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春节大全(19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春节大全(19篇)

时间:2024-04-02 19:46:06 作者:飞雪

春节的传统习俗还包括祭祖、祈福、迎财神等活动,体现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民俗文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美食菜谱,包括传统的年夜饭菜肴和各地特色小吃,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六年级春节

我国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异常。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就有着别样的风情。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人们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寓意“甜蜜”,线面意味“长寿”,有祈求全家幸福长寿的意思。还要在门前备茶和糖果,在香炉里焚香。

初一这一天,每个人都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并在祭祀祖先的桌前烧香点蜡烛,祭拜天地祖先。在这一天,人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果说了必须要用纸巾擦嘴。也不能吵架,或者是摔碎东西,万一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便要将碎的东西收藏起来,同时口中念着“岁岁平安”。

长辈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象征着好运。所以小辈们不能当着长辈的面拆开红包,这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时是不能吃粥的,是为了避免往后出门遇到雨。也不能扫地或往门外倒垃圾,即“财气外泄”。此外,还有很多禁忌,如:无论生活多么困窘,都不能到外面去讨债。大人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能打骂孩子等。

怎么样,我们家乡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人们差不多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忙了起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买年货,挑新衣,总之有忙不完的准备工作。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各种水果和果脯,特别美味。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提前尝到了年的味道。就像老舍先生说的小年就是“春节前的彩排”。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要祭灶神的。

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的所需要的东西都准备齐全。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呢!每家每户门外早已贴上了对联,女主人忙着准备年夜饭,男主人忙着准备纸钱拜祭祖先。到了晚上全家人围着桌子开始吃团圆饭,饭后大家都不睡觉,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瓜子糖果围着电视开始守岁。到了零点,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真是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反而显得有些冷清。昨夜留下的鞭炮碎屑是不允许收拾的,听老人说这会把一年的福气扫没了的。这天早上,全家人都要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谁吃到夹着硬币的饺子里,谁就是这新的一年里最有福气。

元宵节来临了,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这天夜里无论是街道还是家门口都挂满了灯笼。各式各样好看极了。晚上,家家都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烟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

眨眼的功夫,春节已经开始画上句号。我们要开始上学了,大人们也要开始上班了,而我又开始期待下一个热闹的春节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都燃放起了鞭炮,好不热闹,又是一个欢乐的春节。

早上,人们都去买对联,超市里面人山人海,对联不一会儿就被抢光了。

贴完对联后,我们来到小区的一块空地,挑起一串鞭炮,挂在绳子上点燃,鞭炮便“啪”地响起来,鞭炮声一声接着一声,一声比一声响亮,配合着孩子们的笑声,就像一首欢快的小曲。

中午吃完团圆饭,吃团圆饭一定少不了鱼,小孩子们最喜欢吃鱼了,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有余。吃完团圆饭之后,我们又吃起年糕,寓意:年年步步高升。

下午,大人们开始大扫除,大扫除寓意着:避邪迎福,小孩们还会来帮忙擦桌子,椅子,玻璃等等。

到了晚上,一家人还会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汤圆有很多馅,花生馅、芝麻馅等。吃完汤圆后,我们来到家门前的一片空地上放烟花,胆子比较大的孩子抱着大人们的腿,看着烟花飞向空中,最终爆炸,火花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在空中绽放开来,有的孩子躲在门窗后面,静静地驻足观看。

到了晚上十二点,只有很小的小孩睡着了,其他人都没睡,都要守岁,寓意着:辞旧迎新。

过来春节,我们的年龄又大了一岁,我们的美好愿望终究会随着烟花在空中绽放实现,希望下一年的春节能够更加热闹。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们这里的春节在腊八就开始了,人人都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真称得上色味俱全。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无论男女老少都早早起了床,大人放鞭炮。俗话说“这天是送灶王老爷上天过年的日子”因此鞭炮声格外响亮。

二十五,一扫帚扫走所有的不吉利,扫走所有的不干净。大人小孩都要赶个年集,买一些糖果,买一些水果,然后买新衣服,买对联。在二十九下午,家家户户都揭下旧对联,贴上新对联,以表示新的一年喜气洋洋。使我想起“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除夕晚上,五点钟就已经夜幕降临了,我们一群小伙伴欢快的玩耍,手里拿着一大把自己喜欢的鞭炮。大人们则聚在一起打打牌,一直到十一点钟,该散伙了。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伙们则在表演摔跤,女人回家煮饺子,男人在家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了出来,像彩虹一样,又像仙女在天上撒花。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沾着腊八蒜,别有一番风味。家家灯火通宵,热闹极了。

初一,我们穿上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去给长辈拜年,还给压岁钱呢!

初二那天全家一起逛庙会,烧香拜佛,祈求佛保佑,平平安安。

在十五那一天的元宵节别提有多热闹了,晚上一起吃元宵,还有灯会,一个个漂亮的小姑娘举着灯笼走来走去,非常壮观。

十六便开学了,大人也开始劳动。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在这些节日时,各个地方都进行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中,我最喜欢的风俗习惯,就是端午节的包粽子。

每当剥开粽叶,晶莹剔透的三角形的粽子映入眼帘,谁见了不咽几口口水?吃粽子大家都会,而包粽子却没有什么人会。我很庆幸,包过一次粽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始包粽子了,我发现包粽子在她们手里十分简单。我站在那看,自认为很懂,在旁边指指点点,说着自己认为的方法:“这个要包松一点,那个少放点米,要不然绑不紧……”

几句下来,妈妈不耐烦了,说:“别吵吵,你来包一包。看你到底包得多好,也体会一下包粽子。”听到这里,我立马翘起了嘴,自以为事地说:“好啊,来就来。这么简单的事,难不到我。”

看着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拿着粽叶,我还不知道怎么包。偷偷看着妈妈怎么包,将粽叶卷成甜筒样,放调好的米和馅,加一片折的叶子覆盖在上面,捆绑好。我一步一步学着,凭着股聪明劲,我还真做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粽子。

妈妈含沙射影地笑道:“不错,等会儿你就尝尝自己的杰作。”

粽子下锅了,我还特意给自己的粽子做了记号,想着吃自己包的粽子。约摸过了一个小时,奶奶说:“好了,好了。可以吃粽子了。”

我赶紧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出来,咦,怎么像个蛋糕一样,是散开的?

妈妈笑得合不拢嘴,“看你还吹牛啵?做什么事都没那么简单的。”

从此,做什么事,我不再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了。经过这个事,知道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否则就会出丑的。因而,我更喜欢上了端午包粽子这个风俗习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地大物博,民俗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不过要说最隆重喜庆的,那就非春节莫属了。

因为奶奶是北方人,我们家还是保留了除夕夜里吃饺子的习惯。还记得除夕那天,小孩子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随心所欲地看会儿春晚,玩会儿游戏;大孩子们难得聚在一起,互相聊聊天,喝喝茶;老孩子们一起打牌,叹气声,欢笑声不时在耳边响起。

十一点左右,长辈们就很自觉的起身去了厨房和餐桌。我和妹妹去看时,只见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准备做饺子。爸爸正在大碗里和面,先往面粉里加水,再用手细细的和匀和开来,和好的面又白又软。奶奶在做饺子馅,把剁好的肉末,白菜和着葱花,酱油等调料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完成后色香双全。看着大人们忙这忙那,我也忍不住自告奋勇地参与了包饺子的行列。爷爷包的饺子个个精神抖擞,排成方阵站在桌子上,而我包的饺子却像泄了气似的,只好甘拜下风。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煮饺子,在奶奶的指挥下,饺子们像一个个游泳健将似的排着队扑通扑通地跳入沸腾的开水中,不一会儿便煮好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前吃饺子。在旧社会,普通百姓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而现在我们虽然每天都可以吃上饺子了,但是在除夕夜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仅是食欲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能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风俗,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

作者:向玉聪。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

饺子相传是东汉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原名“娇耳”,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的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他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许多百姓,发现他们耳朵都冻得雪白,他一到家就有许多登门求医者蜂拥而至,张仲景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乡亲们,于是他便搭起了医棚,盘上了一口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病,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包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娇耳”下锅煮熟,人们吃后顿时觉得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于是我便跃跃欲试,但是我一包就难了,不是馅少就是破了皮儿,要不就是包了个立不起来的“懒饺子”,我又气又急,心想莫不是这饺子故意和我作对,不让我包好,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是不是觉得难了,要有耐心,我马上就领会了,馅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果然,这次包得比以前好看很多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虽然很平常,但是其乐融融,你说呢?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穿上新衣、贴好对联、准备鞭炮、迎接新年。春节将至,鲜红的装饰与喜庆的歌谣遍布全中国,各地都有着不一样的过节风俗呢。

在广东阳江,祭祖是人们尤其重视的事。在各个村镇里,每户人家需要做的是,选出一两名代表去上香走村。

集结成近百人的队伍之后,再将上香、挑担、拿花篮、举锦旗等工作分配给每个人。

待到初六,大家披上新衣裳,系上标志性的红腰带,就能提上道具物品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路上鞭炮声连绵不断,各家的祭祖神台摆放在门外,盛满熟食的盘子放在神台两边,留下中间那个“灶台”上香。街坊邻居都站在门外,与队伍中的人们互相招呼拜年。

有些胆大的孩子,还常常跟在队伍后边,揣着几个小鞭炮,一个脚印炸一下,好不热闹。

队伍挨家挨户拜神祭祖,走完村子可还没结束。担子上的供品可不只是走场子用的,它总得提前有个盛大的归处。而这样的地方,无疑是寺庙了。而放供品,也是要再祭拜一轮了。

不同的规矩,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热闹,也有不同的欢欣。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在河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过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这天,家家都要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青菜、鸡、鱼、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开张。

到了三十千家万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出去逛街。尤其是小孩特别喜欢,因为可以得到特有的玩具礼物。

按家乡的习俗,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装饰上自己喜欢的新年贺典。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中国第一道大餐——看春晚。

正月初一的光景也许与除夕截然不同,门店封闭,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大多数人在家休息。

正月初二从这天起一至到初七初八,人们开始互相走亲访友,去拜访老人,去探望亲友。整个家乡的春节气氛都包含着和和睦睦,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友谊!

时间如流水一眨眼又到了元宵佳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正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人们三个一簇,两个一堆,个个喜笑颜开,观赏着红红的大灯笼美丽的礼花。

呵!家乡的春节热闹非凡,它是多彩的,是红火的,是温暖的,那里有亲人美好的祝愿,那里有我们深深的留恋!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但凡是中国人,一提到粽子,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糯糯的感觉呢?听说这是为了记念楚国的大夫屈原。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端午节在五月初一就开始了。在五月初一的早上,妈妈需要准备五色线,把它们搓到一起,然后系到手腕上,美其名曰“戴花线”。据说端午节“戴花线”可以去病避灾。在这期间,人们还要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枣,豆子。然后要把米泡上三四天,就可以包了。

奶奶终于要包粽子了。只见她很娴熟的拣起两片粽叶,然后卷成漏斗形状,再把米,豆子,枣一块放到粽叶里,最后再插片粽叶把它包严实,捆扎起来,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奶奶包粽子真是一把手,一会儿粽子就堆成了小山。包完以后,奶奶放到一个很大的锅里,开始煮。水开了,锅里飘出粽子香味,真是妙极了。

在五月初五的早上,人们要早早的上山采艾叶,寓意着要把百病去掉,把采回来的艾叶挂到门上驱邪,除病。最后再吃两个软糯香甜的粽子。

一眨眼,端午节就这样过完了,我盼着今年的端午节快点到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洛阳,那里有闻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习俗,今日,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

我说的家乡,当然就是中国,大家可能会奇怪,我说的是洛阳,怎样跟中国扯上关系啦,别急,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洛阳是中国的一个地方,习俗嘛,当然跟洛阳有关系。

中国的习俗,(也就是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今日,我就为大家介绍重阳节:

据说,重阳节的来历是关于一个叫桓景的人,那年,河里出了一个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仅有桓景活了下来,他决定为民除害。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名叫费长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练习剑法,最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天,瘟魔又来捣乱,桓景急忙回家,让大家拿着茱萸叶又让大家喝了些菊花酒,然后带大家的上了高山,瘟魔来啦,他追上了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感觉头晕眼花,这时,桓景用宝剑在后面把瘟魔给扎死啦。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转眼之间就到了一年中最末的时候春节的除夕。我的家乡在千身湖,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快乐的笑脸。

除夕的这一天,大家一大早就开始在门上贴对联,在屋子的门上贴上福字。因为贴对联和福,以工整抒发了美好愿望,而且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我也在我的房间门上了福,我把福倒的贴意思是福到了。

之后,家家户户飘出了鸡鸭鱼肉的香味,我们家也不例外,也开始了做年夜饭,但我们在厨房外面的也没有闲着,妈妈从抽届里拿出几张红卡纸,又拿出了几把剪刀,还有一本剪纸大全,提议,我们一起剪纸吧!大家一齐同意,看着剪纸大全剪起来,开始剪一点都不容易,但是我还是一会儿这里剪破,一会儿那里剪破,但我没生气,而耐心的剪下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的剪出了双喜,其他人也剪的非常好,我们十分高兴。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餐桌上的菜有鱼、有虾、有排骨和饺子等等。光看看就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立马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活像几天没吃饭的人一样,而且在餐桌上爷爷奶奶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又吃了好吃的,又有了红包,我的心里是吃了蜜一样甜。

吃过年夜饭,我们一家做在电视机旁看春节年欢晚会,一个个节目让我日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看看小品,让我看的哈哈大笑。

这天晚上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守岁,就是十二点之前不可以睡觉,这对于早晚的人真是个难题。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在常德,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风儿一吹过,花儿便绽开了笑容。鸟儿在枝头一唱,万物复苏了。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常德的春节风俗吧。

我最盼望的节日便是春节,在春节里,要装上灯笼,贴上对联。那一个个的大灯笼,仿佛在为新年的到来欢迎,还有那对红红的对联,还有贴上倒过来的“福”。全家都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当然,过年哪少的了压岁钱,对着长辈们大声说祝福:“新年快乐!”你便会得到许多红包。孩子们也会在外面玩得快乐,穿上过年的新衣,举着灯笼。不过,小孩们也会玩各种各样的鞭炮。

我们常德有在腊月除尘之俗,一旦是腊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户户可要忙着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旧换新。这可是传统的卫生节。

除夕时,家家都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当然,我会买一些小小的鞭炮来放。在十二点的时候,烟花响了起来,我们站在那里观看着,美丽极了。嗨哟啊等着财神爷的'到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门打开。对于我来说,除夕最热闹。

后面的几天,小孩都要去买小鞭炮和零食,以免过年饿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团圆饭,全家围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丰富多彩,大鱼大肉,有鸡、鸭、鱼、青菜、海带、肉丸、香肠等。味道好极了,特别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常德春节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我老家——潮汕有很多节俗以及活动,特别有趣。

回老家虽然坐了四小时的车,晕死人了,但我一下车,就闻到一股不一般的年味儿,让我晕意全无。原来我奶奶和爷爷在烧纸,形状各式各样,金元宝、纸钱等,我听大人说这是烧给天上神仙的,真神奇。再看看屋内,桌上摆着卤鹅、猪肉、鱿鱼干来拜天上的神仙。我知道其实晚上才最好玩。

终于到了晚上了,我们开始吃年夜饭,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都上来,我愿称之为“满汉全席”。

随着十点钟声敲响,我听到锣鼓喇叭齐响,那声音如雷贯耳,原来是游行队伍来了,他们是抬老爷的,老爷就是天上的神,詹厝村的人都很迷信老爷,我们是很激动,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提着灯笼就跟着队伍走,我也是。我发现大人的灯笼都十分古典,我们小孩的灯笼就不一样,有老虎的,蝴蝶的,蜈蚣的,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看着活泼有趣。我用灯笼照着旁边的人的脸,大家的脸都洋溢着笑脸,谈着一年的收获和趣事。我们小孩互送糖果,大人还送我们红包。红红火火的游戏队伍,犹如一条火龙。我在龙头的位置,看到龙头的人都拿一面锦旗。旗子上绣着一对龙凤,代表祥瑞、吉祥。锦旗上面还绣着一些吉祥祝福的话,那是大家对新一年的祈盼和期望。突然人群中小孩们开始骚动,原来是老爷来了。这眉毛、嘴巴,真带点神仙的气。一大群人跟在后面,人山人海,鞭炮声、锣鼓声、人群的喧闹声响彻云霄,顿时整个村子灯火通明。我们沿着村子最外围的道路转了一圈回到村子的祠堂。老爷们在祠堂前刚威武坐定,大家就开始上香拜老爷了。我们都要上前,跪在地上的垫子,向老爷许愿,报平安。走之前我发现祠堂大门上倒着贴的福字和两个门神,我问大人:“这么粗心,为什么把福贴倒了呢?”大人们解释说:“其实不然,福倒了的意思是福‘到’了。”至于门神,一定是神将秦琼和尉迟恭了,他们两位可以驱走不好的事情和妖魔鬼怪。

这就是我老家潮汕的过年风俗,虽然有些迷信,不过非常热闹,让人开心。如果你想来潮汕,热情好客的潮汕人欢迎您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昌吉,春天万物复苏,夏天花香四溢,秋天瓜果飘香,冬天大雪纷飞。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春节,春节是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在那天人们放鞭炮,吃团圆饭,收红包等。全家人欢聚一堂,别说有多喜庆了。

春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一种叫“年”的怪物,身长九尺、高十丈,像一辆大巴车那么大,破坏村庄、吃小孩儿。而有一天人们发现年害怕爆竹发出的声音和红色,于是每当“年”来破坏村庄时,就用这些来赶走“年”。后来便有了放鞭炮和贴对联的习俗。

在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有的人边看春晚边谈着趣事,有的人准备着团圆饭,还有一些孩子在雪地里打雪仗、放鞭炮,让人感觉到处都有浓浓的年味儿。

春节不仅是节日也是艺术的盛宴,长辈写对联、写福字,红纸、墨、毛笔无不是艺术的精华,长辈们写对联,艺术在纸上停留,一个个字栩栩如生,像一个个小人儿,为春节又增添了几分喜庆。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这不仅是个节日,还是家人团聚的喜悦,是记忆最深的、最珍贵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而我认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贴春联。

春联,据说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于时代转变,才渐渐演变成如今我们常见的红对联。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我和爸爸便下楼换上新的对联。

首先贴首联,我刚要把胶带横七竖八的贴在对联的前面时,爸爸拦住了我:“不行!这样贴不仅不美观,还不牢固,很容易让春联掉了。”说完,便拿过我手上的胶带。那应该怎么贴才能贴得既牢固又美观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见爸爸双手拿着胶带,将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胶带两角像包粽子一样向里对折,再粘在对联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余三个角上也贴上,再挂在墙上,一个张对联就贴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没有掉!我也没闭着,赶忙把其他对联都贴好了。最后爸爸拿起福字,准备像以往一样倒着贴,我马上说道:“爸爸,今年我们正着贴吧!因为这样福字不歪,财源进来嘛!”爸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嘻嘻地贴好了福字。

这一次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次过年,因为,它让我知道原来贴春联也有技巧和学问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传达出哀伤。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节,我们一家总要早早起来,拎上装满了纸币、金银元宝和香的袋子,准备去扫墓。我们从城里驱车来到乡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这时,太阳已经升出地平线很高了。在我们老家,必须等到太阳把露水晒干了才可以祭祖,我们到达坟地时,时间把握得正好。

这时,爸爸拿出铁铲,从附近的田地里挖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块,我忙问:“这是干什么呀?”爸爸答到:“这是土帽子,用来压钱纸的。”然后爸爸把钱纸放在坟头,再用刚才挖的这块土稳稳地压上。爸爸还跟我说,这钱纸,使人一看就知道这坟墓里的人后继有人。就这样,扫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直到所有的纸钱和用纸折成的金银元宝全部化为灰烬我们才能离开,这样,祖先们都收到后辈进贡的钱物了,他们在那边就可以衣食无忧过得幸福了。

清明时节,用这样的方式祭奠祖先,虽然有些迷信,但能表达出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难怪这样的风俗代代相传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在宁波,春节每户人家都要吃汤圆,尤其是大年三十。吃汤圆,预示着团团圆圆,吉祥幸福。

在宁波,汤圆不仅只有芝麻这一经典而又美味的馅料,还有猪肉馅、虾仁馅等等好几种馅料,而且每种都很好吃,吃的时候可以撒上嫩黄的糖桂花,香味飘得老远,白生生、胖乎乎的、好看又特别好吃。

汤圆刚出锅,肯定是很烫的,肯定是不能大勺大勺往嘴里灌的,吃时必须稍凉几分钟,小心翼翼地咬开一口,缓缓地送入口中,伴着一股浓浓的香味,咽下肚子,心里就觉得舒服极了。

关于爱汤圆,还有一个十分悠久的历史。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兴起的一种食物,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兴趣。因为这种糯米团在水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沉子”,后来有的地区把它改成“元宵”这种名字。

如果你们到了宁波,一定要吃一下我们宁波的汤圆哦。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的开端。在我的家乡,这一天会有祭灶等习俗。

说起这祭灶,可有不小的来历呢。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

在以前,每每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都在灶神像上涂上融化好的糖稀,谓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寓意。

在我们的家乡,这一天,晚饭还要吃汤面条,但这刚做出来的第一碗汤面条,可不是随便吃的。这一天做出来的第一碗要给灶王爷以及逝去的亲人吃,并在此愿义愿义,趁着这个机会请求保佑家中子孙。

这一天,卖烧饼的店铺最挣钱了,一大早就能看见一群人围在铺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见减少。任凭老板的手再快,也比不过那些买烧饼的顾客。总结下来,这一天赚的钱,可是平常工作四五天才赚的。

早些年,在灶王像上涂得糖稀,就是现在的灶糖。它的外表是长方体,里面是麦芽糖,裹满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白芝麻的香与麦芽糖的甜融合在了一起,美味极了!

但灶糖咬下去会掉很多渣,聪明的人们将烧饼夹着灶糖吃,既有了甜味也有了咸味,灶糖也不会掉渣了。

小年的到来,让人感觉到新年的即将来临,过完这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晋文公。重耳(晋文公)流亡逃走。

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期间,他们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介子推随晋文公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重耳力为晋君,介子推可谓进了犬马之劳。

这犬马之劳中最可敬的是“割股充饥”一事。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差人去找介子推时,介子推已背着老母隐入绵山。晋文公找不到,听小人之言火烧绵山,火烧了三天三夜。而今完工也只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体。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设立寒食节来纪念他。

现在的清明节我们又叫踏青节。在这一天我们要吃清明果。清明果又名青团,艾果等,我老家的人都管这叫清明粑。

清明果虽然外形有些类似于饺子,但口感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饺子的皮一咬就破,而清明果的皮略带拉伸性,还有点粘牙。

还记得有次清明节半夜醒来肚子空空的正好锅里传出阵阵香气,我掂死角偷偷溜进厨房,偷吃外婆花做的清明果,清明国旅略带辣椒,对于我这个不爱吃辣椒的人来说,那点辣椒可真是把我辣惨了。

隔天早上醒来,我顶着一张香肠嘴被表姐和表妹笑了好几天呢!