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教学计划 > 生本教育教学设计(汇总22篇)

生本教育教学设计(汇总22篇)

时间:2023-12-19 02:02:30 作者:翰墨

教学计划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教育活动的计划,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的完善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也需要与教育教学的专家、同行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英语教学设计

自从传统英语教育模式被打破以来,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使得英语教学趋向多样化。但是,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难度依然很大。近年来,教师们在英语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生本理念中英语前置作业的相关设计,正在不断被更新,而怎样把小学英语的前置性作业设计地更合理,是对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能力的考验,鉴于此,笔者总结了此文。

生本教育,指的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它的基本理念是先做、先会、后学、最后教,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此来达到不教而会的效果。所以,在生本教育中,前置性作业的合理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小学英语亦是如此,笔者在本文中,就怎样合理设计小学英语的前置性作业,展开了讨论。

1.要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协调起来。

和教学目标相呼应,是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根本目标,要求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符合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有效的英语前置性作业,让课堂学习和学生的发展相链接。设计时,要结合课程的难点、重点,让前置作业设计更具体,难度适宜,更有目标性,将前置性作业的目标明确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英语水平上,熟悉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巩固英语知识并进行记忆。

2.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好每一门课程最为关键的因素。前置性作业的合理设计,能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很好的“预习”习惯,能够很好地避免以前的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弊端,在设计小学英语的前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前置作业的形式不能太单一,要多样化,还要生动,避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声音,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价前置作业的合理性的,教师尽量多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相互关联的前置性作业。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教师们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知道学生才是这一作业的完成者,所以,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会换位思考,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英语知识的认知理解,来设计每一次前置性作业。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所涉及到的知识水平要比学生自身的水平略高一点,假如前置性作业难度较低,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对他们没有挑战力,他们就没有成就感,没有学习的激情,时间长了,他们就不愿意去完成这一作业,从而也就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假如作业难度太大,他们完不成,自信心受挫,也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达不到设置前置性作业的最终目的。教师们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由易及难的阶梯性作业,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分配学生完成那些作业,越来越难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己的欲望,当学生完成高一层难度的作业,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把这种自豪感长久地保持下去,时间长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4.设计英语前置性作业,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

设计英语前置性作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脑的能力,在设计英语前置性作业时,要让学生的口、眼、耳、脑都要“动”起来,通过刺激这几个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这些英语基本能力。能够检验真理的,只有实践这一种方法,英语课的实践操作,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故而,设计前置性作业时,不要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形式上,要讲求作业完成形式的.多样化(例如:教师可以将“写英语日记”、“和家人用英语交流”、“设计某一对话场景”等等设计为有效的作业完成模式)。

5.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设计英语前置性作业,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课程内容的自主预习,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十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扎实学好课程内容,做好准备。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教师们布置的前置性作业,那么在课程学习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有助于学生熟悉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在上课时,能够更高效地和教师沟通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6.结束语。

总之,英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讲,作用非同一般。故而,教师要及时更新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的观点,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愉快、放松的课堂氛围里,在积极快生本理念下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乐的成长环境中,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不断变化,因而,应该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进而,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设计前置性作业成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作者单位:山?|省临沂市郯城县杨集镇唐崖小学)。

教育教学设计

1、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意与同伴游戏。

2、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可变性、连续性。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兔子、企鹅、青蛙、鸭子)、环境创设(房子道具、玩偶等)。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当老师说到一个词时请你说出它的相反词。”

教师依次说出大小、上下、长短、高矮、前后。

1、师:“小朋友,刚才的游戏,我们最后说到了哪个相反词?”

师:“小朋友,你知道在我们身体上有哪些器官、部位是在我们身体的前面?有哪些器官是在我们身体的后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作出肯定或更正。

小结:我们身体前面有鼻子、眼睛、嘴巴,我们的身体后面有屁股。

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的身体器官、部位外,你的身体前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的身体后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咦,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一体机在小朋友的前面,可是老师说一体机在老师的后面,为什么一体机位置发生了变化?谁来说一说?”

(发散幼儿思维,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前后的物体也不一样,物体的前后是有相对性的。

3、师:“现在听老师说名称,请小朋友说出它们在你的前还是后。看谁说的又快又对。”(如:教师说钢琴,幼儿回答前)。

1、师:“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前面坐着谁?你的后面坐着谁?”

2、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xx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你前面的这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看一看后面的那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后面有谁?”

(教师将前面的房子调换方向)师:“现在在看一看房子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为什么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有谁说一说?”

小结:原来房子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前后是有可变性的。

3、师:“现在小动物都跑来要跟小朋友做游戏,邀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帮助小动物站好队。”

教师说出动物名称所在位置,幼儿操作。如:企鹅面对自己站在最前面,企鹅的后面是鸭子,鸭子的后面是青蛙,小兔在青蛙后面。

师:“队伍要有变化了,青蛙的前面是企鹅(企鹅站在青蛙的前面)。”(教师变换动物站队的次序,引导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所有的小动物向后转,请问青蛙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教师说出前后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师:“现在请企鹅站在小青蛙的前面兔子的后面。(教师变换要求,重复练习)”

1、幼儿变换位置,感知物体前后的可变化性和连续性。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请小朋友听清老师的。

要求快速说出他们的相应位置。”

问其中一名幼儿前后各是谁?变换座位后再问前后各是谁?反复几次游戏。

师:“为什么这位小朋友刚才前后的人和现在前后的人不一样了?”

小结:中心发生了变化,所以前后的事物也就发生了变化。当人或事物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还具有连续性。

2、师:“请小朋友轻轻起立站在椅子前面,现在将小椅子推进桌子里面站在椅子的后面。”

师:“面向老师向前一步走,向后退一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站成两列,请xx站在老师的前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师:“其他小朋友迅速站在xx的后面,现在请小朋友跟随老师到外面休息一下吧!”

生本教学设计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重点难点: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一、共同探讨。

41、出示p85例4:把30化成最简分数(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提示)方法1: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2、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3、思考: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二、当堂练习。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

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英语教学设计

面对以能力立意的新高考和即将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用什么教育理念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认真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建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传统的课堂把教学过程视为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学被窄化为知识积累和技能的训练,教师主宰着课堂,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的理解、分析来包办代替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对于知识点和题型的讲解力求滴水不漏,学生不用开动脑筋就能听得明明白白,学生只是观众和被动的接受者,无法也不需要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教师主宰着课堂即“师本课堂”,最终导致了学生的学小于教师的教的“低效高负”的课堂教学现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体验”的现状,应大力建构“生本课堂”,即在以“善待差异、激发潜能、生本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突出知识形成的参与性、探究性和体验性,逐渐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科有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生本课堂”教学形态应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二、以“行动研究”为载体,促使“生本课堂”的'建构。

“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研究性的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象加以理性反思的过程。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重和心理压力大的现实,只能在行动研究中学习和践行“生本课堂”,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建立与“生本课堂”相应的“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

为了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到每节课中,建立与“生本课堂”相应的“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的程度。“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生本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三年级第6册第10课《中国龙》。本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一节美术课。

二、案例描述。

师:乾隆皇帝当年游曲阜孔庙的故事。

(我的教学意图:与学生拉近距离。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留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它是河流里最凶猛的动物;

2、它头上有树杈;

3、它的身体又长又灵活;

4、它的爪子最锐利;

生:龙。

师:原来同时拥有这些特征的动物是龙!(导入新课,我书写课题一中国龙)师: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身体长的有鳞、有角、能走、能飞、能游泳,很神奇。

生:“成语里,美术作品还有舞龙舞狮闹元宵??”

三、案例反思。

1、案例概要。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龙是中国民俗传统的吉祥动物,赋予神气的力量,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在教学中,利用讲故事、做游戏、音乐等形式教会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龙的形象,如:“头大、爪大、尾大、鳞片”花纹众多等。在制作中,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纸龙。

(一)课堂氛围很好。

本课不仅要达“到能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栩栩如生的龙”的目标,还要让学生体会龙的精神,为我们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了欣赏歌曲《龙的传人》,同学们听到歌曲后很感动。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达到了升华。下课后,同学们迟迟不爱离去。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本课将学习主人的位置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学会小组内合作的探究分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方法,为了能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我(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上《中国龙》后,我的感慨万千,有惊喜,也有不足。

生本课堂教学实录——《一夜的工作》。

老河口市第八小学李志云。

一、课前两分钟。

小主持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两分钟由我为大家主持。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我课前收集的一个有关周总理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安排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

生1:听了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周恩来是一个国家的总理,不搞特殊化,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真了不起!

生2:我为周总理的一言一行感动,他真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好总理呀!我要向他学习!

二、设疑,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一夜的工作。

三、小组交流前置作业。

四、班级展示。

师:小组合作。

生:勇攀高峰。

生:哪个学习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朗读?

生:我们奋斗小组来!

师:把勇攀高峰的“小勇士”奖给他们。接着交流第二题。

师:我也赞同你的看法,其他同学呢?

团结小组上台展示:

生1: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团结小组的1号,我们组和大家交流的是反映周恩来工作劳苦的句子。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似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个句子让我很感动。

生2: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号,我想补充1号的体会。课前我查阅了,知道了总理现在的办公室是清朝一位摄政王住过的房子。

师: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很好补充了内容,体会更深,这办法真好!

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联系上文,我知道“这时候”指周总理整整熬了一夜。在这种情况下,总理用已充饥的只是“一杯绿茶”和“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

生4:大家好!我是4号,刚才我们组在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到底花生米增加没?后来,我们组还是认为花生米应该是增加了的。联系上文我知道值班室的同志端来两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

师:下面,我们继续展示,哪一组愿意走上台来?

生1: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活力小组的四位同学,我们今天要交流的最让人感动的句子是描述周总理工作劳苦方面的。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从这句话中的“一尺来高”、“一叠”我明白了写字台上的文件多,说明了总理工作繁重。从“今晚要批这些文件”我也体会到问题的工作很紧张,并且十分辛苦。

生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3号,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文章第3自然段:“他一句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间我一两句。”这几句话是写周总理审阅文件的情景。从“看、画、想、问”这一连串的动词中,让我感受到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生:我来补充活力小组3号的体会。

师:同学们,总理这样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

教育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综合实践课)。

任教班级:启智四班(一年级)。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课型综合实践课。

1、知识目标: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识别这些图形,感受这四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辨别、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是有趣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四种平面图形的区分及特征辨别。

1、通过看、找、认、画、拼等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创设现实情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3、课前稳定情绪,多利用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尽量将课件演示内容活动情境化(用操作活动来帮助理解课件内容)。

课件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代币法(奖励刺激)。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图形纸制品若干、学具(数数棒)、奖励用品若干。

活动一:变魔术。

在讲桌上一字排开四种物体共4个,用纸盒围在讲桌上,用盖印章的方法,在纸上用物体变出平面图形,展示给学生。

师:谁知道怎么变出来的?谁想来印?

一名学生上来变魔术,出示印好的图形,下面学生猜由什么物体印的,初步巩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也可分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动手的过程)。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设计意图:此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一个由立体图形变出平面图形的魔术,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活动二:记记画画。

教师出示纸制图形、实物,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感观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名称既特征,识记图形特征的同时带学生一起说话练习,并带学生书空,画一画每个图形。

活动三:折、剪,图形互变。

教师演示课件,结合纸制图形,让学生来辨认图形,同时也变化形式,轮流让学生辩认,加强学生辨别四种图形的能力。

(变化形式:用课件演示,将正方形对角剪开和水平线剪开后,让学生辨认剪开后的图形,同时也可实物操作让学生辨认。)。

活动四:找朋友。

准备:教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并且先示范一次,让学生清楚活动操作程序后开始。

1、分发给学生图形纸片,让学生找到黑板上相对应的图形并粘贴上去。轮流让学生找朋友。

2、事先在墙上张贴好几种图形,并空缺一些,空出的部分让学生从盒子里的各个图形中挑出相对应的补到墙上!

(设计目的:此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巩固提高学生对四种图形的辨认能力。)。

活动五:摆图形。

1、用小棒摆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课件先演示一遍摆法,教师再在黑板上用贴的形式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尝试,也可让学生上讲台摆,其它同学在桌子上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用图形摆成小人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摆放成一个小人。

(说明:此活动对启智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上一时学不会,视课堂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课堂完成困难,可另做练习课,或者安排作业: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个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摆出一个小人)。

(设计目的:通过动手摆的操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各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回顾所学内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带领学生再次认识各个图形。总结课堂学生表现,进行食物奖励。

教学设计思路:本堂课首先用富有儿童情趣的“变魔术”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觉融入课堂。整堂课围绕活动展开,将“教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观察,既富趣味性又具生动性。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突破本课重、难点,将知识生活化,切合智力障碍孩子的认知特点。

生本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五自然段。

2.通过江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江主席关怀青年学生,热爱古典文学。

3.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深入理解“暖流”的含义。

4.通过“七嘴八舌话领袖”这一环节,了解我国伟大领袖的高风亮节。教学理念。

琪:这篇课文写了在1994年,江主席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并和同学们交谈,一起背诵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事。

师:很好,概括记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抓住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请坐。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昨天自学的成果再次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做好展示的准备。

师:(三分钟过后)停!请张立栋小组来展示,我们一起用心听。

栋:我们小组读出了江主席和蔼可亲,关心青年学生,热爱古典文学。

晴:我们小组是从课文的第四和第六自然段读出来的:

江主席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王辉说:“《中国古代文学史》。”江主席拍着王辉的肩让他坐下,对他说,中国有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都非常好。江主席问王辉:“《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都读过吗?”王辉说:“这是我们必读的书。”江主席又问:“能背诵一些吗?”王辉没敢肯定地回答。虽然不少名篇名段他能背诵,但又怕江主席当面指定内容让他背,就告诉江主席:“我都熟读了。”江主席强调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还应该背下来。”说着,便兴致勃勃地背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他背得抑扬顿挫,当背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江主席走到阅览室的尽头,又转过身来笑着问王辉:“你知道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吗?”王辉作了详细的回答,江主席听了频频点头。他再一次向大家鼓掌致意,然后满意地离开了阅览室。

琳:我们是这样读懂的:从“和蔼地问”和“鼓掌致意”中读出了江主席和蔼可亲;从江主席的问话中读出了江主席关爱青年学生;从“抑扬顿挫”“兴致勃勃”中读出了江主席非常热爱古典文学。

鑫:我们小组还想到了江主席一段资料: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从这段资料中,我们能读出江主席知识渊博、并用他渊博的知识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栋: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每个小组讨论一分钟。

师:停!开始全班交流。琪:我们小组还能从第三自然段中的“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读出江主席和蔼可亲。栋:谢谢你的补充。请你来。

师:你能抓住写江主席神态的满面春风”这个词来体会,你真会学习。

华:从“江主席拍着王辉的肩让他坐下”也能读出江主席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

师:对,你能抓住江主席的动作来体会,一个“拍”字拍出了江主席的高风亮节。

晟:从“江主席拍着王辉的肩让他坐下”也能读出江主席关爱青年学生。

栋:谢谢,请你来。

杰:我们小组还能从“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读出江主席江主席背《滕王阁序》背得好。

师:背得好是因为学得好,是因为热爱古典文学。是吗?

杰:是的。

师:哪个小组还知道有关江主席的故事,想补充一下。彭绍轩小组。请你们小组选出一人到前台展示课件并进行讲述。

轩:1991年初,江泽民同志听说傅积宽同学从台湾到北京来了,便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同时还邀请了曹天忠和王嘉猷作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如约来到中南海。谈话中,江泽民同志回忆起40多年前在大学里读书、生活的峥嵘岁月时,对一些同学的情况都记忆犹新,甚至连他们的业余爱好和专长也纤芥不遗。由这段资料,我们也了解到江主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师:是啊,还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哪个小组还想来补充资料?好,王星薄小组。

薄: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等历次运动的反复折腾后,郭常让珍爱的毕业照被造反派抄家时撕碎了,他小心翼翼地收集、珍藏起来,一直想好好修复,却苦于无法实现。得知同班的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做市长后,郭常让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结果,不出所料,江泽民同志欣然接受了修复残照的“任务”,还感谢郭常让为大家做了件好事。随后,江泽民同志设法找到有经验的技师,对破碎的照片进行了拼接、翻拍,使照片的原貌基本上得到恢复,放大后又进行了复制,分寄给班上同学。当再次拿到这张失而复得的毕业照时,同学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因为这张照片不但留驻了青春的记忆,更承载着深厚的情谊。由以上的这段资料同样能读出江主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师:是啊,身为上海市长,还乐意做这样的“小事”,可见他的高风亮节。

师:让我们用掌声感谢刚才发言的同学,感谢张立栋小组,请留下一下同学提炼出关键词“热爱古典文学、关爱青年学生、和蔼可亲”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江主席和南开大学学生一起交谈和背诵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我们再走进这个情景中。

出示: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练读一下,读时体会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声音体现出来。(在小组里练读)。

师:对话中有江主席、王辉、旁边一同学、许多同学几个角色,接下来请开荆怡然、张子青、卢雅琪小组各推荐一名同学演一演江主席、王辉和旁边一同学,其他小组演南开大学的其他同学,让我们再来读以上人物对话。

生:......师:读得真好,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掌声)同学们,说说你此时些的感受好吗?刘昌毅。

毅:我感到古典文学作品读起来很美。

师:是啊,听起来也很美,古典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江主席热爱,我们也热爱。李雨萌。

萌:我感到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

师:暖流来自哪里?谁来帮帮她?刘昕昱。昱:来自江主席。师:江主席的什么?

琪:来自江主席对南开大学学生的关心,还来自江主席平易近人。师:掌声,我觉得还来自对江主席的敬佩,他是学工程的,却如此熟悉和热爱古典文学。

师:同学们,当我们听到关心的话语,得到他人的帮助或理解,心里就会暖暖的,就像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涌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拿起笔来写几句话:有一次,我处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老师(爸爸、妈妈、同学等)对我说了什么,为我做了什么,我觉得有一股暖流在我的身体里涌动着。(教师巡视)。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自己写的内容在班上分享一下。

桐:在放寒假的一天,突然觉得肚子疼,我我就给爸爸打了电话,虽然爸爸的工作单位离家远,但爸爸居然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家了。我看到爸爸额头上的汗珠,像豆子一样大。一滴,两滴,三滴„„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幸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我全身。

轩:有一次,我在帮妈妈刷碗的时候,不小心把碗给摔碎了。妈妈对我说:“没关系,你受伤了吗?犯错误也是难免啊!”我尝到了被原谅的滋味,此时此刻,我觉得有一股暖流在我的身体里涌动。

晴:有一次,我忘记带语文书了,老师让读课文的时候,我的同位把书推到我的跟前,和我共看一本,此时,我觉得有一股暖流在我的身体里涌动着。

薄:有一次,我感冒了,上课时很不舒服,夏老师发现了,问我:“你感冒了吗?我点了点头。老师又问我:“你吃药了吗?”我说:“我带着药,还没吃。”下课了,夏老师为我端来了水,看着我把药吃下去。这时,我觉得有一股暖流在我的身体里涌动着。

师:伟大领袖之所以能成为伟大领袖,在他们的身上一定有很多让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地方,接下来让我们也走进“七嘴八舌话领袖”,学习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晟:我搜到了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辰:我搜到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是三落三起”呀,他还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超:我搜到了胡总书记的故事:在甘肃考察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又是下田间,进工厂,与人民群众,促膝而坐,嘘寒问暖。他总是要通过零距离地与人民群众接触,以聊天的方式,达到全面了解目前人民群众在想什么,以及党和政府的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存在有什么问题,是不是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等等,直接能够听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便于及时地完善与改正,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这次考察期间,在了解党和政府制定的农村政策的实施情况时,他是这样对人民群众掏心说的:“这些政策,你们说好,我们就继续办;你们说还不行,我们就改进”的话,不仅让人动容,而且更是让人感动不已的。

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我感受到毛主席小时候就显露出领导才能;邓小平爷爷有着厄运打不跨的信念;胡总书记是一位关心人民疾苦,深受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

师:最后向同学推荐《江泽民传》,请同学们课下阅读,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英语教学设计

摘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即融入时政热点,加深知识理解;编排历史节目,活跃课堂气氛;科学分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分层划分作业,提高学习效率;跨越学科界限,进行融会贯通。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本教育理念大力倡导合作、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肯定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和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创新,把历史课堂变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1]。

一、融入时政热点,加深知识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注重讲解历史教材的知识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刚刚发生的事;和自己有关系的事;有悬念的事。因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时事政治的`焦点、热点,以及未有定论的历史等,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2]。如在讲解“郑和下西洋”有关内容时,可结合目前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路一带”等重大决策来讲,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文化自信,加深学生对郑和航海壮举的理解。

二、编排历史节目,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教师可以边学边教、以学为主、先学后导,积极创设开放式课堂,由教师任“导演”,学生任“主演”。众所周知,学生在实践、示范、向他人讲解、讨论等过程中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生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提高学生参与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编排历史故事、小品、诗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内容。例如,创设“丝绸之路”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中,领悟历史人物所饱含的爱国情怀。又如在学习“中国外交的发展”时,让学生分组表演,再现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中美关系的思考。

三、科学分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在设定讨论题目时,教师要选择具有可讨论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教师可以对学生合理分组,让其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过程中可向学生提供相关材料,但不能事先设定讨论答案,否则就无法起到良好的讨论效果。其次,设定的讨论题目应具有梯度性。如果设定的问题在一个难度上,就很难发挥学生的水平,也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郑和下西洋”时,可设置以下问题: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郑和下西洋的优势;在航海史上郑和下西洋具有怎样的意义;郑和下西洋存在哪些危机。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入手,讨论郑和下西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引发学生对明清国运的衰退及我国近代屈辱史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总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选择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题目,同时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难易得当,循循善诱,满足不同级别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其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分层划分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要改变传统的强制性“一刀切”的作业模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分层限量限时、高效精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后作业的形式。教师可将作业题分为基础题、拓展题、拔高题三个不同层次,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探究、思考的学习热情。五、跨越学科界限,进行融会贯通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历史教学,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对资源进行整合,收集资料,善于思考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讲课、备课时才可文思泉涌。其次,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有意识地巧妙备课,在各教科书知识点间寻找关联内容,不断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综上所述,在大力倡导合作、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分享与合作的快乐的,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做好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当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高度重视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生本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旭.“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25):38.

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出示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学生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生命是一桩奇迹)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些事例来感悟生命的?

2.再读三个事例,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是桩奇迹?划下来。

3.交流:

(1)感受“飞蛾求生”:

关键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想想飞蛾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一只飞蛾平均能活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挣扎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是否成功,它都没有放弃。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只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体会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句子。

(2)体会“瓜苗生长”:

关键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读句子,说说在你心中这是一粒怎样的瓜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读句子,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桩奇迹。

(3)感悟“倾听心跳”:

关键句1:“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心跳给了她极大的震撼?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关键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糟蹋生命的现象?

怎样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4.杏林子是怎样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们来认识认识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从照片看,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杏林子资料)听老师介绍杏林子的生平,说说看杏林子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奇迹?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6.你还知道哪些人也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1.再来看课题,你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去掉一个行吗?为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作者领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挣扎,生命是瓜苗从砖缝中冒出的勇气,在你的眼中,生命还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以“生命是什么”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我为学生提供了升华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成一首小诗,尽管语言稚嫩,却意味深长。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奇迹瓜苗生长珍惜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

小班教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餐前要用肥皂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洗净去皮,不贪食街头小吃。

2.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洗干净的苹果一只,水果刀一把。

2、洗净去皮苹果每人一小块,放在干净盘内。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启发幼儿思考洋洋为什么肚子疼。

(1)有一天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来接洋洋回家。路上,洋洋的`肚子饿了,他吃了羊肉串。

(2)回到家洋洋又吃了苹果。苹果是从哪里拿出来的?(菜兜里的)。

(3)吃了羊肉串和苹果以后,洋洋怎么啦?(难受、肚子疼)。

(4)洋洋去了医院,你们知道医生对洋洋说了什么?

(教师可代替“医生”告诉幼儿:路边摊位上的小吃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洗、没有削皮的水果也不能吃。)。

2.进一步启发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不能吃。如,路边的糖葫芦、小水饺、无遮盖的点心等。

3.现场示范:瓜果洗净去皮。

4.请幼儿洗手、吃苹果。

总结:

吃东西前要有洗手的好习惯。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英语教学设计

绿色教育中的绿色代表生命,代表成长和生机,代表活泼清新的未来。绿色教育就是现实生存的教育,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扩充,是素质教育的外延。本文拟就英语教学角度来谈其绿色内涵。

一、要进行绿色英语教学(下文简称:绿色教学),首先英语教师本身要“绿色”

(1)英语教育的绿色不是在于教师的年龄,而是在于他们的心灵。英语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走上讲台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有用人才而不是为了“名次”“平均分”“奖金”,即以自然纯洁的心态投入教学,以自身的崇高品质教育影响学生。只有去除杂念,潜心教学,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这方教学成为“净土”。

(2)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是原汁原味的。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这句话仅强调了水的“量”,如果这桶水的质不纯,势必学生苦心换来的水也不甘甜。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外语,语言学得好与差不仅要看是否“知道”,而且要看是否“地道”,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花时多,收效少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初高中学了六年英语,表达时尽是chinglish(汉语式英语),除了一部分归咎于应试教育制度之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不是在英语环境中自然获得的,他们的英语汁味有变,因此,标准的语音语调,是教师进行“绿色”教育的必备条件。

二、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营造“自然”学习的氛围。

绿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绿色”学习,为此教者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前提,首先,教师应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创造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会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调节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师生情感交融,“爱屋及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母语,学生受母语影响,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英语教师不要用责备的语气批评回答问题时出错的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自己表现欠佳而沮丧,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感,继而对英语学习淡化兴趣,降低学习热情。而且,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导致整个班级英语学习的下滑。2)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和蔼的态度。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他的人格吸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有动力的学习气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没有这种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就是学生的需要,是学生动力性的需要。教师的爱对转变后进生往往起关键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转换学生爱教师,甚至导致学生爱教师所任教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种示范,是教师为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起的一种良好气氛和环境。当学生生病时,主动关心他,一句iamsorrytohearyouareill.howareyoufeelingnow?areyoufeelinganybetter?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每当节假日到来时,说一句祝福的话,使他们倍感温馨。这种情感就象涓涓细流深入人心,沁人心肺,温暖学生的心,也一定会激发他的英语学习热情。

(3)精心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视读环境,让英语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整个校园,提高学生的接受性语言技能。例如成立英语俱乐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看英文原版大片,欣赏英文歌曲。

校园内所有的名人名言,标语牌、指示牌、门牌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例如: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timeandtidewaitfornoman(岁月不待人);liveandlearn(活到老,学到老);nospitting(禁止吐痰);keepclean(保持清洁);keepoffthegras;entrance(入口);exit(出口);面向师生发布的通知、公告、决定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校园内的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尽可能编排一些英文稿件。

三、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优化教学手段。

(1)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任务型教学法”在绿色教学中很起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白怎么学,学什么。具体做法是:。

1)教师把一堂课作为一个主任务,然而分为若干分任务,向学生交代要求后,由学生通过回答、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任务。但有一个要求在课堂上只讲英语。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如果不直接影响对话的进行,教师一般不予纠正语法错误,让学生的英语能力自然地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让他们自然地得到英语学习习惯。3)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是以“讲解语法”为目的。

(2)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口头性强,所以英语言语表达应精雕细刻,反复琢磨,并和其他语言信息输出手段(文字、符号、图像、录音等)结合起来,增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3)摆正师生关系。

要使教学绿色化,摆正“师生”关系很重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者和鼓励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情态的关注者;学生思考的启迪者和发展者,做到目标学生明,课本学生读(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课本,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识记那些基本知识点)规律学生找,问题学生议,思路学生想,繁简学生比,错误学生析,效果学生评,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要进行绿色教学,外语教材要创新。

课程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各种教材应是创新课程的具体体现。因此,教材从内容、体系、训练形式、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需要创新。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时代感、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体系的创新在反映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上应更为紧密,教材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式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按照人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语言本质特征实施教学,达到教得轻松,学得自然,学到纯真,适应未来,是绿色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

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火灾对人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从而让学生对防灾减灾的思想意识得到增强。

2、教育学生不随便玩火,慎用电器及燃气用具,一旦碰上火灾要沉着冷静应对,并学会正确拨打火警电话。

3、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一些防火常识和常见的火场避险方法、逃生方式,从而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一、情景引入,了解火灾的危害性

师:同学们,火有什么用处。

生举例,简述(略)

师:是啊,火给人类带来光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人使用火,家家离不开火,火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旦使用不当,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和危害,不信,你们看下面:

(1)师出示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场面,并配音:

20xx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的“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由于网吧的窗户安装了铁栅栏,屋内人员无法逃生。又因为受灾人员大多是青少年学生,不懂逃生技巧,结果火灾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

(2)师出示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画面,并配音:

20xx年2月15日中午11点20分左右,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火灾,由于报警不及时及一部分遇险人员采用跳楼逃生的方法,所以这起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

师:看了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谈自己的想法(略)

二、揭示主题,学习预防火灾的常识。

师:大家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呢?

生:叙述举例(略)

师边听边多媒体出示《防火常识》系列。

三、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

师:在生活中,你万一碰上火灾或发现了水情,首先应该怎么办?

1、下面请两位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小品《报火警》

师:刚才报警者是否正确拨打了火警电话?

2、师边听边出示《报警须知》

3、观看一段flash动画《报火警》。

四、了解一些火场避险逃生的方法

1、想一想,碰上火灾,除了要及时报警外,还要注意什么?(逃生、避险……)

2、:对!一旦碰上火灾要懂得如何逃生避险,这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品《着火了》。

3、你们看,这个小品中的人员为什么不能逃生?

生交流讨论。

4、她们错在哪儿?谁上来演示一下。

5、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正确的逃生方法是怎样的呢?

观看flash动画《正确的逃生方法》

6、通过刚才的观看,你对火场避险逃生的方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叙说举例。

师边听边出示图例。

五、小结

师出示课外作业:

观察一下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或村组有没有火灾隐患,请写一份小调查报告,并交给居委干部或村长。

建议:可利用双休日争取家长的帮助,还可以通过假日小队活动的方式去完成。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

1.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意与同伴游戏。

2.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可变性、连续性。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兔子、企鹅、青蛙、鸭子)、环境创设(房子道具、玩偶等)。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当老师说到一个词时请你说出它的相反词。”

教师依次说出大小、上下、长短、高矮、前后。

1.师:“小朋友,刚才的游戏,我们最后说到了哪个相反词?”

师:“小朋友,你知道在我们身体上有哪些器官、部位是在我们身体的前面?有哪些器官是在我们身体的后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作出肯定或更正。

小结:我们身体前面有鼻子、眼睛、嘴巴,我们的身体后面有屁股。

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的身体器官、部位外,你的身体前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的身体后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咦,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一体机在小朋友的前面,可是老师说一体机在老师的后面,为什么一体机位置发生了变化?谁来说一说?”

(发散幼儿思维,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前后的物体也不一样,物体的前后是有相对性的。

3.师:“现在听老师说名称,请小朋友说出它们在你的前还是后。看谁说的又快又对。”(如:教师说钢琴,幼儿回答前)

1.师:“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前面坐着谁?你的后面坐着谁?”

2.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xxx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你前面的这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看一看后面的那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后面有谁?”

(教师将前面的房子调换方向)师:“现在在看一看房子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为什么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有谁说一说?”

小结:原来房子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前后是有可变性的。

3.师:“现在小动物都跑来要跟小朋友做游戏,邀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帮助小动物站好队。”

教师说出动物名称所在位置,幼儿操作。如:企鹅面对自己站在最前面,企鹅的后面是鸭子,鸭子的后面是青蛙,小兔在青蛙后面。

师:“队伍要有变化了,青蛙的前面是企鹅(企鹅站在青蛙的前面)。”(教师变换动物站队的次序,引导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所有的小动物向后转,请问青蛙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教师说出前后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师:“现在请企鹅站在小青蛙的前面兔子的后面。(教师变换要求,重复练习)”

1. 幼儿变换位置,感知物体前后的可变化性和连续性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请小朋友听清老师的

要求快速说出他们的相应位置。”

问其中一名幼儿前后各是谁?变换座位后再问前后各是谁?反复几次游戏。

师:“为什么这位小朋友刚才前后的人和现在前后的人不一样了?”

小结:中心发生了变化,所以前后的事物也就发生了变化。当人或事物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还具有连续性。

2. 师:“请小朋友轻轻起立站在椅子前面,现在将小椅子推进桌子里面站在椅子的后面。”

师:“面向老师向前一步走,向后退一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站成两列,请xx站在老师的前面,xxx站在xx的后面,xxxx站在xxx的后面,xxxxx站在xxxx的前面xxx的后面。”

师:“其他小朋友迅速站在xxxx的后面,现在请小朋友跟随老师到外面休息一下吧!”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1、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2、掌控安全科学知识,培育学生“挚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掌控安全科学知识,培育学生“挚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一、校园中存有的安全隐患。(如为学生列出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用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危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必须特别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必须牵不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梯时不要将手放到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梯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特别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必须适度,不要搞频繁的活动,以确保稳步上课时不烦躁、精力分散、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必须注意安全,切勿之岸闪避,必须防止出现拉伤、刮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吃过期、腐坏食品,有害的'药物(例如杀虫剂、鼠药等)必须放到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搭乘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必须站稳脚跟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张开窗外,人多时,必须特别注意看护不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著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维持车况较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率。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横越并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看、三通过”。

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高速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市场机动车道、不要多车中间高速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拐弯时必须看清楚后面去车,先低头起身,不要忽然拐弯、斜行拐弯。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勇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会,必须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勿情绪化,甚至作出什么出格的行动。

1、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必须存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难冲动,难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碰到矛盾时,一定必须淡定,必须理智,切勿用拳头替代用笔,给自己和同学增添不当的后果。

2、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必须特别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返回本班教室一定必须锁好门窗,必须将钱和贵重物品拎在身上,无法给小偷存有可以之机;不要把球带回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打,这种犯罪行为既违背了校规,又存有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换言之一想要,若把玻璃窗凌空,玻璃片飞进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3、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有上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出现矛盾,无人协商可以导致不必要的危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4、当自己深感身体不尽早,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5、你不重新认识的人自称为就是你家人的朋友,必须将你接回,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6、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维持镇定,趋利避害;学会打火,维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助;忘记电话,随时求助:

“”————火警。

“”————报警。

“”————急救。

“”————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懂得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难点:感悟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狼和鹿》,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2、谁来给我们读读描写森林的句子。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3、从生机勃勃我们知道不光植物长得非常茂盛,动物们生活得也很快乐。看,出示第二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鹿群的生活。(快乐、幸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4、读到这儿,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6、谁来读这两句话,读出狼的贪婪和凶残来。(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度:看着这些贪婪而凶残的狼,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的,不光是我们,当地的居民也是这样想的。书上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男生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规模大、时间长、数量多)。

谁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当时人们捕杀狼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数量之多。

整整25年的捕杀,杀掉鹿的天敌六千多只,可见当地居民对狼真是恨透了。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当人们看到这么多贪婪而凶残的狼被枪杀后,心里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是的,当狼被大量捕杀后,凯巴伯森林„„看,它们在这里(引读)„„鹿群们生活地快乐吗?请大家自己读下去。1理解“饥荒”。

2、前后森林对照,此时的森林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3、学习更大的灾难。

人们自认为捕杀狼可以给鹿创造一片幸福快乐的生活天地,可谁知道当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让我们配上音乐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1、引读点拨:人们没有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这就是生物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想想是谁破坏了这个天平,破坏了这种平衡?(人类)的确,我们人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生态的平衡。谁能来说说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吗?这一切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让我们拿起书在来读读这篇课文,让我们把“保护生态平衡”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六、布置作业:。

南沈灶小学:吴晓峰。

《爱的教育》教学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

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评析]初读阶段,意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读完一篇文章,能基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和大致内容,体现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的习得。

三、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笔画下来。

2、学生交流:

师(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生1:当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不要开玩笑,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师相机示范朗读老师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低沉)“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郑重、严肃地)“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生2:当面容灰白,非常伤心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生3: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自己的.胸前,安慰他、鼓励他。

生4: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

生5:放学时,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生6:当“我”发现卡罗纳目光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悲哀时,我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3、感情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评析]留足时间,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供表达语言的句式参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语言,也降低交流感受、口语表达的难度,给予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信心。

四、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播放一段轻音乐)。

(师巡视,发现部分学生面露难色)。

师:同学们可以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看看哪一处描写,哪个词,那个句子特别好,为什么?(学生继续读文,圈圈写写)。

2、学生交流想法: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老师,哪个词你认为用得很好呢?(师一愣)。

师:我认为“屏息凝神”这个词用得很好,可怜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同学们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从“屏息凝神”这个词可以看出同学们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表情,生怕任何不恰当的表情触动了卡罗纳的心,只是用和他一样悲伤的眼神看着他。同学们对卡罗纳那深切的爱便在这凝视的目光中深含着了。

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说说。

生1:我找的是“暗示”:当卡罗纳看到书上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的时候,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暗示”这个词表达出老师对学生,对卡罗纳的关爱。老师会怎样暗示大家呢?肯定不是用言语提醒大家。(为什么呢?)因为用言语来提醒大家,卡罗纳也就知道了,所以老师的暗示可能是一个眼神。

师:是的,老师把对卡罗纳真切的关心淡化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里了。老师时时记着不要伤害到卡罗纳,真是用心良苦。

生2:我认为“目不转睛”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读到“目不转睛”这个词的时候,我被作者的母亲感动了,一个并不是经常与卡罗纳接触的人,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同情和关心。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卡罗纳,大家都是关心他的。

(班级响起掌声)。

[评析]对词的敏感是一种阅读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触动心灵的词语,做批注,谈感受,旨在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师:让我们再快速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

《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1)阅读文后“资料袋”:

(3)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幻灯出示)。

《爱的教育》这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日常生活。《爱的教育》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事例,启迪人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师长。

[评析]推荐文章阅读,挤进课堂,加大阅读的容量。其次,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的教育》是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补充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评析]。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打动自己,再寻找打动自己的点,以这个点生发开去。《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其次,对于此类情感性强的文章,教师还注意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畅谈感受时,有效的运用文本的语言,既有表达的冲动,又有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丰富阅读量,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小班教育教学设计

教育目标:

1,幼儿认识高床、矮床,并记住自己的床铺。

2,懂得爬高床时,手要扶好床柱,脚踩小梯一步一步往上爬。

活动准备:上下床的床铺。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进入睡室,认识高床,矮床。

我们的每一张床由上床和下床组成,上面的.床叫上铺,下面的床叫下铺,或者上床、下床。

2,幼儿找自己的床铺,说一说是上床还是下床。

3,师示范爬上铺,并强调要注意些什么?

爬床时,手握紧床柱,脚踩小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不能踩着下铺的床边。下床时一步一步往下。

4,睡上铺的小朋友示范爬床,师纠正不正确的爬法。

5,睡觉时,孩子们不能打架,嬉闹。否则会摔下来。

6,全体幼儿练习爬上床,下床。

7,活动结束,师小结。

教育学教学设计

教学(上)。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学模式的分类、教学原则应遵循的要求、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与评价,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定义。

所渭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牛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二、教学的任务。

(一)关于教学任务的传统表述。

先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教学任务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前苏联教学论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近些年以来我国关于教学任务的不同表述。

目前,在国内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以及由各种学术团体发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在任务和目标的表述上做了许多改革,表现之一就是不再恪守国内的传统,采用了类似发达国家的方式,将思想感情和能力的培养置于教学任务中居前的位置,同时将学习知识的任务放在靠后的位置。显然,这样的变化,意在改变长期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知识,以至忽视了思想感情和能力培养的倾向。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一、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因此它应该服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过程的规律等等。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认识活动,既要受到这些认识规律的制约,又表现出了它自己独特的特征。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一)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认识主要指中小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下面几条特征也要受到这一决定性特征的制约。

(二)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在认识的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本人亲身获得的,而是现成的、前人的认识结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是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问由前人逐渐积累起来的,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的真理性知识。

其次,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学生不是直接同事物打交道去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而是通过读书、听讲、观察等方式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通过作业、实验等方式应用。

由于教学认识的这种间接性,使得教学活动获得了在一般认识活动中所没有的巨大优越性,这就是教学认识的高效率,学生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掌握人类几千年认识结果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应当指出,教学活动虽然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却不等于无视直接经验。而且,是否善于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否能够将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或者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活动的成功是举足轻重的。

(三)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孤立存在。教师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以下两点: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

(四)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和社会的教育都会将自己的根本利益及其要求体现在教育目的中,教学认识必然要为某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服务。因此,教学认识的教育性不能够像其他认识活动中那样偶然地、自发地发挥作用,而是成为经常的、自觉的追求,成为必须有意识、花力气去实现的东西。教师必须努力保证教学认识的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都与教育目标方向一致,必须努力使得学生从教学认识中产生的情感、形成的价值观等是积极的、向上的,是与社会要求和教育目的相一致的。

三、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按照一般的意义,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相应的定义,教学模式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对于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十分多样,有些比较注重模式的概括性,有些则更注重模式的具体差别。

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

我国有的学者指出,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从根本持征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别,即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在西方,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最为全面、完整,最有代表性,从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在这本关于教学模式的专著中,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类、个人类、社会类、行为修正类4类教学模式,共有25种:

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包括: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

个人类的教学模式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

社会类教学模式包括: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

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二、介绍几种教学原则体系。

(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基本的有五条即下面讨论中的前面五条,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一般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地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最后.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每个弟子之间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和提高,个别教学因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观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因为它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越性,尽管不断受到批评和加以改革,仍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许多改革实际上是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由于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有关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而这些探索又相当集中地围绕着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展开,人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在保持克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它的局限性。

(一)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1.分层类型。

通常在每一年级有a、b、c、d、e五个水平,a组为最高,b组次之,余此类推。就一般情况而言,a组和d组人数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在b、c两组。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合流运动(mainstream)之后,弱智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学生一同学习,许多学校的e组实际是这些学生。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二或三个等级。

2.分层依据。

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家长意见决定。

3.分层范围。

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比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4.分层管理。

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进步显著,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

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与互补,又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

2.设立小组目标。

学习目标为小组而不是个人设立。这样,改变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学偏重竞争的课堂气氛,形成合理的组内互教互助、组际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而对小组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学习不再是自己的事。因此,成绩好、能力强的,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学习较差的,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尽量使所在小组不因自己失败而被拖后腿。这样,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的相互依赖关系。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与小组目标的设立相互联系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源泉。在小组奖励面前,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保证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评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大家输或大家赢。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小组合作,促进成员争取小组目标的实现。

4.个人责任的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要在两方面确保责任到个人:

(1)通过将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或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也会对小组或全班完成任务带来不利影响。

(2)在单元检查、小测验和竞赛中,不再允许依靠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来证明个人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每个组员必须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测验。统计小组总体成绩之前要先计算个人成绩。

5.均等的成功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要自己努力,有同伴之间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很好,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个体本次测验的分数比上次测验高出来的分数。

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不仅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有几个问题应当给予注意: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在多数实行小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在小学阶段尤其普遍,甚至在一些班额仍然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在小学也是教师包班。在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具有合格学历的小学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师包班,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分科任教所无法比拟的便利,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了分科任教条件下难以得到的充分条件。发达国家之所以先后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小班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所做的选择。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

【学习要点】。

1、识记教学的定义。

2、识记教学的任务。

3、领会教学活动的本质。

4、识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5、识记教学原则的概念。

6、识记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并领会贯彻这些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7、识记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8、识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领会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9、领会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感恩教育教学设计

1、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能有所感动,在此基础上学会珍惜,明白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

2、感知老师的关爱,因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激情。

3、发掘更多值得感恩的素材,升华感恩的心。

小学五年级。

重点:体会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学会感恩。

难点:感动于父母、老师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课件,《天亮了》和《感恩的心》视频。

一课时。

1、导入:同学们,请问你的生日是在什么时候?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多少个生日了?哇,原来你们已经11岁啦,原来你亲爱的爸爸妈妈已经陪伴你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啦,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日夜操劳,我们心存感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体验和感悟《感恩的心》。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

(1)爸爸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2)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3)爸爸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4)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

(5)妈妈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休息?

(6)爸爸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

(7)妈妈穿多大码的鞋子?

(8)爸爸穿多大码的裤子?

设计意图:通过8个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对来养育自己11年的父母是如此不了解,而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如此的了解,从中体会父母的爱。

过渡:看来大家对爸爸妈妈的了解还是挺多的,因为,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呵护着,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要边看边想,爸爸妈妈曾经为我们做过什么事情?(配乐出示图片,)。

1、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起了爸爸、妈妈曾经为你们做过的哪些事情呢?四人小组交流再回答。(学生交流)。

2、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再出示心形)。

3、父母之爱淡如茉莉,平凡却经久,为了我们,父母从不会吝啬他们的爱,总是在默默地付出,在需要的时候为了孩子他们甚至可以献出生命!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用图片来总结生活中可以为父母做的事情,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无法衡量,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天亮了》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上最沉重的爱,是不惜奉献一切的爱。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无法衡量,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1、请学生谈谈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及时点评和提炼。

2、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体现了老师的关爱,她期待着我们天天快乐成长,天天进步。老师不仅在学生上、生活上关心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以为我们献出宝贵的生命。

3、你想对你的老师说的点什么?谈谈该怎样回报老师的关爱。

设计意图:通过最美教师---张莉的事迹,谈生活中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爱。

1、除了父母、老师外,你还要感恩哪些人呢?

2、关于感恩的名言、诗词、警句。

3、十一月是感恩节,你想把你“感恩的心”送给谁?为什么?

4、学生写心愿卡。

5、学生分享心愿。

设计意图:通过写心愿卡,让学生此时的心情的到释放,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

小结: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感激他们,给我们生命。让我们来道人世、感谢老师,交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我们的友谊,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再孤单,感谢挫折,使我们再一次次的失败中变得更加坚强、感谢敌人,是我们不断前进,不断完善自己。

五心教育教学设计

“忠、孝、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加上一个“爱”字,把这五个字与心相通,就是“忠心、孝心、爱心、诚心、信心”,这五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初次听闻“五心”的时候,我也同大家一样,不免有些好奇:是谁提出的“五心”思想呢这“五心”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通过对“五心”思想的学习,并结学雷锋活动的开展,“五心”的深刻内涵在我的心中日渐明朗。其实,“五心”就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雷锋精神就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好传承。

学校作为传播中华文明、中华美德的重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努力抓好“五心”教育,在构筑社会主义精神高地的实践中率先取得突破。所以,我们要把“五心”教育作为学习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教育为契机,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懂得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懂得自强不息、坚定信心、做最好的自己。

下面结合“五心”教育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忠心献给祖国。

我们都常说:有国才有家。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都把忠心献给了祖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安宁,舍生取义,义不容辞。我们都深深地知道:国家是我们的“大家”,只有这个“大家”好了,我们的“小家”才能好。回想我们祖国的过去,看看我们祖国的现在,想想我们祖国的未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我们的这个“大家”。其实,爱国、关心祖国的发展变化、竭心协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就是对祖国最好的忠心,就是为我们这个“大家”最好的回报,就是对自己人生价值最好的体现。所以,忠心献给祖国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切实做到的实际行动。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充分语文课、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一些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课本学习中感受到爱国爱家的重要性。

二、孝心献给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父母照料了我们的生活,父母呵护了我们的成长。可是,当我们长大成人懂事时,父母却老了。生命就是这么特别,总是在生老死别的轮回中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当我们已长大,当父母已老去的时候,就是我们应该承担责任的时候了。我们不仅要让父母在晚年的生活中生活无忧,还要让他们思想上愉快。其实父母不要我们给予他们多少物质上的富足,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尽管工作再忙,我们也要常回家看看,经常打电话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道。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部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教育技术学部分。

50%教学系统设计部分50%4.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3)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理论基础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模式,了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2.掌握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两大领域(理论、实践)、两大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理解。

3.了解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

和发展前景。了解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新发展。

4.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运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考试内容:

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aect199。

4、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的领域、范畴、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包括:教育技术发展的含义、模型、特点、新进展,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学习资源。

包括:学习资源概述、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四章。

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

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

包括:教学系统开发概述、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网络课程的开发、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集成化教学系统开发。

第七章。

包括:教育技术运用概述、教学资源的应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绩效技术。

第八章。

包括:教育技术管理概述、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

第九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

包括: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教学资源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网络教学评价、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第十章。

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

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式以及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2.理解、掌握不同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方法。

3.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不同层次的教学产品和教学设计案例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内容:

(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需要的含义;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教学目标概述;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方法。

(三)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1.教学内容的分析。

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有机结合。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

(四)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1.建构主义与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学为主的id理论研究中易出现的几种偏向。

3.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4.学习环境的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学习文件夹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网络教。

学评价。

(五)“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以教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与“主导——主体”id的理论基础;“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网络课程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流程。

网络环境对教育、教学的意义;网络课程脚本的“双主”教学设计流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

(六)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1.电视教材的设计。

电视教材概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脚本编写。

3.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概述;网络课程的构成;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编写过程。4.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七)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1.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2.典型的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案例。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圆的认识》的设计;基于局域网的教学课例:初中语文《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设计。

三、主要参考书。

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9年版。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数学教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节课一开始的情景创设----彩色图片的投影,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的意义和规律的复习,使学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数业可以这样表示,但究竟该怎么表示,有什么规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一难点,也使学生明白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过程与方法: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一丝不苟的精神。

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方法直观展示,探索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举例。

教师举课本44页的实例,板书这些数,从而引入本课。

2.给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3.试做课本46页的例5。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二。自主探索学生自学课本44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

(1)10=_________,107=________________。

10000000=__________,。

1000000000=___________。

(2)567000用科学技术法表示正确的是:

a56710。

b0.567106。

c5.67105。

d5.6710。

板书科学技术法的定义,并注明a与n的条件。

1.师提出问题: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

(1)3.2104。

(2)6105。

(3)3.2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