城前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理顺了镇政府领导统筹、镇教办主管、各幼儿园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具体如下: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幼儿园在学前教育管理中,园长是第一责任人,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幼儿园内部管理,基本形成了有序、规范的办学格局。

二是规范幼儿档案管理。各学校和幼儿园都能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城前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管理学前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和幼儿园管理。各幼儿园建有有4—6周岁入园登记册等相关档案资料,大部分档案均做到完整齐全、规范。每年六月份向家长发放入班(园)通知书,使适龄幼儿按时入园入班。

三是重视保教管理。我镇各幼儿园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依据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促进了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了体质,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开设了健康、科学、语言、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内的课程,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

总结。

镇教办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对各幼儿园进行定期督导,从而有效的规范全镇幼儿园的业务管理工作。

四是重视师资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区教育部门坚持幼教师资队。

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

教学。

大比武、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等形式,促进幼儿教师相互学习,丰富教学经验;同时要求各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活动,开展教研探讨和教学方法交流。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镇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3、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各幼儿园依据本园经济实际,有效的利用资金,不断充实幼儿园内部配置,镇中心幼儿园、岔河幼儿园为每班配备了钢琴、电子琴、电视机、vcd、动画片光碟、消毒柜等现代教育设备,改变单一的活动模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前教育质量。其余各幼儿园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置大型幼儿玩具、幼儿图书、学具教具、活动器材、生活用具,等设施设备,改善办园条件,使我镇幼儿教育的办园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4、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

镇教办统一制定和建立了安全责任制度、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在完善安全制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培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督促各幼儿园对本园教职员工、幼儿及幼儿监护人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学校与教师、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真正使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镇政府安排有关部门开展了对幼儿接送车辆的专项整治,初步遏制了接送车辆超载的现象。镇中心幼儿园又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管理,做到食品定点采购,索证索票及台帐齐全,餐具定期消毒,食谱定期更换,基本上达到幼儿食品卫生,营养搭配合理的要求。

三、

存在问题。

1、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班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代课教师的工资,以上原因严重制约了我镇学前教育的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本次调研感觉到全镇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镇除镇中心幼儿园以外的幼儿教师全是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过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也没接受过相关培训,专业能力和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育质量令人担忧。二是幼儿临时代课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正规幼儿师范教师考选数量少,教师数量不足,我镇20所幼儿园中,有19所幼儿园的教师全是代课教师,工资低,且队伍不稳定。因资金短缺,幼儿园的在教师招聘时,尽量少招。基本是一名教师代一个班级,老师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繁重的保教任务占据了她们大部分时间,使得她们没有足够的精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

四、改进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一是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调整财政支出,年度财政支出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的建设与维护、教育活动开支等幼教事业。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建设,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幼儿‚以玩为主,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儿童形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良好基本素质,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3、加强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要从培养和提高师资入手,抓紧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吸纳从幼师毕业的有专业知识和良好师德素质的学生从事学前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中,要定期对园长、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各幼儿园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等方式,提高园长的管理水平和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书琴、音乐、舞蹈、绘画等技能,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4、重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幼儿园和学校有责任帮助和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等方面的认识,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以达到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目的。

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只有把学前教育同义务教育一样重视,确立学前教育公益性地位,把学前教育真正纳入国民教育系列,与义务教育一样对待,才能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城前教办。

2010年4月16日。

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连云港市气象局杨庆宁。

一、引言。

防雷技术服务是我们气象部门参与和加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防雷技术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当地招商引资项目。本次调研就是针对连云港市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项目而展开。经过本次调研,我们不但探讨了开展防雷技术服务的方式方法,而且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理念发生了兴趣。她山之石能够攻玉,在我们开展气象科技服务的同时,领略和吸取企业的先进理念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二、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产业区。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1881亩,总规划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0亿元港币。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是集展示、交易、会展、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仓储(普通保税仓、出口监管仓)、配送、货运、检测、金融结算、人才物流、行政办公、星级酒店、高端住宅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品种齐全、一站式采购”的世界商品交易中心,融商贸、购物、餐饮、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交易城。

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一期开发建筑约50万平方米,将于10月份投入运营。建成后的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将容纳4万经营商户,提供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区域上下游产业的聚集,构建地区商贸枢纽的建立,必将推动华东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现代化程度最高之一的综合商品交易中心和强大物流基地。

2、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困难。

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一方面拥有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的成功经验开疆辟土,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诸多的困难和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主要存在着资源方面风险、资金和服务保障问题等。

(1)资源风险。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源:人数就是人的数量,这里即包括经营商户人数、务工人数、也包括消费者。根据连云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市常住人口为439391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1月1日零时的465370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59787人,减少5.58%,年平均减少0.57%。建成后的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约4万经营商户,提供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面对逐年减少的人口,面对庞大的人数资源,这些人如何来、怎么来都是华东城将面临的风险。招商资源:生产企业需要招商,营销企业也需要招商。能够说,招商是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必由之路。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主要经营家具装饰建材、皮革、服装、家纺、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名牌折扣)、小商品、电子数码、汽车用品及配件、农贸等产业门类,如何招到这些资源,如何招到好的资源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

(2)资金问题。

企业的发展必然依托于固有资金,没有资金项目就无法继续进行,没有资金就没有好的硬件配套设施,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总投资超过50亿元港币,这样庞大的资金不可能也不会一步到位,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好企业前期开发将是华东城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华东城按期完工按期投入使用的重要保证。

(3)服务保障问题。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企业的发展靠自身,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有支持有保障。服务质量关乎企业建设周期,服务技术关乎企业的安全运营。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作为连云港重大和重点项目,必须依托各相关部门的职能控制和技术服务。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理、财力下得到超预期的服务也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开展防雷科技服务的步骤和措施。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作为提供防雷技术服务的单位和部门,我们在切实了解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风险和困难后考虑到,虽然我们不能为企业提供资金、提供资源,但我们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气象资源技术支持和优质防雷技术服务。

1、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服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型商住城—绿地观湖一号。我们相信防雷工作技术人员在总结多项目的经验教训后必能够为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提供科学、安全、准确、有效的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为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集大型商场超市、宾馆、办公、住宅为一体的300万平方米多功能群体工程,其存在的雷击风险具有比较复杂的特点。因此必须根据华东城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华东城的功能分区布局,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进行综合风险计算,划分雷电风险等级区域、防雷类别(等级),确定防护措施和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

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可为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图纸审核和竣工验收的技术服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核和竣工验收是华东城防雷安全的有力保障。

经过图纸审核确保防雷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经过竣工验收确保防雷措施符合防雷设计或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

3、常规检测的技术服务。

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靠近大海,由于海风的常年腐蚀安装的防雷装置老化、破损的概率将大大超过正常数值,因此为了保障防雷装置的正常运行,对华东城各建筑物进行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尤为重要。

经过常规检测,及时发现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经过常规检测,全面了解防雷装置安全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四、企业风险开发引发的思考和启示。

连云港华东国际商贸城是一个开发中的项目,其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充满风险,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但企业能够勇敢前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对我们的工作也裨益良多。

1、创新创优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思考。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优人(集体和个人)才会有进步。雷电业务的发展要求提高科技含量,优化配置资源,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集约模式发展更能提高防雷技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共事业,对发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弥补事业经经费不足的层面上,不能把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定位为简单的“创收”,要进行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发展,就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发展理念和定位上找准位置。要从公共气象服务的高度认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模式的发展,凸显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

2、创新创优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启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管理和防雷技术服务值得我们深思熟虑,按照正常程序,项目不可能按时竣工,那么只有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管理与技术服务同期进行,经过管理促进技术服务,经过技术服务解决管理问题。各项防雷工作开展有序,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

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连云港的规划发展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随着江苏沿海开放和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连云港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渤海经济圈啮合城市,产业经济带的桥头堡与出海口,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连云港的战略地位价值决定了华东国际商贸城落户连云港的必然,华东商贸城商业价值体现了连云港未来发展的前景。同理,我们集体的价值决定了个人的发展,个人的价值体现了集体的进步。防雷工作做的好才能体现气象服务的价值理念,才能决定防雷工作人员的素养和个人价值体现。以人为本,为了企业,依靠企业,创新创优。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开发区相关领导为了企业能尽快把工作落实做好,多次与我们沟通协调,往返于两地区(新浦区和连云区)之间,这种工作激情和工作责任感同样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作为提升气象防雷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09月27日。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为起草好县第十三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全面。

总结。

第十二届党代会以来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认真谋划今后五年城乡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县委党代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自月22日起,城镇建设组对城乡建设和管理展开工作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主要成效。

城乡规划工作(日臻完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规划作为城乡建设的龙头,高起点、高标准,着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先后编制了开发区、城南新区和城东三角花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屏山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襄河及太平桥旅游景观带规划,黄栗树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县域镇村体系和村庄布局规划,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等10多项规划。年,完成了县城和9个镇总规修编,组织编制了城北新城规划,县城综合交通、环卫、消防等专项规划,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城南大道、滁全二路等规划设计,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城市建设工作(深刻变化)。五年来,我们按照“拉框架,抓配套,填项目”的思路,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财政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4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新增城市道路15条近100公里,改造道路20公里,新增下水60.6公里。安装路灯1154盏,新增绿地面积66.8万平方米。新建火车站广场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管道天然气用户发展到1.5万户。硬化、亮化后街巷道25条5万平方米。年,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43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35个,总投资约30亿元,完成投资25亿元。加快网路建设。站前路延伸段、港口路延伸段建成投入使用;站东路、内环东路、儒学路等9条道路正在加紧建设;全长9.64公里、总投资约2.5亿元的城南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滁全二路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启动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敷设东线污水管网7.1公里,完成了火车站西侧广场建设,新增天然气管道长8000米、配水管网6000米、人防工程10000平方米。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了全长9.7公里、总投资约6亿元的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南屏山森林公园的登山步道修复、亮化和两个小型活动广场建设。加快城南新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信用联社综合楼、移动综合楼、妇幼保健站完成主体工程,公共服务中心、人民医院已启动建设。重推商业投资项目。奥康商业步行街正式投入运行;南屏农贸市场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年月份投入使用;瑞祥大酒店、意大利名品总部经济园、盛大装饰城、安福钢材物流园正在加紧建设。重抓拆迁安置工作。全年完成城东三角花园三期、东线污水管网、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等项目工程拆迁30万平方米,启动了庄曹二期、传塘新村、城南、城东、龙腾三江等地块70多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完成王曹新村、庄曹一期拆迁户户。年、年在全市开展的“丰乐杯”城市竞赛中分别获三等奖和二等奖。

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加大环卫事业投入,城市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进一步规范,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集镇建设(蓬勃开展)。积极推进“五城联创”和“丰乐杯”小城镇创建竞赛活动,率先在全省县级城市中建立大地统一坐标系统和gps全球定位台站。加大集镇建设力度,镇区道路网通畅,供水设施完善,垃圾做到集中收集,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主次干道两侧行道树种植率达到90%以上,二郎口、古河、大墅、十字、石沛、马厂等镇人行道铺装率达到85%。古河镇、十字镇、大墅镇在全市“丰乐杯”竞赛中均获得好名次。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组织申报13个批次10755亩建设用地置换项目,申报2个批次839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平稳拆迁6373户、71.2万平方米的旧村庄,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省新农村现场会。已新建农民新村66个、新居栋套。涌现出蔡集新村、六镇高庄、余郭新村、白酒新村、大墅墅龙新村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虽然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我县目前还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规划、建设与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是:

(一)认识上有差距。

一些镇和部门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抓的不够得力。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县的县城规划已基本形成以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为龙头,以控规为支撑,以专项规划为配套的规划体系。但村镇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所有镇已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大多数镇没有编制详细规划,本地建设只由当地政府领导随意决策,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村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形象发生。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县城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完善了城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天然气等干线管网系统,学校、医院、城市污水管网等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正在按规划逐步建设到位。集镇面貌得到转自http://改善,所有镇均建有自来水厂,主干街道均有路灯、绿化和排水设施。但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设施等配套不足。

(四)建设资金紧缺。

由于国家对政府贷款的控制更加严格,部分项目融资出现困难,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五)管理机构不健全。

镇村建设管理机构普通存在人员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无专职村镇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经费少,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连惯性。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城镇建设必须真正把规划放在首位,一方面加快详规编制,一方面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规划编制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规划要有超前性,起点一定要高。二是要保持连续性,贯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三是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是规划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切忌千篇1律。应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规划需要调整的,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同时,要严格规划执法,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定要认真查处。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的道路、给排水、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设施要优先发展,园林绿化要和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供气和污水治理等要统筹规划,力争同步配套建设。要抓住国家对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的机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四)增加融资渠道。

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独资、合资、股份制、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城镇建设。也可采取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五)规范城镇管理。

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全面加强城镇管理,着力创造优。

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制定加强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工作思路。

十二五: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发展的承载平台,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按照“协调城乡、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的要求,突出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注重中心集镇的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施“一城三区”(城北新城、城南新区、老城区)发展战略,改造旧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存量。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标准,加快“一园两河”(南屏山森林公园和新老襄河)建设;抓好老城区给排水内网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三大工程”;实行计划用地和不饱和用地,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步伐,至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0%,保洁率达到100%;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加快以古河、二郎口、大墅等小城镇建设,扶持区域中心镇做大做强,提升整体功能。加快电网改造,提高经济发展承载力。加快新农村安置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配套功能。

年城乡建设工作安排: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增强城镇承载力。

年计划投资80亿元,实施102个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其中县城安排新、续建的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72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2亿元,新增道路72公里,新增城市绿化20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70万平方米。

深化规划编制。围绕“三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启动城市综合防灾、基础设施、街区风貌景观等专项规划;加快重点片区修规和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完成神山旅游、城东三角花园、人民广场等项目的修规和县城重要地块、重要节点的规划编制;做好各镇重要地段和重点建设区域控规和新农村安置点规划编制工作。

聚力会战新区。快速启动城北新城建设。围绕“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形成规模,五年展现新貌”的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组团式开发”的思路,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城北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以路网建设为重点的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启动25公里路网和连接京沪高铁火车站和宁西铁路站的滁全二路建设;积极支持滁全第二快速通道和滁马扬高速建设,加快土桥水库扩容和景观湖改造,推动新城快见形象。重点打造城南新区。全面完成站东路、港口路、内环东路、万利路(儒林南路-慈济路延伸段)、儒学路(大吴路-站东路)、南二路(城南大道-站前路)、南三路(城南大道-站前路)等10条道路建设,高标准完成城南大道拓宽改造,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完成联社大楼、移动大楼、妇幼保健站、农委综合楼等建设,加快县公共服务中心、县医院迁址、火车站停车场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推动加快瑞祥大酒店、盛大装饰城、意大利名品总部经济园、仪邦物流园、安富建材、江海新城市广场等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加快已出让的三个地块建设,适时招商推介城南西片区建设。完善城南新区供电、供水等配套,提高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城南新区的形象和品位。

合治理和南屏山森林公园建设改造,改善生态环境。新增污水处理管网36公里、天然气管道6公里、供水管网35公里、停车场1座、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路灯500盏。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推进镇村建设。按照“丰乐杯”小城镇竞赛的要求,实行以奖代补,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开展集镇建设竞赛活动。创新集镇建设、融资与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开展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和城乡增减挂钩,加快新农村安置点建设,尽快实现“旧貌换新颜”。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规划建设管理是城区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遗憾。为了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改善城区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区政协城环委对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状况进行了精心调研。

(1)规划编制。*年时,两路镇、龙溪镇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编制。*年起,这两个镇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市规划局与*县人民政府共同编制。从*年两路城南开发开始,各开发园区、新城管委会分别编制其辖区内的开发建设规划。

(2)规划管理。*城区规划管理经历了三个时期。

县管时期。*至*年,*城镇规划工作由*县计划建设委员会管理。*年成立*县城建局后,由其所属的城建股具体管理。*年城乡建委成立时设规划科,按照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地块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建设活动实施规划管理,城区规划管理工作逐渐加强。

市县共管时期。*年,*县建委与*市规划局联合成立龙溪镇规划办公室,共同实施在龙溪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两路城区建设规划仍由*县管理。20*年成立*市*区规划分局,城区建设部份规划职能从区建委转移出来,由区规划分局负责龙溪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管时期。从20*年起,*市规划局不再委托*区管理规划工作,由*区规划分局对城乡规划进行一体化管理。

(3)规划审批。*城区建设规划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从20*年起,两路镇、龙溪镇城市建设规划、*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须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后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20*年,为了把好全区规划建设审查关,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规划建设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规委会主任,在区人大和区政府决策之前进行审查把关。各开发建设主体的局部规划由区规划部门、区规划委员会、区人大、区政府逐级审议或批准后才能实施。

2、建设管理体制。*年前,建设管理工作归*县计建委。*年成立*县城建局管理建设工作,归计建委领导。*年成立*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管理职能大幅增加。*年成立*县城乡建设委员会。20*年将*区城乡建设委员会更名为*区建设委员会。目前,区建委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建筑管理、开发企业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建设工程招投标、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施工许可审批、初设审批、勘察市场监管、建设市场秩序规范、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城建档案管理等工作。20*年分别成立了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港投公司和建龙公司,分别负责两路地区和龙溪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融资和项目建设,区建委不再直接从事城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只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园区、公司等实施主体的建设工作。

1、行政审批管理现状。上世纪60年代,规划建设行政审批尚未诞生。从70年代开始,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实施行政审批。在*开发建设早中期的行政审批中,有建设工程,选址意见通知书等22项建设行政审批项目。在整个行政报建流程中,共需提供各种资料1000余项,其中多数为重复提供,企业负担重,行政审批效率低下。*年后,区建委不断调整和改革行政审批和制度,使用“*市*区建委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软件,将诸多审批项目进行整合,减少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等8项。

《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前,无论是划拨用地还是出让用地都必须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规划行政许可手续。《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以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要向规划部门申请选址意见,经核准备案后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则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行政执法管理。规划行政执法只对行政区划范围内的行政审批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违章建筑物进行认定。自20*年开展规划行政执法活动以来,基本没有违规项目开工建设。建设执法主要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无证施工、无资质或超资质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签订阴阳合同、不履行监理职责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区建委在*年成立建筑执法队以来,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3、规划建设服务。20*年,区规划分局开始启用新的电子政务平台,所有新报建项目均在新的电子政务平台中办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年,成立*区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规范招投标工作,完善了有形建筑市场。从20*年开始,所有国有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廉政监督管理。20*年,在*全市率先统一全区招标投标市场,将水利、交通、移民等8个部门的建设项目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依法招标。区建委着力服务建筑行业,引导企业抓内部管理,壮大企业规模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现有国家一级建筑企业有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35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全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形成了以龙湖地产等为龙头的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城区发展定位演变。

1、龙溪城区发展的定位。龙溪地区现在建成区面积为16.19平方公里。龙溪城区与*城市中心区紧密相连,主要承担市级商贸、行政、居住功能,也是未来市级行政中心。将龙溪城区的发展定位为*主城区的汽车销售城、美食娱乐城、商贸流通城、高档住宅城。

2、两路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年的两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界定为“*的航空门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商贸、会议、旅游为一体的卫生城、花园城、旅游城、会议城。20*年,两路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双龙湖街道、双凤桥街道、回兴街道、悦来街道、木耳镇、原王家、石坪镇。规划两路城区的主要功能是: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最佳生态环境宜居区、都市风貌展示区。

1、*城区板块规划编制及建设状况。*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了城市形象设计工作,编制了《*空港新城城市设计》和《*龙溪地区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目前正在开展两路“空港广场”,及老龙溪镇区域旧城改造策划。两路及周边地区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已通过评审。对城区教育设施、环卫设施、市政排水系统、加油加气站、消防站等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做了合理规划。

20*年*城区建成区(不含北部新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其中两路城区面积由*年0.5平方公里扩张为现在的31.6平方公里,龙溪在一片农田上崛起一座16.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客观地看,*城区整体规划建设水平处于较低档次。

2、城市功能规划与建设现状。*城区现有城市道路210余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已投入使用。城区配套有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医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档次较高的公益设施。基本配建水、电、气、道路、公厕、路灯、垃圾场、桥等基础设施。*区共规划建成小游园11个。截止20*年底,建成区绿地率达38.2%,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100%,达标率90%,干道绿地率大于25%。20*年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区。

1、规划管理网络不健全。各镇街无相应人员编制,由市规划局、区规划分局、乡镇规划办构建的三级规划管理网络还难以真正向镇街延伸。规划管理缺位,导致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建设现象大量存在。

2、规划编制审批监管缺位。市政府及市规划局、区人大、区政府、区规划委会和区规划分局等规划编制审批机关,对各类规划几乎是一审了之或一批了之,没有相应监管规范和查处机制,从而助长了以权破规,以情乱规歪风。

3、未建立起有效的民主监管机制。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由于缺乏法律依椐和监督权威而显得苍白无力。

(二)规划建设的法律规划体系不够健全。

1、与新的《城乡规划法》配套的*市地方性城乡规划法规还不完善。

2、现有规划管理法规对违法违规建设的处罚偏软。开发商可以从违法违规建设中攫取巨额利润,现行法规难以起到有效遏制开发商违法建设行为的作用。

3、*区细化规划法规不够。现有规划法规体系对道路标准、居住建筑间距等的规定较为简单。对山地条件下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指标的规定,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出台具有操作性的细化政策。

(三)规划实施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

1、城区建设规划不够科学。从总体来看,*城区发展战略定位缺乏前瞻性;规划方案缺乏大气势;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和风格;对产业规划、房地产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公共事业设施规划,政权建设设施规划等缺乏统筹,普遍存在重大漏项。

2、城区规划没有权威性。一届班子一套规划,换一个人就改一次规划,一年可以调整几次规划,甚至领导一个电话也可以撼动一个规划。此外,规划执行单位也往往从某种利益出发,常常自乱规划。有的开发商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地冲破规划。

1、整体规划经费严重不足。对规划是第二财政缺少认识,政府舍不得花钱搞规划。每年区财政只是按照规划部门的申请从财政中安排经费用于规划,并没有规定安排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全区的规划费用。以20*年为例,规划经费只有209万元,在区级财政收入中可以是忽略不计。

2、*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区财政每年只有8%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之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资金缺口大,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所项目缺钱上马,导致城市功能不完善。

(五)城市建设品味不高。

城市形态塑造不精,环境品质有待提升。*是*国际空港所在地。在规划设计手法上应与其它地区城镇明显不同。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高品质的城市设计来控制和引导,城区建筑物格调单一低俗,公园游园文化底蕴不足,雕塑小品没有精品,城区风貌特色严重丧失。城市的整体感觉就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森林,城市开敞空间严重不足,竖向景观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街头户外广告设置混乱,整体形象不佳,离空港国际新城的城市品质差距较大。

三、

(一)规范规划管理,严格规划监督。

1、完善规划管理机制,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一是要确定*城区规划编制的标准。一般地讲,*城区建设总规、区域板块规划、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筑重大专项规划应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标准,50年或更长时期不会实施旧城改造。二是提高规划编制审批水平。区内规划编制人员和审批人员,必须具备与规划编制的国内外专家在相同平台对话的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区内规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改革区规划委员会。应把规划委员会定位为“为政府决策服务的高层次专家议事咨询机构”,并按此定位优化规委会人员组成结构。三是规划编制审批应该经常化。规划编制应成熟一个审批一个,不能让规划审批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制障碍。

2、健全规划监管机制,严防实施乱作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完善和强化区政府对规划分局的年度城区规划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完善城区规划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落实区政府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有关规定。完善城乡规划巡察员制度。强化市区人大、政府、政协对城区规划实施的监督,定期开展城乡规划工作调研、检查。对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专项规划,如行政中心的选址、组团隔离绿带规划等,应尽快报请区人大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并保障实施。要注重强化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依法保障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严格规划决策和实施效果的监督制约,对各级各部门严重违反规划的行为,要启动问责制。对不经过原规划审批机关批准,擅自废止、调整规划情节严重的,责成纪检监察机关予以严肃查处;对以规划谋取私利的,应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加大规划编制统筹力度,确保规划方案科学可行。

1、开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调整总规和适时增大用地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如中小学布点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建议由规划部门牵头,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的协调,逐步完善城区功能。

2、搞好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抓紧研究*城区规划建设统筹模式及机制建立问题,努力从制度上解决规划建设系统性和统筹性不强等问题。要统筹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加快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加强气、水、电、讯等设施的共同沟建设,避免出现城市“拉链”现象。进一步调整优化给排水规划,积极开展地下停车系统规划。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应采取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合作方式进行。重大基础设施的选址要科学,同时要考虑城市长远发展需求。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要符合实际,既要为城市发展留有余地,又要杜绝盲目提高设计标准,造成浪费。

3、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统筹与引导。加强*城区功能定位研究和产业研究,为承接中国东部和*主城区的产业转移与分工提供指导,并预留相应的承载空间。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真正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上,引导和控制产业的合理布局。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原则,在工业园区要增加城市建设综合用地,要加快研究制定工业项目土地利用强度规划管理办法,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

(三)搞好规划建设的实施,建设*对外开放第一门户。

1、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建设*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城区的发展应利用好*机场这一*独有的空港资源,按照“西移北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积极塑造*对外开放第一门户。高度重视城区形象设计,要根据*城区总体规划,可将*城市形象总体定位为:*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建设国际性城市的主引擎。城区定位为:*市主城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与对外开放的门户;以空港经济为特色的强势增长极;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名区。

2、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滚动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努力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利用港投公司、建龙公司、渝港公司和各开发机构等融资主体,争取国债资金补助和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灵活采取bt和bot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城区旧城改造、城市道路建设、公园建设、城市地下公共管网建设。

3、正确处理新旧城区关系,依托新城改造旧城。要解开旧城改造破题难的死结,应坚持“依托新城改造旧城”的方针。要加大各开发园区和空港国际新建设力度,通过启动区行政办公中心迁建工程,带动旧城区居民在拆迁中自愿向新区迁移。

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南溪交通区位好,城市亲水性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匮乏,仅仅依赖自身条件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为此,南溪充分审视自身实际,主动融入到川南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等大的发展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抓区域经济的发展,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形成了独特的“南溪模式”,走出了一条强区富民、和谐崛起的科学发展新路。20xx年以来,南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4.9平方公里,达到9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增加了6万人,达到14万人左右;全区城镇化率提高了9.62个百分点,达到46.22%。南溪十分注重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城市新区与工业园区,罗龙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129户,20xx年实现产值152亿元。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轮驱动下,20xx年到20xx年,南溪gdp年均增长17.2%,达到84.0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7.2倍,达到4.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6%,达到195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5%,达到7928元。南溪连续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20xx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激励发展先进县(区)。归纳起来,南溪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经验之一:科学民主定规划,大手笔追求高品质,知名团队绘就新南溪。

城市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20xx年初,南溪组织党政领导、相关干部和企业家到广州、深圳、珠海、重庆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集众家之长,仔细梳理和反复论证别人的做法在南溪的可行性。多方学习借鉴后,南溪在全省甚至全国率先开展城市策划,将长江文化、历史文化、休闲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着重做好“古”、“水”两篇文章。聘请知名城市专业策划团队深圳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南溪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方案》,提出了南溪“仙源福地,上善水城”的城市品牌定位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城市总规和控规编制。引进了世界500强之一的阿佩克思公司编制《南溪城市发展战略策划》;引进成都锦里古街设计团队和四川美院设计团队强强联合创作“千栋千面”的《桂溪河商业古街》;引进深圳建筑设计总院编制《南溪西城城市设计》;引进水立方的中方设计总负责单位中建国际设计咨询公司(ccdi)进行桂溪河水上主题公园设计;引进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经验之二:无中生有造亮点,河滩地上建新城,推陈出新打造南溪精品。

城市发展的载体是什么,亮点和特色在哪里?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关键问题。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南溪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无中生有”,以修建滨江防洪堤开发4.76平方公里滨江新城为标志,城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xx年9月,南溪以滨江堤三期工程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了滨江新城建设的序幕。城市“三横五纵”骨干道路、桂溪古街、五星级宾馆等引擎项目快速推进,南溪职中迁建、综合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建设,带动长江国际、凯丽香江、盛景天下、巴塞罗拉庄园等一大批城市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目前4.76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初具雏形,成为各地竞相学习的典范。南溪善于画龙点睛,通过打造桂溪古街等亮点景观迅速提升了城市品位。桂溪古街完全从一张白纸上绘建,融合了千年南溪的城市古韵和长江首善的水城风韵,整个建筑风格汇集了川南、江南水乡的民族风貌特色,将桂溪河水引入街内穿行,形成了“巷穿城、水融街、楼重院”的别致空间。同时,南溪还打造出一流的滨江景观带,形成“一带一心三核六区”的格局,充分展示了南溪的文化魅力与理念。

经验之三:市场运作添活力,大招商带来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项目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怎样快节奏地推进城市建设?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重中之重。南溪坚持“梯次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将新城开发建设划分为“首期核心突破、二期拉开骨架、三期全面开发”三个阶段。引资1.2亿元建设滨江及桂溪河景观带工程;引资5330万元代建6.5万平方米安置房;引资8000万元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罗龙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时在城市管理中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一律交由市场管理。如滨江景观带,政府遴选专业的园艺管理公司锦绣园进行管理和维护;宜南快速通道两旁绿化带项目,完全由企业投入推动土地流转,建立起大型的苗木基地,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南溪十分注重对项目的策划与包装,积极对外招商引资,通过加强与广东四川商会、重庆四川商会、北京商会等的战略合作,大力开展定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积极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重庆博正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滨江护岸堤三期工程及罗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广东蜀粤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文体中心打捆项目。南溪在项目建设中全面推行“代建制”,专门成立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对政府性项目实施代建,切实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为确保政府资金效率和干部廉洁,20xx年以来,南溪还通过优化方案、财政评审、决算审计等措施,有效审减项目投资2.4亿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经验之四:团结拼博创辉煌,党政齐心铸就铁军精神,和谐拆迁催生南溪速度。

怎样形成共识,如何加快建设速度?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核心环节。南溪在地上地下均无丰富资源的条件下,意识到唯有团结拼博、创先争优,才能超常推进南溪经济社会发展。南溪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领导班子的理念和思路得到高度统一,大家讲奉献、讲大局、讲风格、讲团结,坦诚布公、共谋发展,凝聚成了一股激情创业的强大合力。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公开遴选项目设计单位和营销单位,在遴选会上由区四家班子领导、专家、相关部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组成的评审团集体投票确定。凡涉及公众利益或城市形象的项目,如城市公交站台的样式和色调,都提交政府常务会集体审定;重要项目的设计方案由四家班子领导联席会确定。为切实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南溪推行“5+2”、“白+黑”,形成了为民服务铁的信念、众志成城铁的团结、令行禁止铁的纪律、勤政廉政铁的作风、勇争一流铁的目标的“南溪铁军”精神,在工作中采取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的方式,以重点突破带动了全面推进。同时,南溪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和谐推进征地拆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解决安置群众的后顾之忧,南溪还从20xx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建立实施了《南溪县失地无业年老人员生活补助简易参保试行办法》等制度。

二、从南溪城市建设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之一:规划水平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重编制更要重执行。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总方向,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追求和目标。只有重视城市规划,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并且严格规划执行,城市发展定位才能体现,城市发展的追求才能实现。南溪在规划上坚持大手笔、高标准,不仅高水平编制《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滨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等总体性的规划,还特别注重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质量。同时,南溪十分注重规划把关,决不轻易调整规划。

启示之二:项目建设决定城市发展的速度,重生成更要重推进。

抓城市建设,说到底就是抓一个个具体的项目。项目建得好,城市才发展得好;项目建得快,城市的变化才大。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主管部门、不同的业主和不同的承建单位,由于项目实施的具体环境不同、工作水平各异,往往造成不少项目推进缓慢,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南溪发展为什么这么快,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抓项目、抓招商、抓投入,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抓手就是建立政府性项目代建制,专门成立了直属事业单位重点项目办,汇聚了30多名各方面的专家和人才,统筹实施各级各类项目建设。

启示之三:资金保障决定城市发展的广度,重投入更要重市场。

资金问题是城市建设中的难点,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推进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南溪为适应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在原国资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溪财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南溪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政府性融资平台和政府性投资平台。南溪还将城市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积极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资,实现了“以地生财,聚财建城”。

启示之四:人才队伍决定城市发展的力度,重管理更要重提升。

人是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变化大不大,发展快不快,最终取决于人才。在城市建设中,不仅需要管好用好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效提升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人才队伍,满足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南溪出台《南溪区股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地治理和解决了“中梗阻”现象。强化对城市项目的服务管理,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对城区所有建设项目特事特办,优化服务,优先审批。出台了引进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方面的人才,充实到工程指挥部。南溪每年还安排1000万元教育培训资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并且借助铁军讲坛平台,邀请城市规划建设、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干部和企业家的城市建设经营理念,有力推动南溪城市品质的提升。

三、工作建议。

党的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把宜宾放在全国和长江经济带、川滇黔区域去定位和谋划,确立了建设“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这是深刻把握形势、充分审视市情、凝聚各方共识后形成的战略决策,是宜宾城市建设新的纲领性要求。当前,全市上下正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我们借鉴南溪区的主要做法,立足宜宾城市规划建设实际,围绕“拓新城、改旧城、建中心、造亮点”的要求,主要提出五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建议之一:科学制定规划,刚性实施规划,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先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规划高度重视,目前,我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已经确定,总体规划正在抓紧制订。下一步,应以编制出台高水平、高标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契机,科学推进具体节点的城市设计,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抓紧编制修建性详规和交通、绿化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街景设计和沿街建筑色彩的设计,促进总体规划与控规、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无缝对接,通过精细规划促进城市建设上品位、上档次。同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执行和落实规划。

建议之二:优化项目实施平台,注重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好项目推进速度的问题。

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项目实施平台,尽量避免多头实施、多头管理的情况。除有明显政策要求等情况外,政府性投资项目在直接委托市级建设主体代建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选择项目代建单位,切实推动项目建设速度、质量、效益整体提升。在财政、审计、监察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府资金效率和干部廉洁。针对推动难度大的重大项目,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强有力的工作力量,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靠前解决,共同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建议之三: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围绕三产互动、产城相融,加快“三个中心”和“六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经营城市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城市。围绕“三个中心”和“六大基地”的建设任务,抓住市民普遍关注的重大区域、重点地段、重要节点,下大功夫加快推进一批城市建设项目,迅速提升城市形象;应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退城入园”,鼓励大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建议之四: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塑造和功能完善,培育城市风格,提高城市品位。

在城市建设中,追求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树立自己的独特风味和环境品位。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塑造,对每一栋单体建筑都从造型、色调上进行严格把关。科学规划造绿,有序推进现代城市亮化工程,切实做到历史与现代,建筑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现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名城风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打造城市综合体、大型卖场和星级酒店,切实留住外流的高端消费,努力吸纳周边城市的消费群体。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设施,对独具特色的古迹、古街、公园进行包装和打造。应培育和提升酒文化、长江文化、工业文明,对拟建、在建的城市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包装,使其成为新的城市旅游景观。应结合城市文化元素、给城市以人文文化内涵,全面提高旅游的可停留性。

建议之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拆迁等问题,依法管理好城市。

以群众利益为上,让好处真真切切落实在百姓的口袋里、群众的房子上。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将拆迁安置作为党委政府推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变“要我拆”为“我要拆”;尽量创造条件满足群众的要求,切实做到“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坚持建管并重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切实做到“重心下移”。整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力量,落实日常巡查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消除城管盲区。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市民诚信、规范、参与的观念,使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花草树木和市政设施成为广大市民高度自觉的行为习惯。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为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特别是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方面的理念和手法,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市城乡规划局于20xx年8月8日-12日,组团赴台湾学习考察。期间先后走访了桃源、台中、嘉义、高雄、台北等5市,参观了台中园道公园(草悟道公园)、都会公园、秋红谷景观生态公园、桃源虎头山公园、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等,及鹿港老街、文中公路花园等,拜会了天下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大江绿色工厂有限公司、桃园风景区管理处、鹿港老街发展促进会等机构。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台湾在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方面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现报告如下:

一、台湾地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

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从其选址、设计到施工各层面、各阶段无不体现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体现都市居民对自然环境、休闲游憩的本源需求。具体到规划设计层面,一是强调生态修复。如台北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在保障各方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覆土绿化建设成为公园广场,占地约2.5公顷,可供人登高远眺城区;二是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建设中注重保留或新建池塘等湿地环境,坚持保护大大小小的水面,保障水面率不降低,为蜻蜓、青蛙、鱼虾、乌龟等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从而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如都会公园的乌龟池,虎头山公园的蜻蜓池和青蛙池等;三是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预先将现有的植被进行划界保护,在新建各项配套设施时也尽量避开原有树木。如虎头山公园以木栈道替代传统水泥路面,树屋建在人造仿生树上,而非建在既有乔木上。如台中市在建的中央公园(暂定名)施工现场就有用护栏将保留的树木林地圈起予以保留。四是做到适地适树。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采用乡土树种,让人留住乡愁,体现文化特色。

2、因势利导、注重微地形的利用。

因势利导是台湾公园规划建设的一大特点。一方面,适势而建公园,具体表现为利用城市边角地,或近期难以综合开发地段进行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强调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因地设计、因势建设,并很好的与周边用地协调互融。如台中市市中心的秋红谷公园,该地块原为开发项目开挖基础形成的大坑,后由于项目无法实施,经研究建设城市公园,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下凹地势营造出市中心独特的下沉公园景观,获世界卓越建设首奖。

3、经济适用、强调功能优先。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大多数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都坚持功能优先的指导思想,彰显了经济适用的朴素观念。公园的景观塑造不追大求洋,而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材料使用上以坚固耐用和便于维修为基本原则,没有大面积的运用大理石,以石块、水磨石等材料居多;树种选择也以地方树种优先,并且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在公园设计中尽量利用了现有设施或树木,而不是夷为平地后全部重新建设,结合地形地势的设计与建设也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

(二)注重细部、塑造精品工程。

1、尺度适宜、注重细节。

适宜的尺度和注重细节的表现是台湾地区公园建设的又一重要特征,无论在宏观的功能分区,还是落实到空间的建构筑物、广场等,都符合人视和行为的体验尺度,并没有庞大的入口大门、中心广场、景观轴线等,无处不蕴含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在景点空间塑造上,同样的地块内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颇有中国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韵味。沿着园道,每经一处小桥、亭廊、密林之后,另一种功能和景观便闪现在眼前。如大安森林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做到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对于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基于适宜尺度的再一次深化,台湾的城市建设,在公园景观设计及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文中公路花园内景观细节,台中市绿园道铺地嵌入的动植物图案,台北美术馆外人行道行道树树池,大厦入口部位的垂直绿化等等。

2、传承文化、营造特色。

多种人文、自然、艺术等要素的交互融合在台湾公园中多有体现,特别是台中市市中心的草悟道公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草悟道公园北起自然科学博物馆,南到台湾美术馆,全长3.6公里,宽50-100米不等。

公园内部采用了分段分区设计思路,每一段是一个分区,每一个分区都有一个不同主题。自北向南分别为自然科学、行为艺术、开敞大草坪、休憩咖啡、游憩集散、游戏交流、体育健身、主题雕塑、书法艺术等主题。一条纵贯公园的步行系统--即“园道”串联了绿地广场内的各功能和主题分区。

(三)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普通民众生产生活需求。

1、交通组织方便快捷。

一方面城市的道路级配较合理,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大,所以即使在上下班车流量较大的高峰期,仍然拥有比较好的行车体验。另外在道路交叉口处理、红绿灯设置、较窄处人行道处行道树的处理等方面都以优化交通组织为前提,所以即便是有汽车、摩托车的混行时常出现,带来的便捷感受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还有街头随处可见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租赁点和充电站(桩),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2、园林绿化系统完善。

按照500米建绿的要求,布局了各类公园、街头游园、绿化广场、滨河绿地等设施,并注重采用绿道将各类公园设施串联起来,且结合绿化开敞空间布局了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交通等各类设施,方便市民生产生活需求。

3、服务设施均衡便民。

药店、超市、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很均衡,而且一般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市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他们平时以摩托车出行为主,步行的距离大概在15分钟以内还可以接受,当超过这一距离就会觉得不方便)。这种均衡便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丰富的支路网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密的支路网提供了更长更多的临街界面,同时也提供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好的交通可达性。

(四)倡导公众参与,推行社区总体营造计划。

地方协会(发展促进会)、公众自发参与都市规划建设、社区建设的热情度很高,广泛的民众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可能,让城乡再现活力。如20xx年起,开始实施了“公共空间艺术再造辅助计划”(“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旨在鼓励艺术家与社区合作,以艺术为平台,与居民共同进行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工作。如在鹿港小镇改造提升中,注重将艺术家工作室采用评审制(免租金)引入文化步行街改造中,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城乡人气与活力,统筹拓展开发文化创意类产业项目,促进永续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所看到的优点,或者说是长处之外,也存在诸如土地私有化带来的大宗土地统筹开发的难度加大,导致城市空间景观整体性不强;相邻地块建筑风貌、形态、退界等难以协调统一;虽有沿街骑楼,但是还存在贯通性不够,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二、对我市城市中央公园规划的几点启示。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结合宣城实际,针对我市城市中央绿轴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以下意见:

1、保护自然山水本底。台湾地区的公园水面普遍均面积不大,缺乏亲水性公园,与之相比,在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中应注重殷村水库等水面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梳理基底现状山水、植被、自然地形地貌等特征,对道叉河及两岸进行梳理,在中央公园南部结合道叉河整治建设湿地公园,突出山水特色文章,建设自然生态景观轴。在绿化种植中,适地适树,鼓励采用乔木类乡土树种,尽量做到返璞归真。注重微地形利用等细部设计,采用海绵城市技术手法,做到自然质朴。

2、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台中园道公园建设处处充满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如草悟道公园运用了中国书法的一些理念。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作为城市文化轴线,位于新城区和历史文化老城区的交汇处,在设计中应注重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辟设公共活动空间,在中央公园北部应结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及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采用体现文房四宝之城特色的雕塑、小品等,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雕塑、游步道、路灯、公交站台、座椅、环卫设施等城市家具之中,保留承载着记忆的古树,以及熟悉的来自本地的建筑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展示本地工匠工艺,做到与市民互动,体现文化铸魂。

3、着力完善游憩设施规划。以满足各年龄层次普通市民需求为导向,在公园中设置供人们休憩、观赏、玩耍、运动、聊天、放松的各类活动场所,结合游憩特点设置高密度使用区、中密度使用区、低密度使用区,如高密度使用区可设置观影广场、景观水面、户外剧场等多样性游憩设施及人文活动空间,中密度使用区可设置生态养生池、阳光草坪、健行步道区等,在低密度使用区设置生态保育区等等,结合绿化设置体现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注重绿化景观层次性、串联性。

4、加强周边地区建筑管控。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契机,统筹协调两侧用地开发,注重产业、商业业态的引导,如可借鉴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等操作模式,进一步推进周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突出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要加强两侧建筑风貌管控,明确建筑体量、高度、形式、色彩等具体控制引导内容。如在景观轴线两侧明确居住建筑应以多低层为主,采用灰色调等要求。

5、通过中央公园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引擎,带动轴线两侧开发建设以及老城区的规划更新改造,着力完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6、适当留白,预留“多余空间”。在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中,可结合现有建筑如厂房的改造利用,也可在部分地区留白,充分预留展示展览、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广大市民与公园规划建设永续“互动”。

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安排,就加快推进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我于近期到分别位于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的眉县汤峪镇、靖边县东坑镇、商州区沙河子镇进行了调研,多次与县、镇、村干部进行座谈,实地察看了解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探索加快推进我省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一、三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镇是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重点示范镇,xx年以来,他们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和标准,相继建成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项目,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城镇产业健康发展,已基本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汤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东坑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沙河子镇以工业和物流业为支柱产业。

1、汤峪镇。汤峪镇位于眉县西南部,镇域面积264平方公里。镇域人口3.9万人,镇区人口0.86万人。xx至xx年计划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6.5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9.9%。新区太白山景观大道、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区形象初步显现。

汤峪镇紧紧围绕太白山森林公园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打造世界一流山水温泉度假胜地。规划旅游产业新区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xx谷森林公园和太白山旅游服务区三大板块构成。特别是太白山旅游服务区,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由“一河两岸”综合商业服务区、温泉主题公园、国际酒店会议区、运动休闲区、休闲度假区、关中民俗体验展示区、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区构成。其中农夫山泉基地已建成投产,形成年产7万吨果蔬汁饮料和61万吨饮用天然水,有职工500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目前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本着“一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的目标加紧推进各个功能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人。

2、东坑镇。东坑镇位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镇域面积52.25平方公里,镇域人口5.3万人,镇区人口1.9万人。重点示范镇建设以来,东坑镇先后编制完成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镇域居民区规划以及一镇一模块和典型农村社区设计方案,镇区xx-xx年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共53个,总投资11.75亿元。截止xx年5月底,已竣33个,在建14个,累计完成投资7.79亿元,各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镇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14.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工,天然气公司、老年公寓、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竣工,新区形象已初步显现。

东坑镇结合农业大镇的传统优势,将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他们按照农业现代化和重点镇融合发展的思路,推动农业园区和重点镇新区一体化发展。结合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区两园”,作为重点示范镇支柱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两个产业园已引进xx金泰铭、中央粮食储备库榆林直属库等18家企业,园区现代果蔬、畜牧养殖、农副产品等产业迅速发展,吸纳就业人员4500余人。

3、沙河子镇。沙河子镇位于商洛市主城区东侧,镇域面积11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3.61万人,镇区人口1.04万人。xx至xx年计划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8.36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7.3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7.67%。目前,新区路网骨架已经形成,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移民搬迁工程、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基本建成,新区建设初具形象。老区环境同步提升。

沙河子镇在重点示范镇建设中,稳步推进“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现代材料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和旅游观光业为主的城乡统筹示范区。全镇已发展私营企业17家,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6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人以上。沙河子第三产业也发展较快,镇驻地商业网点已发展到320家,逐渐形成了以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主要做法。

三镇在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中,特别注重城镇产业培育,以产业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为产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一是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眉县县委县政府为保证重点示范镇建设,把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作为示范镇建设的实施单位,形成了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快速推进态势。靖边县定期召开重点示范镇建现场督办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商洛市委、市政府、商州区委、区政府,把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作为首要重点工程,整合资源,强力推进,成立了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三名区级领导进行包抓,抽调7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周深入建设现场检查不少于2次。1名副县级领导长期在重点镇建设现场驻守。

二是高起点编制实施城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好城镇产业规划对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至关重要。三镇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研究特色优势产业,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大规模发展产业,使人感受到了小城镇发展的巨大潜力。汤峪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通过规划,打造成西部国际会议中心、关中西部旅游集散地,全国知名软饮产业聚集地,全国修养养生度假区,全国体育赛事中心,旅游产业已成为汤峪镇新的经济增长极。东坑镇按照重点示范镇、产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四位一体”发展路子,努力打造西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沙河子镇以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以吸引非公经济经营主体800余家,经济实力大大提升。

三是城镇产业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相融合。三镇将产业发展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城镇向空间布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业一体化。通过产城融合,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生产方式随之转变。

四是通过完善城镇功能和发展产业聚集人口。人的城镇化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三镇在强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产业,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和进镇人员就业问题。汤峪镇目前已吸引人口8千多人,随着旅游产业发展,三年后将聚集2万人以上。东坑镇仅农业产业园区吸引劳动力1千多人,随着“一区、两园”建设的发展,可吸引劳动力1万多人。沙河子镇目前已吸引5千多人劳动力转移,随着现代工业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会转移更多的人口。

通过调研,三镇在推进产城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也反映了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加强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东坑镇是以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农牧业作业范围在20万亩,居住区与生产区之间需要配套相应的快捷交通设施。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城镇建设急需懂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镇上干部对土地通过“招拍挂”筹集资金的政策不熟悉,致使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三是镇级政府责任大权利小。一些干部反映,重点示范镇建设不仅仅是搞一些新区建设项目,还涉及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引进、投融资等工作,涉及面广,仅靠镇级政府,难以完成任务。

三、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把我省建成富裕、和谐、美丽新xx,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系列重大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产业城融合。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准确定位、充分论证、高起点、高水平编制规划,并强化执行刚性。切实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互衔接,尤其要推进产业和城镇规划深度融合,探索编制覆盖城乡全域的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统筹推进产城融合的规划体系。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效应。

二是坚持产城一体,充分发挥产业与城镇的带动作用。按照有利用于产业发展的原则,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发展,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按照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尤其要避免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盲目发展工业,扩大城镇规模。

三是大力培育城镇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一要坚持“产业兴镇”战略。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以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服务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主导产业,引导重点项目和工业项目向园区布局,向小城镇靠拢。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农业产业化的第三产业,使进镇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策划包装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小城镇参与各类招商引资会,通过小城镇较低的土地成本、劳动成本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厂。同时,注重城镇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三要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求,把小城镇的住房建设纳入全省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各地小城镇的实际需求量,下达各类保障房计划指标,满足进镇居民服务产业居住的需求。

四是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当前我省城镇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引导的同时,充分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小城镇的建设资金。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对城镇建设的引导撬动作用,建立财政支持城镇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刚性考核指标。省财政设立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市县财政投入力度大、建设成交显著的小城镇,省上按项目实施以奖代补,有效引导激发调动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二要整合落实配套资金。抢抓国家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捆绑整合发改、交通、建设、环保、扶贫、水利、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文物、民政等部门各类资金,向小城镇集中投入。三要创新投资体制机制。在全省重点示范镇中,选择人口规模大、产业基础强、发展后劲足的建制镇,建立镇级财政,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和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地方税费,除上缴省级以上的规费外,其余部分全额留镇用于小城镇建设,适当返还省级规费。四要大力吸引民间资金,融社会资本用于小城镇建设。完善银企合作机制,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和大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无形资产商品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吸纳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等形式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对于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可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补助财政投入的不足。

五是以重点镇建设为抓手,打造全省小城镇集群。xx年,省委省政府启动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通过两年来的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工业支撑型、旅游带动型、商贸物流型等各具特色的支撑产业,示范引领效果初步显现。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调动市、县积极性,继续抓好35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抓好8个沿渭河小镇、31个旅游文化名镇规划建设,示范带动全省小城镇集群。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在编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将省、市重点镇纳入重点支持区域,加大资金、土地、项目等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实施以奖代补。按照完成投资、建设规模、整体形象等,建议省上每年评出5-8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先进镇,奖励资金和土地减挂钩指标,调动激发市、县推动重点镇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大目标考核。将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和文化旅游名镇纳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每年分别评出10个重点示范镇给予100万元奖励。

六是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促进农民市民化。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落户政策,制定出台低门槛落户、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鼓励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到城市落户、创业。二是政府部门要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管理上的各项管理职能,使户口登记能真实反映居民的个人身份、家庭关系、常住地址及变动等情况,减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阻力和成本。三是加大力度对过时政策的清理。对实际居住在城镇,但暂不具备进城落户条件或暂不愿意迁转户口的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按照《xx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实行居住证制度。四是建立实施居住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使长期在城市工作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户。五是完善人口信息平台建设,为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创造条件。推动各地完善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内的常住人口登记,加快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各地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统筹考虑常住人口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目标。

七是以“镇级市”试点为突破口中,实施扩权强镇改革。目前,已有岐山县蔡家坡镇、南郑县大河坎镇、神木县锦界镇、黄陵县店头镇、城固县崔家山镇、商州区沙河子镇、兴平市西吴镇等一批省级重点示范镇,人口规模大、经济基础强、发展后劲足,为进一步提升重点示范镇建设档次,增强重点示范镇发展后劲,要大胆创新、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开展“镇级市”试点。通过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其成为县辖的“镇级市”,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大用地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计划指标,单独切块,直接下达镇级市。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建立镇一级财政,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和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全额用于镇级市建设。县与镇级市的财政采取确定基数、超收分成、一定几年不变的办法。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时向镇级市财政倾斜。三是下放管理权限。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下放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