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8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8篇)

时间:2024-05-02 02:06:04 作者:曼珠

编写计划书要考虑各种因素和风险,尽量做到有备无患,减少因未预料到的问题而造成的麻烦和损失。这里有一些经典的计划书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4、小结: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附:板书:

34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迎上去

乌龟追上去

青蛙游过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边看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迎阿姨顶披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长前腿尾巴变短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1)学习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习小蝌蚪的礼貌板书——迎

(2)学习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习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小蝌蚪欣喜的语气板书——游师生共演这一段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一组:小蝌蚪二组:鲤鱼三组:乌龟四组:青蛙)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小蝌蚪————————————————————————青蛙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习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习)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件、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习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习。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二、教学目标分析。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五、教学策略的选用。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学生自由读文几次。(充分读)。

2、出示课文六幅图画,引导学生简述课文。

三、“玩”中学字词。

1、圈生字,读生字词。

(1)生用笔找生字,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别让它跑了!

(2)利用课题资源平台中的“我会读”,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学生给生字编字谜。

(2)个别竞猜、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4、“句子选美”。

老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评出“最美”句子。

5、进入资源平台“识字通”,自由读儿歌、故事等。

四、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并请同学说一说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鼓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进行“小小书法家评选”。

6、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五、打写练习。

形式:

1、用生字扩词。

2、用一个生字组词后,进行词语接龙。

3、用生字组词,再用生词写一句话。

【目的:通过打写,培养学生扩词、写话的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词语。】。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现在开始了!请各参加预选的同学先做好以下准备:

1、自己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反复读、揣摩、记忆。

2、自由结合对台词。

【目的:以“演员选拔”的形式激发学生“读”欲望。】。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坐。

2、评价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播放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2)指导朗读:谁能用快活的心情地来读读这一段?

2、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呀游……)哪个“小蝌蚪”来说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1、高兴2、着急3、艰难)。

3、出示第二、三幅图画,试读二三段。

(2)小蝌蚪游啊游,身体有什么变化?(先是长后腿,接着又长了前腿)(板贴:长了后、前腿蝌蚪)。

(3)小蝌蚪首先遇到了谁在干什么?(遇见了鲤鱼在教自己的孩子捕食)然后又遇见了谁?(板贴:鲤鱼和乌龟)。

(4)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在向鲤鱼和乌龟打听妈妈的消息时,鲤鱼和乌龟是怎样说的?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划线、讨论汇报,。)。

(5)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意思,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的对话朗读。(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渴望的心情:第二次很热情、高兴,但有点着急。鲤鱼:亲切,速度放慢。乌龟:和蔼,速度放慢。)。

4、出示第四、五幅图,学习四、五段。

(1)师:小蝌蚪认错了妈妈,它很不好意思地走了,这次它一定要认清楚了。学生练读四、五段。

(2)汇报演读:身体又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这时,小蝌蚪看到一个怎样的青蛙?(板贴:青蛙、找到妈妈)重点指导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子时心里的判断及叫喊的兴奋。

5、出示第六幅图。(读最后一段)。

(1)过渡: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长成了青蛙,他们每天在田里捉害虫,多开心、幸福!

(2)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6、课文的开头,鲤鱼和乌龟都告诉小蝌蚪它妈妈的样子了,为什么小蝌蚪还是没有找到妈妈?(因为鲤鱼和乌龟没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8、根据板书小结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歌曲欣赏后全体唱,加深理解小。

蝌蚪的变化过程。

9、角色表演。

四、拓展阅读。

让学生大量地、自由地读资料库中的儿歌、小知识、故事: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动物,它们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以后的样子完全不同,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进入资料库读自己喜欢的儿歌、小知识、故事。

【目的:通过大量的读,增加识字量、增长课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五、打写、延伸。

1、同学们还记得青蛙妈妈的样子吗?让学生互相说说:蹲在荷叶上,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师示范说,展示写话。

3、打写: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能像课文这样把它的样子写一写吗?

【目的:从吸收到表达到延伸,既依托文本又发展文本,使语文课盎然生趣。】。

六、总结。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4.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1.讲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的图片。

师:读一遍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看课件(全篇课文动画加朗读)。

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了吧,让我们再翻开书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第一段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动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学来回答,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齐读。

同学们说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这样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了,看看他们遇到了谁?课件(第二自然段的动画)。

看完课件,谁来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在路上他们都遇到了谁,是怎样打的招呼啊?

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两句话:

1.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鲤鱼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出有礼貌,而且会找出有礼貌的词语。

师: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小蝌蚪问妈妈在哪里,那鲤鱼阿姨是怎样回答的呢?找一名学生回答,适当的说评价,给学生鼓励。

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非常善良,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读出来呀,现在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读出来,把名读。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的话,去那边找妈妈,又遇到了谁呢,请看课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请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下三段。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自然段,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提出问题吗?下面你们就自主学习下面的三段内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

学生提出问题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同学来回答。教师适当的点播不准确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帮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了,小蝌蚪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能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呢?生答。(此时渗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青蛙妈妈说,那现在你们是一群小蝌蚪,老师作你们的青蛙妈妈,把你们想说的话说给我听听吧!

同学们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说得好极了。

此时,现在我们一家有再来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出示课件(课文的全部动画加朗读)。

师:谁能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成青蛙的?

指名来回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的过程,那现在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给摆出来,要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来帖啊?(找一名同学板前来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成长过程)。

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出色。分小组来朗读:第一组扮演小蝌蚪,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组扮演鲤鱼,第四组扮演乌龟,老师当旁白(放无声音的课文动画)。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呢?

现在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时间)。

其中一小组用表演的方法把课文表现出来,另外一小组用《上学歌》改编出来的,用歌声把小蝌蚪变成青蛙唱出来。

同学们分别戴头饰来表演。

另一组同学改编的歌词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过几天长后腿,再过几天就把前腿长。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脱黑衣,穿绿衣,最后找到青蛙妈妈了,呱呱呱”。

同学们演得非常认真,也特别生动,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妈妈。那这组同学唱得更是动听,老师真的看见了几只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一样。

师:那小蝌蚪们长成青蛙后每天都跟着妈妈去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段,我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读起来,读后学生就会回答出来每天他们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虫,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会说:爱护它,保护它,从我做起,并且告诉其它人也要爱护青蛙们,做一名爱护青蛙的小卫士。(对学生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的做得好,老师想再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出示幻灯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虫害?明天告诉老师和同伴们。

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捉几只小蝌蚪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要记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1、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1、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练习填一填。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评析:

1、体现师生、生生的平等关系。教师力求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伙伴的身体参与学习活动中,如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实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建立了民主、亲切、和谐的氛围。

2、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课文的插图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被许多教师所忽略,本课教师注重了插图的作用,进行图文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3、注重了语言实践。在学生充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获得审美感受,使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可让学生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甚至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3、板书、齐读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